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第二章 生物学习性和养殖季节第一节 分布
熊本牡蛎单体育苗养殖资料

熊本牡蛎单体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对熊本牡蛎幼虫培育、单体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探讨熊本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相关技术,为单体熊本牡蛎养殖推广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其主要结果如下:1. 本研究以长牡蛎人工育苗技术为基础,进行了熊本牡蛎亲贝促熟、幼虫培育工作。
经过 15 天培育,亲贝可自然排放精卵。
受精卵在26℃海水中,经过 17—18 小时孵化为 D形幼虫。
选优后进入幼虫培育阶段,控制幼虫培育密度为 1-2个/ml。
熊本牡蛎幼虫经 17天培育,到达眼点幼虫期。
2. 本研究运用三种单体苗种生产方法,进行了单体熊本牡蛎生产研究:(1) 先固着后脱基法: 采用聚丙烯扁条包装带、尼龙绳、聚乙烯网片、塑料薄膜、 300 目筛绢网等具有局限性,不适于单体苗种生产; 而聚乙烯波纹板是一种较理想的生产单体熊本牡蛎附着基,使养殖贝苗具有剥离效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能够高效地获得大量稚贝。
(2) 颗粒固着基采苗法: 以沙粒作为附着基,其眼点幼虫附着率低于1%,同时,培育期间日常管理很不方便; 以贝壳粉为附着基,幼虫附着率也仅为2.73%,且需要配套的流水培育设施。
这两种方法也不适于单体苗种。
(3) 肾上腺素(EPI)处理法: 经过 EPI处理后,眼点幼虫的变态率较低,最高仅能达到 40%,并且药物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差。
这种方法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3. 单体熊本牡蛎稚贝生长特性研究同等规格的稚贝,经过 25 天培育,熊本牡蛎单体稚贝壳高生长了 1417μm,固着稚贝壳高生长了 1389μm,培育期间二者生长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盐度对熊本牡蛎稚贝生长和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
半咸水有利于熊本牡蛎稚贝的生长: 盐度为15 时,稚贝生长最快; 其次为盐度 10、 20; 盐度 30 时,稚贝生长速度最慢。
在盐度 15--30 范围内,熊本牡蛎稚贝正常生长; 当盐度低于10 时,稚贝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5)。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30

不让其附着。
育苗和养殖方法:法国采用上升流系统培育单体牡蛎苗。
(2)颗粒固着基采苗法: 石 英 砂 、 贝 壳 粉 : 0.35-0.5mm 最 适 合 , 尤 以 0.35mm 单 体 率 最 高 ,
第二节 单体牡蛎和多倍体牡蛎的培育
主要内容 一、单体牡蛎的培育 二、三倍体牡蛎的培育
单体牡蛎
一、单体牡蛎的培育
1.单体牡蛎定义: 当牡蛎幼虫出现眼点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之成为单个游离
无固着基的苗种,大小均匀,其易于放养和收获,由其养成的成体称 为单体牡蛎,其壳形规则美观,商品价值高。
2.生产方法: (1)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法 ①诱导品种:太平洋牡蛎、美国牡蛎、褶牡蛎。 ②处理方法:EPI或NE溶于0.005NHCl中,用含幼虫海水稀释至所需浓
放,二倍体牡蛎体重明显下降,壳的生长停止,而三倍体则保持继续 生长。
(2)三倍体的快速生长现象有三种假说解释: 1)杂合度增高假说:三倍体的个体增大现象是其杂合度增高的结果。 2)能量转化假说:三倍体生长快于二倍体是三倍体的不育性,从而将
胚子发育所需的能量转化为生长所致。 3)三倍体细胞的巨态性假说:由于贝类的发育属于“嵌合型”,缺乏
或咖啡因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成熟分裂。
举例: 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诱导牡蛎产生三倍体的方法。 (1)采卵:解剖法获取精、卵。 (2)授精:人工法授精。 ( 3 ) 处 理 : 40-50% 受 精 卵 放 出 第 一 极 体 后 , 立 即 向 卵 液 中 加 入 6-
第1节 牡蛎的生物学.

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密 Nhomakorabea牡蛎§2.1.牡蛎的生物学
太平洋牡蛎(长牡蛎):贝壳长型,壳较薄,壳长为壳 高的3倍左右,左右壳不等大,右壳较平,鳞片坚厚, 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放射肋不明显;左壳
(lower)深陷,鳞片粗大,左壳壳顶固着面小。
§2.1.牡蛎的生物学
肛门 闭壳肌
外套膜
肾脏 鳃 左壳
§2.1.牡蛎的生物学
• 褶牡蛎 贝壳小而薄,三角
形或长条形,右壳平如盖, 壳面具有数层同心环状的鳞 片,壳面多为淡黄色,夹杂 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左壳 凹陷很深,壳面鳞片层较少, 具粗壮放射肋。壳内面灰白 色,韧带槽狭长。生长快, 一般养殖一周年,壳长6-7 厘米时收获。
§2.1.牡蛎的生物学
(三)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1.对温度的适应 牡蛎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 一般低温对于养殖牡蛎几乎不会引起死亡, 过高温度常会导致潮间带牡蛎特别是幼小个 体死亡。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和 密鳞牡蛎为广温性种类,在-3℃~32℃范围 均能存活。太平洋牡蛎生长适温是5℃~ 28℃,大连湾牡蛎生长适温为6℃~25℃;
(二)分布
1.水平分布 褶牡蛎适应能力强,分布从热带 的印度洋至我国亚寒带的北部沿海均有分布, 且多生活在盐度多变的潮间带;近江牡蛎分 布于我国南北,但只栖息于河口附近盐度较 低的内湾;大连湾牡蛎为狭盐狭温性,只分 布于黄渤海远离河口的高盐度海区;密鳞牡 蛎为广温狭盐性。
§2.1.牡蛎的生物学
2.垂直分布 近江牡蛎一般在低潮线附近至水 深7米以内最多;褶牡蛎分布于中、低潮区 及低潮线附近;密鳞牡蛎分布在较深的海区; 大连湾牡蛎和太平洋牡蛎分布水层大致同近 江牡蛎。
• 牡蛎种类繁多,世界性分布,现已发现100多种,
海洋药物之牡蛎

• • • • • • • •
1、强肝解毒 2、提高性功能 3、淤血净化 4、恢复疲劳 5、滋容养颜 6、提高免疫 牡蛎被称作“海里的牛奶” 7、促进新陈代谢 8、补充钙质
• 牡蛎作為人們的一種食品,中外歷史上也早有 記載。 • 在中国,它的肉在古代曾認為是「海族中贵者 者」,把牡蛎和八珍中的熊掌並稱。
• 牡蛎作为食疗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牡蛎蒸 米饭、洋葱牡蛎、皮蛋牡蛎粥、牡蛎汤、 紫薇花牡蛎火腿汤、丝瓜烩牡蛎、牡蛎蘸 辣椒酱、牡蛎猪红汤、鲤鱼牡蛎肉冬瓜汤、 炭烧生蚝等等
• 冰镇生蚝
食疗经验,适用于久病血 亏或热病后阴津耗伤的烦 状不寐,心神不安,自汗 盗汗
• 炭烧生蚝
• • • • • 1、将活生蚝撬开,将蚝肉和一边蚝壳用清水洗净,蚝 肉沥干水分备用; 2、炭烤生蚝大致可以分为蒜香、豉汁、原味三种口味。 蒜香汁:将蒜头切碎,如果吃辣的话可以放些切碎的红 辣椒,将蒜茸、辣椒茸与油混合,放盐和味精(或鸡精)拌 匀,盐要稍微多些。 豉汁:将豆豉剁碎,蒜头剁碎,也可放辣椒碎,用油、 盐等混合拌匀。 3、将洗净的半边蚝壳放在炭火上,每个蚝壳上放一粒 蚝肉,边烤边加上述汁,原味的只在蚝肉上刷点油,撒少许 盐。听到吱吱响后将蚝肉翻面再加汁,烤一下即可
•聪明的南方人还将牡蛎製成耗鼓(生晒蛎干,广东称蚝鼓), 用牡蛎加工成的蚝油,是驰名中外的高级调味品。 •蚝油是1888年于中国广东省南水乡由李锦裳发明。他创立的 李锦记亦继续将蚝油及其他中式调味料推广至全球。 不仅使 味美,更体现食疗的重要理念。
姓名:陈植楷
学号:200830370202
班级:08水产养殖2班
牡蛎,属牡蛎科(Ostreidae 真牡蛎)或燕蛤(Aviculidae 珍珠牡蛎),双壳类软体动 物,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 大洋沿岸水域。海菊蛤属 (Spondylus)与不等蛤属 (Anomia)动物有时亦分别 称为棘牡蛎和鞍牡蛎。
牡蛎的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 一、基本形态 • 牡蛎的贝壳坚厚,外形很不规则,由左右
两壳组成。右壳又称上壳,小而扁平,形似盖 状,贝壳表面生有鳞片。左壳又称下壳,大而 凹,以此壳固着在礁或其它固有形物上。贝壳 的形状不仅因种而异,而且受环境影响,如附 着物的形状、风浪冲击以及其它生物在其贝壳 表面附着等因素,均能导致贝壳外形发生变化。
牡蛎的养殖
•
牡蛎是我国沿海最为常见的一种贝类,俗称蚝 (广东、福建)、蛎黄(浙江、江苏)、海蛎子(山东以北 沿海 ) 。其软体部中含蛋白质 45 %~ 57 %、脂肪 7%~ 11 %、肝糖 19 %一 38 %,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灰 分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海洋牛奶”之称。 其肉可食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蛎壳可作贝苗的 附着基,是烧制石灰的好原料,也可加工制作钮扣和 工艺品等,也是家禽、家畜饲料钙的来源。 • 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形亚纲,珍珠贝目, 牡蛎科。 • 牡蛎的种类繁多,全世界计有一百多种,我国沿海已 报道 20 几种,国内主要养殖种类有:近江牡蛎、褶牡 蛎、密鳞牡蛎、大连湾牡蛎、太平洋牡蛎(长牡蛎)。
牡蛎的养殖 8—3
• 海区盐度的变化状况是选择养殖场地不可忽
视的条件。近江牡蛎和长牡蛎属于低盐度种类, 主要分布在盐度为10~30‰(比1.006~1.022) 的河口和内湾。 密鳞牡所处的盐度环境比较 窄,适应范围为27~34‰(比重 1.020~ 1.025)。褶牡蛎分布在环境多变的潮间带, 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倾向于近江牡蛎。大连湾牡 蛎一般生活在低潮线以下,对盐度的要求倾向 于密鳞牡蛎。 • 牡蛎的饵料种类主要是单细胞浮游生物和 有机碎屑。摄食无特殊规律性,一般水在25℃ 以下,10℃以上时摄食旺盛,在繁殖期,摄食 强度减弱。
第2章贝类生态习性与分类课件

水过浑,水中有机物过多,COD↑ 水被污染,细菌分解大量耗氧,特别海水富营养化,赤
潮生物大量繁殖,BOD↑↑。 贝类本身密度过大,耗氧↑。 老化池塘底泥耗氧。 海水由于不断运动及光合作用,Do也易得到补充。
珍珠贝、翡翠贻贝、宝贝、华贵栉孔扇贝等暖水性种类, 只分布在南海及东海南部
根据贝类对T、S适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 广温性贝类、狭温性贝类;广盐性贝类、狭盐性贝类
贝类 1—1
一、贝类的分布
2、垂直分布 指生活水域水深深浅的范围 从5000米西藏高原到10000米海底均发现贝类踪迹。玉
螺从2m---1290m深海底均能生活,大多在浅海。 (1)大多数贝类生活在潮间带,如泥蚶.文蛤.缢蛏等。 (2)不少生活于浅海,如扇贝.毛蚶.魁蚶.珍珠贝等。 (3)少数生活于高潮区(滨螺)及深海(角贝科)。 总之,每种贝类均有其一定的垂直分布范围,有种类分
贝类 1—23
三、贝类的生活型
3、附着型 贻贝、扇贝、珍珠贝等 体多平扁,足退化,但足丝腺发达,利用足丝附在其它 物体上,无水管。附着型贝类当环境不适时,它可以切断旧足 丝移动到新地方,再分泌足丝附着。 群聚:近江牡蛎、贻贝、滨螺、海兔等互相附着固着在 一起.
贝类 1—24
三、贝类的生活型
4、匍匐型 大多数腹足类,用足在岩礁、滩面爬行。 足发达,底部宽阔,摭面很平,利用它可以到处自由爬 行。体形不对称,具一个螺旋形壳,遇到危险迅速缩入壳中或 吸附于岩石上(鲍)。
贝类 1—25
三、贝类的生活型
5、游泳型 头足类某些种类如柔鱼、枪乌贼等。 能抵抗波浪和海流的冲击,自由游泳。柔鱼游速很快, 能作较长的远途迁移,矫健地追逐鱼群。飞柔鱼甚至能跃出海 区,有时跳离海面有3.6m高。 6、浮游型 翼足类、海蜗牛、大多数贝类幼虫 不能抵抗波浪和海流,随风浪而漂浮。贝壳不发达,足 演化为鳍或翼,或者足部能分泌粘液形成浮囊来适应浮游生活 这种习性。
牡蛎的养殖技术及特性

牡蛎的养殖技术及特性 牡蛎⾪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
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据说全球有100多种,我国已报道的有20多种。
接下来店铺就来介绍⼀下牡蛎的养殖技术和其特性等。
牡蛎的养殖技术 ⼈⼯养殖主要是以下4种:即近江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和长牡蛎。
现将长牡蛎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长牡蛎也称真牡蛎、⽇本真牡蛎,太平洋牡蛎⾃然分布于⽇本的北海道⾄九洲沿海。
是⼀种⼴温⼴盐性的内湾性贝类。
它附着在退潮时露空的岩⽯或建筑物上。
我国⾃1979年引进养殖。
牡蛎的⽣活习性 牡蛎⾃附着开始终⽣营固着⽣活,不能脱离固着物⽽⾃⾏移动,仅有启闭壳运动。
左壳固着,只有右壳能启闭张合运动。
并依靠右壳启闭运动进⾏呼吸、摄⾷、⽣殖、排泄等⽣活活动。
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紧闭贝壳以度难关。
长牡蛎为⼴温性贝类,在0-32℃⽔温中能⽣活,最适⽣长⽔温为15-25℃。
它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在盐度为10-40‰范围内均有分布,盐度低的海区⽣长快。
牡蛎主要摄⾷单细胞浮游⽣物和有机碎屑。
摄⾷⽆特殊的规律性,⼀般⽔温在10-25℃时摄⾷旺盛,但在繁殖期,摄⾷强度相对减弱。
牡蛎的繁殖特性 牡蛎满1龄性腺就成熟开始繁殖。
繁殖⽅式有幼⽣型和卵⽣型⼆种。
长牡蛎为卵⽣型,体外受精。
长牡蛎绝⼤部分为雌雄异体,⼩量为雌雄同体。
性腺成熟时,雄性为乳⽩⾊,雌性为淡黄⾊。
长牡蛎当⾃然海区⽔温上升到16℃时性腺开始成熟,⽔温达到24-25℃时为产卵盛期。
在浙江省的乐清湾海区繁殖盛期为6-7⽉。
牡蛎产卵⼤都在⼤潮汛期间进⾏。
在⽔温23℃时,受精卵经20-22⼩时发育形成D形幼⾍,在⽔温23-26℃的条件下,D形幼⾍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幼⾍平均壳长可达280µm以上,且有40%-50%幼⾍出现眼点,这时应投放附着基,好让幼⾍变态附着。
长牡蛎的五种养殖⽅法 ⼀、垂下养成法 1.筏式养殖:此适⽤于⽔深4⽶以上、风浪平静的内湾,结构⼤⼩因地⽽异,没有统⼀规格。
《牡蛎的养殖》PPT课件

• 海区盐度的变化状况是选择养殖场地不可忽视
的条件。近江牡蛎和长牡蛎属于低盐度种类, 主要分布在盐度为10~30‰(比1.006~1.022) 的河口和内湾。 密鳞牡所处的盐度环境比较窄, 适应范围为27~34‰(比重 1.020~1.025)。 褶牡蛎分布在环境多变的潮间带,对盐度的适 应能力倾向于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一般生活 在低潮线以下,对盐度的要求倾向于密鳞牡蛎。
每行的宽度约30~60厘米,行的长度与蛎田的 幅宽相等,行距为50~100厘米。
• 二、桥式养成法:用此法采到的蛎,经
过1个月的培养,个体增大,此时需将石 板重新疏排整理,以免影响生长。疏排 时,将6~7块石板组成一组,组间用石 条连成一长列,组间距50~60厘米,列 间距1~2米,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将 蛎石的阴面与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 长均匀,到年底即可收获
三、采苗时间
• 正确掌握采苗时间,适时投放采苗器,
是采苗成败的关键。一般从牡蛎亲贝大 量排放精卵日算起,经过8~14天,即出 现1次附苗高峰。生产上大都在5月中至6 月中采苗,称作夏苗,其优点是数量多、 苗体健壮、生长快。
四、采苗方式
• 1.桥式采苗: • 2.投石采苗:
3.立石采苗:
• 4.插竹采苗: • 5.筏式采苗:
• 4.潮流:一般流速维持在40-60厘米/秒 • 5.水深:根据种类和采苗方式不同要求不一样。
二、采苗器器材
• 采苗器应选择取材方便,成本低,便于
操作,坚固耐用,表面粗糙,固着面积 大等特点。主要的采苗器有以下几种:
• 1.石头采苗器: • 2.竹子采苗器: • 3.蛎壳采苗器: • 4.水泥制件采苗器:
• 获得牡蛎精卵有两种途径,自然排放和解剖
法。无论那一种方法,雌、雄要严格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学习性和养殖季节
第一节分布
牡蛎的种类很多,分布很广,除了寒带的某些海区之外,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都有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及全世界,其分布可分为二方面:
(一)水平分布(区域分布)
牡蛎的水平分布随着种类而不同,有的水平分布很广,有的很狭,这是由它们本身对外界环境,特别是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而定。
如适应能力强的褶牡蛎从热带气候的印度洋,漫延到我国沿海直至日本海北部亚寒带性气候的海区,且多生活在盐度多变的潮间带。
近江牡蛎也广布于日本和我国北起黄海的鸭绿江附近,南至海南岛的东南沿海,但它仅栖息在河口附近盐度较低的内湾。
太平洋牡蛎由日本引进已分布于南北沿海;属狭温性和狭盐性的大连湾牡蛎只分布于黄、渤海一带,生活在远离河口的高盐度海区。
密鳞牡蛎是广温狭盐性的种类,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某些水域,它仅适宜生存在高盐的海水里。
因此,不同种类的牡蛎对于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和盐度的要求都有很大的差别。
(二)垂直分布
牡蛎的垂直分布也随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异。
例如,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的分布水层大致相同,一般在低潮线附近至水深7米以内数量最多,偶尔也能在中潮线直至低潮线以下20米水深处发现。
密鳞牡蛎生活在较深的海区,褶牡蛎则分布在中、低潮区及低潮线附近。
在自然海区中各种牡蛎的垂直分布是比较稳定的,我国沿海主要所产的五种牡蛎的分布如表2-1:
表2-1 我国五种主要牡蛎的分布
种类水平分布垂直分布
褶牡蛎全国南北沿海潮间带中、下区
近江牡蛎全国南北沿海低潮线附近至10m水深处
太平洋牡蛎全国南北沿海低潮线附近及浅海
大连湾牡蛎黄、渤海低潮线附近至10m水深处
密鳞牡蛎全国南北沿海低潮线下2~30m深的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