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框图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工层厚30cm,拟分为两层摊铺,每层厚15cm,采用集中拌合,摊铺机摊铺.我经理部将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使水稳基层施工技术、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二、水泥级配碎石的组成设计1、石材料的组成设计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采用三种规格石料进行掺配,即10~30mm粗集料,5~10mm中集料,5mm以下的石屑细集料。
粗集料的压碎值、各种料的颗粒筛分、含水量相对密度、吸水率、以及石屑中小于0.075mm以下的颗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级配曲线平顺圆滑,在曲线中值。
液限、塑性指数及筛分结果的组成设计来看,满足规范要求。
2、水泥的选用水泥的选用是关系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成败的关键。
按规范要求水泥的终凝时间在6h以上的低标号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水泥级配碎石的配合比设计选定级配碎石和水泥后,按比例进行拌和,分别作水泥剂量4%、5%、6%等三种剂量的试件,试件制作完毕后进行7天养护,测出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值。
根据强度值确定水泥剂量。
如果水泥加得愈多,其强度愈高,而出现裂缝的机率愈大,因此施工时选用满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设计要求和安全系数的最小水泥剂量为控制值,确定配合比。
根据水泥剂量的试验结果,分别测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三、级配碎石试验段在进行施工之前,先铺一段试验段,通过对试验段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和解决.由此提出一个能指导大面积施工的方案,达到施工质量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目的.检验拌各、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投入设备的右靠性;混合集料的配合比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
即制定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测出施工用的生产配合比和松铺系数,确定拌和碾压成型所需时间,从而制定施工工法。
四、水泥稳定碎石拌和1、拌和场地的选择拌和场地应设在材料进出方便,水源充足,具有足够的集料储存场地,上路方便,最好为施工路段中间,运输污染不影响周边环境.2、级配碎石集料的质量控制在开始集料拌和时,反复检查、调试,远离使粒料符合级配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为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平整度差、抗水损坏性能差、层间结合不好、温缩、干缩裂缝等质量隐患,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质量,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技术规范》,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实践经验和高速公路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施工指导意见。
1、施工方法1.1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一律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方法施工。
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分层施工时,当用18~20T以上压路机碾压,分层最大厚度不应超过20cm,并不小于10cm。
当采用单层施工时,应用特殊的摊铺和碾压设备,并注意层底0~10cm的压实度,防止表层碎石压碎。
1。
3 基层、底基层标高、路拱采用摊铺机作业时,应用钢丝基准线控制高程,直线段桩距10m,弯道段间距5m。
2、材料2。
1 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硅酸盐、矿碴硅酸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宜为32.5级、42。
5级,为确保7天试件强度,宜优先选用42。
5级硅酸盐水泥。
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磨出后应存放7天以上,安定性必须符合要求,进罐时散装水泥温度应低于60℃.所用水泥必须是悬窑生产加工,不得使用立窑生产加工(小厂)水泥。
2。
2 碎石碎石压碎值要求<30%。
碎石应按粗集料10~30mm、5~10mm、细集料0~5mm三级配料,相应的料场方孔筛筛孔建议为:32、12、7mm.2.3水一般饮用水均可使用。
2.4 混合料(1)水泥稳定的碎石或砂砾集料级配应符合表1规定。
为防止混合料离析,有利于提高混合料强度,应严格控制集料最大粒径,并宜选用较细密的级配.为减少路面开裂,〈4。
75mm成分宜按级配中值偏上选配。
表注: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规范规定31.5mm通过量为90—100%,无26。
5mm通过量要求。
2、水泥稳定砂砾37.5mm通过量为主要控制指标.(2)有重车行使的高速公路不同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要求: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抗压强度标准表2(3)室内试验抗压强度满足下列二条件之一者为合格:a。
水稳碎石施工工艺

路面底基层一般是指位于表面以下,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的部分。
在防泥、防冰冻、减少路基顶面的压应力、缓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对面层的影响、防水、为面层施工提供方便、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稳施工工艺以如下路面结构类型为例,其中:上面层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则是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封层内容为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透层油,基层含34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则由18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总厚度70cm。
基层、底基层摊铺使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10m进行摊铺,底基层工程量为184346平方。
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原材料水泥稳定碎石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石屑及级配碎石。
所采用水泥、石屑、集料等材料的各项技术均符合规范要求。
我部对所购材料均按规定要求的频率做好检测工作,以保证上路材料的质量。
(1)水泥:采用孟电PC32.5水泥,经检测其初凝时间4小时以上,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且小于10小时。
(2)碎石:底基层碎石采用最大粒径未超过37.5mm;(3)水:水稳混合料拌和使用井水。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碎石,按颗粒组成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16~31.5)mm碎石为23%、(10~20)mm碎石为29%、(5~10)mm碎石为25%、石屑为23%。
(2)水泥试配剂量水泥剂量以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细集料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干集料质量,本次水泥稳定底基层配合比水泥掺入量为3%。
(3)根据所选用的水泥剂量制备混合料,进行振动压实试验,确定其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3.6%和最大干(压实)密度为2.435g/cm3。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制备试件(采用振动成型法)。
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按现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艺流程框图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艺流程框图(二)施工方法下承层的检查和准备→施工测量放样(边线、中线、高程)→严格材料试验→混合料的拌和→含水量检测→混合料的运输和摊铺→混合料的碾压和边部整形→压实度检测→ 接缝处理→交通管制1、下承层的检查和准备在水稳基层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外观检查。
测量放线施工准备水泥稳定碎石料拌和 水泥稳定碎石含水量检测 水泥稳定碎石含水量检测 摊铺 碾压和边部整形 压实度检测 养生 原材料检验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在进行水稳基层铺筑前视路面干湿情况,如比较干燥用水车雾状喷洒,以工作面湿润没有积水为度。
2、测量放样、挂设钢丝线试验段施工区域测量放样按每 10 米一根桩放出中桩和边桩,复测下承层标高,打钢钎支架,挂上钢丝,并按标高值和松铺系数(按1.32 预设,松铺系数测定后进行调整)调整钢丝的高程,作为纵横坡基线。
钢丝直径采用 3mm 钢丝,每段长 200 米,每次两侧 4 根交替使用。
每根钢丝一端用紧线器将钢丝绷紧,钢丝拉力不小于600KN,以保证摊铺成型面的平整度。
3、材料检验水稳基层所用的各种碎石原材料应严格符合规范和监理部文件要求,未经批准的原材料不允许进场,更不准使用。
①碎石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级配要求。
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
应选用储藏量大、品质稳定的料场。
②水:不能含有有害物质,一般采用地下水。
③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2.5MPa 低强度水泥。
4、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
①拌和a 拌和站在拌料前进行配合比的调试并进行试拌,确定各料仓的皮带转速,严格控制各料仓的材料用量,试拌制的混合料级配组成、含水量都应满足规范要求。
b 混合料拌和时,随时观察并检测含水量,控制最佳含水量。
若遇到大风和高温天气,对混合料的含水量应作相应上调1-2%,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c 拌和站拌和混合料必须连续、均匀。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围水泥稳定碎石是在一定级配的碎石中,掺入适当的水泥和水,按照技术要求,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可作为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一般位于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水泥混凝土面板下。
市政道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2 应用标准和规*《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20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3 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集中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各部结构,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
对全线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加密、复测,精度符合规*要求选定料场,进行配合比试验,并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详细了解现场施工环境,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详细进行技术交底。
做好安全防卫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避免天气、施工机械等对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制定关键工序控制措施和冬雨季施工措施及夜间施工措施。
对下承层进行验收,必须在其满足规*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测量放样,直线(或大半径圆曲线)段每10m放一中桩中桩、边桩,小半径曲线处(匝道)按5m放一中、边桩,测量其高程并计算其要求调整的高度,作为钢丝基准线的标准。
3.2施工设备生产设备:水稳拌和站、满足水稳拌和站产量的装载机。
施工设备:水稳摊铺机、自卸汽车、压路机、洒水车、平板夯等。
测量器具:全站仪、水准仪、卡尺、钢钎、钢丝线等。
水稳拌和站应做好调试工作,使用前应进行计量标定。
试验检测设备主要试验检测仪器如下:钻芯机、弯沉仪弯沉仪、3m直尺、压力试验机、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实机、水泥标准养护箱、水泥负压筛析仪、沸煮箱、水泥抗折试验机、烘箱、标准方孔筛、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模等。
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

⽔泥稳定⼟基层和底基层1.5 ⽔泥稳定⼟基层和底基层1.5.1 适⽤范围适⽤于新建和改建⾼速公路和⼀级公路⽔泥稳定⼟铺筑的基层和底基层施⼯。
⽔泥稳定⼟包括:⽔泥⼟、⽔泥砂、⽔泥⽯屑、⽔泥碎⽯、⽔泥砂砾等。
1.5.2 施⼯准备1.5.2.1 技术准备1. 设计施⼯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件已经会审。
2. 施⼯⽅案审核、批准已完成。
3. 施⼯技术书⾯交底已签认完成。
4. 基层⽤料检验试验合格。
5. 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中桩,平曲线段每10m~15m测设⼀中桩,同时测放摊铺⾯宽度,并在摊铺⾯每侧200mm~500mm处安放测墩,同时测设⾼程。
摊铺应采⽤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钢丝绳或铝合⾦导梁,⾼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
当采⽤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应注意张紧度,200m长钢丝绳张紧⼒不应⼩于1000N。
1.5.2.2 材料要求1. ⼟:对⼟的⼀般要求是易于破碎,满⾜⼀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型。
⾼速公路⼯程上⽤于⽔泥稳定层的⼟,通常按照⼟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砾⽯和砂颗料,不包括⼟块或⼟团)的粒径⼤⼩和组成,将⼟分为下列三种:细粒⼟:颗粒的最⼤粒径⼩于9.5mm,且其中⼩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粉性⼟、砂性⼟、砂和⽯屑等)。
中粒⼟:颗粒的最⼤粒径⼩于26.5mm,且其中⼩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碎⽯⼟、级配砂砾、级配碎⽯等)。
粗粒⼟:颗粒的最⼤粒径⼩于37.5mm,且其中⼩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于90%(如砂砾⽯、碎⽯⼟、级配砂砾、级配碎⽯等)。
2. 对于⾼速公路和⼀级公路,⽔泥稳定⼟所⽤的粗粒⼟和中粒⼟应满⾜下列要求:(1) ⽔泥稳定⼟⽤作底基层时,组成颗粒的最⼤粒径不应超过37.5mm。
⼟的均匀系数应⼤于5。
细粒⼟的液限不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
对于中粒⼟和粗粒⼟,如⼟中⼩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在正式开展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铺筑前,将由监理工程师在已铺筑且验收合格级配碎石底基层上指定200米进行试验段铺筑,以取得用于指导正式铺筑时的各项数据。
为了保证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我部将分两次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其中第一层将用平地机铺筑,压实厚度20cm,第二层用摊铺机铺筑,以保证最终平整度,压实厚度15cm或19cm。
(1)、集料、其他原材料技术要求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少),施工和易性好(粗集料离析较小)。
水泥剂量应不大于5%,设计初步推荐水泥剂量为 4.0%,我部将根据材料的来源和品质,进行水稳标准配合比设计并上报批准后用于指导生产。
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3.5~4.0MPa。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要求如下:①水泥水泥应选择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大于6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各项指标满足要求的强度等级为32.5的水泥。
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停放七天,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
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温度不能高于50℃,否则,应采用降温措施。
②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粗集料应采用预先筛分的几组不同粒径碎石及石屑组配而成,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采用的集料应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宜选用反击式破碎机扎制的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宜按粒径 9.5 mm~31.5mm、4.5mm~9.5mm、2.36 mm~4.75mm和0~2.36mm四种规格备料。
碎石压碎值≤28%,粗集料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8%(宜不大于15%)、碎石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细集料采用石料加工过程的细料部分及无污染的天然砂,含泥量不大于3%。
其级配组成见表中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③水:应使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水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8.3.2.3.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见图8-3所示。
图8-3 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工艺流程图8.3.2.3.2 材料要求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选用级配碎石的最大粒径不超过4cm ,级配连续。
水泥用量占混合料总重的5%,石粉含量不大于20%,其抗压强度不低于2Mpa ,所用碎石,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然后进行配合。
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原材料按设计掺配时,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承载比试验及抗压强度试验。
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可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适当增加,最多不超过0.5%~0.1%,并应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水泥上承层验收施工放样培 路 肩原材料试验 配合比设计 混合料拌和 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 混合料碾压 压实度、厚度检测养 生检查签认灰剂量检测松铺厚度检测取样制件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拌和机调试稳定碎石的7天抗压强度应符合要求。
8.3.2.3.3 水稳料拌和拌和厂拟设在桩号4+000处。
拌和质量中配料比例必须准确,这是保证满足级配要求和强度要求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1)混合料拌合:本工程采用WCB100-A型拌合设备,该设备拌合质量高同时配有电子计量装置,生产能力为100t/h。
施工前安装调试好拌合机,然后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调试,使在同一时间输出的每种材料刚好等于配合比要求数量或者数量偏差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骨料计量:采用全电脑动态计量。
水泥称量:由电子传感器产生重量信号,信号反馈给系统控制中心,再由系统调节螺旋电机的转速,调整出料速度并实现自动补偿。
拌合用水计量:调节阀门可控制单位时间内的供水量,可手动调节,也可电动调节。
试运行时先调节在中间位置,适当增减阀门开启度,使其供水量达到额定要求。
含水量控制:拌合前检测砂砾含水量,并作为拌合用水量的调整依据,拌和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1~2%,以补偿混合料的运输和摊铺时的水份蒸发损失。
考虑到混合料含水量对其成型质量影响较大,在拌和中严加控制,同时保持施工现场与拌合站及时联系,及时调整混合料含水量,其调整量由拌和出料时的含水量和碾压时的含水量进行测试比较后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框图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框图说明:
(1)施工准备:首先将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配合比等施
工前准备资料连同开工申请一同提交监理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开始施工。
在底基层施工前,做好下承层的准备工作,其表面平整、横坡度、压实度、弯沉等符合规定。
(2)施工放样: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在主线上每隔10米加设边桩,在边桩外侧30厘米处加钉一根钢钎挂钢丝做为摊铺机控制高程轨道。
(3)混合料拌和:采用W—300型拌和机进行混合料拌和,拌
和时控制混合料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多1-2%。
(4)混合料运输:采用自卸汽车。
(5)摊铺: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前调整熨平板高度,使其等于压实厚度乘以松铺系数。
摊铺时采用走双侧钢丝方法控制标高。
(6)压实:使用胶轮压路机和双轮双振钢轮压路机配合碾压。
(7)质量检查:每一段碾压完成后立即检查压实度,如有问题
立即补压,直至合格。
(8)养生:在作业面完成12小时后,即可养生。
养生采用洒水
养生,同时禁止水车外其他车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