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的功效与作用】黄柏的神奇功效
黄柏的作用与功效

黄柏的作用与功效黄柏,又称黄连木、梓黄、柏木,属于黄连科黄柏属的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黄柏具有多种功效,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它可以被运用于西药或中药的制剂中,通常用于清热、燥湿、解毒。
此外,黄柏还具有抗菌、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柏的作用与功效。
一、抗菌功效黄柏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研究表明,黄柏中的活性物质黄柏素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它可以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菌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菌死亡。
黄柏还能减少细菌所释放的致病因子,如毒素和酶,从而有效地抑制细菌感染。
二、抗炎功效黄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并缓解炎症症状。
黄柏中的黄柏素具有抗炎活性,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性细胞的聚集,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黄柏还能抑制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三、抗氧化功效黄柏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和损伤。
黄柏中的黄柏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免受氧化损伤。
黄柏还可以促进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四、抑制肿瘤功效黄柏对于多种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黄柏中的黄柏素具有强效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的血供。
此外,黄柏还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五、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黄柏具有防止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黄柏中的黄柏素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氧化,降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此外,黄柏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保护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黄柏的概述黄柏,学名为Coptis chinensis Franch,属于毛茛科植物。
黄柏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其主要由根茎入药。
黄柏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
以下为黄柏的一些主要作用和功能主治。
2. 黄柏的作用•清热燥湿:黄柏具有有效的清热燥湿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如湿热痢疾、湿疹、湿疮等。
黄柏可以通过利尿作用排除体内的湿气,减轻湿气引起的不适症状。
•杀菌消炎:黄柏含有黄连素等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许多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于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舒肝止痛:黄柏可以缓解肝胆经络不畅所引起的胸闷、烦躁、头痛等症状,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 黄柏的功能主治3.1 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黄柏可作为正餐后的理气、温中药材,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湿热腹痛:黄柏可以清热燥湿,对于湿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2 皮肤疾病•湿疹、湿疮:黄柏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湿热引起的湿疹、湿疮等皮肤病症的治疗。
•痤疮、疮疖:黄柏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痤疮、疮疖等皮肤问题。
3.3 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黄柏的抗菌作用可以对抗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减轻炎症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黄柏具有清热利湿、抑菌消炎的功效,可用于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4 口腔疾病•口腔溃疡:黄柏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等口腔炎症,具有抗菌、止痛的作用。
•牙龈出血:黄柏可用于缓解口腔出血、牙龈肿痛等问题。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黄柏通常作为中药材用于饮片、草药冲剂、外用药膏等剂型中。
具体使用方法和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或中药处方来进行。
使用黄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对于儿童的使用应遵医嘱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黄柏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黄柏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黄柏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
黄柏主要由树皮制成,具有苦寒的性味。
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和有机酸等,这些成分赋予了黄柏许多药理作用和功效。
黄柏具有很多作用和功效,下面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作用:
1. 抗菌作用:黄柏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和杀灭多种细菌和真菌。
它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能有效抑制多种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表皮癣菌等。
2. 抗炎作用:黄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减轻炎症症状。
它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血管通透性和组织水肿,缓解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
3. 抗氧化作用:黄柏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病。
4. 抗肿瘤作用:黄柏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的血供等,对多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 抗过敏作用:黄柏能够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减轻过敏症状。
它可以抑制肥大细胞的释放,减少组织中的过敏介质,如组胺
等,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黄柏还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收敛皮肤等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病、溃疡性口腔炎、皮肤湿疹等疾病。
另外,黄柏还可以作为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用于调理皮肤、美白祛斑等。
黄柏有许多药理作用和功效,但使用时仍需谨慎。
在使用黄柏时应遵循医嘱,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安全风险。
黄柏的功效和作用

黄柏的功效和作用黄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名贵中草药,其功效和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
黄柏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肠胃功能、治疗炎症和癌症等疾病。
首先,黄柏具有抗菌作用。
黄柏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苦味酮和黄酮苷等,具有强大的抑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咽炎、肺炎、痢疾等。
其次,黄柏具有消炎作用。
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苦味酮等物质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黄柏可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如口腔炎、皮肤炎等,有助于加快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此外,黄柏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黄酮苷等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和保护心血管、神经系统的健康。
最重要的是,黄柏还有抗肿瘤的作用。
黄柏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并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黄柏在肿瘤辅助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减少对身体的损伤。
除了上述作用之外,黄柏还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可以改善肝脏功能,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同时,黄柏还能够降低血糖、降血脂,对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黄柏尽管功效多样,但并非万能药物,使用时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用量。
在使用黄柏之前,也应该注意个人体质和过敏史,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黄柏作为一种古老而珍贵的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和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帮助人们改善肠胃功能、治疗炎症和癌症等疾病。
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个人体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黄柏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柏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柏,又称为黄头柏、苦头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其主要功效有清热利湿、泻火排毒、止血止痢等。
黄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许多健康保健产品中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并讨论使用黄柏时需要注意的禁忌事项。
一、黄柏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利湿:黄柏具有较强的清热利湿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湿热引起的疾病,如湿热性黄疸、湿热泻痢等。
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减弱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起到清热消炎的作用。
2. 泻火排毒:黄柏具有明显的泻火排毒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毒素和有害物质,净化血液。
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3. 止血止痢:黄柏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如肠道出血、咳血等。
此外,黄柏还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一些引起腹泻的病原菌能够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止痢的功效。
4. 抗菌消炎:黄柏富含黄酮类及其苷类等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黄柏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 抑制肿瘤生长:研究显示,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黄柏中的这些活性成分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6. 其他功效:黄柏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保健功效,如增强免疫力、降血压、抗过敏等。
黄柏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某些过敏性疾病具有缓解作用。
二、黄柏的应用领域:1. 消化系统疾病:黄柏在中医的应用中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黄柏具有抗菌、抑制胃酸分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对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 泌尿系统疾病:黄柏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
黄柏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中药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柏的功效与作用黄柏,又称黄皮、茯苓皮,是中药材之一,属于黄檀科黄柏属植物的树皮。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广泛,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被誉为“百药之王”。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一、黄柏的药理作用1. 抗菌消炎:黄柏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黄柏中的黄柏酮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炎、肠炎等疾病。
2. 抗氧化:黄柏中富含的黄柏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细胞损伤,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3. 利胆解毒:黄柏中的黄柏酮具有利胆解毒的作用,可以增强肝脏功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保护肝脏健康。
4. 抗病毒:黄柏中的黄柏素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疱疹等病毒性疾病。
5. 消肿止痛:黄柏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红肿疼痛,适用于治疗关节炎、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炎症性疾病。
6. 清热解毒:黄柏可以清热解毒,具有明显的降热效果。
可以用于治疗高热、热毒性病症等。
7. 收敛止血:黄柏具有收敛止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外伤出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8. 大便止泻:黄柏具有收敛涩肠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腹泻、慢性腹泻等肠道疾病。
二、黄柏的临床应用1. 高热:黄柏具有降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高热、寒热错杂症等。
2. 腹泻:黄柏具有收敛涩肠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腹泻、慢性腹泻等肠道疾病。
3. 慢性咽炎:黄柏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4. 慢性鼻炎:黄柏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等。
5. 肝脏疾病:黄柏具有利胆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炎、脂肪肝、胆结石等肝脏疾病。
6. 皮肤病:黄柏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疱疹等皮肤病。
三、黄柏的副作用与禁忌黄柏属于中药材,一般使用时剂量较小,非常安全。
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慎用。
黄柏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禁忌

黄柏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禁忌功能主治黄柏(学名: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主要功效包括:1.抗菌消炎:黄柏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有效。
可以用于治疗肠胃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炎症等疾病。
2.清热解毒:黄柏能够清热解毒,对临床常见的热毒病症具有一定疗效。
适用于高热、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
3.抗氧化:黄柏中富含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可以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延缓细胞衰老过程。
4.改善肝功能:黄柏可以减少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5.抗血小板凝聚:黄柏中的黄酮类成分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具有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用法用量黄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使用,常见的用法用量有以下几种:1.中药煎剂:将黄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5-10克,煮水冲服。
适用于内服治疗各种疾病。
2.外用药膏:将黄柏研磨成细末,与药膏基质混合,涂抹于患处。
适用于皮肤炎症、烫伤、湿疹等病症的治疗。
3.口服胶囊:将黄柏提取物制成胶囊,每次口服2-3颗,一日2-3次。
适用于胃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4.饮片冲剂:将黄柏饮片用开水冲泡,每日3-4次,每次10克。
适用于热毒病症、肠胃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可能需要调整用量,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禁忌黄柏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某些人群不宜使用或慎用。
以下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黄柏: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黄柏含有一些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黄柏。
2.幼儿:由于幼儿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所以不适合使用黄柏。
3.过敏史:如果过去有黄柏及其相关成分的过敏史,应避免使用黄柏。
4.肝肾功能不全:黄柏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慎用或避免使用。
在使用黄柏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黄柏的功能主治与属性

黄柏的功能主治与属性功能主治黄柏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和作用:1.抑菌消炎:黄柏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2.清热解毒:黄柏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病引起的症状,如高热、口渴、咽喉肿痛等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3.止血收敛:黄柏能够收敛伤口,减少出血,并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4.润肠通便:黄柏对肠道有一定的润滑作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问题。
5.抗过敏:黄柏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如皮肤瘙痒、红肿等。
属性对于黄柏的属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气味:黄柏的气味特别,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有些人会觉得味道有点苦。
2.性味:黄柏的性味呈现为苦、寒。
苦味具有收敛、涩肠的作用;寒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结的作用。
3.归经:黄柏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它对于这些经络的功能调节有一定的作用。
4.产地:黄柏主要产自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其中以湖北的黄柏最为有名。
注意事项在使用黄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不宜过量:虽然黄柏有很多的功效,但是不宜过量使用。
过量使用黄柏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消化不良、腹泻等。
2.儿童慎用:由于黄柏具有一定的寒性,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过于寒凉,所以儿童在使用黄柏时需要谨慎。
3.孕妇禁用:孕妇尽量避免使用黄柏,因为黄柏具有一定的清热和收敛的作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4.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黄柏之前,应该告知医生有关的信息,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黄柏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较多的功能主治和特点。
然而,在使用黄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其功效和属性,并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和相关的注意事项,从而有效地使用黄柏,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黄柏的神奇功效黄柏的功效: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黄柏别名檗木、檗皮、黄檗,黄柏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清热燥湿,黄柏的作用是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等,黄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如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黄柏。
药名:黄柏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苦;寒。
归经:肾经;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煎汤,3-12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
黄柏炮制:
1、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或切丝,晒干。
2、黄柏炭:取黄相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放凉,晒干。
3、酒黄柏:取黄柏片,用黄酒喷洒拌炒如盐黄柏法(每黄柏片10O 斤用黄酒10斤)。
4、盐黄柏:取黄相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晾干(每黄柏片100斤用食盐2斤半,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黄柏的作用: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
黄柏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盐黄柏滋阴降火。
黄柏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1、黄柏治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
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
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
(《阎氏小儿方论》)
2、黄柏治小儿脓疮,遍身不干:黄檗末,入桔矾少许掺之。
(《简便单方》)
3、黄柏治痢疾:黄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
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200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100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
每服一、二克,日三次。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选编》)
4、黄柏治小儿脐疮不合:黄檗末涂之。
(《子母秘录》)
5、黄柏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
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
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
(《千金翼方》)
6、黄柏治男子阴疮损烂:一、煮黄檗洗之,又白蜜涂之。
二、黄连、黄檗等分,末之,煮肥猪肉汁,渍疮讫,粉之。
(《补缺肘后方》)
7、黄柏治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
每服
一、二十丸,米汤下。
(《十全博救方》)
8、黄柏治痈疽肿毒:黄檗皮(炒)、川乌头(炮)等分。
为未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浴泔润湿。
(《濒湖集简方》)
9、黄柏治消渴尿多能食:黄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
(《独行方》)
10、黄柏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妒乳:捣黄檗末,筛,鸡子白和,厚涂之。
干,复易。
(《补缺肘后方》)
11、黄柏治伤寒身黄,发热:肥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12、黄柏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黄檗、槟榔等分。
捣罗为末,以猪脂调敷之。
(《圣惠方》)
13、黄柏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
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
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
(《丹溪心法》二妙散)
14、黄柏治唇疮痛痒:黄檗末,以野蔷薇根捣汁调涂。
(《圣济总录》)
15、黄柏治热甚梦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黄檗(去粗皮)一两。
捣罗为末,入龙脑一钱匕,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浓煎麦冬汤下。
(《圣济总录》清心丸)
16、黄柏治口疳臭烂:黄檗五钱,铜绿三钱。
共为未掺之,去涎,愈。
(《小品方》)
17、黄柏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黄檗一斤(放新瓦上烧令通赤为度),真蛤粉一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
(《素问病机保命集》珍珠粉丸)
18、黄柏治下阴自汗,头晕腰酸:黄柏三钱,苍术四钱,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
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
〔《中级医刊》(3)∶177,1966〕
19、黄柏治小儿重舌:黄檗,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
(《千金方》 )
20、黄柏能降阴火、补肾水:黄檗(炒褐色)、知母(酒浸,炒)
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
上为末,猪脊髓、密丸。
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丹溪心法》大补丸)
21、黄柏治口中及舌上生疮:捣黄檗含之。
(《千金方》)
22、黄柏能降心火,益肾水:黄檗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用肉苁蓉半两,切碎,用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
(《奇效良方》封髓丹)
23、黄柏治小儿蓐内赤眼:黄檗,以乳浸,点之。
(《小品方》)
24、黄柏治时行赤目:黄檗,去粗皮,为末,湿纸包裹,黄泥固,煨干。
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
一丸可用三、五次。
(《眼科龙木论》五行汤)
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
黄柏治泻痢合黄芩、黄连;疗黄疸合栀子、茵陈;如配苍术、牛膝,黄柏可用于足膝肿痛、下肢萎软无力、配合知母、生地、竹叶、木通,黄柏可用于小便淋涩热痛;黄柏配合白芷、龙胆草,可用于带下阴肿。
黄柏用治湿热疮疡、湿疹之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外用可配大黄、滑石等研末撒敷。
黄柏用药禁忌:
黄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如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黄柏。
黄柏图片:
黄柏图片1
黄柏图片2
黄柏图片3
黄柏图片4
黄柏图片5
黄柏图片6 黄柏图片7 黄柏图片8 黄柏图片9 黄柏图片10 黄柏图片11 黄柏图片12 黄柏图片13 黄柏图片14 黄柏图片15 黄柏图片16
黄柏图片17 黄柏图片18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