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合集下载

吉林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吉林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吉林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第一部分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 (2)第二部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第三部分转型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8)第四部分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11)第五部分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5)第六部分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18)第七部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1)第八部分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24)第一部分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吉林省经济现状分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吉林省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经济总量与增速截至 2020 年,吉林省的 GDP 总量为 1.5 万亿元,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 16 位。

虽然吉林省的经济总量较大,但其增速相对较慢。

2019年,吉林省的 GDP 增速仅为 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吉林省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产业结构吉林省的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和服务业也占有一定比重。

其中,工业是吉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 GDP 的比重超过 40%。

汽车制造业、石化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是吉林省的重点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吉林省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和加工也是其重要的产业之一。

农业方面,吉林省的农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约为 7%。

吉林省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和大豆等。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农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服务业方面,吉林省的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约为 53%。

其中,金融、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业是吉林省的主要服务业领域。

然而,与其他地区相比,吉林省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和科技等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推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摘要: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市场向世界开放,各个行业都遇到了来自国外的压力,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的农业大国,农产品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竞争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

特别是维系人民生计的粮食产品将关系到一个国家农民的生活收入.农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反应一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也将关系到一国的社会稳定.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竞争力。

主要采用的国际市场占用率,国际市场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大指标来分析我国主要粮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竞争力;农产品;国际市场关于农产品问题,在国际上一直是炙手可热的话题,WTO各成员国也对此问题展开过多年的谈判.中国入世以来农产品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上的强大压力,多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一直贸易逆差。

大量进口农产品的涌入我国,使国内农产品失去竞争力,这对我国农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迫使国内很多农业从业人员不得不改行换业。

所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将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利益,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只有切实解决好几亿农民的福祉才能为这个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近年来关于我过农产品竞争力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普遍重视并做了大量研究。

1农产品的内涵农产品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农产品有广义和狭义两重含义,狭义上讲,农产品即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广义上讲,除了以上两类产品外还包括林业、渔业产品。

国际社会公认的农产品分类为:谷类,包括:小麦、大米和杂粮;油籽和动植物油;食糖、饮料和调味品;蔬菜水果;酒和烟草;非食用农业原料如:棉花、黄麻等纤维产品和橡胶等原料产品;畜产品;水产品。

○1农产品这一概念实际上由无数具体的产品种类组成,由于研究角度、数据资料等等不同,不同的研究者的分类方法可能不同。

2实证分析2.1 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定义为:一过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具体到农产品即是:本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吉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吉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吉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中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辽宁省的出口贸易发展步伐也逐步加快。

而农产品对外贸易作为辽宁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拉动经济增长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吉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并通过目前辽宁农产品发展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影响吉林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策。

标签:农产品吉林省国际竞争力1 吉林省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另外,由于吉林省西部地区优良牧草在各类天然草场的分布广泛,草原牧草种植显示出深厚的潜力与广阔的生产利用前景,更带动了吉林省畜牧业的发展。

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36.2万吨,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猪肉产量122.0万吨,增长1.8%;牛肉产量43.4万吨,增长0.4%;羊肉产量3.9万吨,增长1.9%;禽肉产量66.9万吨,增长1.5%。

生猪存栏989.3万头,增长0.3%;生猪出栏1480.2万头,增长1.8%。

牛奶产量45.2万吨,增长3.9%。

禽蛋产量95.3万吨,下降0.4%。

吉林省在发展粮食加工和畜牧业生产上有着明显优势,同时绿色食品加工工业也比较发达。

作为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之一,吉林省的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和植被保护良好。

目前在全省的各种资源中,可用于发展绿色食品的生物资源多达上百种,基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吉林省生产的大多数农产品,只要经过技术改造和进一步加工,均可成为绿色农产品。

依托天然的资源优势,吉林省的特色农产品如玉米、大豆、水稻等畅销国内外市场。

吉林省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黄玉米生产一年一季,色泽好、营养高,适宜做饲料和工业原料,颇受国内外饲料厂家的欢迎,大豆纯正、含油量高,因此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吉林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三十多家,主要产品为油、豆粕、饲料和大豆食品,还有深加工产品即分离蛋白、组蛋白、异黄酮和低聚糖等。

吉林省水稻是一季晚稻,因生长期长、温差大、土质肥沃、雨水适量等原因,吉林省产出的大米色泽明亮、营养丰富,在全国市场上销路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fe丁商一XIANDAIYINGXIAO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何沂宸孙秀静(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当前吉林农产品跨境贸易活动稳定开展,但还是存在知名农产品种类不多、跨境物流欠发达等问题,企业应积极通 过打造知名农产品、完善跨境物流体系等策略进行优化,为跨境电商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问题与策略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01.192基于新时期我国经济产业需要快速转型与升级背景.相 关学者提出了“冰上丝绸之路”理论构架,为沿线国家与地区 的农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尤其为吉林省调整、升级农产品跨 国贸易创造了良好机遇。

同时在结合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其 他经济元素背景下,对传统国际贸易产生强烈冲击,并推动了 以虚拟经济为基础的跨境电商发展。

吉林省农产品的跨境电 商发展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农业”要求,同时也是“冰上丝绸 之路”战略下吉林省农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要求。

一、 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首先,吉林农产品特色。

吉林是我国重要粮仓之一,具有 较大的农产品发展潜力。

吉林省人参、葡萄酒、水稻、玉米等 农产品优势非常突出。

近年,吉林借助创新发展,已经形成一 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又培育出一些髙质量农产品。

比如,万昌大米、通化葡萄酒、长白山人参等农产品充满了地方 特色,所以在市场中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

其次,农产品贸易。

现阶段,吉林农产品主要采用传统模 式开展贸易活动,跨境电商还在发展阶段。

吉林已经开始不 断发展“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通过跨境电商不断突破贸易 发展,持续探索农产品发展新渠道,为农村经济建设注人新活 力,农民、企业以及政府等均非常重视跨境电商。

最后,“冰上丝绸之路”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

在“冰上丝 绸之路”中,沿线地区与国家非常多,所以具有良好市场发展 潜力。

“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为吉林跨境电商建设创造良好 历史机遇。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3 . 0 6 . 0 4 4
吉林省农产 品出口竞争 力研究
张云飞 叶万军
吉林 工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长春 1 3 0 0
摘 要 从 研 究吉林 省 农 产 品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角度 出 发 ,结合 吉林省 农产品 的贸 易现状 ,采用 贸 易 竞 争优 势指 数( T C k  ̄ 数) 分析 了吉林省 农产 品 国际 竞争 力的状 况和 影响 因素 ,最后提 出 对 策建议 。 关键 词 吉林 省 ; 农产品 ; 国际竞 争力 ;贸 易竞 争优 势指 数 ;对 策
际市场 体 系 。这 需要 企业在 技术 上进 行突破 创新 ,在未 来的 国际 市场 中建立 完善 的 经营 体系 ,具体 问题具 体 分析 ,增 强企业 的发 展 力和适 应 力 ,逐 步在 国际 农产 品竞争 中站 稳 脚步 。 4 . 2加 强 品牌建 设 培 育 农产 品 出 口品 牌 ,要 从 以 下 三 个 方面 人手 :第一 ,应 不断提 高 农产 品科技 含 量 ,适度 延伸 产业链 增加 产 品附加 值 ,积极 的 RC A值都 大 于l 。 总体 而 言 ,吉林 省农 产 打造 优 质、营 养 、安 全 、无污 染的 大米 、玉 品国际 竞争 力具有 一 定的 比较优 势 ,但是 其 米和 杂粮 杂豆 等传统 农产 品 品牌 ;同时 发展 花卉 和食 用菌 等新兴 特 色农产 品 品牌 ,形成 优 势在 逐年 下降 。 传统 粮食 作物 与新兴 特 色产 品并重 的格 局 ; 第 二 ,坚 持 打 造具 有吉 林 省特 色 的 个 性 品 3 制约 吉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 牌 。例如 产于 吉林 省东部 山区的 山野菜 、 中 草药 等林 特产 品 品牌是具 有垄 断优 势的 特色 要 因素 产 品 ,可 以 以 长 白 山的 纯 天 然来 定位 ;第 3 . 1出 口市 场 因素 三 ,鼓励 和 帮助企 业制 定农 产品 国际 市场营 吉 林 省 农 产 品 出 口市 场 主 要 集 中在 亚 销 计划 ,支 持行业 组织 和企 业开 展各项 市场 洲地 区 。过 分集 中 的出 口市场 抑制 了市场 的 营 销活动 ;同时还 要注 意加 强品 牌建设 ,资 伸缩弹 性 ,使 出 E l对 少数 进 E l国的 经济 产生 助优势 农产 品出 口企业 在 国外注册 商标 ,发 了较 强的 依赖性 。 因此 ,应在 巩 固传统 市场 掘 、建立 和 国际营 销渠 道 。 的 同时 ,开发新 产 品开拓 新市场 ,增强竞 争 4 . 3加 大政府 对农 业的 支持 力度 力。 是 合理 地制 定一 些切 实可 行的扶 持农 3 . 2 品牌和 质量 因素 业政 策 , 从 农业 及 农产 品生产 、加 丁和 贸 易 吉林 省 只有少 数企业 拥有 自己的 品牌 , 各环节 加 以适度 扶持 ,尤其 是应 当对 重点优 如德 大鸡 肉 、皓 月牛 肉、大成 玉米 等 。大 多 良品种 的推 广 、重大 疫病 防冶 、大型 农机具 数 农产 品都是 以 国外品 牌的形 式进 入 国际市 购置 等给 予 补 贴 ,以 提高 农 产 品质 量 , 增 强 场 。国外 进 I : 1 商只 须进 行简单 的重 新包 装 , 农产 品的 国际竞 争 力。二是 加大 政府 对农 业 就赚 取超 值的 品牌 差价 ,制约 了吉 林 省农产 的社 会服 务支 出 ,如 市场信 息服 务 与预警 、 品 国际竞 争 力的提 高 。 农村 教育 与培训 、农 业推广 服务 、农 村 公共 3 . 3 政策 因素 设施 建设 、农业 保险 等 。三是针 对农 产 品生 近几 年 ,吉林 省农 产 品出 口信 息 交流机 产和 加工 周期长 、风 险大 、贷款 难 、收 益小 制 初步 建立 ,省 、市 间部 门与企业 问的工 作 的特 点 ,尽快 建立 为农业 和农 民服 务的 金融 合 力 明显增 强 。但 是 ,对 比外 省经验 ,吉 林 机制 ,完 善农业 政 策性 贷款制 度 ,对农 产品 省 在农 产品 出 口的部 门联动 机制 和快 速反 应 加工 企业 技术 改造 ,实行 低息 、贴 息 、中长 能 力方 面还存 在缺 欠 ,对 农产 品出 口的政 策 期偿 还等 贷款 的优 惠政策 ,扩 大对 农业 生产 扶 持特 别是 资金扶 持 力度 尚难满 足农 产品 出 和建 设的 信贷 资金投 入 。 口发展 的需要 。 4 . 4 建立健 全 农产 品质量 安全标 准 体系 3 . 4 国际农产 品 贸易环境 因素 农产 品 出 I : 1 之所 以遭 遇绿 色技 术壁 垒 , 吉 林 省 生 产 的蔬 菜 在 对 韩 国 出 口 日益 说到 底是 一个标 准 、规 则问题 。吉 林省 生产 上 升 的情况 下 ,韩 国出台 的 《 病 虫害 发生 总 的 绝大 多数产 品还 无法和 国际标 准挂钩 ,因 目录 等复 杂苛 刻的检 验 检疫手 续减 少 了吉 此 ,我们 要尽 快形 成一 个与 国际标 准接 轨 的 林 省 农产 品对韩 的 出 口。 日本 为 了限制进 口 农 产 品 质量保 证 体 系 , 确保 吉 林 省农 产 品 的 额 ,保 护 自身 农产 品 ,特 别颁 布 了 《 肯定 列 质 量 与 安 全 符 合 国 际 市 场 准 人标 准 。 为减 表 制度 》 ,受 肯定 列表 制度 》影 响 ,吉 林 少 绿 色 技 术 壁 垒 的 危 害 ,我 们要 积极 推 行 省农产 品所 将面 临 的国际 贸 易环境将 趋于 更 I S O 9 0 0 0  ̄ H I S O1 4 0 0 0 系列标 准 ,对 出 口产 品 加复杂 、苛 刻 的形势 。 生 产的技 术 、工 艺 、设 计 、包装 按照 “ 绿 色 化 ” 要求 进 行 改造 , 此 外 ,要 整 顿农 产 品 出 口企业 ,将 生产 规范 、产 品质量 过关 的企 业 4提升吉林省农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对策 纳 入优 秀 出 口企 业 名 单 ,实 行 企 业 资 质 管 4 . 1进一 步推 动企业 开拓 国际市场 理 ,并在 出 口的检验 检疫 、通 关等方 面给 予 吉林 省的 农产 品不 能只局 限于 向亚 洲地 方便 。对 不达标 的企 业限 期整改 ,确 保农 产 区 出 口,要开 辟更 宽阔 的市场 ,就 要实 施农 品 出 口在 国际 市场 上的 良好 信誉 。 产 品国 际市场 开发 多元化 战略 。以 企业 为主 体 ,发 挥 资源 和 产 品优 势 , 巩 固和 扩 大 传统 市场 ,积 极开 发新 兴市场 ,逐 步形 成优 势互 补 ,适 合吉林 省 外 向型 农业 发展 的农 产 品国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创新问题研究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创新问题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底 , 中央 经 济工 作会议 明 确提 出 。 高 创 提
新 能 力是 推进 结构 调整 的中心环 节 ,这 一

纲 要 (0 6 2 2 2 0 - 0 0年 ) 及 其 《 套 政 策 》 》 配 , 党 中 央 、国务 院 为此做 出了 关于 实施 科 技
论 断 寓意 深刻 。 后 , 锦 涛总 书记 多次 指 而 胡 出 。 加快 提 高我 国 自主创新 能 力 , 把 自 要 他 主创 新能 力视 为 国家科 技事 业发 展 的决定 因素 ,视 为国家 竞 争力 的核心 和 国家 安 全 的 重要保 证 。 温家 宝总 理 也强 调指 出 , 必须 把增 强 自主创 新能 力作 为 国家战 略 贯彻 到 现 代 化建 设 的各个 方面 .努 力将 我 国建 设
成创 新型 国家 。 了用 1 为 5年 的时间 使 我国
规 划纲 要 、 增强 自主 创新 能力 的 决定 。
我 国与发 达 国家 农产 品加 工 产业 比较 研 究 。西方 发达 国家 步人 工业 反哺 农 业阶 段 较 早 ,农 产 品加 工产 业 初 始 于 1 世 纪 8 4 o年 代 。二次大 战 前 的 4 o多年 间 , 世界加 工技术 有 了新 的 发展 ,主 要 表现 为农 产 品 加 工走 向综合 利 用 、经 化 学改 性 生产 一 系
且 在创新 中得 到了发 展 ,最有 代表性 的就
的 幅 员 、/5的耕 地 ,为 国 家提 供 了 1 0 1 2 / 1 的 商品粮 。 是畜 产品 优 势明显 。 二 吉林 省在 上个 世纪 末出现 了粮食 相对 过剩 以后 ,十 “ 五 ”期间 不失 时机 地充 分发挥 玉米 资 源优 势, 广泛 推 广 良种 、 良舍 、 良料 、 良法 技 术 , 采 用各种 强力 措施 ,大 大推进 了 畜牧 大产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一、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近况(一)农产品出口贸易额。

近几年来,我国的贸易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动,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额在开始阶段有大幅度的增长。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由于2009年金融危机的波及,增长幅度急剧下降至最低点,达到了9.38亿美元, 在2010年又达到10.35亿美元,实现了10.3%的恢复性增长。

但好在2016年又有所回升至11.37亿美元。

(二)农产品出口种类。

吉林省农产品种类丰硕,但出口农产品方面一直以玉米、黄豆、蔬菜、鲜干果品及坚果、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和牛肉这几大类产品出口为主, 据2016年长春海关相关数据统计,吉林出口肉及杂碎类6502万元,同比下降7.2%;出口蔬菜类21572万元,同比下降28.5%; 出口玉米类657万元,同比下降37.2%; 出口大豆类16955万元,同比下降5.9%。

 从近几年的吉林省出口农产品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近几年国际贸易形势较差的环境下,再加上吉林省农产品出口本身方面就或多或少存在很多弊端,所以招致吉林省农产品的出口形势江河日下。

(三)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吉林省农产品的首要出口市场散布在欧洲和亚洲,其中欧洲出口量占总体出口量约三分之一,对亚洲出口量则达到了50%以上,其他各洲共计不足20%。

对韩国、东盟以及欧盟分别增加了7.0%、7.2%和17.3%,大洋洲虽然占的份量非常小,但也维系着上升的良好趋向; 值得注意的是美洲: 阿根廷、巴西以及美国,同比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4.3%、76.7%、8.7%, 虽然占总出口额比重不多,但仍不可忽视。

 未来发展可在巩固亚洲和欧洲市场的同时,着重加强美洲市场出口,力争各出口市场平衡发展。

(四)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

近几年来,一般贸易仍然是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但在2014-2016年期间,并不稳定,好在出口额在2016年有较大回升;加工贸易方式为吉林省输出企业中第二大农产品出口首推贸易方式,但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农产品出口额自2013年就呈下降趋势, 2015年抵达最低额0.9亿美元,但在2016年又有大幅度提升, 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也日趋良好; 其他贸易方式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一直在5%左右,但在2016年增长到26.24%,出口额也从2016年开始回升。

吉林省农产品国际贸易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产品国际贸易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产品国际贸易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农贸产业作为与人民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角色。

吉林省是我国传统农产品优势产业地区,吉林作为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主要城市,吉林具有着悠久的农产品历史。

本文指出了吉林省农贸产业出口贸易中遇到的問题,最后,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保障吉林省农贸产业出口贸易的稳定、健康发展。

标签:吉林省农产品国际贸易近年来,吉林省农产品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我国农贸产业的市场规模来看,2006年,吉林省农贸企业只有890多家,也就是平均每个省只有近30家农贸企业,且是小型的农贸企业。

吉林是农贸产品出口大区,农贸产品的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吉林农贸产品的出口贸易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

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保持和不断提升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不仅关系着吉林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也对我国农贸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吉林省农贸产品国际贸易出口的问题分析大体而言,现阶段吉林农贸产品出口贸易产品组合形式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产品组合形式单一已经严重影响了吉林农贸产品贸易的发展,在吉林由于农贸产品产区众多,农贸产品产量高,劳动力价格低,使得很多大的农贸产品生产商看到大片的商机,从而建立自己的出口贸易公司,自产自销,增加自身利益,这就降低了吉林的农贸产品贸易行业准入标准,这些大的农贸产品生产商虽然有大片的农贸产品种植园,但是在农贸产品的组合形式上相对落后,还不具备直接面对出口农贸产品的能力,同时,从现阶段来看,吉林农贸产业的品牌建设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企业对品牌建设的认识程度不足,从现阶段吉林农贸企业的品牌推广计划实施情况来看,吉林农贸企业对于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公司的管理层对于品牌建设的认识程度仍旧有待提高,许多公司的一线管理者认为,品牌建设的效果不明显,虽然在前期投入的资金和时间、人力等资源,相对于线下的品牌推广较少,但是品牌建设的效果和客户的转化率没有线下品牌推广更加直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OF MAIN AGRICULTURALPRODUCTS IN JINLIN PROVINCE摘要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拓展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省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相关理论与数据为依据对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文中首先阐述了农产品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在借鉴国际农产品贸易经验后,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和竞争力指数法,分析了近年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状况,指出了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最后提出了应从培育市场经营主体,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调整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BASTRACT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in agriculture products brings a lot of importantly realistic benefits.such as the enlarge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the increase of the farmers’ income.As well as the promoting of the overall province’s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has made primary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li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 theories and data.At firs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relative theories about agricultural products’competitiveness.After introducing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bout agricultural trade,it has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bout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by the ways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ness Index.At last,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be raised by fostering the agent of market management,decreasing the cost of farm management,adjusting the supporting and protective policies of government by improving their qualities and creating famous brand of green agriculture products.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xport第1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研究以及提高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三个组成部分.本文的目的是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内涵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因素,通过对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研究,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能够切实提高我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使我省农业生产能抓住机遇,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1.2 论文的研究背景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也走向了国际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吉林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省内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加入WTO、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农业的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吉林省经济的发展。

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如何提高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2003年国家将“三农问题”引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都足见国家对第一产业水平的提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视。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1.3 国内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国外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首先是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展开的。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进行了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980年美国劳动部国外经济研究室提交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国家竞争力报告《关于美国竞争力的总统报告》。

《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从法律上为保护美国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保护措施,而“竞争力政策理事会”则从组织上为美国竞争力的研究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在此之后,英、法、德、日等国家也纷纷展开了国际竞争力研究。

日本通产省还就日本各产业、政府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与美国进行了国际竞争力比较,欧盟也于1993年发布了题为《增长、竞争力和就业:21世纪的挑战与出路)的欧盟竞争力总结性报告,并于1995年成立了“竞争力咨询小组”专门负责向欧盟会议提供提高其成员国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此外,还有两个著名的国际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且每年都要提交包括世界工业化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竞争力报告,这就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和总部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IMD)。

WEF和IMD都有各自成熟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做出调整,其研究成果、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2]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涉足竞争力领域,主要研究工业国际竞争力,以后又对农产品竞争力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3]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构成方面,柯炳生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政策建议》一文中提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在农产品竞争力决定因素方面,黄祖辉、张星、蒋文华在《竞争力理论与农业竞争力》一文中认为从农业和农产品的实际特征出发,农产品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禀赋和自然资源;技术;投资;人力资本;管理技能;产品特征:企业策略和产业结构;原材料供应;营销和分销渠道;基础设施以及制度环境和贸易政策。

在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方面,程国强等人在对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和税收减免,以适当补贴的形式支持农业生产;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建立并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制度,促进农产品生产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灵活运用WTO规则,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等.[4]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宏观角度探讨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某些具体农产品的竞争力方面,对某一区域具体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和深入。

第2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2.1国际竞争力理论的沿革2.1.1比较优势理论竞争力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较优势是指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相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源于产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绝对成本理论至今200多年的时间里,比较优势理论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相对成本”理论为代表,可以称之为“比较成本理论”阶段。

亚当·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利益的驱动,主观上为自己服务的微观经济主体可以通过分工和交易,在客观上为社会工作的同时,实现自利和互利、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

其实现的方式是,社会各微观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最终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当这种交易活动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时,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产生了,这一理论被称之为“绝对成本”或“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阶段是以赫克歇尔(E.F.Heckscher)和俄林(B.G.Ohlin)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为代表。

李嘉图的理论无法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H—O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它的前提是,各国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而李嘉图的理论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于各国生产函数不同带来的,即各国的生产要素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