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020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各个击破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题练《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析版)

《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一、实验探究题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图像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1)通过图像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
说明像是______(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 。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择用______(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 应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如图甲所示,这是小刚所在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应该取两根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请分析实验时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3)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的蜡烛A点燃,接着住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______为止。
(4)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刚同学移开蜡烛B,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此时在蜡烛B这一侧观察时,白纸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八年级物理«探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实验指点】
用探求的方法研讨平面镜的成像,平面镜在生活中运用十分普遍,家庭用的普通〝镜子〞就是平面镜,体验和感受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探求平面镜成像特点
二、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
三、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扑灭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正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反的未扑灭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四、实验数据
像与物的大小关?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
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像和物大小相等
4.像和物左右相反
5.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解析版)(解析版)

202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30cmB.60cmC.90cmD.120cm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020年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北师大版练习题课件(共39张PPT)

【点拨】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 对于水面对称,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 置的变化,是静止的;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 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静止;光的反射
7.在一些狭小的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几面大镜子,可以 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 A.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两倍 B.改变光路的性质 C.使房间内更明亮 D.成实像
【点拨】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 m,则视力表的像 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 m,人眼要与视力表的像保持 5 m的距离,故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 m-3 m=2 m。 【答案】2;不变
4.【中考•桂林】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9.在进入“天堂九寨沟”的路途中,有一处山路叫“九 道弯”,人们在每一道拐弯处都安装了一块凸面镜, 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凸面镜可以利用光的反射来扩大视野范围,使 司机能够看到弯道另一头的情景,实现安全驾驶。 【答案】扩大视野,从而避免车祸的发生
【点拨】在图乙中作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a′,可以发 现,像还在原来位置,如图所示。
【答案】D
6.【中考•湖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 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 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 (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 影是由于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点拨】连接AA′,作出AA′的中垂线,即为镜面。 解:如图所示。
13.【中考•娄底】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 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 P点的光线。
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研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 将蜡烛凑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凑近玻璃板C. 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防备实验结果的有时性D. 使用光屏是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2.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光屏能够表现虚像B.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地址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3.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凑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小张想经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最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4.以下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 人越凑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5.暑期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明的湖畔,望向宁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
这些情况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A. 白云倒影B. 游动的鱼C. 白塔倒影 D. 绿树倒影6.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辉有汇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辉有发散作用B.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C.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能够起到放大作用D.由于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辰会比实质日出时间早7.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
小明做一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也许两只鞋的是()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凑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8.以下描述吻合实质的是()A.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C.“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拥有发散作用二、填空题9.以下列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采用A、B两根完满同样的蜡烛,搬动B蜡烛搜寻点燃的A蜡烛像的地址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4个特点;(3)感受并体会什么是“虚”像。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板、光具座、刻度尺、铅笔、两只完全相同的模拟蜡烛、光屏。
四、实验步骤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①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实验处理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0\相同10第二次1515相同第三次20,20相同六、分析论证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四大特点):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七、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_2、用薄的玻璃的目的:_防止前后两个面各自反射成像_3、选两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_便于比较物体和像大小关系4、刻度尺作用:_测量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_。
5、白纸板作用:_相当光屏,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6、反复做三次目的:__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__7、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是为了:防止成像在斜上方或斜下方,物象不能重合 8、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或者说遵循的规律)是;光的反射规律。
第五章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020秋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课件

凸面 平面
不变
虚 对称
无关
对称 像
人眼 不能
能 不能
薄 不同
不能
相等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自己,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注定难取得大的成就。 生命之长短殊不重要,只要你活得快乐,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便已足够。 不悲伤,定会快乐。不犹豫,定会坚持。 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自己,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注定难取得大的成就。 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真诚地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不论是专家还是伪造者都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而唯独艺术家可以,因为艺术家是在不变中改变,他们没有违背事物的本质。 把气愤的心境转化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转化为爱,如此,这个世间将更加完美。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身体健康,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戴尔·卡耐基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学习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人生就像赛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个到达尽头,而在乎你有没有跑完全程。 学会下一次进步,是做大自己的有效法则。因此千万不要让自己睡在已有的成功温床上。 进取用汗水谱写着自己奋斗和希望之歌。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方向等;3. 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形成的。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法线上的夹角相等,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此,平面镜成像呈现出虚像,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直尺、白纸、铅笔。
2. 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实验桌上,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作为物体与成像的基准线。
(2)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基准线上,调整镜面角度,使光线能正常反射。
(3)点燃蜡烛,将其放置在平面镜前方,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成像。
(4)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蜡烛的成像位置,并用直尺测量成像与物体的距离。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3和4,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实验现象与分析1. 成像位置:根据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位置在镜面的后方,且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当物体向镜面靠近时,成像也向镜面靠近;当物体远离镜面时,成像也远离镜面。
2. 成像大小:实验中观察到,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成像大小均与物体大小相等,即成像不放大也不缩小。
3. 成像方向:平面镜成像方向与物体方向相反。
当物体向上移动时,成像向下移动;当物体向下移动时,成像向上移动。
4. 成像性质:实验中观察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捕捉到。
同时,成像与物体在镜面上的位置关系呈现对称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平面镜成像位置在镜面后方,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2. 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不放大也不缩小;3. 平面镜成像方向与物体方向相反;4. 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捕捉到;5. 成像与物体在镜面上的位置关系呈现对称性。
六、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测量精度、实验环境的控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精品——————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
3. 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
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5.实验中尽量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
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
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
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
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
11. 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
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
【交流与反思】
14.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②后支蜡烛与
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③玻璃板太厚;
15.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像之间的
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
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针对训练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图1 图2
图3
(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实验中为了测量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3)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两个像的中心距离为mm。
(5)如图,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
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7)若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3cm的位置,则蜡烛B离玻璃板cm,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观察到的像将(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且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本实验应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9)在白天照镜子的时候,为了更清楚的看清楚自己的脸,应该镜子面对窗户还是脸面对窗户?为什么?
答:。
;(10)图2是小丁本人,小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图3中的(填序号)。
答案:
(1)茶色玻璃板;观察像的位置;刻度尺;
(2)物体和像的大小;
(3)B;不能;虚像;
(4)玻璃板具有一定的厚度;6;
(5)A;
(6)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7)3;原理;不变;
(8)等效替代法;
(9)面对脸;人面部反射的光越多,在镜子中看到成的像越清晰;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