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一轮复习学案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1.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3.与遗传实验有关的生物学知识三、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微点全练]1.判断正误(1)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2017·全国卷Ⅲ,T6D)(×)(2)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2015·江苏卷,T4A)(√)(3)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其中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正确实验结论的得出基本没有影响(2013·全国卷Ⅰ,T6A)(√)(4)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013·全国卷Ⅱ,T5)(×)(5)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2012·江苏卷,T11B)(6)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012·江苏卷,T11C)(×)(7)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须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8)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2.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人的五指和多指是一对相对性状解析:选D 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 和d,而D和D、d和d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隐性性状是指杂种子一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即基因型为AA和Aa时,表现型相同,故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人的五指和多指是一对相对性状。
3.已知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生物必修2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导学案(高三复习)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 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20 年 月 日1课题:必修Ⅱ—1: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 通过分析遗传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3.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4. 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对分离现象的解释5. 通过分析测交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6. 体会孟德尔的测交实验,领会科学方法的实验方法和创新思维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重点知识:1.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孟德尔的测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难点知识: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孟德尔的测交实验【学法指导】记忆基础知识,学会归纳总结,通过练习提升能力 【使用说明】1.本学案为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着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兼顾各章节知识的联系2.根据导学提示,通读教材内容,识记相关知识点,注意比较归纳总结3.做配套练习,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知识梳理(一)知识体系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决定显性性状的为 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字母表示;决定隐性状的为 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字母表示; 导学案装订线班级:高三年级 班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2(2)体细胞的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方法:___________)推论:如果F 1为杂合体(D d),则可产生 两种类型的配子即 和 ,与隐性类型亲本进行杂交(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为d),产生两种基因型―― 和 ,比例为表现型为 和 ,比例为分离定律:状的___________成对存在,不相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学案【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学科素养】 1.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分离定律的实质。
2.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的分离定律。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杂交实验。
知识点1孟德尔遗传杂交实验的科学方法基础回顾1.填空(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用于杂交实验,结果可靠,容易分析。
(2)豌豆品种间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生长周期短,后代数目多,实验结果易观察和统计分析。
2.判断正误(1)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2)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方法规律归纳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与程序知识点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基础回顾1.填写遗传图解中的常见符号的含义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过程方法规律1.构建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模型2.比较的三个概念(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如图中A和A叫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图中B和b、D和d都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d;②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b。
知识点3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回顾对基因分离定律概念的理解方法规律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
(2)图示:考点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典例精析](2018·江苏卷)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5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精品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5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精品学案知识网络基础梳理一、豌豆作为遗传实验的优点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都是_________,因为豌豆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植物。
2.豌豆有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F1全是___________。
2、用子一代自交,产生的F2中,既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孟德尔把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孟德尔反复进行实验并进行数据统计,发现二者的数量比接近_________。
3、孟德尔为了证实这个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孟德尔还进行了其它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F2的分离比均接近_________。
三、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对豌豆的遗传实验进行解释和验证(一)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存在的,如纯种高茎豌豆中的遗传因子是DD,纯种矮茎豌豆的遗传因子是dd,其中D是_____遗传因子,d是______遗传因子。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因此在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________。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
照此假说:亲本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DD和dd,它们分别产生______和_____的配子,配子结合形成F1,因此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
F1在自交时,产生了分别含______和_______遗传因子的配子,二者的数量比为______,根据随机结合的假说和数学推算,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它们的比为_______,其中遗传因子为_______和________的个体表现为高茎,遗传因子为______的个体表现为矮茎,可推算出高茎和矮茎之比为_______。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复习教案设计

第十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安排:理论复习1课时,练习评讲1课时复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本讲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本讲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考点点拨: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雄蕊、雌蕊;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形状分离;杂交、测交、正交、反交;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杂合子;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二)知识网络(三)疑难解析1.明确几种符号含义:P 表示亲本;G 表示配子;F 1表示子一代;F 2表示子二代(以此类推);×表示杂交; 表示自交;♂表示父本;♀表示母本。
2.杂合子遗传因子的行为(1) 独立性杂合子(Dd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既不融合也不混杂,各自保持纯质性质和独立性(2) 分离性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D 、d 彼此分开,分别进入配子中,从而杂合子可以产生两种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测交 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 发现者 实验现象 理论解释 目的:测定F1基因型,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分析:如解释正确则理论应与实际结果一直 实验: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结论:杂交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一致,既可证明对分离现象解释是正确的。
遗传因子组成且数量相等的配子。
(3)随机组合性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D、d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3.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分方法区分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关键是掌握一条原则,即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对于植物来说区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测交,即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该个体是纯合子;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该个体是杂合子。
曹老师学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1:几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1、交配类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等;×(显隐性判定)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Dd×Dd等;○×(显隐性判定、鉴别纯合子和杂合子、获×符号需给学生讲清)得植物纯种)(何时用○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验证杂(纯)合子、测定基因型)P:亲本、♀:母本、♂:父本、 F1:子一代、F2:子二代2、性状类(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在纯合子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是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
(4)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 A、I B、i三个基因,ABO血型是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因为I A对i是显性,I B对i是显性,I A和I 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 A I A,I A i—A型血;I B I B,I B i—B 型血;ii—O型血;I A I B—AB型血。
4、个体类(1)基因型与表现型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19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F21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杂交得,F1探究示例对相对性状(变式训练2红花窄叶的牵牛花植株(Aabb)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阔∶3红窄∶1白阔∶1白窄,则“某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A.aaBB(白花阔叶) B.AaBb(红花阔叶)小组评价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自主课学习任务二、1.(1)每对遗传因子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4 (2)16 9 4 9∶3∶3∶1 2.YR yr YyRr Y -R - YYRR 4/16YyRr Y -rr YYrr Yyrr yyR - 想一想 (1)yyRR×YYrr→YyRr=1;(2)yyRr×Yyrr→YyRr∶yyRr ∶Yyrr ∶yyrr =1∶1∶1∶1; (3)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1∶1。
3.(2)成对的遗传因子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三、1.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 非同源 非等位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有性 染色体 四、1.一 多 统计学 假说—演绎 2.(1)约翰逊 基因 (2)遗传学之父 展示课参考答案 探究点一(1)A 9 4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2)B 3 2 1yyRR ∶2yyRr(3)C 3 2 1YYrr ∶2Yyrr (4)1 1 (5)遵循 探究示例1B [基因型为BbSs 的小鼠相互交配,后代黑色有白斑小鼠(B__ss)的比例为3/4×1/4=3/16。
] 变式训练1C [F 1的基因型为YyRr ,自交得到的F 2中,每一种纯合体各占1/16,YyRr 占4/16,YyRR 占2/16。
] 探究点二 1.(1)真核 原核 非细胞结构 染色体 减数 (2)有性 有性 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 (3)细胞核 核基因 (4)一对 一对 两对 两对以上 两对 两对以上 两对 两对以上2.两对或两对以上 同源染色体上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3∶1)2或(3∶1)n探究示例2 D [本题重点考查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的相对性状。
比一比果蝇、玉米为什么都适为遗传的常用材料?2.异花传粉的步骤:______________。
(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3.常用符号及含义P:____F1:________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程图解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____↓⊗F2高茎矮茎比例3 ∶15.归纳总结:(1)F1全部为____;(2)F2发生了________。
[练一练]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展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杂交过程中涉及到两次套袋处理,其目的一样二、对别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由此可见,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________。
特别提醒孟德尔提出控制性状的是“遗传因子〞,而非“基因〞这一名词。
三、对别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的方法:______实验,选用F1和____________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________。
2.测交的结果:子代出现____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
[练一练]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A.是否是纯合子B.产生配子的比例C.基因型D.产生配子的数量四、别离定律的本质及发生时间是是——得出结论1.本质:__________随_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别离。
(如下列图)2.时间是是:减数第____次分裂____期。
五、性状别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_____,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学案 序号006高三年级 班 教师 Guxj 学生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考纲展示】(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II II【回扣基础】一、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结果可靠,又容易分析。
2、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异花传粉的步骤: (花粉成熟 )→→ (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再 。
※常用符号及含义P :_______ F 1:_______ F 2: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纯种的高茎豌豆 × 纯种的矮茎豌豆 ♀(♂) ♂(♀) F 1 高茎豌豆 自交 F 2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3 : 1实验结果归纳总结:(1)F 1全部为______________性状;(2)F 2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孟德尔的理论解释(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相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即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分析图解:(见右侧)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2.验证方法——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类型个体杂交。
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考点突破】一、基本概念:⑥基因:即遗传因子。
(注意孟德尔提出控制性状的是“遗传因子”,后人改为“基因”这一名词) 等位基因: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通常用一对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表示,如A 和a 。
⑦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
F1的高茎豌豆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 。
注意: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⑧纯合子:基因组成的个体叫纯合子,也叫纯种。
如:纯种高茎豌豆: ;纯种矮茎豌豆: 。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叫杂合子,也叫杂种。
如:F1的高茎豌豆: 。
【例1】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探索经过了( )A. 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 .假设→实验→结论→验证C. 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D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例2】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 .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 .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例3】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 .杂交过程中涉及到两次套袋,其目的相同 【例4】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B .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C .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 .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例5】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
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 1是 ( )A .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 .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 .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 .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交配类基本概念:①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株植物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动物不能自交。
杂交: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也叫杂交。
②父本:_________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_________花粉的植株叫母本(♀)③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性状类基本概念:④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⑤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P 高茎 矮茎______ × ______配子 F1 配子 F2【课后作业】1.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的是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的C.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 D.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2.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3.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显性性状 B.显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纯合子C.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通常是杂合子 D.后代全为显性,则其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4.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高茎:矮茎为3:1。
则实现F2中高:矮为3:1的条件是A.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B.F1的两种配子结合机会是均等的C.F2的各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D.以上都是5.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
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A.1∶1B.1∶2C.2∶1D.1∶36.(2010广东卷)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7.(2014惠州调研)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8.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让两只杂合豚鼠交配产生4只小豚鼠,这些小豚鼠可能是A. 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B. 75%黑色,25%白色C. 有黑色也有白色D. 以上可能都有9.一般情况下,正常环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B.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C.纯合子一定是显性性状D.杂合子一定是显性性状10.(2014广州统考)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
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
该实验说明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11.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1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 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C.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D. 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13.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兔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14.(双选)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如图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分别作为父本、母本再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B.③的子叶颜色与F1相同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D.产生F1的亲本是YY(♀)×yy(♂)或YY(♂)×yy(♀)15.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16.纯种甜玉米与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的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这说明A.“甜”是显性B.“非甜”是显性 C.子粒混杂D.与传粉有关17.下列关于测交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 B.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测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18.一种脚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基因A控制。
(1):爬行鸡×爬行鸡,子代2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2):爬行鸡×正常鸡,子代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
分析回答:(1)第一组两亲本基因型,子代爬行鸡基因型,正常鸡基因型。
(2)第二组爬行鸡基因型,若子代爬行鸡相交配,在F2中共得小鸡6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只,有纯合子爬行鸡只。
19.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问题:(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母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