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完整病历模板

合集下载

中医病程记录模板

中医病程记录模板
心音强弱不一,心率126次/分钟,心律绝对不齐,无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
肢不肿。
神经系统:浅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

体疼痛刺激有屈曲逃避反应,右上肢肌力I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略高,
双Babinski's(+),脑膜刺激征(-)。
舌质暗红,苔白腻略干,脉滑数,促。
5.辅助检查:CT:急诊报告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EKG:快速房颤。
动脉血气分析:pH7.31 PC0₂56mmHg,余正常。
首次病程记录
2005年11月25日9:00AM
患者xxx,男,65岁,主因“神志不清3个半小时”于2005年11月25
日9:00由急诊科以“中风、急性脑血管疾病”收入院。
一、病例特点与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
2.主要临床表现:于进食早餐时,突然排倒在地,呼之不应,呕吐,非喷射样,
呕吐物为胃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呼吸急促,时有躁动,右侧肢体瘫痪。
3.既往20年高血压病史,最高达210/100mmHg,规律服用科素亚治疗,血压
控制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15年余,心房颤动病史5年,偶发
心绞痛,服用鲁南欣康、心血宁等,病情稳定,心率在60~80次/分钟之间。

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4.体格检查:血压170/80mmHg,呼吸急促,鼾声,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电话:
【主诉】
(患者自述):
(患者主诉的时间、部位、性质、有无引起原因、有无加重/缓解因素)
【现病史】
(如有多项症状,分次记录)
时间:
病程:
起病原因:
症状及程度:
治疗方法及效果:
现状:
【既往病史】
(成年前、现患、手术、外伤、输血、疾病家族与本人关系等,包括传染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
【婚育史】
(婚姻状态、婚龄、生育情况、经期情况,如有多次婚育与不
规则经历分别记录)
【个人史】
(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情况、职业暴露史、起居规
律等)
【月经史】
(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是否痛经、是否绝经、
绝经前后月经状态等)
【体格检查】
(面色、身高、体重、体型、行走姿势、运动功能检查、测量
血压等)
【舌诊】
(舌质:淡红、深红、暗红、青紫,舌苔:白腻、黄腻、白润、薄白、无苔等)
【脉诊】
(脉象:浮、沉、弦、涩、缓、数、迟等)【辅助检查】
(如有必要,包括尿、血、B超等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报告给出初步诊断)【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处方等)
【随访与评估】
(包括复诊时间、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如下:
病历编号: [编号]
就诊日期: [日期]
患者姓名: [姓名]
性别: [性别]
年龄: [年龄]
联系电话: [电话]
主诉: [患者主诉症状的描述]
现病史: [患者目前的病情表现及持续时间]
既往史:
- [过去患过的重要疾病]
- [手术史和药物过敏情况]
- [家族疾病史]
个人史:
- [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体格检查:
- [患者的身体状态,包括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
- [皮肤、头发、眼睛、口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器官状态的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
- [患者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传染病检测等结果]
中医诊断:[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断]
中医治疗方案:
- [中药方剂的组成和用法]
- [针灸、刮痧、拔罐等辅助疗法的治疗方法和频率]
- [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生活方式的建议]
治疗过程: [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的记录]
随诊计划: [下次就诊的日期和治疗计划]
医生签名: [医生签字和盖章]。

中医住院病历模板

中医住院病历模板

中医住院病历模板一、基本信息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X岁职业:XXX 地址:XXX二、主诉XXX病史:XXX年,XXX月,第一次发病,表现为XXX症状,经XXX检查,被诊断为XXX病。

近日病情加重,表现为XXX症状,入院治疗。

三、现病史XXX入院后,自感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均偏低,怀疑为贫血。

同时,面部浮肿、四肢浮肿,尿少、尿蛋白2+,怀疑为肾病综合征。

四、既往史(1)高血压:XXX年发病,长期服用XXX药物维持。

(2)糖尿病:XXX年发病,长期注射胰岛素控制。

(3)胃炎:XXX年发病,经药物治疗缓解。

五、家族史(1)父亲:高血压,无其他明显疾病。

(2)母亲:糖尿病,无其他明显疾病。

(3)其他家族成员:无明显遗传疾病。

六、体格检查(1)神经系统:清醒自如,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正常,四肢无明显肌力减退。

(2)心血管系统:心率XXX次/分,心脏听诊:心尖部可闻及S1、S2,未闻及杂音。

(3)呼吸系统:双侧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异常音。

(4)腹部:腹部平软,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肾区未触及肿大。

(5)神经系统:腰骶部无明显压痛,下肢无水肿。

七、辅助检查(1)血常规:RBC XXX×10^12/L HGB XXX g/L PLTXXX×10^9/L(2)肾功音:SCR XXXμmol/L BUN XXX mmol/L UA XXX μmol/L(3)尿常规:尿蛋白2+ 尿潜血+ 白细胞计数XXX / HP(4)血电解质:Na+ XXX mmol/L K+ XXX mmol/L Cl- XXX mmol/L(5)肝功音:AST XXXU/L ALT XXXU/L ALP XXXU/L八、中医辨证分型(1)证属湿热蕴结:腹部胀痛、水肿、食欲减退、尿少、尿黄、舌苔黄腻、脉沉数。

(2)证属气血两虚:面色萎黄、乏力无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脉弱。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患者信息:
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岁
住院号/门诊号:_________
入院日期:____年__月__日
主诉:
患者自述,以“_______(如头痛、咳嗽、胸闷等主要症状)”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
患者自____(发病时间)起出现____(详细描述病情发展过程及主要症状),症情逐渐加重/缓解。

伴有____(伴随症状或体征)。

病程中无明显诱因,未行特殊治疗。

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____(具体情况描述)。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神志清晰,舌质____,苔____,脉象____。

其他系统检查结果____(根据实际情况描述各项体格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
根据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____(中医诊断名称),西医诊断为____(西医诊断名称)。

治疗计划:
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拟定采用____(具体中药方剂名称或治疗方案),辅以____(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或其他辅助疗法)。

同时强调调摄养生,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作息。

注意事项:
1. 注意休息,保持情绪舒畅。

2. 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按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
注:以上仅为模板参考,实际填写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病历示例

中医病历示例

中医病历示例第一篇:中医病历示例中医(中西医)内科病历书写范例姓名:胡××性别:男病案号:29321年龄:45岁婚况:已婚职业:工人出生地:北京民族:汉国籍:中国家庭住址:××区××街2号邮政编码100700入院时间:1989年3月21日15时30分病史采集时间:1989年3月21日16时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春分后1天问诊:主诉:发热、恶寒、咳嗽2天,右胸掣痛半天。

现病史:1989年3月17日,因外出衣着不慎而始感头痛,连及巅顶,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微有咳嗽,恶寒发热,无汗。

自以为是“感冒”而服“去痛片”未效,但仍坚持工作。

次日病情加重,头痛连及项背,周身酸楚无力,下午3时,突然发热、寒战,咳嗽顿作,痰粘而黄,涕浊,不欲饮食,便秘溲黄,遂到×院急诊。

急查:T38℃,WBC:28900/mm3(2.8×1010/L),N:97%,L:3%,胸片示右中肺大片阴影,考虑为右中肺大叶性肺炎征象。

急诊收入我病区。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可,未患过肺结核及肺炎,未患过肝炎,去年查肝功无异常;1987年患过“急性胃肠炎”,经治而愈;无心脏、肾脏、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亦无外伤史。

个人史:出生于北京,曾去过广东、东北、苏杭等地,住地无潮湿之弊,条件尚可。

喜食辛辣,吸烟十余年,10支/日,少量饮酒。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有咳喘咯血史多年,有一男一女,身体尚健。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家族史:母亲年过七旬,尚健。

父因“脑出血”于1980年去世。

望、闻、切诊:神色形态: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消瘦,倦卧于床。

声息气味:语声重浊,气粗而不喘,时有咳嗽,咳声较响,无异常气味闻及。

皮肤毛发:毛发稀疏,间有苍白,尚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苔黄微腻略滑,舌质红而无瘀点,舌体大小适中无齿痕,活动自如,舌底脉络色红,未见迂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医范文工作单位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性别男住址上海市中山中1316号年龄52岁入院日期2010-1-4婚否已婚病史采取日期2010-1-4籍贯江苏建湖县病史记录日期2010-1-4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初起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暖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规律性发展为有规律性,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生,无放射性痛,偶有暖气、反酸、未发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

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

服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

自得疼痛规律性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一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显诱因突感神经疲乏力,下午一时感腹况且烧灼感,3时左右进热麦乳精300ml。

继而出现精神萎软。

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即送本院急诊。

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

给补液、止血等治疗,4日清晨又解柏油样糊状便一次,约200g。

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过去史平素健康,幼年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

预防接种不清楚。

系统回顾~五官器:牙4|曾因“龋病”经常疼痛,于10余年前拨除,余无特殊。

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循环系: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诼下肢浮肿史。

消化系:198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断“肛裂”出血,已愈。

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

血液系:无头昏、皮肤粘膜出血及其他慢性出血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障碍史,无腰豢、浮肿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眩晕、昏厥、抽畜、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无关节疼痛、运动障碍、脱位及骨折骨。

外伤、手术史:1999年左手背及右示指外伤,致示指第1~2两节缺损,左手背疤痕。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生于上海,未到过外地。

16岁参加工作,吸烟20年,每天10~20支;饮酒20年,每次白酒50ml 。

近半年已戒烟。

20岁结婚,妻有高血压史。

家庭史20年前父患结核病故;母10年前病故,病因不详;姐有高血压病史。

二子一女身健康。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体温37℃,脉搏62/min,脉象细缓,呼吸16/min,血压18/11kpa(135/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轻度贫血貌,自由体位,表情自然,神经清楚,应答切题,检查合作。

皮肤面色微萎黄,无黄染,弹性好,无水肿、出汗,无皮疹、紫癜。

胸腹部多处散在共豆大小白斑、针尖大小红痣及少数黑痣。

左手背疤痕如鸡爪状,无肝掌、血管蛛及溃疡。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

头部头颅:无畸形,无压痛,无外伤、疤痕、头发乌黑光泽、分布均匀。

眼部:眉毛不脱落,脻毛无倒生,双眼无浮肿,眼球不突出,睑结膜稍苍白,球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良好。

视力较差。

耳部:两侧耳郭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及出血,乳突无压痛,听力粗测正常。

~鼻部:无畸形,无鼻塞、流涕、鼻中隔无偏曲,嗅觉无特殊,各鼻窦无压痛。

口腔:口唇稍淡,无疱疹,皲裂,牙齿4缺如,龋蚀,齿龈无肿痛,出血及溢脓,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舌居中,无震颤,萎缩,口腔粘膜无斑疹、溃疡,无假膜或色素沉着。

扁桃体不大,咽部无充血,悬雍垂居中。

颈部以称,柔软,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无怒张,未见异常动脉搏动,气管居中。

胸部胸廓两侧对称,肋间隙稍见增宽,胸壁无压痛及静脉曲张,乳房对称。

肺脏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称。

触诊:语颤两侧相等,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两肺叩诊呈清音,肺下界在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呼吸活动度4cm。

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脏视诊: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无弥散,心前区无局限膨隆及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最强部位于在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无抬举性冲动,无摩擦感及细震颤。

脉细缓。

&叩诊:心浊音界如右表。

听诊:心律齐,心率62/min,心尖部可闻及Ⅰ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其他各瓣音区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A2>P2。

左(Cm)肋间右(cm)2 Ⅱ33 Ⅲ53 Ⅳ7Ⅴ9腹部视诊:腹平坦,两侧对称,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线,无胃肠蠕动波及肠型。

触诊: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喜按,肝肋缘下1cm、剑突下3cm、质软,边缘锐,表面滑、无触痛。

脾肋下未触及,肾未触及。

叩诊:肝浊音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脾区无叩无痛,无过度回听响,腹部无移动性音。

—听诊:肠鸣音正常,胃区无振水声、肝、脾区无摩擦音,未闻及血管杂音。

外阴及肛门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尿道口无分泌物。

报睾丸双侧等大,无触痛,无肿胀,附睾无结节。

肛门胸膝位3点处有绿豆大小皮瓣。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肋脊角无压痛及叩击痛。

四肢无畸形、无静脉曲张和肌肉萎缩,双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关节无红肿及压痛,行动自如,右示指未二节缺损。

神经系统肢体知觉及运动正常。

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膝腱、跟腱反射均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存在,巴彬斯奇征及克尼格征阴性。

检验血红蛋白88g/L,尿常规阴性,粪常规阴性,大便隐血试验+++。

小结患者男性,53岁,上腹中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

检查:急性病容,面色略苍白,唇稍消,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眼结膜稍苍白,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尖可闻及收缩期1级吹风样杂音。

腹软,上腹无压痛,肝肋缘下1cm,质软,表面光滑,脾未触及。

脊柱及四肢关节正常,右手示指末二节缺损,左手背疤痕。

血红蛋白88g/L,大便隐血试验+++。

辩证分析、病史1年。

中脘隐隐作痛,久久不愈,近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区酸暖气。

入院前一天突感中脘嘈杂,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继则大便稀溏不实,色黑如漆,脉细缓,无结代。

面色萎黄,爪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

脾胃虚寒,气机不畅,血因寒而凝,脉因寒而闭;脉闭而血凝,不通则痛,日久及血,久病入络。

伤阳络则血上溢,伤阴络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这所由来也。

最后诊断(2010-1-12)初步诊断中医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中医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2.眩晕(气血两亏)2.眩晕(气血两亏)西医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西医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胃癌2.眼底出血原因未明(1991-1-15) 2.失血性贫血,急性3.示指缺损,外伤性,右手末二节 3.外伤性示指缺损,右手末二节4.龋病, 4.龋病,病程记录患者汪福周,男笥,52岁,因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柏油样便2次,于今日上午经急诊入院。

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消瘦,昨日突然胃内嘈杂灼热,进热饮料后出现头昏目眩,继则排黑便2次,体温正常,轻度贫血貌,血红蛋白88g/L,心、肺未见特殊。

有较长期烟酒嗜好。

舌质淡,脉象细缓,考虑溃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但患年龄在40岁以上,胃癌亦不能除外。

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尚稳定。

先给予流食,静脉补液。

|中医辩证属胃虚寒,瘀血阻络、气血亏损,根据急则治疗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

处方如下:(1)云南白药壹瓶qid白芨粉,6g bid(2)炙黄芪川桂枝生白芍炙甘草大枣七枚炒蒲黄五灵脂地榆炭侧柏炭2剂。

今明各一剂,水煎2次,上午9时煎服,一次凉服,下午3时煎服,一次凉服。

严密观察病情,明日作血红蛋白,大便隐血等检查,备血。

在出血停止后,申请胃肠钡餐、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朱春琴2010-1-5患者仍感并没有昏乏力,解黑色糊状便一次,约200g左右,无腹痛,查血红蛋白76g/L,白细胞×109/L,中性76%。

出血情况尚未完全控制,继续补液。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继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中加用止血剂,静滴。

朱春琴/王光明[2010-1-6今晨张主任及申主治医师巡诊,病人一般情况尚可,头昏减轻,大便开始转黄,唯面色仍苍白,神疲乏力,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胖,舌苔薄白。

分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去阴伤,气随血亡。

应予溢摄血,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全当归炙黄芪杭白芍地榆炭侧柏炭贯众炭炒山药制黄精肥玉竹生地大枣七个炙甘草剂。

每日1剂,水煎2次,上、下午分服。

朱春琴2010-1-10今日胃镜检验,见到十二指肠球部近大弯侧粘膜稍肿胀、充血,有粘膜集中,中心稍凹陷,上有撒霜样发白斑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沈主治医师认为从病因、症状分析,溃疡病合并出血为本,分贫血为标。

根据“甚者独行,间者并行”的原则,考虑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建中扶脾,益气养血。

朱春琴2010-1-15今日眼科会诊:视力左,右,双眼晶体皮质轻度混浊,两眼底下方视网膜可见小片蝉红色出血区,两眼黄斑可见翳状黑色混浊,拟诊:①眼底出血,原因待查;②两眼老年性白内障,早期。

嘱用中药治疗,减少活动。

继续寻长眼底出血原因。

朱春琴/王光明2010-1-20交班记录<患者男性,52岁,已婚,因上腹部隐痛1年。

伴黑便、头昏1天,于1月4日急诊入院。

患者血压18/11kpa,而色萎黄,爪甲不华,舌质淡,脉细,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

入院后给予补液、云南白药、白芨粉以及腱益气、摄血等法治疗,黑便消失,病情日趋稳定。

血压19/12kpa90mmHg),胃镜检查确认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因患者视力减退,经眼科会诊发眼病出血。

目前病人时感头昏、乏力,纳谷不馨,有时大便带鲜血,血红蛋白92g/L。

请注意:①定期观察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并注意黑便。

②1周后邀眼科复诊。

朱春琴/王光明2010-1-29出院记录患者因上腹隐痛1年,伴黑便2次,头昏,而入我科治疗。

入院体检:贫血外貌,血压18/11kpa。

腹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脏于肋下1cm,脾未触及,血红蛋白88g/L,大便隐血强阳性。

入院后给予支持疗法,云南白药、白芨粉以及健脾益气、摄血等方法治疗,病情日趋稳定,腹痛缓解,血压19/12kpa,大便隐血试验阴性,眼底出血(原因未明)好转,血红蛋白上升至116g/L,肝、肾功能正常。

今日出院,共住院25日。

根据“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出院后继续服用健脾养胃方药,小建中汤加减:炙黄芪川桂枝生白芍生米仁红藤冬瓜子炒山药黄精玉竹甘草大枣10个七剂。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上、下午分服。

出院诊断中医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2.眩晕(气血两亏);3.圆翳内障,双侧;4.食指缺损,外伤性,右手末二节。

西医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眼底出血,原因未明;3.老年性白内障,双侧;4.示指缺损,外伤性,右手末二节。

嘱咐 1.注意寒温,防止受凉;2.注意饮食调养,不吃生冷、油炸以及刺激性食物;3.休息2周,门诊随访,2个月后门诊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复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