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诗歌集文字应用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

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

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在高三语文课程中,诗歌是一项重要且常见的练习题,它既考察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这一部分的考试。

一、填词练习1. 茫茫大海波澜起,______一叶扁舟飘。

提示:填“孤雁”2. 春风绿水青山间,_______。

提示:填“花开满园”3. 星光闪烁下,_____。

提示:填“夜幕降临”二、创作题1. 题目:春天的风景要求:用五言绝句的形式写一首关于春天风景的诗歌。

2. 题目:故乡要求: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写一首描写故乡的诗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背诵题请背诵以下两首古诗: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鉴赏题请鉴赏以下一首现代诗,理解其内涵并进行简要评论。

《回忆时间的激烈与假象》 - 北岛一刹那间天崩地裂时间突破了身体的枷锁我看见了一丝光明耀眼得像伊甸园丑恶终结了萨挖耶恩人的命运将鲜血洗净得像阳光只剩下一片美丽这首现代诗表达了对时间无常的思考,通过描绘时间瞬息万变的特点,暗示时间对人类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诗中所描述的美丽一刹那,给人一种希望与光明的感觉,但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丑恶与残酷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兼具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特点,引人深思。

以上就是一些高三语文诗歌练习题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多做练习、背诵经典诗歌以及学会鉴赏现代诗歌,都能为提高诗歌学习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祝愿大家都能在高三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15份)

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15份)

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
项练习(15份)
引言
本文档提供了15份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旨在帮助高考语文考生复现代诗歌相关知识。

每份练中包含了一首现代诗歌及相关问题,供考生练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

练题目
1. 第一份练:《春天的足迹》
2. 第二份练:《追忆》
3. 第三份练:《海的了解》
4. 第四份练:《岁月如歌》
5. 第五份练:《在枫远处》
6. 第六份练:《夜色中的思念》
7. 第七份练:《晨钟》
8. 第八份练:《太阳和我》
9. 第九份练:《风雨中的坚持》
10. 第十份练:《秋天的眼睛》
11. 第十一份练:《雪的诗篇》
12. 第十二份练:《平凡的世界》
13. 第十三份练:《我和蓝天》
14. 第十四份练:《童年的足迹》
15. 第十五份练:《梦的足迹》
练形式
每份练中,考生将阅读一首现代诗歌,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涉及诗歌的主题、意象、表达手法等方面,旨在帮助考生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使用说明
考生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练:
1. 选择一份练题目。

2. 仔细阅读题目中的现代诗歌。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4. 思考诗歌中的表达手法和语言技巧。

5. 回答练题目中的问题。

6. 检查答案,并进行复和总结。

总结
这份文档提供了15份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可帮助高考语文考生复现代诗歌相关知识。

通过练阅读和分析现代诗歌,考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解题技巧,为高考做好准备。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古诗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古诗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古诗运用复习题及答案1. 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古诗中的空缺部分。

(1)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李白《静夜思》)答案:疑是地上霜(2)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答案:月落乌啼霜满天(3)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答案:千山鸟飞绝2. 请解释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白日依山尽”中的“依”字表示什么?答案:依字在这里表示太阳随着山的轮廓逐渐落下。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远上”如何理解?答案:远上在这里形容黄河的源头遥远,仿佛直上云端。

(3)“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乡”和“异客”分别指什么?答案:异乡指的是诗人所在的非故乡之地,异客则是指诗人自己作为外来者的身份。

3. 请根据下列诗句,判断其作者及诗的名称。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答案: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答案: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答案: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 请分析下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或主题。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仰望明月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案: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广阔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天与树、江与月的距离,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答案:这句诗体现了诗人渴望拓宽视野、追求更高境界的远大志向。

5.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陈述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1)“停车坐爱枫林晚”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答案:错误。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名句。

诗歌复习题及答案

诗歌复习题及答案

诗歌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其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白居易的作品?A. 《将进酒》B. 《琵琶行》C. 《静夜思》D. 《登鹳雀楼》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之涣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的意境及其表达的情感。

2. 请解释《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含义。

四、论述题1. 论述《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及其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2. 分析《琵琶行》中白居易如何通过琵琶女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五、诗歌创作题1. 以“春天”为题,创作一首四句的现代诗。

答案:一、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城春草木深3. 黄河入海流二、选择题1. B. 《琵琶行》2. C. 苏轼三、简答题1. 《静夜思》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景象的哀伤,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四、论述题1.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在唐代创作的,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胸怀壮志的情感。

这首诗以其高远的意境和深远的思想,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2.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通过琵琶女演奏琵琶的场景,以及她对人生经历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不公。

五、诗歌创作题春天柳丝轻拂水面波,桃花笑春风。

万物复苏生机勃,春光无限好。

诗歌复习题(含答案).doc

诗歌复习题(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组第二学期期末诗歌阅读复习题(一)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犬。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这是一首送别诗。

②琴瑟:指刖友宴会Z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①绮筵,华美的筵席。

②琴瑟:比喻友情。

③长河:指银河。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一联的表达效果。

梢于炼7,巧用衬托。

“隐” 了写岀高高的树阴遮住了四沉的明月:“没”宁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

这种以景衬情的于•法, 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诗意+意境+情感+手法)或:“隐”字写岀高高的树阴遮住了曲沉的明月;“没”字吗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屮,暗不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

精于炼字,以虽衬情。

(二)鹏鸩大(室人降H以此奉寄)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夭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冇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总茶?(D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亨犬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牛•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貝体分析。

◎法:①丐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山” “水” “後”是远景,“林” “鸦”是近景。

②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 “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歌基本常识(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歌基本常识(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歌基本常识(含答案)诗歌专题训练----诗歌基本常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听泉》二首〔明〕袁中道其一一月在寒松,两山如昼朗。

欣然起成行,树影写石上。

独立巉岩间,侧耳听泉响。

远听语犹微,近听涛渐长。

忽然发大声,天地皆萧爽。

清韵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其二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月色入水滑,水纹带月洁。

疾流与石争,山川为震裂。

安得一生听,长使耳根悦。

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作品属于()A.律诗B.绝句C.乐府D.古诗2.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诗歌都适合的一项是()A.清新自然B.古朴典雅C.含蓄深沉D.质朴苍劲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湘夫人祠①杜甫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②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③。

【注】①湘夫人祠:传说中,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

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南下追思,溺湘水而死,后人立湘夫人祠(又名湘妃庙)以祀。

这首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

①馨:香。

①筠:竹。

3.下列可能收录这首诗的一项是()A.《五言古诗选》B.《五言律诗选》C.《五言排律选》D.《五言绝句选》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 (宋)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叶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4.以下诗词选集中,可能收录这首词的一项是()A.《词余精选》B.《古诗源》C.《宋人中调选粹》D.《长短句百首》5.小宁打算沿用所咏对象仿写这首词,以下适合他选用的词牌和标题是()A.望江南·桂魄B.江城子·赤乌C.扬州慢·冰鉴D.望海潮·玉钩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讼[宋]陆游年少宁知道废兴,搏风变化羡鲲鹏。

贪求但欲攀分寸,痛定方惭乞斗升。

灵府已能澄似水,俗绿更觉薄于僧。

备战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附答案

备战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附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咏梅(其一)高启①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②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前人称其《梅花九首》“飘逸绝群,句锻字炼”。

②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留下过描写梅花的佳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措辞虽平常,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

B.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C.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本该是“萧萧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残香”,诗人却把“寒”与“春”提炼到醒目的句首,突显梅之魂魄。

次序一变,诗的境界顿异。

D. “何郎”一句,诗人先高度赞赏何逊咏梅之作,接着告诉世人,后世只有自己才是梅花真正的知音,作者的自负可见一斑。

(2)诗人是如何展示梅的形象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1)A(2)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或:梅的风骨与气节)。

颈联:诗人进一步用萧萧竹来烘托梅的固守清贫;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解析】【分析】(1)A项,“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错误。

首句是以疑问的方式起句,但又不见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

故选A。

(2)“雪满山中高士卧”,梅花到底还是来到了人间,不过,它们既然是夙具仙骨,当然也不屑在尘埃之中生长;远离人迹的烦嚣,栖住到大雪铺满的深山,这,才是这位孤高拔俗的隐士的愿望。

“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到底是花的一种,是世人愿意亲近的美人。

你须得摒弃一切俗念,退身到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那时,你才能见到她款款而来。

六年级总复习诗词歌赋100题(答案)

六年级总复习诗词歌赋100题(答案)

六年级总复习诗词歌赋100题(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8、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胡令能10、《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咱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12、柳暗花明又一村13、野渡无人舟自横14、难于上青天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6、会当凌绝顶1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20、毛泽东成水千山只等闲21、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3、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4、《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正是河豚欲上时25、贾岛僧敲月下门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26、宋苏轼横侧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西子28、黑云白雨忽吹散水如天大雨倾盆雨过天晴29、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3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1、常记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沉醉日暮32、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4、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35、印苍苔柴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一枝红杏满园春色3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3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3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4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4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4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5、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46、唐李白《夜宿山寺》47、(1)疑是银河落九天(2)不及汪伦送我情(3)白发三千丈(4)对影成三人48、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49、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咬定青山不放松竹石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50、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1、何当金络脑李贺5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5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4、坐看牵牛织女星5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5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5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58、不尽长江滚滚来59、月是故乡明60、千树万树梨花开61、杜甫6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64、似曾相识燕归来白首方悔读书迟先天下之忧而忧65、(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练习题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早寒有怀①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作者漫游长江下游一带的作品。

②襄水:古属楚国。

(1)诗中借助哪些意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

(5分)
(2)诗中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高速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高工程,在又一个“黄金周”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形象大使”。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1)。

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

(2)。

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3)。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了解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开始进入对诗的本身的理解,这时,在眼前展示的是诗的形象,这是诗人想像的产物。

欣赏活动可以认为是对于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