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你绝对想不到的细节

合集下载

911事件观后感

911事件观后感

911事件观后感《911 事件观后感》2001 年 9 月 11 日,那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日子。

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

那一刻,无数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整个世界也为之震动。

当我通过各种影像资料去回顾那可怕的瞬间,内心的震撼和复杂情绪简直难以言表。

我看到飞机如同炮弹一般直直地冲向大楼,巨大的火球和滚滚浓烟瞬间腾空而起。

那不是电影中的特效场景,而是真实发生的人间惨剧。

双子塔,曾经是纽约的骄傲,是现代化和繁荣的象征。

它们高耸入云,充满着力量和威严。

然而,在那一天,它们却成为了恐怖的舞台。

我仔细观察那些画面,看到人们在大楼里惊恐地奔逃,窗户玻璃破碎,文件纸张如雪片般飘落。

有的人被困在高层,绝望地呼喊求救;有的人则选择从几百米的高空跳下,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和无奈啊!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他穿着整洁的西装,手里还紧紧握着一杯没喝完的咖啡。

当灾难来临,他脸上的从容瞬间被恐惧所取代。

他拼命地朝着楼梯口跑去,一边跑一边咳嗽着,因为浓烟已经弥漫了整个楼道。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生的渴望,那种渴望是如此的强烈,让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煎熬。

还有一位母亲,她在办公室里接到了孩子打来的电话。

孩子在电话那头哭着说:“妈妈,我害怕。

”这位母亲强忍着泪水,安慰着孩子:“宝贝别怕,妈妈会没事的,妈妈一定会回家陪你的。

”可最终,她却没能兑现这个承诺。

在这场灾难中,消防员们的身影也让我动容。

他们义无反顾地冲进火海,向着危险前进。

他们背着沉重的装备,一步一步地爬上楼梯,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有一位老消防员,他已经临近退休,但他依然冲在了最前面。

他说:“这是我的职责,我不能看着人们受苦而无动于衷。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他人的生命。

那些从废墟中被抬出来的伤者,他们身上满是尘土和血迹,有的已经昏迷不醒,有的则还在微弱地呼喊着亲人的名字。

911事件美国策划

911事件美国策划

911事件美国策划:从头到尾的思考引言 911事件是指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头到尾地分析这次事件的策划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背后的思维过程。

第一步:选择目标在策划一个恐怖袭击事件之前,策划者首先需要选择一个目标。

911事件的策划者选择的目标是美国的两座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

这个选择背后的思考是,通过袭击这两座高楼,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的关注和恐慌,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

第二步:收集情报在选择目标之后,策划者需要详细了解目标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实施方案。

911事件的策划者进行了详尽的情报收集工作,包括建筑结构、人员活动规律、安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他们还利用不同渠道的情报收集,以确保所得到的信息准确可靠。

第三步:制定攻击计划在收集到足够的情报后,策划者开始制定具体的攻击计划。

911事件的策划者决定使用飞机作为攻击工具,他们选择了具有大量燃油的民航客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他们计划将这些飞机劫持,并将其引导撞向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

第四步:组建恐怖团队为了实施计划,策划者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的恐怖团队。

这个团队需要由熟悉飞行技术、具备恐怖主义意识的成员组成。

911事件的策划者通过各种渠道选拔了一批合适的成员,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实施计划。

第五步:策划行动一切准备就绪后,策划者需要安排具体的行动。

这包括确定具体的时机、地点以及实施计划的细节。

911事件的策划者选择了早上的高峰时段,以确保袭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影响。

他们还对航班进行了调度安排,确保劫持的飞机能够同时撞击目标。

第六步:实施恐怖袭击在策划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他们带领恐怖团队实施了恐怖袭击。

他们成功地劫持了多架民航客机,并将其中两架飞机分别撞向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

这一系列袭击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给美国和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911事件观后感心得体会200字

911事件观后感心得体会200字

911事件观后感心得体会200字九一一事件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及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观看相关纪录片后,我深受震撼,对此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911事件展现出了恐怖主义的残忍和危害性。

在当天的袭击中,大楼倒塌、火灾蔓延,许多无辜的人丧生。

这种无差别杀戮的手法,让我感到恐惧和愤怒。

恐怖主义的目的是通过制造恐怖和破坏社会秩序来达到某种政治或宗教目的。

然而,这种手段不但违背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也无法达到任何正义的目的。

911事件揭示了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

恐怖主义是全球性的威胁,不只是单个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问题。

恐怖分子通过跨国网络进行组织和行动,他们的行径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911事件让国际社会认识到必须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各国之间的情报交流、安全合作和信息共享变得尤为重要。

911事件也改变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作为受到袭击最为严重的国家,美国将反恐成为了其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

美国发起了“全球战争”反恐战争,对恐怖组织及其支持者展开了追击和打击。

然而,反恐行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影响。

一些国家认为美国的行动过于激进,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和侵犯他国主权的问题。

911事件带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珍惜和平与安全。

当我看到无数无辜的生命因为恐怖袭击而消逝时,我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和平与安全是多么宝贵。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平凡的生活是在和平和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的,我们不会天天面临生命的威胁。

因此,我们不能对和平和安全视而不见,应该珍惜它,为它努力奋斗。

此外,911事件也让我反思我们对不同文化和宗教的理解和尊重。

恐怖主义常常与极端宗教思想相关,但绝不能因此把所有信仰该宗教的人归为一类污名化对待。

我们应该明确区分恐怖主义与宗教信仰之间的界限,并鼓励宗教和谐共处和文化多样性。

911事件触动了全世界的情感和共鸣,唤醒了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警觉。

我们要保持对恐怖主义的警惕,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打击恐怖势力。

911恐怖袭击事件回顾

911恐怖袭击事件回顾

芝麻FM:911恐怖袭击事件回顾标签:911 美国恐怖袭击巴黎伊斯兰国IS 基地组织飞机五角大楼双子塔纽约2001年的9月11日,我们生活的这个文明世界上,发生了一起真正是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事件。

准确地说是四起,接连发生的恐怖袭击。

这四起恐怖袭击事件的行为啊,真的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我们给大家还原一下这个事件。

经过时候调查发现,事情最早是从2001年的3、4月份开始的,当时就有总共19名恐怖分子,用各种方法来到了美国,当然他们入境的时候,美国人是一点都不知道的。

然后他们在美国接受训练,这些人里还包括一些飞行员,他们训练到9月份,在9月11日这一天,9月11日,连起来911,正好是美国的报警电话。

这些恐怖分子啊,在当天总共劫持了四架飞机!难以想象啊简直,19个人,在几乎同一时间,劫持四架飞机,第一架,8点46分,撞向位于纽约的双子大厦,就是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也是北楼。

撞在94层到98层的位置,直接一头撞进去啊。

紧接着,9点03分,第二架劫持的飞机,也到了,撞向了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也就是南楼。

这个画面实在是太惊悚了,很多媒体当时都拍摄到了这个画面,同学们,这可不是拍电影做的特效啊,真真实实发生的事情,两架飞机向着双子楼的两幢楼撞过去啊,当然飞机上和大楼里被撞的那些楼层的人,没有人能生还,这两幢大楼是应声而倒。

双子塔曾经是纽约的地标性建筑,110层高的摩天大楼。

恐怖分子挑了这么两幢大楼作为目标,就是要把这种人间惨剧展示给全世界看。

接着,还没完呢,两架飞机撞向双子塔之后,第三架飞机,目标是美国的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飞机最后不是撞上五角大楼的,是俯冲向五角大楼的,把五角大楼撞掉一个角。

最后一架飞机,我们现在不知道它的目标到底是哪里,它在距离华盛顿特区就是美国首都大概还有20分钟路程的地方,飞机翻身坠毁了,这个飞机里的乘客都惊动起来,和劫机犯打起来了,所以最后撞击的几乎没有成功。

这些乘客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啊,奋力一搏,挽救了首都更多人的生命。

911事件读后感

911事件读后感

911事件读后感911事件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极其重大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这场恐怖袭击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

911事件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绑架了四架民航客机,其中两架撞向了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一架撞向了五角大楼,另一架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

这场恐怖袭击造成了近3000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受伤,无数家庭破碎,整个美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911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威胁是全球性的,任何国家都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目标。

它让我们明白了世界和平是多么宝贵,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美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反恐斗争,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911事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

在恐怖主义的阴影下,我们更加明白了和平与安宁的可贵,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断努力,为和平与安宁而奋斗。

我们也应该珍惜我们身边的人,因为生命是脆弱的,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要好好地爱护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911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痛苦,但它也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团结。

在这场恐怖袭击中,有许多普通人英勇地挺身而出,救助了许多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我们应该向这些英雄学习,不畏艰险,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911事件是一次巨大的灾难,但它也是一次伟大的考验。

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人。

它也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团结,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场灾难中汲取教训,让和平与安宁永远伴随着我们。

911事件观后感

911事件观后感

911事件观后感9月11日,如同一枚重磅炸弹,伴随着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巨大的冲击波瞬间波及全球。

这场令人难以想象的恐怖袭击事件,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对这场事件的触动和思考非常深刻。

以下是我对911事件的一些观后感。

首先,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可怕破坏力让人痛心疾首。

911恐怖袭击针对的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袭击目标正是美国的象征性建筑和国家安全机构。

这一事件向全世界展示了恐怖主义的可怕一面,它不仅仅是一种针对具体目标的犯罪行为,更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威胁。

它剥夺了无辜人民的生命,摧毁了建筑物和财产,更重要的是,它封锁了人们的心灵,撕裂了社会的和谐。

911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对美国的袭击,更是对全人类价值观的挑战,它要求我们对世界的和平、正义和安全保持高度的警惕,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没有恐怖主义的和谐社会。

其次,911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件过后,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采取了全球范围的严厉打击措施,并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然而,这一事件也暴露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安全困境。

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加复杂和微妙,各国在应对恐怖主义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911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国家间的安全问题已经不能再是单一的国内问题,而是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和协调。

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亦因此变得更加紧迫与重要。

第三,911事件对个人情感和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恐怖袭击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挑战。

每个人都应对这场事件保持高度警惕和思考,因为恐怖主义威胁并不仅仅存在于远方,它可能随时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安全。

从此,人们对于社会安全和个人安全的追求变得更加紧迫,对于和平、公正与自由的珍视也更加明显。

911事件催生了全球范围内的对恐怖主义的讨论和反思,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加强正义与法治的努力。

最后,对于我个人而言,911事件让我更加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也让我对全球事务与国际关系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911事件心得体会

911事件心得体会

911事件心得体会一、 911事件背景及概述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一起令全世界震撼的恐怖袭击事件,通称为“911事件”。

当天上午,19名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纽约和华盛顿特区两个城市进行了自杀式飞机撞击攻击。

其中两架飞机直接撞向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楼,导致两座高耸入云的象征性建筑物轰然倒塌,造成数千人遇难。

另外一架飞机坠毁于五角大楼,第四架则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

这次恐怖袭击不仅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给全球安全形势带来了巨大冲击。

二、心灵创伤与人性的光芒911事件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和整个美国社会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心灵创伤。

亲友离世、房屋倒塌、城市陷入混乱、经济重创等都让人们陷入绝望和困惑之中。

然而,在这场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芒也得以显现。

911事件发生后,无数救援队伍、志愿者和普通市民,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紧急救援工作中。

他们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被困者、清理废墟、安抚受创的心灵。

人们不分种族、宗教、国籍,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这种团结和互助的精神让人们感到温暖和鼓舞,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坚强。

三、 911事件对全球安全形势的影响911事件对全球安全形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恐怖主义威胁进一步凸显。

此次袭击显示出恐怖分子具备了更加可怕的组织能力和攻击手段,让人们认识到恐怖主义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

其次,在多边反恐斗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共识。

针对911事件,《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了对恐怖主义的态度,并提出了国际反恐斗争的框架。

此后,各国积极合作,加强情报交流、加强边境管理、采取联合行动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另外,911事件也成为美国重新调整其全球战略研究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美国通过建立“联邦调查局”、“同盟者事务局”和重新组织军队等措施来应对新时期的复杂安全威胁。

四、防范恐怖主义需要跨国合作911事件让各国深刻认识到单个国家难以独自解决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问题。

对“911事件背后阴谋”的研究

对“911事件背后阴谋”的研究

对“911事件背后阴谋”的研究一、前言2001年9月11日,美国东部的夏令时间早上7点58分至10点50分,不知此时的你正在干什么?或许你正在和家人聊天欢笑,在干着一些很快乐的事情,但是这天的这个时间对于整个纽约市甚至是整个美国来说都是悲痛,不希望发生的一天。

此时美国正处在一片恐惧的阴影中,19名基地恐怖份子分别胁持了4架民航客机,之后四驾飞机上的全部乘客无一生还,加上大楼中的人和路人,包括劫机者在内总共有2996人死亡,超过6900多人受伤。

这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以来发生的最重大的一次事件,同时这次事件也改变了美国的对外战略、国际反恐地位……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给予民众的解释只是只是一种带有官方色彩,不全面,甚至有些敷衍的态度,不免让人对这次事件真相有了怀疑。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事件真相被披露,越来越多的疑点让人怀疑,美国民众越来越渴望得到对911事件的合理解释,希望官方能够还给他们一个真相。

人们不禁怀疑911事件到底是基地组织对美国的报复还是美国自编自导的一场“苦肉戏”?二、关键词:911事件美国基地恐怖组织阴谋三、正文1.911事件介绍“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

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2011年9月11日,美国迎来“9·11事件”十周年。

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遇难,其中2974人被官方正实死亡,另外还有24人下落不明。

遇难人员名单中包括:四架飞机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贸中心2603人,五角大楼125人。

共有411名救援人员在此事件中殉职。

2001年9月11日当天的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1事件你绝对想不到的细节
文/朱学勤有关此次事件,我们的耳膜里充满了各种政要的声明和发言,我们听得够多了。

而真正震动我的则是一个小人物的一句话。

两天前我从中央电视台听到播音员口播一条消息:911袭击中还有第四架飞机,那架飞机上曾经有一个男人用手机与他地面上的妻子打过一个电话,那个男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男乘客投票决定与歹徒搏斗。

”飞机后来在匹茨堡附近坠落,歹徒与乘客同归于尽。

我在课堂上讨论这一问题时,我向我的学生坦白承认:你们的老师做不到这一点。

在飞机被劫持乘客生命面临危险的关头,你们的老师可能选择不搏斗,因为这是文明社会的惯例,我如此选择,不会因此而遭谴责;在最好的情况下,我只可能提气一呼,喊一声:“怕死的,往后退;不怕死的,跟我上!”我这样喊,不会想到自己正在侵害别人的权力,因为这是我从小所受教育使然。

我最不可能作的选择,就是那位那个男乘客所做的那种的选择: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投票决定与歹徒搏斗。

你们打死我,我也想不到要投票决定,因为这一习惯远在我的“文化”积淀之外。

我们可以逐点分析这一遗言的“文化”含量:
1、男乘客:这一强调性别的称谓,通常会激起女权主义的反感,但在那一特殊时刻,则不会引起她们的反对。

这一说
法包涵了古典“文化”的积淀,在那个封闭的机舱里,男人面对歹徒,他们是弱者,面对女乘客,他们又是强者。

强者必须有义务保护弱者。

而那些歹徒则相反,他们在上飞机前,或许是世界秩序中的弱者,一旦机舱被封闭,他们立刻成为手持利刃的强者,面对弱者和更弱者,他们是一视同仁地劫持,并强迫别人成为他手里的人体炸弹。

“弱者”的这一行为特征,或许能在目前广泛流传的这一观点上撕开一道裂隙:弱者的反抗总是正义。

2、搏斗:我们曾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鼓励乘客搏斗,那时我们时常在电视中看到,能这样做的空姐披红戴花从飞机走下,然后由一个更小的女孩扑上去鲜上更多的鲜花。

很可能直到有一次空难发生,终于停止了这一不文明、甚至是漠视旅客生命的“英雄行为”。

而在主流文明中,遭遇劫持,放弃搏斗,则是普遍接受的惯例。

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不能以别人的生命为冒险代价,去完成那一类“英雄行为”。

但在获悉世贸大厦已经被袭击的前提下,搏斗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生命牺牲,为此打破惯例起而搏斗,不仅是正当的,也是正义的。

3、投票决定:即使是正当的、正义的行为,也必须征得他人的同意。

任何一个合法公民的生命,不能由别人来任意处置,哪怕是出于高尚的动机。

最难做到的是这一点,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还能想到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自由。

我们曾经一再模仿杜威的口吻说,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是一种生活
方式,或者用我们二十年来最为习惯的口气说,只有首先成为一种“文化”,才可能成为一种制度。

制度与文化孰先孰后?可能会引起一场使知识分子们激动起来的争论。

但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确实是平民百姓已经养成的生活方式,或者就用那个词――“文化”。

没有一生的习惯,就不会在最后一分钟以那样谦卑和自然的口气说:我们投票决定。

从那以来已经四天,我们听到的是各国政要在发表各种慷慨激昂的讲话、声明,但我以为,不会需要多长时间,所有这些讲话、声明都会隐退到历史的幽暗深处,并逐渐淡化,被人们忘却;而这位普通乘客用手机从天空中打下来的这一句遗言,平淡无奇,却会逐渐升起,载入史册。

这不过是一个丈夫给一个妻子的一句耳语,却胜过所有政要通过麦克风响遍世界的千言万语。

这一普通平民的耳语,应该和公元前五世纪伯里克利葬礼上的演说、公元后十九世纪林肯在葛提斯堡的类似演说连接在一起。

它给了我们一个实在的安慰,在文明遭受如此野蛮袭击之后,人人都在象斯宾格勒那样发出哲学气味实足的疑问时,我们或许也能小声地说,这个文明看来还能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