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储量规范-第三章煤层气规范
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分解

欠饱和的
饱和煤层(A)含有最大的气含量, 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如由实验室确定 的等温吸附曲线所定义的。在开始脱水 和压力下降时,气生产立即开始。
欠饱和煤层(B)含有比煤层可能吸 附量要少的甲烷,由于先前发生过脱气事 件。为了使气产气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进 行脱水和降压,而最终的储力
超压——煤层气井喷
三、储层的空隙压力与原地应力
2、煤层气瓦斯压力
煤层气(瓦斯) 压力是指在煤田勘探钻孔或煤矿矿井中测得的煤 层孔隙中的气体压力。煤储层试井测得储层压力是水压,二者的测试 条件和测试方法明显不同。煤储层压力是水压和气压的总和,在封闭 体系中,储层压力中水压等于气压;在开发体系中,储层压力等于水 压与气压之和。
同一煤样吸附不同气体:CO2>CH4>N2
CH4 CO2 N2
8
10
CH4 CO2 N2
8
10
四、煤储层的吸附性
2、煤层气吸附/解吸过程的差异与解吸作用类型划分
地质条件下的煤层气吸附过程与开采条件下的煤层气解吸过程的差异对比
煤层气物理吸附
煤层气物理解吸
作用过程
吸附偶于煤的热演化生烃、排烃 人为的排水-降压-解吸过程(是一 过程之中(是一种“自发过程”) 种“被动过程”)
一、煤层气的概念
1、煤层气
煤层气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矿产,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储集 在煤层及其临近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
2、煤层气储层
煤层作为煤层气的源岩和储层,具有2方面的特征:一是在压力作用 下具有容纳气体的能力; 二是具有允许气体流动的能力。
二、煤储层的渗透性
1、概念
储集层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力差下,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 性质,也就是说,渗透性是指岩石传导流体的能力,渗透性优劣用渗透 率表示。
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标准及开发分析

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标准及开发分析一、煤层气储量我国对煤层气资源进行评价已有十多轮,在2006年的资源评价中,我国的煤层气总量接近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的总量接近11万亿立方米。
到了2015年对煤层气资源进行的动态评价则表明煤层气总量接近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的总量约为12.5万亿立方米。
2020年中国煤层气探明储量为3315.54亿立方米,同比上升15.71%。
对于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其分布可以划分为五大赋气区,按照资源量从少到多分别是青藏、东北、南方、西北和华北。
青藏赋气区仅占全国总量的万分之一左右,东北赋气区占全国的9.67%,南方赋气区占全国的18.18%,西北赋气区则大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占比最大的华北赋气区,其资源最为丰富,约占全国的46.27%。
二、煤层气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到202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达到104.7亿立方米,同比上升2.35%。
煤层气产量的增长主要是地面煤层气。
尽管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补贴的进行,以及各种问题的改善,煤层气的产能建设和实际产量都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且抽采资源的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分省市来看,中国煤层气主要产区在山西,2021年产量达到89.5亿立方米,占2021年煤层气总产量的85.48%。
三、煤层气标准现状截止我国煤层气行业发布国家标准与各类行业标准共87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71项。
各标准归口单位共17个,其中归口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共17项,归口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行业标准7项,归口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行业标准43项。
对17个归口单位发布的87项标准进行了标准类别划分,其中基础类标准有14项,方法类标准有22项,管理类标准46项,产品类标准5项。
16项国家标准中,基础类标准5项、方法类标准7项、管理类标准2项、产品类标准2项。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

体积法
总结词
根据煤层气所占的地下体积,结合煤层气的 密度和压力,计算煤层气的资源量。
详细描述
体积法基于煤层气的物理性质,通过计算煤 层气所占的地下体积,结合煤层气的密度和 压力,计算煤层气的资源量。该方法精度较 高,但需要准确获取煤层气的密度、压力以 及地下体积等相关参数。
数值模拟法
总结词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煤层气的运移、聚 集和开采过程,预测煤层气的资源量。
煤层气储层评价
01
煤层气储层评价是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的基础,主要包括 储层参数确定、储层分类和储层综合评价等方面。
02
储层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地层压力和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对于评估煤层气的可采性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
意义。
03
储层分类是根据储层的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以指导煤层气的 开发和管理。储层综合评价是对储层的整体质量和开发潜力进
行评估,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03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类比法
总结词
通过对比已知煤层气资源储量的相似地 区或井,估算目标区域的煤层气资源量 。
VS
详细描述
类比法基于已知地区或井的煤层气资源储 量、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等参数,通过对 比分析,估算目标区域的煤层气资源量。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受已知地区资料 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影响较大。
综合考虑煤层气的品质和市场价格等因素,该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 经济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计算结果
该地区煤层气资源储量为 1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 8亿立方米。
结论
该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 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实例二:某矿区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
煤层气储量

(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规定夹矸的起扣厚度为0.05m-0.10m。 目前测井解释精度难以达到。综合考虑,起扣厚度下限定为0.2m。
31
煤层有效厚度
储量计算参数
面积权衡法 适用于井网不均匀的评价钻探区。 (1)等值线面积权衡法 以直线内插法编制的有效厚度等值图为基础,将井与井之间煤层厚度视为 线形变化,即煤层厚度呈楔形变化。
30
储量计算参数
煤层有效厚度
夹矸扣除标准
(1)煤田勘探中 可采煤厚>0.7m时,夹矸<0.05m,不需要剔除。 0.05m<夹矸<0.70m时,必须剔除夹矸。 夹矸≥0.70m时,夹矸上下煤层单独计算有效厚度 结论:煤田勘探中有效厚度的确定精度高,可直接用于储量计算。
4
基本概念
煤层气资源量——是指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 存于煤层中,当前可开采或未来可能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 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 煤层气地质储量——是指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 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层气藏中的煤层气总量。
5
基本概念
煤 层 气 资 源 储 量 分 类 与 分 级
Gi=A× h× D× C
Gr=Gi × Rf
Gr --- 煤层气可采储量,m3 Rf --- 采收率,%
19
储量计算方法
数值模拟法
(1)煤层气模拟软件:Comet-II、COALGAS、ECLIPSE、CMG等。 (2)技术步骤: 模型建立;敏感性分析;历史拟合;累积产气量预测曲线。 (3)对储层参数和生产数据进行拟合匹配,获得气井预测产量。 (4)求取采收率,计算可采储量。
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试行)(2013年修正)

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试行)(2013年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8.29•【文号】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3号•【施行日期】2012.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试行)(2012年2月2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6号公布,根据2013年8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3号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煤层气地面开采及有关设计、钻井、固井、测井、压裂、排采、集输、压缩等活动的安全生产,适用本规程。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和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另行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煤层气地面开采企业以及承包单位(以下统称煤层气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察。
国家鼓励煤矿企业采用科学方法抽采煤层气。
依法设立的煤矿企业地面抽采本企业煤层气应当遵守本规程,但不需要另行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四条煤层气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满足需要的安全设备和装备。
第五条煤层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煤层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第六条煤层气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煤层气检测相关标准信息

煤层气检测相关标准信息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15.02.09)(001)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1]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主要成分为甲烷。
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2]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
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
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
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到85%。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检测项目:1.煤层气含气量测定、煤的吸附等温线测定、煤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煤的工业分析、煤层气组份、煤的有机组分反射率,煤岩组份、密度、孔隙度、渗透率、比表面等专项分析。
2.煤层气资源评价。
科标能源实验室针对煤层气检测分析,取样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绳索取心获得的煤心样;一种是在钻进时从循环钻井液中获得的煤屑样。
煤心样品在岩心管中基本保持煤层的原始状态,提上地面后按自然顺序装罐密封。
煤屑样品多为毫米级粉粒样,循环到振动筛后冲洗干净无序状装罐密封。
自然解吸过程中,煤心样品随解吸时间加长,累计解吸量明显增加,解吸持续时间长,总解吸量大,吸附时间(定义为总气量的63.2%处的时间)长;煤屑样品在解吸初期解吸量大,以后很快趋于平缓,解吸持续时间短,总解吸量小,吸附时间短。
检测标准:AQ1081-2010煤层气地面开采防火防爆安全规程AQ1082-2010煤层气集输安全规程AQ4213-2011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DB14/738-2013煤层气制甲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l4/T168-2007车用压缩煤层气DZ/T0216-2010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49-2010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DZ/T0250-2010煤层气钻井作业规范GB/T19559-2008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21522-2008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GB/T24504-2009煤层气井注入/压降试井方法GB/T26127-2010车用压缩煤层气GB26569-2011民用煤层气(煤矿瓦斯)GB26569-2011/XG1-2015《民用煤层气(煤矿瓦斯)》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GB/T28753-2012煤层气含量测定加温解吸法GB/T28754-2012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导则GB/T29119-2012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MT/T897-2000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NB/T10001-2014煤层气压裂作业规范NB/T10002-2014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NB/T10003-2014煤层气钻井工程质量验收评级规范NB/T10004-2014煤层气井压裂施工质量验收规范NB/T10005-2014煤层气钻井工程设计格式NB/T10006-2014煤层气井排采数据采集监控应用规范NB/T10007-2014煤层气井排采数据采集设施安装维护技术规范。
煤层气规范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目次前言 691 范围 7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03 总则 704 定义 704.1 煤层气 704.2 煤层气资源 704.3 煤层气勘查 714.4 煤层气开发 71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715.1 分类分级原则 715.2 分类 725.3 分级 725.4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 726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 726.1 储量起算条件和计算单元 726.2 储量计算方法 757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选用和取值 77 7.1 体积法参数确定 777.2 数值模拟法和产量递减法参数的确定 797.3 储量计算参数取值 798 煤层气储量评价 798.1 地质综合评价 798.2 经济评价 818.3 储量报告 81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 82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孔)控要求 84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85C.1 报告正文 85C.2 报告附图表 85C.3 报告附件 85 国土资源部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 --------------------------------------------------------------------------------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 前言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新能源,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油气)准则相衔接的煤层气储量计算、评价和管理规范,可以促进煤层气资源的合理利用。
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2021年)

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0•【字号】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业经2021年7月30日省人民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蓝佛安2021年8月20日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管理,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区生态保护,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促进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煤层气资源的勘查、开采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煤层气资源的勘查、开采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市场配置、公开公正,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利用工作的领导,研究决定全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利用重大事项,推动采气、输气、用气全产业链协调稳定发展。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维护矿区的生产秩序。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完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反馈等机制,优化服务流程,通过山西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部门网站公布办理煤层气行政许可以及其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结果等信息。
第二章资源配置第七条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煤层气资源勘查开采规划应当符合国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煤层气勘查开采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收率参数可采用与国内外相同地质条件类比和数值模拟等其他方法
法取得。
3 术语和定义
3.3.3 经济可采储量 economic recoverable reserve
可采储量的一部分。是指在现行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下,通过理
论估算或类比的方法的可采出的煤层气总量。按勘查程度分为控制的 和探明的两级。
3.3.4 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工程的基础上部署。其工程布置及密度应达到划分勘查区内不同参数类型的 地质块段的目的,并满足计算控制可采储量所需参数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4.3 排采井(组)
为取得产气量、气体成分、储层压力、产水量、水质及井间干扰试验为
主要目的的工程井(组)。排采井一般应在完成探井和参数井工程的基础上 部署,其工程布置及密度应满足计算探明可采储量所需参数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3 煤层气储量 coalbed methane reserve
3.3.1 地质储量 coalbed methane in place
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估算边界的煤层中、有现实 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总量。按勘查程度分为预测的、控制的和探明的三
级。
3.3.2 可采储量 recoverable reserve 地质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现行法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采用 现有的技术,通过理论计算或类比的方法算得,从已知煤层中可采出 的煤层气总量。按勘查程度分为控制的和探明的两级。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规范
国土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 2012年9月22日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规范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油气资源储量管理体系 第二章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状况 第二章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规范
第三章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编制历程
规范修订依据和内容
6、调整了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的有关要件和程序。
明确了在煤层气储量计算中,单井产量下限必须具备连续生产时间不少 于3个月,并作为计算探明储量不可或缺的条件;强调探明储量计算单元必须
有试采井或试采工程;采收率可以在规定的条件下采用类比方法确定;明确
在煤层稳定、构造简单的前提下,有物探工程控制可以有限放宽钻探工程密 度要求。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GB/T 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7-2008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6949-2008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13610-2003 气体组分分析方法
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
GB/T 19559-2008 煤层含气量测定方法
准和审查依据。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编制历程
随着我国煤层气勘查(探)开发实践的增加,“规范”在发挥其积极作 用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与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衔接不够紧密,与煤层
气产业快速发展形势不完全适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发挥“规范”的作用,2008年1月29日 ,国土 资源部委托部咨询研究中心,组织修订《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2011年1 月13日,颁布《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3月1日,开始 实施。
规范修订依据和内容
4、修改、补充、剔除了有关定义。 按照储量在勘查-开采过程的内在联系,定义了4种储量即:煤层气地质储量、可 采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根据各类钻井在煤层气勘查、评价、排采过程中所担负 的主要地质任务,定义了探井、参数井和排采井。等等。 5、调整了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划分了勘查和开发2个煤层气勘查阶段,即。其中勘查阶段提交潜在资源量,预 测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储量。开发阶段提交探明储量。强调了每个阶段的特征工程。
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通过项目的经济评价确定,经济评价的
具体内容参照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0217-2005)执行。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级标准及其与勘探控制工程的对应关系见:
表1(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和分级体系)
表2(各级煤层气储量勘查程度和认识程度要求)。
累计产量所相应消耗的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一般可用累计产量除 以采收率求得。
3 术语和定义
3.3.5 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累计产量。 根据开发状态分为:已建设产能剩余经济可采和未建设产能剩余经 济可采两类。 已建设产能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指正在或已完成建设的产能所占用 的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未建设产能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与已建设 产能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之差。 3.3.6 煤层气储量丰度 指单位煤层含气面积中煤层气的储量。
容。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
1 Hale Waihona Puke 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目
录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6 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
7 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选用和取值
8 煤层气储量评价
附 录 A、 B、 C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标准及定义、储
4 总则
严格煤层气勘查开发程序,鼓励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综合
手段开展煤层气勘查开发工作。
煤层气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其含气性、渗透性、储层压力和 产能差异大,在勘查评价煤层气时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合理部署工
程,取全取准相关参数,科学计算资源储量。作业者应结合煤层
气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储量评估、计算、复算和 核算。
3 术语和定义
3.4 煤层气井
3.4.1 探井
采用钻井辅以测井和取心化验分析的方法,确定储层的深度、厚度、结 构、煤质、煤岩、顶底板性质、含气量、气体成分、等温吸附性能等参数的 工程井。
3.4.2 参数井
采用注入/压降或其他方法,以主要取得渗透率、储层压力、表皮系数、
调查半径、储层温度
等参数为目的的工程井。参数井一般应在完成探井
规范修订依据和内容
1、删除了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衔接的有关内容。 2、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国煤层气产业现状,立足于煤层气产业发展,
规定了排采时间的要求,增加了综合评价内容,并结合以往煤炭勘查工作程
度,提出了煤层气勘查工程部署的原则要求。 3、更新了引用文件。以现行9个新标准规范替换了5个原引用文件。通过引用 文件,明确了煤层气勘查过程中采样、测试、化验分析、勘查工程测量和资 源储量计算的依据。
7、修订了气田的产量等级标准,删除了确定煤层风化带和瓦斯风化带的要求。
规范修订依据和内容
8、细化了经济评价内容。 勘探投资根据含气面积内的井数和部分设施、设备投资计算。开发建设 投资根据开发概念设计方案或正式开发方案提供的依据测算。 煤层气井产能的预测以开发概念设计为依据;一般情况下,成本、价格 和税率等经济指标,应根据煤层气田实际情况,考虑同类已开发煤层气田的 统计资料,确定一定时期或年度的平均值;有合同规定的,依合同规定。价 格和成本在评价期以当年价计算;规定了经济、次经济可采储量的判断标准 及现金流量法的工作原则等内容; 9、提出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要求。规范了报告、附件、附图附表册的内
表1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与分级体系
分级 煤层气总资源量 开发 分类 地质可靠性 已发现的 探明的 已开发 探明 探明经 经济 济可采 可采 储量 储量 经 济 可 行 性 经济的 已建产能 探明经济 剩余探 可采储量 明经济 可采储 未建产能 量 探明经济 可采储量 潜在资源量 开发井网 排采工程 参数井 没有施工探 井,依靠其它 勘探成果综合 分析 探明 可采 储量 探明 地质 储量 探明 经济 可采 储量 探明 可采 储量 探明 地质 储量 控制的 预测的 待发现的 潜在的 勘探 预查
2011年3月1日,开始实施。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编制历程
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能源。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煤 层气资源/储量规范,可以促进煤层气资源合理利用,遏制煤矿瓦斯灾害,保
护大气环境。为了适应煤层气的勘查、开发和资源/储量管理的需要,2002年
国土资源部委托国土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组织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等公司编制了《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该“规范”的发布实施,起到了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作用,填补了煤 层气勘查领域技术规范的空白,为煤层气开发和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标
4 总则
对煤层的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是煤层气勘查部署和煤层 气资源/储量估算的重要依据。为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凡在煤 炭详查(含详查)程度以上的工作区开展煤层气勘查的,在收集 以往煤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参数需要,可直接部署参数井
和排采井。
凡在煤炭普查程度一下的工作区开展煤层气勘查的,应根据 实际情况部署地震及探井工程,开展必要的煤田地质工作,其探 井井距不大于附录B相应井距的下限要求。
2002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 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 2008年1月29日 ,国土资源部组织修订《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2011年1月13日,颁布《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
GB/T 19560-2008 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 DZ/T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 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煤层气 coalbed methane(简称CBM) 赋存在煤层中,原始赋存状态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以 游离于煤割理、裂隙和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为辅,并以甲烷为主 要成分的烃类气体。本标准规定需要计算资源 /储量的主要是吸附气。 3.2 煤层气资源量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 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计算的赋存于煤层中,当前或未来可 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按照有无 勘查工程控制,分为已发现储量和待发现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