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社会经济发展数据:11-8_农作物播种面积(1978-2018)

合集下载

吉林省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吉林省统计局【发布日期】1989.03.14【实施日期】1989.03.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吉林省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统计局 1989年3月14日)1988年,全省国民经济在改革中又取得新的成就: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外贸出口及对外经济技术联系进一步扩大。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新的进展,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总的形势是好的。

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3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国民收入为2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O%。

但由于需求过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有所加剧,物价大幅度上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遵照中央“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我省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整顿公司,清理在建项目,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农业1988年,全省广大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发展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方针,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又有新的发展。

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为2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农业总产值为14O.9亿元,增长5.4%。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1.8%,经济作物面积比上年增长12.5%。

在粮食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下降6.4%,水稻、大豆面积分别增长3.3%和12.1%。

经济作物中,甜菜、烤烟、园参面积大幅度增长。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693.25万吨,比上年增产17.44万吨,增长1.O%,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经济作物也全面丰收。

全年种植业产值为100.O亿元,比上年增长5.5%。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林业生产进一步落实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推动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近十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近十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近十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新中国的发展历程1.(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2.(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3.(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4.(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5.(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质量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质量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质量年”工作情况的报告2018年,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农业质量年”行动的统一部署,制定印发了《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农业质量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质发〔2018〕3号),积极组织实施吉林省“农业质量年”行动。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一)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18年农业地方标准立项计划,组织承担标准制修订任务的项目单位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35项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审定,时报送到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二)稳定吉林省粮食产能。

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巩固“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优势,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加快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推广,积极推进7300万亩粮食生产。

(三)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稳定粮食综合产能。

据农情调度,2018年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98万亩,与去年持平。

粮食播种面积7665万亩,比去年增加41万亩。

2018年我省农业气象条件较为复杂,相继发生中西部春旱、东部伏旱,同时风雹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超过常年。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力争抗灾多丰收。

一是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抗旱保苗工作。

针对春旱,全省积极采取增打抗旱井、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积极开展抗旱保苗工作。

据调度,全省采取抗旱播种和苗期浇灌面积达到2799万亩,毁种216万亩,补种159万亩。

二是对部分县(市、区)玉米晚出苗地块集中开展促熟作业。

对榆树、农安、德惠、九台、舒兰、梨树、扶余和公主岭8个县(市)开展玉米促熟工作,指导其他县(市)千方百计对发育偏晚地块采取促熟措施。

全省共开展玉米促熟面积近600万亩。

加之6月份以来,气象条件总体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玉米生育进程迟缓问题得到了有效弥补。

宁夏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1-7 耕地面积、造林面积和播种面积(1950-2018)

宁夏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1-7 耕地面积、造林面积和播种面积(1950-2018)

2.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third national agricultural census, the total sown area of crops and the sown area of grain crops in 2007-2016 were re 3.Since 2012,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land investigation, data of cultivated area were revised.
112.9
80.4
115.8
79.2
109.9
77.6
110.9
79.4
119.4
84.4
119.9
80.8
120.5
80.5
120.6
81.5
120.6
81.6
117.6
78.8
114.7
75.6
112.772.8113.272.8
111.9
71.8
113.3
72.3
116.5
73.6
积进行了修订;
耕地面积、造林面积和播种面积
Areas, Afforested Areas and Sown Area
水浇地 Irrigated Fields
当年造林面积 Afforestation Area This Year
0.1
0.7
1.2
0.5
0.6
1.4
1.2
10.3
3.3
8.5
0.9
10.6
2.6
20.0
单位:万公顷 年份
年末耕地面积
11-7 耕地面积、造林面积和播种面积

吉林省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吉林省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统计局1985年2月19日)一九八四年,我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给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各项事业出现了更好的形势。

社会生产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全省社会总产值为3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O%,其中,工农业总产值(按一九八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为2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国民收入为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国民收入为642元,比上年增长11.4%。

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油料作物产量、大牲畜存栏、造林面积以及2 O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提前达到“六五”计划规定的一九八五年指标。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市场更加繁荣,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文教卫生和科研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总的看,我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但与全国总的形势比较,我省在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技术改造,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方面,步子迈得还不够大,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农业通过贯彻一九八四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村经济改革更加深入,农业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各种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大批涌现。

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农业继续稳步增产。

吉林省2018年12月玉米市场供需月报

吉林省2018年12月玉米市场供需月报

吉林省2018年12月玉米市场供需月报
2018年12月,吉林省玉米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市场价格略有上涨。

以下是吉林省2018年12月玉米市场供需月报。

一、供给端
1.种植面积:吉林省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为576.2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增长率为0.14%。

其中早稻玉米种植面积为324.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56.3%;晚稻玉米种植面积为251.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43.7%。

3.储备:吉林省2018年玉米储备量为100万吨,较上年相比下降了20万吨,降幅为16.7%。

二、需求端
1.饲料需求:吉林省2018年饲料需求量为580万吨,同比增加10万吨,增长率为1.8%。

2.食品需求:吉林省2018年食品需求量为50万吨,与上年持平。

三、市场行情
1.价格:2018年12月,吉林省玉米市场价格略有上涨,平均收购价为每吨2235元,比上月上涨1.2%。

四、市场分析
1.供需总体平衡:2018年吉林省玉米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市场价格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

3.玉米价格略有上涨:2018年12月,吉林省玉米市场价格略有上涨,而且玉米库存量持平,说明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较小。

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104XIANGCUN KEJI 2020年5月(上)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产量影响因素分析刘禹含(德惠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德惠130300)[摘要]玉米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及广泛的工业用途,在我国粮食安全及工业生产中具有突出的作用。

科学消除影响玉米生产的因素,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满足国内需求,减少玉米进口,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总结近几年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结合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实际特点,简述影响玉米产量的非自然因素,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玉米;生产现状;影响因素;吉林省[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3-104-3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时至今日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仍然起着很大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60%的玉米用作畜禽养殖饲料,30%用于化工、医药、造纸等工业用途,剩余的10%用于人们的直接消耗。

由此可见,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与稻谷和小麦相比,玉米将是未来生产需求量最大的粮食作物[1],因此,抓好玉米生产,维持高质量的同时提高玉米产量,是我国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吉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充足的水资源及东北特有的黑土地,在玉米生产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被称为“黄金玉米带”。

从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现状来看,以玉米种植为主,但以西部最多。

吉林省玉米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吉林省也是东北玉米产区最具代表性的省份[2,3]。

1玉米生产现状2012年,全国玉米年产量22955.90万t ,超过稻谷360.00万t ,玉米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科学生产得到了全面发展。

2015年,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玉米价格下跌,适宜当地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量上升,致使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但其产量仍然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玉米生产机械的大量应用和科学生产的普及。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5.10•【字号】吉政办发[2013]20号•【施行日期】2013.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吉政办发〔2013〕2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5月10日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精神,促进我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59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主要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作物种业实现了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化经营的平稳过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为全省粮食产量不断登上新台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种子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继选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耐密高产玉米、超级稻等新品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种子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43%。

二是良种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省已经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经营量已超过1.5亿公斤。

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稳定在100万公斤,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种子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48家,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2家,进入全国50强的种子企业2家,资产总额超过25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