乳腺癌得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级-癌症治疗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乳腺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进一 步细化分子分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意义
新型分子分型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预测肿 瘤对治疗的反应和患者的预后,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分级系统间比较和关联性分析
传统分级系统与分子分型方法的比较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 升举措
康复期评估指标建立
01
生理指标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 治疗效果。
心理指标
02
03
功能指标
采用心理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 抑郁等情绪状态,以及应对方式 和社会支持情况。
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 功能等,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度 和效果。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级与癌症治 疗
目 录
• 乳腺癌概述 • 组织病理学基础 • 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分级系统 • 癌症治疗方式选择依据与策略制定 •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与挑战 •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举措
01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组织的恶性 肿瘤,主要由乳腺导管或小叶内的细 胞异常增生而形成。
发病率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 化趋势。
乳腺癌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 女性,其患病风险明显 增加。
生殖因素
如初潮年龄早、绝经年 龄晚、未生育或晚育等, 均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 病风险。
生活方式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 食,缺乏运动,过度饮 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 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三级9分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三级9分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分化程度来评估癌症的恶性程度。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分为三级,分别是1级、2级和3级。
在这个系统中,乳腺癌被评估为1级到3级,其中3级被认为是最恶性的。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分裂活动、核大小和形状、细胞排列方式等特征来确定的。
分级越高,表示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也越差。
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中,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评分。
通常,评分越高,表示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越大。
一般情况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分数从1到9,其中3级9分表示肿瘤细胞高度恶性,预后相对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只是评估癌症的恶性程度之一,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因此,如果您被诊断出乳腺癌,请与医生进一步讨论和了解您的具体情况以及最合适的治疗计划。
乳腺癌病理报告分析

乳腺癌病理报告分析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以发生在男性身上。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是通过对乳腺癌组织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分析得出的。
本文将从病理报告中的各个方面,分析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分级以及预后等内容。
二、病理特征分析1. 组织学类型根据乳腺癌病理报告中的组织学类型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乳腺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
根据组织学特征,乳腺癌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等。
通过分析组织学类型,可以对乳腺癌的生长方式、浸润程度等进行初步了解。
2. 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病理报告中的分级描述了肿瘤的分化程度。
一般来说,乳腺癌分为I、II、III级,分别表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乳腺癌的分级对预后和治疗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分化乳腺癌预后较好,低分化乳腺癌预后较差。
3. 细胞学特征乳腺癌病理报告中也会描述细胞学特征。
细胞学特征包括细胞核的大小、形态、核分裂象等。
通过分析细胞学特征,可以了解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浸润能力等。
细胞学特征的分析对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免疫组化分析免疫组化是乳腺癌病理报告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
通过标记特定抗原并观察其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确定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和预后。
1.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是乳腺癌的重要预后标志物。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定乳腺癌细胞内ER和PR的表达情况。
ER和PR阳性乳腺癌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较好。
2. HER2状态HER2是乳腺癌中的一个重要致癌因子,也是治疗的重要靶点。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定乳腺癌细胞内HER2的表达情况。
HER2阳性乳腺癌常常具有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的特点。
四、预后评估乳腺癌病理报告中的预后评估是根据病理学特征、分级、免疫组化结果等综合判断的。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
五、结论乳腺癌病理报告是判断乳腺癌病情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WHO乳腺癌组织学分类

混合型浸润性导管和小叶癌。肿瘤中可见两种明显不同的组织学形态, 左为导管癌,右为小叶癌。
1.2 浸润性导管癌: 多形性癌。
多形性和怪异的瘤巨细胞占瘤细胞50%以 上者
背景为腺癌或腺癌伴梭形细胞或鳞状分化 高度恶性
右图.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表 达角蛋白(AE1/AE3和LP34), 证实为上皮性来源。
1.3 浸润性导管癌: 伴有破骨样 巨细胞的癌
浸润癌间质中有破骨巨细胞高-中分化的浸润 性导管癌 或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癌
破骨巨细胞来源于组织细胞
CKP
1.4伴有绒癌特征的癌
① 有与绒癌类似的双向生长方式 ② 60%有β-HCG阳性的细胞 ③ 血清β-HCG可升高
鉴别
导管内癌伴有早期浸润: 以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小管癌 髓样癌 浸润性筛状癌 放射状疤痕: 硬化性腺病:
小管小叶癌
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粘液型
浸润性小叶癌小梁型
浸润性小叶癌硬化型
浸润性小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型
浸润性小叶癌复合型 ,具有小叶和导管两型浸润性癌
混合型浸润型小叶癌
由经典型和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亚型小叶癌复合组成的病变
浸润性小叶癌印戒细胞型
鉴别
硬化性腺病 微腺型腺病 浸润性导管癌 小管癌 纯粹性(单纯性)粘液癌:没有小叶癌
21.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21.1普通导管增生 21.2平坦上皮不典型性 21.3不典型导管增生 21.4导管原位癌
22.微小浸润癌
23.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23.1中央型乳头状瘤 23.2外周型乳头状瘤 23.3不典型乳头状瘤 23.4导管内乳头状癌 23.5 囊内乳头状癌
1.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
乳腺癌分型标准

乳腺癌分型标准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进行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采用了乳腺癌分型标准。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分型标准及其意义。
1. 乳腺癌的分类乳腺癌一般可以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类。
非浸润性乳腺癌指肿瘤细胞仅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未侵犯基底膜。
浸润性乳腺癌则是肿瘤细胞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
2. 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
一般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将乳腺癌分为0期到Ⅳ期。
3. 分子分型为了预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确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医学界提出了分子分型的概念。
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分子特征,将其分为四种分型: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型、HR阳性/HER2阳性型、HR阴性/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
4. 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级是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核分裂指数来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
通常分为I级到III级,I级为低度恶性、III级为高度恶性。
5. Ki-67指数和P53蛋白Ki-67指数是衡量细胞增殖活力的指标,P53蛋白则是调节细胞周期和DNA修复的重要蛋白。
这两个指标对于判断乳腺癌的生长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6. 肿瘤标志物除了上述分型标准外,医生们还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辅助诊断乳腺癌。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A15-3、CA27-29和CEA等。
总结乳腺癌分型标准是对乳腺癌进行分类、分期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通过乳腺癌分型标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进行乳腺癌的临床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分型标准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参考相关医学文献。
)。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与组织学特征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与组织学特征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可罹患于男性。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是确定肿瘤性质与分期的重要步骤,而组织学特征是评估乳腺癌形态学特点的关键指标之一。
1. 乳腺癌病理诊断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主要基于病理切片的观察和病理学检测。
病理切片的制备是通过组织学标本切割、染色等步骤得到的。
其中,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染色等。
2. 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乳腺癌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特殊类型等。
此外,乳腺癌还可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型(HER2)等标志物。
3. 乳腺癌病理诊断的意义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于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预后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例如,ER和PR阳性乳腺癌常对激素治疗敏感,HER2阳性乳腺癌可接受靶向治疗。
4. 乳腺癌病理学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乳腺癌病理学的诊断与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测乳腺癌相关标志物更加精准和快速。
此外,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也为研究乳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5. 乳腺癌组织学特征与个体化治疗的关系乳腺癌病理学特征的了解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乳腺癌细胞的特征选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特征是对肿瘤进行分类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通过病理学检测和观察病理切片,可以确定乳腺癌的形态学特点、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以及分子亚型,从而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病理学领域的研究也在取得新的进展,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临床病理学:乳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

圆柱瘤 透明细胞汗腺腺瘤 上皮-肌上皮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肌上皮瘤
伴癌的腺肌上皮瘤 腺样囊性癌
3,伴髓样特征的癌
髓样癌(典型髓样癌) medullary carcinoma,MC
• 大体 肿块呈结节状,边界清楚,质软。 • 镜下 5个条件
低级别腺鳞癌 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新增) 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独立) 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名称改变)
软骨样分化 骨样分化 间叶分化的其它类型 混合性化生性癌 肌上皮癌(归属改变)
2012乳腺肿瘤WHO分类(第四版)
少见类型
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 (原神经内分泌癌) 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 美国病理学医师学院(college of America pathologists,CAP)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
1 2
少或无(<10%) 3
差异显著
3
≥10
3
以上3项得分之和
Ⅰ级
3-5
Ⅱ级
6或7
Ⅲ级
8或9
二,特殊亚型
1,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 )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

微浸润癌
浸润性乳腺癌
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即浸润性导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形性癌
伴破骨细胞样间质巨细胞的癌
伴绒癌特征的癌
伴黑色素细胞特征的癌
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实体型、腺泡型、多形性、小管小叶癌、混合型小叶癌)
小管癌
筛状癌
黏液癌
髓样癌
伴大汗腺分化的癌
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化生性癌
低级别腺鳞癌
伴有癌的腺肌上皮瘤
腺样囊性癌
癌前病变
导管原位癌
小叶瘤变
小叶原位癌(经典型、多形性)
非典型小叶增生
乳头状病变
伴导管原位癌的导管内乳头状瘤
伴小叶原位癌的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癌
包裹性乳头状癌
伴有浸润的包裹性乳头状癌
实性乳头状癌(原位、浸润性)
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
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
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分化、骨分化、其他间叶分化)
混合性化生性癌
肌上皮癌
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
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
分泌型癌
浸润性乳头状癌
腺泡细胞癌
黏液表皮样癌
嗜酸细胞癌
富于脂质的癌
富于糖原透明细胞癌
皮脂腺癌
上皮-肌上皮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得组织学分类
一、非浸润性癌
(一)导管原位癌(DCIS)
肿瘤细胞仅限于导管内,没有间质浸润。
导管内得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低乳头状、匍匐状等。
依据核异型程度,结合管腔内坏死、核分裂及钙化等,通常将DCIS 分为三级。
当见到不同级别得DCIS混合存在或在同一活检组织或同一管腔中存在不同得DCIS结构,尽可能提示各种级别得DCIS所占得比例。
(二)小叶原位癌(LCIS)
病变位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75%得病例可见伴有末梢导管得paget扩展。
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叶得腺泡由于细胞得增殖导致不同程度扩张。
常见类型(经典型)得增殖细胞单一、体积小,核圆形、大小均匀,核仁不清楚,染色质均匀分布,胞质稀少,细胞轮廓不清,排列松散,坏死、钙化及核分裂均少见。
变异型就是指大腺泡、多形细胞、印戒细胞、大汗腺细胞、粉刺型等。
(三)乳头派杰病(Paget’s disease)。
在乳头、乳晕鳞状上皮内出现恶性腺上皮细胞,其下方常伴有导管内癌。
当伴有显著得浸润性癌,则按浸润性癌得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并注明伴发乳头派杰氏病。
二、原位癌早期浸润
(一)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
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生芽浸润,浸润得癌细胞没有脱离导管壁。
(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
小叶原位癌得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得基底膜,浸润到小叶内间质,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没有小叶间间质得浸润。
(三)微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指在原位癌得背景上,在小叶间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分离得微小浸润灶。
当不能确定就是浸润时,应诊断为原位癌。
(四)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1)非特殊型。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就是最大得一组浸润性乳腺癌,由于缺乏典型特征,不能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被单分为一种特殊得组织学类型。
当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得导管原位癌成分时(指导管内癌成分占整个癌组织得4/5以上),提倡在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应注明导管内癌所占比例。
(2)混合型。
根据取材得切片,超过50%得肿瘤区域表现为非特殊型形态者,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
否则将其归入混合型,
并提倡标注出伴有得特殊型癌分类及比例。
(3)多型性癌。
多形性癌就是高分级得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得一种罕见变型,以奇异得多形性肿瘤巨细胞占肿瘤细胞得50%以上为特征,背景多为腺癌或腺癌伴梭形或鳞状分化。
(4)伴有破骨巨细胞得癌。
肿瘤间质中可见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并伴有炎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增生、血管增生,可见外渗得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组织细胞排列在一起,其中一些组织细胞含有含铁血黄素。
巨细胞大小不一,围绕在上皮成分周围或位于由癌细胞构成得腔隙内,含有数目不等得细胞核。
此型肿瘤中得癌组织部分常为高至中等分化得浸润性导管癌,但其它所有类型得癌均可出现,特别就是浸润性筛状癌、小管癌、黏液癌、乳头状癌、小叶癌、鳞癌与其它化生性癌。
(5)伴有绒癌特征得癌。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得患者血浆中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可升高,60%得病例可找到β-HCG阳性细胞。
伴有绒癌特征癌得病例极少,仅有个别报道,均发生在女性,年龄在50~70岁之间。
(6)伴有黑色素特征得癌。
有些发生于乳腺实质得罕见肿瘤,表现导管癌与恶性黑色素瘤共同得特征,有得还可见一种细胞向另一种细胞过渡
得现象。
2、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得组织形态学可分为经典型与变异型。
经典型得癌细胞常呈单个散在,弥漫浸润于乳腺小叶外得纤维间质中或呈单行线状排列;亦可围绕乳腺导管呈同心圆样靶环状排列。
癌细胞体积较小,均匀一致,彼此之间缺乏黏附性。
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得卵圆形,分裂像少见。
胞质少,位于细胞边缘,细胞内偶见黏液。
肿瘤背景结构紊乱,宿主反应较轻。
大多数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伴有小叶原位癌成分。
变异型中较为常见得包括实性型、腺泡型、多形型三种。
3、小管癌。
一种特殊类型得乳腺癌,预后良好,其特征就是具有高分化得小管结构,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4、浸润性筛状癌。
一种预后良好得浸润性癌,其组织形态类似筛状导管内癌,可混合部分(小于50%)小管癌成分。
5、髓样癌。
髓样癌就是一种特殊类型得乳腺癌,其形态学特点为肿瘤边界清楚、癌细胞呈合体样、异型明显、呈大片块状分布、缺乏腺样结构、间质成分少,并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6、分泌黏液得癌。
以产生丰富得细胞内与/或细胞外黏液为特征得乳腺癌。
包括黏液癌、黏液性囊腺癌、柱状细胞黏液癌与印戒细胞癌。
7、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就是一组形态学特征与发生在胃肠道与肺部得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同得肿瘤,肿瘤中有50%以上得癌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
本组肿瘤不包括神经内分泌标志染色有散在或局部阳性细胞得非特殊型乳腺癌。
8、浸润性乳头状癌。
浸润性乳头状癌大部分发生于绝经后妇女。
镜下可见浸润性乳头状癌呈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有纤细或钝得乳头状突起。
癌细胞胞浆呈典型得双染性,可见顶部突起。
核中度异型,肿瘤间质不丰富。
9、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实性肿块,有72% 77%得病例在发现乳腺肿物时即有腋下淋巴结转移征象。
镜下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小得细胞簇,形成微乳头或微腺管,位于类似于脉管得间质裂隙中。
纯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罕见,多为混合型。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特殊得生长方式与其伴有得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非特殊型浸润型导管癌,预后差。
因此,镜下发现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即诊断,并标出所占比例。
10、大汗腺癌。
90%以上得肿瘤细胞显示大汗腺细胞得细胞学与免疫
组化特征。
11、化生性癌。
就是以腺癌成分伴有明显得梭形细胞分化、鳞化与/或间叶分化(伴骨化生得癌、伴软骨化生得癌、产生基质得癌、癌肉瘤)得一组异质性癌。
化生得梭形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可不伴有腺癌成分而单独存在。
化生性癌可依据肿瘤成分分成许多亚型。
12、富脂质癌。
90%得肿瘤细胞胞质内含有丰富中性脂质得乳腺癌。
13、分泌性癌。
一种罕见得低级别恶性肿瘤,伴有实性、微囊状与小管结构,肿瘤细胞可产生丰富得胞内与胞外抗淀粉酶消化得PAS 染色阳性物质。
14、嗜酸性细胞癌。
由70%以上嗜酸细胞构成得乳腺癌。
15、腺样囊性癌。
一种具有低度侵袭潜能得恶性肿瘤,组织学特征与唾液腺同类肿瘤相似。
16、腺泡细胞癌。
就是一类显示腺泡细胞(浆液性)分化得肿瘤。
17、富糖原透明细胞癌。
富糖原透明细胞癌就是一种特殊类型得乳腺癌,其形态
学特点为超过90%得癌细胞胞浆透明,其内富含糖原。
18、皮脂腺癌。
形态学上具有皮肤附件皮脂腺分化特征得一种原发性乳腺癌。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其来源于乳腺皮肤得皮脂腺。
19、炎性癌。
因癌细胞侵犯脉管所致淋巴回流受阻,显示特异临床表现得一种特殊形式乳腺癌。
绝大多数病例得皮肤淋巴管明显受累。
炎性癌属于晚期乳腺癌,临床分期为T4d。
仅有皮肤淋巴管癌栓,但缺乏临床表现得病例不能被诊断为炎性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