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九年级下册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运用1.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ān)小惠未编.(biàn)B.牺牲玉帛.(bó)视其辙.乱(zhé)C.望其旗靡.(mǐ)肉食者鄙.(bǐ)D.登轼.(shì)而望曹刿.(gui)2.下列古今异义有误的一项是()A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B必以情.古义: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今义:感情C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D虽.不能察古义:虽然今义:即使3.下列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神弗福也B.小惠未编C.公将鼓之D.狼洞其中4.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彼竭我盈,故克之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翻译:(曹刿)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齐是)大国,难以测量国土大小,怕的是有埋伏。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小石潭记》B.弗敢加.也大王加.惠《唐睢不辱使命》C.公问其故.故.逐之《曹刿论战》D.公将驰之.故逐之.《曹刿论战》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跟现代杂文相似。

C“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慈母等。

D.《孟子》一书有着极强的思想性与哲学性,与《论语》《春秋》《大学》合称为“四书”。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④牺牲..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公将鼓.之()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肉食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为人卑鄙()牢狱之灾()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是犯错()真情实感()忠之属也()牺牲玉帛()为人忠实()为国牺牲()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7、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满分:80分,时间:45分钟)一、基础达标(38分)1.文常填空:《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即《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一部________体史学和文学名著。

(4分)2.根据文意填空。

(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2)《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一文中表明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一文中关于曹刿追逐齐国军队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1)弗敢专.也:__________ (2)小信未孚.:__________(3)虽不能察.:__________ (4)公将鼓之..:__________(5)公将驰.之:__________ (6)下视其辙.:__________(7)登轼.而望之:__________ (8)遂.逐齐师:__________4.翻译句子(8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曹刿论战》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儒家经典著作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祭祀的歌谣。

B.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一文出自《左传》。

C.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D.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秋节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

B.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C. 《汉字英雄》的主旨是带领观众“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

D. “牺牲”一词原是对做祭品的牲畜的统称,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后来“牺牲”的意义转化了。

3.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神情与苏、黄不属B.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 属予作文以记之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B.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公将驰之(chí)6.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公将驰之(chí)7.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统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素养提升练习一、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辙(zhé)登轼(shì)肉食者鄙(bǐ)B.弗(fú)玉帛(bó)小信未孚(fú)C.竭(jié)败绩(jì)望其旗靡(mǐ)D.驰(chí)远谋(móu)又何间焉(jiān)2.下面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攻打) 小信未孚(使信服)B.必以信(诚信) 战则请从(跟随)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彼竭我盈(穷尽)D.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望其旗靡(倒下)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B.神弗福也C.下视其辙D.公将鼓之4.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入见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所欲有甚于生者D.登轼而望之长跪而谢之5.下列句式与“战于长勺”相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可以一战C.何以战D.乃入见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应翻译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秉承着诚心来处理。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应翻译为:衣食和安全方面,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D.“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自《曹刿论战》。

做任何事情,在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

能力提升全练二、阅读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guì) 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B.小信未孚.(fú) 牺牲玉帛.(bó) 遂.逐齐师(suí)C.肉食者鄙.(bǐ) 登轼.而望之(shì) 望其旗靡.(mí)D.夫.战,勇气也(fú) 下视其辙.(zhé) 弗.敢专也(f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3)神弗福.也 (4)衣食所安.(5)弗敢专.也 (6)必以信.(7)小信未孚. (8)虽不能察.(9)望其旗靡. (10)彼竭.我盈(11)齐师.伐我 (12)牺牲..玉帛(13)公将鼓.之 (14)忠之属.也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彼竭我盈,故克之.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5.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下列句子在语序上与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微斯人,吾谁与归?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曹刿论战》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利用了作战中“,, ”的特点,趁敌军士气衰竭之际一举战胜了敌军。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曹刿()又何间焉()玉帛()小信未孚()登轼而望之()夫战()望其旗靡()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4)弗敢加也:(5)小信未孚:(6)小大之狱:(7)忠之属也:(8)公将鼓之:(9)遂逐齐师:(10)既克:(11)一鼓作气:(12)望其旗靡:3.请判断下列句子的古汉语句式。

(1)夫战,勇气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何以战?()4.下面句子的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文学常识。

《左传》相传是时期所作,《左传》原名或,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与、合称《春秋》三传。

阅读·鉴赏精读课文(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9.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10.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
④牺牲
..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
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
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公将鼓.之()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肉食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
为人卑鄙()牢狱之灾()
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是犯错()真情实感()
忠之属也()牺牲玉帛()
为人忠实()为国牺牲()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
的编年体史书。

7、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
“,,。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
式叙述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任选两小题,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13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
(2)战中:
1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3分)
中考链接:
一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

(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5、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福:狱:
1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7、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18、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2)望其旗靡.()
(3)臣之妻私.臣()(4)今齐地方.千里()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1.[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

[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22.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2007年山西临汾卷)
答案:
1、①guì②jiàn ③fú④bó⑤biàn ⑥shì⑦fú⑧ mǐ2 、①同“遍”,普遍跟从,支持②为人信服赐福,保佑③击鼓进军④养独自专有 3、B 4、鄙:见识短浅,品德低劣;狱:案件,监狱;虽:即使,虽然;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牺牲:祭祀用的牲口,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5、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②作战,(是靠)勇气的。

6、《左传》春秋左丘明 7、(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C
9、⑴参与⑵鄙陋⑶丝织品⑷倒下
10.D
11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

12.语言描写议论
13.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中:齐人三鼓。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夫战,勇气也。

14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15 福:赐福,保佑狱:案件(各1分,共2分)
16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分)
17政治上取信于民(2分)
18爱国热情;深谋远虑(2分)
19.(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偏爱(4)“方圆”或“纵横”20.(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21.故克之故逐之设喻(类比)王之蔽甚矣22.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