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教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获奖者的成就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2. 使学生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及获奖者的主要成就。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激发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其意义,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成就。
教学重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获奖者的成就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讲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分析获奖者的成就及其影响。
a. 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b.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c. 获奖者的成就及其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诺贝尔奖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诺贝尔奖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a. 诺贝尔奖设立背景b.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过程c. 获奖者成就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
b. 请列举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
c. 请谈谈诺贝尔奖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 答案:a. 诺贝尔奖设立背景: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旨在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b. 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成就:1901年,物理学奖得主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化学奖得主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特霍夫(发现化学动力学法则);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发现抗毒素疗法)等。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案设计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素养)二、新课导入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三、背景知识1、有关作者简介《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路透社(Reuters,LSE:RTR,NASDAQ: RTRSY):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
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128个国家运行。
(世界著名多媒体新闻通讯社:美联社【美】、路透社【英】、法新社【法】、塔斯社【俄】、共同社【日】、德新社【德】、中新社【中】、新华社【中】等)诺贝尔奖2、创作背景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
以后他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
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
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
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认识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学生回答。
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17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教师总结明确:倒金字塔结构迅速又时、标题概括性要强……
(设计意图及建议:此处将两课的新闻进行对比,同学们在比较中就会知晓熟悉消息的特点,为以后阅读消息,撰写消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即堂写作:请同学们抓住消息特点,报道一则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校园消息,100字左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那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
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及时。
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
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客观简练。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篇1 课文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
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教案一、教材简析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堪称为新闻佳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这则消息的历史背景,把握消息的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明确《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结构内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法,领会本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教学重点:1.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 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 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聚焦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奖,是典范的消息。
本文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
电头和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采用引述资料的方法介绍颁奖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既准确,又具有权威性。
消息的主体部分依次介绍获奖者的情况、颁奖机构及时间地点、奖金来源及运作模式。
其中,获奖者信息是这则消息最主要的内容,所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详细报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
写完“谁获奖”,接下来自然要介绍“谁颁奖”“何时何地颁奖”,这些信息在重要性上不如获奖者信息,但又是报道颁奖活动(特别是首届颁奖)的新闻所不可或缺的,所以合为一段,置于消息主体的第二部分。
最后交代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和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
这则消息事实准确,报道全面,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很值得学生初学写消息时参考效仿。
从写作方法来看,本文选取最普通的报道角度,正面直接报道,属于标准的常规写法,非常注意信息的全面、准确、详尽,充分发挥了消息结构中各个部分的作用。
尽管现在消息的写法已经相当多样化,但本文的写法仍具有基础和主流的地位。
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的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是标准的消息语言。
特别是在可能涉及主观评价的地方,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严谨。
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都用“发现”一词,突出了这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
介绍文学奖得主普吕多姆,对其诗歌创作的评价是“颇有建树”,很有分寸。
这个评价放到今天来看,也是比较恰当的。
二、问题探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特别说明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何用意?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能有效防范“谁有钱谁就有权,谁有权谁就有理”的现象发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案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第1 课时第2 课时运用学到的新闻结构的知识, 写一篇新闻, 报道本校或本班的某本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奖设立的宗旨, 首届获奖者的获奖成就和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及奖金来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 阅读消息已经没有障碍, 但是分析消息, 掌握消息的结构, 概括主要内容, 以及品析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仍有不小的难度。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 我主要抓住这几个要点, 按照从浅到深, 从易到难的顺序设置、讲解题目, 让学生在掌握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同时, 也对消息这一体裁的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
本节课授课思路清晰, 内容重点突出, 方法灵活多样,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电子教案】【同步课件】【备课资源】【同步试卷】详见光盘内容。
2. 【拓展延伸】有关“奉献”的诗文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丈夫贵兼济, 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新制布裘》火药火药是一种可由火花、火焰或点火器材引燃, 能在没有外界助燃剂的参与下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并放出大量气体和热的药剂, 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唐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 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十三、十四世纪,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的发明和传播, 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 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所在单元是新闻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
本单元设置有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显而易见,新闻阅读部分是本单元的基础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是为后面学生自主所要完成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服务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来掌握新闻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将生活中的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实践能力。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聚焦了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奖,体现了新闻既能报道当下,也能记录历史的双重价值。
文中报道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颁奖地点等。
在结构上堪称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
从写作方法来看,选取了最普通的报道角度,正面直接报道,是标准的常规写法。
在语言方面,客观、准确、简练、平实,是标准的消息语言。
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消息的最佳蓝本。
之前,通过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消息的特点、消息的六要素和消息结构的五部分等知识。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用之前所学方法来阅读消息、筛选信息,巩固所学;还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探究消息的语言特点等,为下一步的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有人形象地称当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广、体量大、内容杂。
人们需要快速读取信息、甄别信息,并且要在众多信息当中筛选出自己所需。
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合理地筛选信息成了必要的技能。
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在将来,学生要有独立的自我信息发布能力,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动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
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教学目标: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理解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学生回答。
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21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三)那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时什么样的呢?英国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设计意图及建议:由同学们熟知的名人导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机简介诺贝尔奖及路透社)二、自主学习,理清结构(一)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1.第一课我们学过消息的结构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消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2.请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设计意图及建议:温故知新,前面的《消息二则》中已经学了消息的基本结构,这里再次巩固,学生在分析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快速阅读消息的方法)(二)结合课文旁批,说说各段分别传递了什么信息?明确:第一段介绍了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第二段介绍了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成就。
第三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及授奖仪式的相关要求。
第四段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设计意图及建议:此处旨在教会学生利用课文旁批的辅助作用,来快速理清课文内容)3.如果让你给上述这些信息按重要性排序,你会怎么排呢?明确:重要性依次递减,由主到次。
这种由主要到次要的结构我们称之为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下面我们通过微课一起来学习“倒金字塔结构”。
4.播放微课《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教师总结: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水准、新鲜水准,以及读者感兴趣的水准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
因为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
这种结构在消息中比较常见,需要同学们掌握。
(设计意图及建议:这个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新闻阅读水平,筛选信息水平,提升学习自信心。
给学生引入了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不是生搬硬套的直接讲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对本则消息重要性的分析,让学生在实例中理解这个概念,并通过微课的学习加深对“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息语言的特点。
1.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将信息按重要性水准或受众关心水准由主到次来排列的一种消息写作模式,这种固定的结构方式有利于人们快速筛选信息,符合消息时效性强、快等特点,这些特点就使得消息在语言上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特点:第二段中句子示例: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明确:这个句中“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
2.文中还有很多词句,分别体现了消息语言的不同特点,请同学们再细细研读课文,用三五分钟来仔细揣摩文中消息的语言,再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内容可能有:客观:评价各位科学家的成就时,遣词造句客观,准确严谨。
如:两个发现;颇有建树和卓有成就。
绝大部分使用陈述句。
引用诺贝尔遗嘱内容,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
“建立了促动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
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即时。
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
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客观简练。
通俗:作者用“黄色炸药、多种炸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知识,让读者易于理解。
朴实:从全文来看,绝大部分是短句子,显得非常简练;用朴素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新闻的事实,绝大部分使用陈述句,显得朴实而又客观。
3.教师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们发现消息的结构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简练、准确、具体、朴实、通俗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建议:自主学习,揣摩消息语言特点;合作探究,总结消息语言特点,学习新知。
)四、拓展阅读,评价人物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小组合作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
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
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所以要求他协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协助他们。
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
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
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
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
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能够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
”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
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
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
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
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
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所以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
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明确: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设计意图及建议: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此环节的设置在于协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同时也要学会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新闻的内容,来评价新闻中的人物。
)五、比较阅读,总结梳理1.再次阅读第1、2课,小组合作完成下表:2.依据上表及所学内容,请归纳消息的特点:教师总结明确:倒金字塔结构很常见、语言简明有特点、新闻作者有立场、篇幅宜短不宜长、报道迅速又时、标题概括性要强……(设计意图及建议:此处将两课的新闻实行对比,同学们在比较中就会知晓熟悉消息的特点,为以后阅读消息,撰写消息打下坚实的基础)3.即堂写作:请同学们抓住消息特点,报道一则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校园消息,1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篇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021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1、生字颁发( ) 挪威( )遗嘱( ) 渗透( )炸药( ) 仲裁( )卓有成就( )2、词语【遗嘱】【渗透】【建树】【仲裁】【卓有成就】四、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