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合集下载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与分子亚型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与分子亚型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与分子亚型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房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

根据乳腺癌的细胞学特征和分子表达谱,病理学家们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类型和亚型,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以及不同分子亚型的特征。

一、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是根据癌细胞的组织学特征进行的。

根据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组织学结构和细胞核特征,乳腺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导管型乳腺癌:导管型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以上的病例。

这种类型的癌细胞源自乳腺导管,通常呈现出单纯的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并逐渐恶化为乳腺癌。

2. 小叶型乳腺癌:小叶型乳腺癌是乳腺癌中第二常见的类型,约占35%的病例。

这种类型的癌细胞来源于乳腺小叶上皮细胞,通常形成实质性结节和浸润生长。

3. 黏液性乳腺癌:黏液性乳腺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2%至3%。

这种类型的癌细胞含有大量黏液,形成囊腺状结构。

黏液性乳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好。

4. 乳头状乳腺癌:乳头状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至2%。

这种类型的癌细胞形成乳头状突起,常常伴有乳头溢液。

乳头状乳腺癌的预后较好。

5. 其他类型: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类型外,还有一些少见类型的乳腺癌,如纤维瘤样乳腺癌、浸润性小叶癌等。

这些类型的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子表达谱。

二、乳腺癌的分子亚型除了病理学分类外,分子学在乳腺癌研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乳腺癌细胞中特定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可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包括以下几种:1. 激素受体阳性(HR+)亚型:这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70%以上的病例。

这种亚型的乳腺癌细胞具有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表达。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2. 基底样型(Basal-like)亚型:这是一种三阴性乳腺癌的亚型,表示乳腺癌细胞不表达激素受体和HER2蛋白。

乳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

乳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

乳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非浸润性癌:这类癌症属于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
乳腺导管或腺泡内,且未突破其基底膜时,被称为非浸润性癌。

它又可以分为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

导管内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

小叶原位癌则发生在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它的发展通常较为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性癌:这类癌症的癌组织已经开始突破管壁基底膜,
但仍局限于小叶范围内。

它也可以分为小叶癌早期浸润和导管癌早期浸润。

3.浸润性特殊癌:这类癌症的分化通常较高,预后尚好。

它又可
以进一步细分为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

4.浸润性非特殊癌:这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其一
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

它又可以分为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

此外,乳腺癌还有一些其他罕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如乳湿疹样癌和炎性乳癌。

炎性乳癌的发展迅速,被视为最凶险的一种乳腺癌。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一、导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了解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各种病理类型以及其特征。

二、乳腺癌的基本概念乳腺癌是由乳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形成的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乳腺癌的形态学特点和分子表型的差异导致了其病理类型的多样性。

三、常见的乳腺癌病理类型1.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导管内癌是乳腺导管中的癌前病变,是乳腺癌最早期的病理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癌细胞限于乳腺导管内,未侵犯基底膜。

2.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病理类型,占乳腺癌的大部分比例。

其特点是癌细胞从乳腺导管扩散到周围组织,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3.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浸润性小叶癌是乳腺癌的另一种常见病理类型,占乳腺癌的一定比例。

其特点是癌细胞侵犯乳腺小叶,形成单个或多个病灶。

4.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黏液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分泌大量黏液,形成黏液团块。

5.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乳头状癌是乳腺癌中较为罕见的病理类型,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形成乳头状结构。

6.移行癌(metaplastic carcinoma)移行癌是一种乳腺癌的少见类型,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具有上皮细胞和非上皮细胞特征。

7.乳腺癌伴内分泌异常(breast adenocarcinoma with 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乳腺癌伴内分泌异常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特征。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的研究论文、病理报告和图表等。

详细内容请参考附件部分。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鉴别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组织学是乳腺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可以确定其诊断和分型,为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一、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类型乳腺癌可以分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小叶原位癌等不同类型。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约占乳腺癌的80%。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早期乳腺癌的一种形式,其病理特点是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侵犯周围组织。

2.肿瘤分级乳腺癌的分级是根据癌细胞的形态特征、核分裂象和癌细胞核型等因素进行评估的。

常用的分级系统是Elston和Ellis分级法,将乳腺癌分为Ⅰ、Ⅱ、Ⅲ级。

分级越高,癌细胞的恶性程度越高。

3.肿瘤分子亚型乳腺癌可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种亚型。

这些分子亚型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三阴性的乳腺癌,即ER、PR和HER2均呈阴性。

4.浸润程度乳腺癌的浸润程度是评估肿瘤侵袭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乳腺癌侵袭正常乳腺间质的程度,可分为浸润性癌和非浸润性癌。

浸润性癌是指癌细胞穿过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而非浸润性癌则未侵犯基底膜。

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可以帮助进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以下是乳腺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

1.与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乳腺乳头状瘤和纤维腺瘤在病理组织学上有相似的表现,但乳糜性分泌物的存在可以帮助鉴别。

乳腺癌通常没有乳糜性分泌物,而纤维腺瘤可以有。

2.与乳腺炎的鉴别乳腺癌和乳腺炎的症状和体征有时很相似,但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乳腺炎通常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而癌组织则包含癌细胞。

3.与结节性硬化症的鉴别结节性硬化症可导致乳腺发生肿块,但与乳腺癌不同,结节性硬化症的肿块多为多个、质地坚硬的结节,而非一个单个的肿块。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1、引言本文旨在对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进行详细解读,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类型对治疗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2、病理分类2.1 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2.2 导管外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2.2.1 渗液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2.2.2 小管状乳腺癌(tu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2.2.3 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2.2.4 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2.2.5 泡沫癌(foam cell carcinoma)2.3 导管内癌和导管外癌混合型(mixed ductal carcinoma)3、病理特点及相关指标3.1 导管内癌:细胞增生长于乳腺导管内,细胞形态正常或轻度异常。

鳞状上皮内癌和乳头状癌是其常见亚型。

3.2 导管外癌:病变细胞侵犯乳腺导管外的间质组织,增生类型和细胞形态各异。

3.2.1 渗液癌:细胞呈单行排列,浸润性生长,细胞核呈高度异型性。

3.2.2 小管状乳腺癌:细胞形态较规则,胞浆较丰富,核分裂少见。

3.2.3 黏液癌:细胞胞质富含黏液,细胞核可有异型性。

3.2.4 髓样癌:细胞核大而圆,核染色质明显,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3.2.5 泡沫癌:细胞质内充满大量泡沫样质,细胞核大且异型性明显。

4、相关指标及临床意义4.1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示对激素治疗敏感。

4.2 肿瘤抑制基因(BRCA1和BRCA2):突变与乳腺癌遗传性高发相关。

4.3 基因表达芯片及蛋白质组学:帮助预测预后和指导治疗。

4.4 Her2/neu状态:阳性增加治疗难度,需联合使用靶向治疗药物。

4.5 Ki-67指数:与肿瘤增殖活性正相关。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与诊断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与诊断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与诊断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中居高不下。

为了准确诊断乳腺癌,了解其病理学特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一、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包括肿瘤类型、分级、浸润性以及分子分型等方面。

1. 肿瘤类型乳腺癌根据细胞来源可以分为乳腺上皮性和非乳腺上皮性两种类型。

乳腺上皮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有小叶内皮癌、导管癌和乳汁导管内乳头状癌等。

非乳腺上皮性乳腺癌包括转移性腺癌和肉瘤。

2. 分级乳腺癌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进行分级,常用的分级系统有Elston-Ellis分级法和Nottingham系统。

这些分级标准从细胞核形态、核分裂象以及管腔结构方面对乳腺癌进行分级评估,根据分级结果可预测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

3. 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性是指肿瘤细胞侵犯周围正常组织的能力。

乳腺癌可分为局限性和浸润性两种,浸润性乳腺癌分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内皮癌两种。

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深度和范围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4. 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是根据肿瘤细胞表达的分子标志物分类的。

常用的分子分型有激素受体阳性(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等。

不同的分子分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因此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进行准确判断是十分重要的。

二、乳腺癌的诊断方法乳腺癌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检查、放射学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来完成。

1. 临床检查乳腺癌的临床检查主要包括乳房触诊、淋巴结触诊以及病史采集等。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检测到乳腺肿块的存在和性质,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以及其他相关病史。

2. 放射学影像学检查放射学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乳腺肿块的特征、大小和分布情况,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乳腺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主要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得到乳腺癌组织标本,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临床表现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临床表现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临床表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在男性。

通过对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的了解,可以对该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1. 组织学类型乳腺癌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和其他少见类型。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乳腺癌的大多数。

它起源于导管内的上皮细胞,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浸润性小叶癌则起源于乳腺小叶内的上皮细胞,生长方式相对较为局限。

2. 分化程度乳腺癌的分化程度是评估其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根据细胞学特征和组织结构,乳腺癌可以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三个级别。

高度分化的乳腺癌细胞与正常乳腺上皮相似,形态规整,核分裂活跃少;而低度分化的乳腺癌细胞则失去了正常细胞结构,核染色质增多,核有较多的不规则分裂。

3. 分子亚型根据乳腺癌细胞上的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乳腺癌可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包括激素受体阳性(ER+/PR+)、过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阴乳腺癌和常规型乳腺癌。

不同的分子亚型在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乳腺癌的临床表现1. 乳房肿块乳腺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乳房内可触及的肿块。

肿块可单发或多发,质地坚实,常伴有乳头内陷和皮肤凹陷等改变。

乳房肿块的大小、位置和触痛程度可以有所不同。

2. 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乳腺癌的另一个常见临床表现,早期溢液为血性或浆液性,并非所有乳头溢液都与乳腺癌相关。

然而,当溢液为血性、单侧或经过多次检查后仍持续存在时,应引起警惕。

3. 乳房皮肤改变乳腺癌可引起乳房皮肤的改变,如皮肤凹陷、凸起、皮肤纹理增多、皮肤橙皮样改变等。

这些改变常常与肿块或肿瘤内的纤维化和皮肤浸润有关。

4. 乳房疼痛乳房疼痛是乳腺癌的一个较少见的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

乳房疼痛可能与肿瘤压迫周围组织、神经受压、乳腺炎等相关。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对其预后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读乳腺癌的各种病理类型,包括其定义、特征和临床表现。

同时,还将介绍与乳腺癌相关的病理检查方法和分级系统。

一、乳腺癌病理类型⒈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乳腺癌的70-80%。

其特征为癌细胞从乳腺导管侵入邻近组织,形成癌组织的浸润性生长。

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小叶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乳腺癌的5-10%。

其特征为癌细胞从乳腺小叶侵入邻近组织,形成癌组织的浸润性生长。

⒊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导管原位癌是一种早期乳腺癌,其特征为癌细胞仅限于乳腺导管内生长,未浸润邻近组织。

乳腺导管原位癌包括非浸润性导管癌和微浸润性导管癌两种类型。

⒋乳腺小叶原位癌乳腺小叶原位癌是一种早期乳腺癌,其特征为癌细胞仅限于乳腺小叶内生长,未浸润邻近组织。

乳腺小叶原位癌可以分为非浸润性小叶癌和微浸润性小叶癌两种类型。

二、病理检查方法乳腺癌的病理检查是诊断和分型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包括乳腺穿刺活检、乳腺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

⒈乳腺穿刺活检乳腺穿刺活检是一种无创的乳腺癌病理检查方法,适用于乳腺肿块的初步评估和确诊。

常用的乳腺穿刺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大针穿刺活检。

⒉乳腺切除术乳腺切除术是一种切除整个乳腺的手术,适用于乳腺癌的根治和预防转移。

常用的乳腺切除术包括乳腺保留手术和乳腺全切除手术。

⒊乳房切除术乳房切除术是一种切除整个乳房的手术,适用于乳腺癌的根治和预防转移。

乳房切除术常用于乳腺癌的晚期患者或高风险患者。

三、病理分级系统乳腺癌的病理分级是依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形态进行的。

常用的乳腺癌病理分级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和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

⒈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最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依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

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

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

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

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

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2)腋窝淋巴结阳性1〜3个,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阳性, 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3•高危:分两种情况(1)腋窝淋巴结阳性1〜3个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2)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或4个以上乳腺癌病人专题:乳腺癌病人的饮食与忌口全网发布:2011-06-23 21:13发表者:林红(访问人次:2324)乳腺癌患者的饮食和平常的普通人差不多,只是在饮食的时候要注意病情的变化而相应的进行改变。

一般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化疗后有气血亏虚的现象,我们就用一些补气益血的食物;有的在化疗、放疗后阴虚,就用一些养阴的食物;如果夹杂有热毒的,我们就加一些清热的食物;或者有湿阻的话,就给一些化湿的食物,总之,前提是患者能吃得下,然后是吃下去舒服,再者是对治疗疾病有益。

忌口又是患者十分关心的环节。

其中关于癌症的忌口,各有各说法,有说癌症的复发转移与忌口有关,有说没有证据说明癌症的复发转移与忌口或者是食物有关。

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癌症的发病与饮食不当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需根据不同的类型来辩证论治,即个体化的运用不同的忌口和适宜的饮食,而且这种忌口又不是绝对的,因人而异。

说到忌口,我们要知道,健康的饮食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而不恰当的饮食又会是一种致癌因素。

我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秦汉以前)就有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之说,也就是吃过量的肥腻厚实的食物,营养过剩,会造成肿瘤的发生。

而乳腺癌,这个现代女性最常见的肿瘤,已经成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发病恰恰从现代科学研究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认为乳腺癌与内分泌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过多高脂肪,高糖的食品,会对雌激素等内分泌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乳腺的生长,发育,以至于突变发生肿瘤,造成肥胖、乳腺癌的发生。

动物实验证明,用高脂肪的食物喂养小鼠,可以使得乳腺癌发病增加,如果有其他物质刺激(酒、情绪变化等等),就更容易患该病。

广义的忌口就是不吃不健康的食品和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但患者最关心的还是狭义的忌口,即我自己到底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比如说鸡,海产品等等。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显示哪一个食物会明确造成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如果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食,那么肿瘤病人几乎是没有东西可吃了,岂不饿死。

还是那句话前提是患者能吃得下,然后是吃下去舒服,再者是对治疗疾病有益”。

千万不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因为食欲一旦下降,反而会影响身体的康复。

乳腺钼靶报告中BI-RADS分级是什么意思全网发布:2011-06-23 20:24发表者:王群(访问人次:4141)在乳腺的检查中,钼靶和B超是最常见的,两者的起到的作用往往互补,钼靶报告中,常常会见到BI-RADS分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看到各种分级,医生或者患者该做些什么呢?下面给大家一一分解:BI-RADS即美国放射协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体统”,这样的报告更为规范化,把钼靶分级为:0级—现有影像未能完成对病灶的评价。

I级(正常)乳腺摄片无异常发现II级(良性病变)——存在明显良性病灶,包括乳腺内散在的点状钙化、粗大钙—化。

III级(可能良性病变)一一包括(1)触诊阴性,边缘清晰非钙化性实性肿块(2)局部不对称性致密,局部压迫时部分变淡(3)少于五枚的成簇、圆形或针尖样钙化伴或不伴同侧乳腺内散在钙化点。

IV级(可疑恶性病变)一一不具有典型恶性征象,如部分边界清晰,部分边界不清肿块,不规则肿块或孤立的一簇密集的多形性钙化,局部结构紊乱等。

V级(高度可疑恶性病变)-具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例如:边缘带毛刺, 不规则肿块,区段或线性,分支状,沿导管分布的钙化或以上表现合并存在。

VI级病理已证实为恶性而又存在治疗前的病灶。

那么看到报告分级后,医生或者患者应该如何处置呢?根据不同的分级医生往往会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0级-需要召回,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

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

I级—未见异常。

II级-考虑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例如一年一次)III级—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 —6个月一次),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IV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V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VI级一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乳腺疾病的程度,具体情况应当结合临床医生的判断来综合分析。

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是II级或者III级,因此如果看到这样的结果,不必惊慌,只要定期随访就行,必要时缩短随访时间。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

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 •腺管形成的程度。

2.细胞核的多形性。

3.核分裂计数。

以下为不同的分级标准:A.SBR 分级标准1 •分化程度估计根据形成腺管或乳头的能力:①整个肿瘤可看到为1分。

②不容易发现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2•多形性①核规则、类似乳腺上皮为1分。

②核明显不规则,有巨核、畸形核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3 •核分裂数(H00)①1/ 10HPF为1分。

②2/ 10HPF为2分。

③>2/ 10HPF为3 分。

B.WHO 分级标准1 •腺管形成①>75%为1分。

②10%〜75%为2分。

③<10%为3分。

2 •核的多形性①核小、规则、形态一致为1分。

②核的形状、大小有中等度的变化为2分。

③核的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为3分。

3 •核分裂数(>400)①0〜5/ 10HPF为1分。

②6〜10/ 10HPF为2分。

③>11/ 10HPF 为3 分。

C.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1. 腺管形成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

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 3 分。

2. 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

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

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 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00)①1/ 10HPF为1分。

②2〜3/ 10HPF为2分。

③>3/ 10HPF 为 3 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U级(中等分化),8〜9分为川级(分化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意义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后意义早为大家所认识。

我们对有 5 年以上随访的476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分级研究,其结果是组织学分级和生存情况为I级、U级和川级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2%、63.4%和49.5%,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l)。

在同一临床分期内,患者的 5 年生存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而下降。

组织学分级与DNA 增殖指数和DNA 倍体有关,分化好的乳腺癌增殖指数低,反之分化差的增殖指数高。

利用流式细胞证实了二倍体的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好的,而异倍体的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差的。

组织学分级和生长因子受体、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也有关,川级乳腺癌常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提示预后差,某些癌基因产物如c—erbB2的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常在川级乳腺癌中表达。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分型均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病理因素,两者中组织学分级比分型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更有意义。

虽然组织学分级和分型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但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大小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1982年,Ilaybiffle 和Elston 等认为与预后有关的3 个因素是①肿瘤大小(病理测量)、②组织学的淋巴结分期和③组织学分级,并在cox分析中得出预后指数的公式:预后指数=0. 2>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级,预后指数增高的患者预后差,以后多量的病例分析也证实了他们的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