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 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 不透过玻璃板, 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 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 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和物左右
3.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5.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例题】. 如图14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 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和调整。

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②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 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引言:平面镜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工具,它具有独特的成像特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以及其对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成像过程,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并探究平面镜的特点和规律。

二、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光源(如白炽灯)3. 物体(如一个小箭头模型)4. 白纸或屏幕5. 直尺和量角器三、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并确保其表面干净无划痕。

2. 将光源放置在平面镜的一侧,使光线射向平面镜。

3. 将物体放置在光源的另一侧,与平面镜保持一定距离。

4. 在光线射入平面镜的方向上,放置一张白纸或屏幕,以接收反射光线。

5. 调整物体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并记录在白纸上出现的镜像。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反射定律: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一定律是由平面镜的表面形状所决定的。

2. 镜像特性: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平面镜所产生的镜像与实物具有以下特点:a. 镜像与实物的形状相似,但左右相反。

b. 镜像与实物的距离相等,即镜像距离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实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

c. 镜像与实物的高度相等。

d. 镜像与实物的位置关系:当物体在平面镜前方时,镜像在平面镜后方;当物体在平面镜后方时,镜像在平面镜前方。

3. 虚像和实像: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所产生的镜像是虚像。

虚像是通过延长反射光线的路径来形成的,无法在屏幕上或纸上收集到实际的光线。

五、实验误差和改进:1. 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光源和物体的位置、平面镜的表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观察到的镜像略有偏差。

2. 改进方法: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稳定的光源和固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定期清洁平面镜的表面,以确保光线的反射效果更加准确。

六、实验应用:平面镜成像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探索,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

硬币的直径 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2.图像:画右边(3)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__压力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越大____。

(3)实验结论: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课题: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像与物大小可能__________________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3.设计并进行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直尺、白纸思路:主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过程:(1)把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立在这条直线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并记录下此蜡烛的位置。

(3)找到蜡烛的像的具体位置,并记录下蜡烛的像的位置。

(4)比较蜡烛与蜡烛的像的大小关系,将其填入位置1的相应表格中。

初步结论:像与物大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继续思考:1、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怎样用实验来验证?2、认真观察白纸上标记的蜡烛和像的位置记录,看看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之间有什么关系?4、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和同学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称的像是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5、实验回顾(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2)用直尺测量物距和像距目的是:(3)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并在所在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能或不能)接收到前面物体的像?。

(5)多次实验的目的(6)玻璃板如果没放竖直,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二篇: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600字“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案【实验课题】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实验器材】玻璃板、支架、军棋子、三角板、铅笔、方格纸说明: (1)玻璃板: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支架:使玻璃板能竖置地立放在水平面上(3) 军棋子:一枚是用来成像的物体 ,另一枚用来代替像.(4)方格纸:方便测量军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步骤】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2.将玻璃板插入支架,放在方格纸中间的那条实线上,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的底边与直线平齐;3.将一枚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朝向自己的一面前方某个方格内,并在方格内用笔标上记号A;4. 保持玻璃板前面的军棋子位置不动,将另一军棋子侧放在玻璃板背面的某个方格内;慢慢移动到这枚军棋子,直到它与像完全重合,并标上记号A′;5.观察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计算比较两军棋子与中间直线的距离;分析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将上述实验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格。

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如钢尺等)三、实验原理平面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

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形成一个像,即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投影。

根据反射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3.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物体与像之间的夹角四、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固定好。

2.将物体(如钢尺)竖立在平面镜前,调整其位置,使其与平面镜的法线垂直。

3.观察在镜中的物体像的特点,记录下来。

4.调整物体的位置,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下不同位置的物体像。

5.对观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第一次实验物体与镜的距离:30cm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5cm物体高度:10cm物体像的高度:5cm2.第二次实验物体与镜的距离:20cm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0cm物体高度:10cm物体像的高度:10cm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物体与其像在镜面上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物体与其像在平面镜上的位置和形状是相似的,只是方向相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根据实验结果,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平面镜成像的这些特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过程以及光线与平面镜的反射关系。

而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进行相关计算,求解物体与像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镜子的制作、光学仪器的使用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应用,我们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用光具座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 光具座、长度相同的蜡烛两支、长方形玻璃片火柴
实验设计思路:
传统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是将玻璃片竖立在木板或桌面上, 实验结束时用刻度尺量出两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缺点:
一、玻璃片底座不容易找到, 即使有底座, 玻璃片竖着也很不稳定, 不便于做分组实验。

二、用刻度尺量出物象距离浪费时间。

改进后的实验是将蜡烛、玻璃片都放在光具座上, 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光具座上读出物象到镜面的距离, 既安全稳定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便于做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一支蜡烛和玻璃片安装在光具座上。

2. 在玻璃片的一侧点燃蜡烛, 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 用一张纸在像的位置接收, 看在纸上不能接收到火焰的像, 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像, 是虚像.
3.在玻璃片的另一侧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 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 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读出两支蜡烛到玻璃片的距离, 验证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合作交流: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现象更加明显.。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一」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288相等377相等2.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u1。

(4)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内且大于 1 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指导
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平面镜的成像,平面镜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家庭用的普通“镜子”就是平面镜,体验和感受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二、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
三、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四、实验数据
像与物的大小关?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相等
2.像和物左右相反
3.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