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单(17-18)上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多个实验,其中我选择了两个实验进行报告,分别是“测量物体的质量”和“探究物体的浮力”。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将实验器材的质量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2. 选择一个物体,将其放在天平上,记录物体的质量。
3. 更换不同质量的物体,重复步骤2。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的质量数据。
我们发现,不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物体的质量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
同时,我们还发现,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这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实验二:探究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密度和液体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容器,加入适量的水。
2. 将一个金属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 更换不同形状和密度的物体,重复步骤2。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形状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不同。
我们发现,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时,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对物体的质量和浮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可以通过天平进行测量。
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密度和液体的性质有关,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
这些实验结果对我们理解物理世界中的现象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的意义:通过进行物理实验,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物理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总结:通过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实验,我对物体的质量和浮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 记录数据实验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天平和尺子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材料:•天平•尺子•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确保它的示数为零。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示数稳定。
4.记录下天平的示数,这个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5.计算物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长度 × 宽度 × 高度。
6.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和推测。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据体积推测物体的密度等。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天平、尺子和容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实验材料:•天平•尺子•容器•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确保它的示数为零。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示数稳定。
4.记录下天平的示数,这个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5.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记录容器的初始质量。
6.倒入足够的水,使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容器中的总质量。
7.计算物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长度 × 宽度 × 高度。
8.计算物体的密度,公式为:密度 = 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体积。
9.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和推测。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或者根据密度推测物体的成分等。
实验三: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物体(如砝码等)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的支架上。
2017初中实验报告册:物理八年级(上册)

不同路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而平均速度可通过测量不同路段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然
后应用公式 v =
s t
求出。
【 探究过程】
1. 问题与猜想 如图所示, 让一个小球从斜面上的 A 处滚下后, 沿水平面向前滚动, 在小球从 A 到 C 处的 整 个 运 动 过 程 中, 小 球 的 速 度 会 发 生 怎 样 的 变 化 呢? 你 的 猜 想 是:
, 振动频率
。
【 探究过程】
( 一) 通过现象进行猜想 1. 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小球, 调节扬声器音量的大小, 即改变扬声器
·7·
发声的响度, 比较泡沫塑料小球的弹跳情况, 可以发现
, 由此, 你猜想到: 响度
可能与发生体振动的
有关。
2. 把长度相同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绷在直尺上( 如图) , 用同样
一、长度 与时 间的 测量
【 实验目的】
1.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 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 能借助身边的物品或常见的一些周期性现象进行长度或时间的估测。 4. 能正确记录测量数据,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 器材准备】
刻度尺, 停表, 课本, 铅笔( 或钢笔) , 细棉线。
【 知识链接】
( 2) 频率: 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高, 表示振动越快。另取同样粗
细但长度稍长的同种弹簧乙, 将同一小球挂在该簧乙下端如图( c) 所示, 仍将小球拉离同
样的距离, 松手后观察小球振动情况。比较前后两次实验, 可以发现: 弹簧长时, 小球振
动
, 振动频率
; 弹 簧 短 时, 小 球 振 动
。
2.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用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将结果分别填入下表, 然
八上物理实验报告

八上物理实验报告
《八上物理实验报告》
在八年级的物理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学
到了许多关于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知识。
在本次实验报告中,我将分享我们进行
的几个实验和实验结果。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静电的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塑料梳子和一根羊毛布,通过梳子擦拭羊毛布,然后将梳子靠近一些小纸片。
我们观察到,纸片被
吸引到梳子上,这说明梳子带有静电荷。
这个实验让我们对静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们明白了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个有关力和运动的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块平滑的木板和
一些小车,将小车放在木板上,然后用手推动木板,观察小车的运动。
我们发现,当木板施加力时,小车会加速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声音传播的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空的纸筒和一些
小颗粒,将小颗粒撒在纸筒的一端,然后用手拍打纸筒的另一端。
我们观察到,当纸筒被拍打时,小颗粒会跳动起来,这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这个实
验让我们对声音传播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知识和能力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不断探索和学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1(上)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用停表可以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测量对象:长度宽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课本25.8825.9025.9225.9018.2018.2218.2418.22作业本25.6325.6425.6525.6418.1818.1918.2018.192.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单位:秒):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成员xxxxxxxx3.39.29.49.69.4成员xxxxxxxx99.69.49.89.6回答问题:为什么长度测量要估读?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求平均值时,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无实验报告2(上)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八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生实验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二、用停表测量时间三、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九、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十一、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量十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十三、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三、测量同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 验 报 告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 测出奔跑的路程1s =20米,2s =30米。
2、用 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1t ,跑30 米所用的时间2t 。
3、根据公式tsv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记录数据: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
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回答问题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检查器材。
2. 记录总质量。
3. 测盐水的体积。
4. 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 计算盐水的密度。
6. 整理器材。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学习测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滴管、细线、小卵石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
2.观察天平、量筒的刻度。
3.天平调0.
4.系好卵石,称出质量并记录。
5.100㏕量筒中装入50㏕水。
6.将卵石放入量筒中,读数,记录。
7.计算卵石的密度。
8.整理仪器。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测盐水的密度
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检查器材。
2. 记录总质量。
3. 测盐水的体积。
4. 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 计算盐水的密度。
6. 整理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