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 wfei@ • wfei@
ϕ +ϕ ϕ +ϕ m1g sinϕ1 − k cos 1 2 ⋅ (l − 2R) ⋅ sin 1 2 = 0 2 2 m g sinϕ − k cosϕ1 + ϕ2 ⋅ (l − 2R) ⋅ sinϕ1 + ϕ2 = 0 2 2 2 2
o
ϕ1 ϕ2
m2
m1
2.23 质量为m,电荷为q的粒子在轴对称电场 中运动。写出粒子的拉格朗日函数和运动微分方程。 v v v v 解: 由题中 E = E 0 e r ,B = B 0 k 令 ϕ = E 0 ln R v 1 v A = B 0 R eθ 2 v v 在柱坐标系中,有: = 1 mv 2 − q ϕ + q A ⋅ V , L 2 d ∂L ∂L − =0 代入: & dt ∂ q α ∂ qα
2 p 2p
代入完整保守体系的拉格朗日方程,
d dt & R2 & g R & R + R − ω 2R + R − 2 R p2 p p
2
= 0
m
&& & 化简得到, ( p 2 + R 2 ) ⋅ R + R ⋅ R 2 − p 2 ω 2 R + pgR = 0
z o
F
G P
∴ P ⋅ FG = F1 ⋅ EF + ( P'− F1 ) ⋅
若有
DF AC = ,则有:P ⋅ FG EF AB
AB DF AC
A B
P'
F'2
= P'⋅EF
C
即秤锤的重量P与重物P’在秤台的位置无关,且 P ' = P
理论力学第一章参考答案

dt
dt
的改变。在直线运动中规定了直线的正方向后,二者都可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在曲线运
动中,二者不同,
dv dt
=
aτ
+
a
nHale Waihona Puke ,而dv dt
=
aτ
。
课 后 答 案 网
1.6 答:不论人是静止投篮还是运动投篮,球对地的方向总应指向篮筐,其速度合成如题 1.6 球对人
人对地
题1-6图
其他物体由于受到质点的作用而对质点产生的反作用力。有人也许还会问:某时刻若
Fb与Rb 大小不等, ab 就不为零了?当然是这样,但此时刻质点受合力的方向与原来不同, 质点的位置也在改变,副法线在空间中方位也不再是原来 ab 所在的方位,又有了新的副法 线,在新的副法线上仍满足 Fb + Rb = 0即ab = 0 。这反映了牛顿定律得瞬时性和矢量性,
的极限情况,二者一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二者也一致的。
1.2 答:质点运动时,径向速度 V r 和横向速度 V θ的大小、方向都改变,而 ar 中的 ̇ṙ只反映 了 V r 本身大小的改变, aθ 中的 rθ̇̇ + rθ̇ 只是 V θ本身大小的改变。事实上,横向速度 V θ 方向的改变会引起径向速度 V r 大小大改变, − rθ̇2 就是反映这种改变的加速度分量;经向 速度 V r 的方向改变也引起 V θ的大小改变,另一个 ṙθ̇ 即为反映这种改变的加速度分量,故 ar = ̇ṙ − rθ̇2 , aθ = rθ̇̇ + 2ṙθ̇. 。这表示质点的径向与横向运动在相互影响,它们一起才能
a′
=
−a
,其相对运动方程
⎪⎧x′ ⎨
=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是非判断题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直线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x )1.1.4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V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1.1.6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V )1.1.9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1.1.10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1.1.11 合力总是比(x )1.1.12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x)1.1.13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V)1.1.14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x)1.1.15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V)1.1.16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1.1.17 凡是两端用较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x )1.1.18如图所示三较拱,受力F,只作用,其中F作用于较C的销子上,则AC、BC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二、填空题(V )方向相反,沿同一适用于刚边形法则合((分力大x )体。
成。
x )X )图图1.2.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外效应和内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束约束;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约束力由主动力引起,且随主动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 如图所示三钱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上的力偶M搬移到构件BC上,则A、B、C各处的约束力A.都不变;C.都改变;三、受力图1.3.1画出各物体的受力图。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②F2-F1;③F1+F2;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理论力学(1.7)--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答 案
1-1
(1)若F1=F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1=F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
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
(1)B处应为拉力,A处力的方向不对。
(2)C、B处力方向不对,A处力的指向反了。
(3)A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B处力的方向不对。
受力图略。
1-4
不能。
因为在B点加和力F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
不能平衡。
沿着AB的方向。
1-6略。
1-7
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则力F作用在AC上。
受力图略。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一.是非题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b)杆AB- 1 -(c)杆AB、CD、整体(d)杆AB、CD、整体(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2 -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杆AB、BC、整体(c)杆AB、CD、整体CAFAxDBFAyFBWEW(b)杆ABOriginal Figure、BC、轮E、整体FBD of the entire frame(d)杆BC带铰、杆AC、整体- 3 -(e)杆CE、AH、整体(g)杆AB带轮及较A、整体(f)杆AD、杆DB、整体(h)杆AB、AC、AD、整体- 4 -班级姓名学号第二章平面汇交和力偶系一.是非题1、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 - 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2、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若选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力不同。
()3、力偶矩就是力偶。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1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物体的受力分析1-1 画出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
1-2 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未画重力的物体的重量均不计。
1-3 画出下列各物体以及整体受力图,除注明者外,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a) (b)(c) (d)(e) (f)第二章平面一般力系2-1 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铰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铰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忽略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试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2 用一组绳悬挂重P=1kN的物体,求各绳的拉力。
2-3 某桥墩顶部受到两边桥梁传来的铅直力P1=1940kN,P2=800kN及制动力T=193kN,桥墩自重W=5280kN,风力Q=140kN。
各力作用线位置如图所示,求将这些力向基底截面中心O简化的结果,如能简化为一合力,试求出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2-4 水平梁的支承和载荷如图所示,试求出图中A、B处的约束反力。
2-5 在图示结构计算简图中,已知q=15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6 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由AB、BD、DFE三杆铰接组成,已知:P=50kN,M=40kN·m,q=20kN/m,L=2m,试求固定端A的反力。
图2-6 图2-72-7 求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
2-8 图示结构中各杆自重不计,D、E处为铰链,B、C为链杆约束,A为固定端,已知:q G=1kN/m,q=1kN/m,M=2kN·m,L1=3m,L2=2m,试求A、B、C 处约束反力。
图2-8 图2-92-9 支架由两杆AO、CE和滑轮等组成,O、B处为铰链,A、E是固定铰支座,尺寸如图,已知:r=20cm,在滑轮上吊有重Q=1000N的物体,杆及轮重均不计,试求支座A和E以及AO杆上的O处约束反力。
理论力学1-7章答案

习题7-1图Oυ(a)υυ(b)习题7-3图第7章 点的复合运动7-1 图示车A 沿半径R 的圆弧轨道运动,其速度为v A 。
车B 沿直线轨道行驶,其速度为v B 。
试问坐在车A 中的观察者所看到车B 的相对速度v B /A ,与坐在车B 中的观察者看到车A 的相对速度v A /B ,是否有B A A B //v v -=?(试用矢量三角形加以分析。
)答:B A A B //v v -≠1.以A 为动系,B 为动点,此时绝对运动:直线;相对运动:平面曲线;牵连运动:定轴转动。
为了定量举例,设R OB 3=,v v v B A ==,则v v 3e =∴ ⎩⎨⎧︒==6021/θv v A B2.以B 为动系,A 为动点。
牵连运动为:平移;绝对运动:圆周运动;相对运动:平面曲线。
此时⎪⎩⎪⎨⎧︒==4522/θv v B A ∴ B A A B //v v -≠7-3 图示记录装置中的鼓轮以等角速度0ω转动,鼓轮的半径为r 。
自动记录笔连接在沿铅垂方向并按)sin(1t a y ω=规律运动的构件上。
试求记录笔在纸带上所画曲线的方程。
解:t r x 0ω= (1) )sin(1t a y ω=(2)由(1)0ωr xt =代入(2),得)sin(01r xa y ωω=7-5 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 1A = O 2B = 100mm ,O 1O 2 = AB ,杆O 1A 以等角速度ω= 2rad/s 绕轴O 1转动。
AB 杆上有一套筒C ,此套筒与杆CD 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垂面内。
试求当ϕ= ︒60,CD 杆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1.动点:C (CD 上),动系:AB ,绝对:直线,相对:直线,牵连:平移。
2.r e a v v v +=(图a ) v e = v A01.02121.0cos e a =⨯⨯==ϕv v m/s (↑)3. r e a a a a +=(图b )4.021.022e =⨯==ωr a m/s 2 346.030cos e a =︒=a a m/s 2(↑)习题7-5图习题7-7图习题7-9图υ(a) (b)(a)7-7 图示瓦特离心调速器以角速度ω绕铅垂轴转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就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就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就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就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就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与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与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
1.1.17 凡就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就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就是二力构件。
( × )
二、填空题
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与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就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 如图1、2所示三铰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 搬移到构件BC 上,则A 、
B 、
C 各处的约束力 C 。
A 、 都不变;
B 、 只有
C 处的不改变; C 、 都改变;
D 、 只有C 处的改变。
三、受力图
1.3.1 画出各物体的受力图。
下列各图中所有接触均处于光滑面,各物体的自重除图中已标出的外,其余均略去不计。
1.3.2 画出下列各物体系中各指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接触面为光滑,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q
(c)
P 2
(a)
(b)
C
B
设B 处不;
(e)
B
B
(f)
(g)
(h)
有销钉C ;
1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