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

合集下载

什么是黄柏?

什么是黄柏?

什么是黄柏?
什么是黄柏?
黄柏有哪些药用功效?黄柏含有哪些药用成分?黄柏主要产地
是哪里?
黄柏,基原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以干燥树皮入药,习称川黄柏。

同属植物黄檗《中国药典》(2005年版)已将其列为关黄柏,功效与黄柏类似。

黄柏味苦,性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用于痢疾,肠炎,黄疽,热淋,带下,骨蒸劳热,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

黄柏树皮含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黄柏碱、N-甲基大麦芽碱、掌叶防己碱、蝙蝠葛碱等生物碱;另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白鲜交酯、黄柏酮酸、青荧光酸、7-脱氢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

我国利用黄柏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有黄柏的药用记载,称其为“檗木”,列为中品;而在《名医别录》中称之为“黄檗”。

目前黄柏主产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等省。

以四川和贵州为道地产区。

以上就是介绍黄柏的药用功效与作用及主要产地,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黄柏的副作用

黄柏的副作用

黄柏的副作用
黄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如清热解毒、止泻、止血等。

然而,黄柏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

首先,黄柏可能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

由于其苦味成分较多,大量使用或长期使用黄柏可能导致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黄柏还具有收敛作用,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便秘或排便困难。

因此,在使用黄柏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量使用。

其次,黄柏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尽管较为罕见,但某些人对黄柏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黄柏,并咨询医生进行治疗。

此外,黄柏含有一些生物碱类物质,其中包括一些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的成分。

长期或大量使用黄柏可能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负担。

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应慎重使用黄柏,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最后,黄柏还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相互影响,影响药效。

例如,黄柏与某些降压药物、驱排血栓药物等同时使用时可能降低其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的情况下,应咨询医生或药师是否可以同时使用黄柏。

综上所述,黄柏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但也存在一些
副作用。

在使用黄柏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量使用;对黄柏存在过敏反应或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应慎重使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需咨询医生或药师。

并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观察自身症状,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只有正确使用黄柏,才能发挥其良好的疗效,同时减少可能的副作用。

黄柏

黄柏

黄柏1简介黄柏为芸香科乔木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也称檗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及四川等地,其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属于清热燥湿类药物。

黄柏有抗细菌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康消化道溃疡、收缩或舒张肠管、徐进胰腺分泌等作用,并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降血糖等作用。

2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类:小檗碱、药根碱、四氢小檗碱、四氢药根碱、木兰碱、黄柏碱、N-甲基大麦芽碱、巴马汀、四氢掌叶防己碱、蝙蝠葛碱等。

甾醇类:β-谷甾醇、7-脱氢豆甾醇、菜油甾醇等。

柠檬苷素类:黄柏酮、黄柏内酯、黄柏酮酸等。

其他:白鲜交酯。

3药理作用3.1抗菌作用黄柏煎剂、水浸出液或乙醇浸出液对化脓性细菌抑菌作用强,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球菌等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有学者通过测定黄柏的体内最低抑菌浓度发现,黄柏对大肠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肺炎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都有明显抑菌效果,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强。

赵鲁青等取健康豚鼠进行化腐生肌研究发现,复方黄柏冷敷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破损皮肤有明显的抗菌、抗感染作用,并经兔眼结膜实验和小鼠肌内注射实验,未发现局部刺激作用,还发现对不同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不同,各样品的抑菌强度对不同菌种无规律性变化。

此外,还有学者发现黄柏对痤疮丙酸丙酸和阴道加德纳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3.2免疫抑制作用黄柏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其活性物质为黄柏碱和木兰花碱,其均可抑制小鼠的局部移植组织宿主反应,也一直苦基氯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小鼠的诱导期,但不抑制其反应期。

所以,黄柏碱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的、有价值的免疫抑制剂,抑制细胞免疫。

3.3对血压的影响黄柏胶囊中的小檗碱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并可持续2h,且不产生快速的耐受现象。

黄柏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柏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柏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柏,又称为黄头柏、苦头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其主要功效有清热利湿、泻火排毒、止血止痢等。

黄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许多健康保健产品中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并讨论使用黄柏时需要注意的禁忌事项。

一、黄柏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利湿:黄柏具有较强的清热利湿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湿热引起的疾病,如湿热性黄疸、湿热泻痢等。

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减弱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起到清热消炎的作用。

2. 泻火排毒:黄柏具有明显的泻火排毒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毒素和有害物质,净化血液。

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3. 止血止痢:黄柏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如肠道出血、咳血等。

此外,黄柏还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一些引起腹泻的病原菌能够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止痢的功效。

4. 抗菌消炎:黄柏富含黄酮类及其苷类等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黄柏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 抑制肿瘤生长:研究显示,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黄柏中的这些活性成分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6. 其他功效:黄柏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保健功效,如增强免疫力、降血压、抗过敏等。

黄柏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某些过敏性疾病具有缓解作用。

二、黄柏的应用领域:1. 消化系统疾病:黄柏在中医的应用中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黄柏具有抗菌、抑制胃酸分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对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 泌尿系统疾病:黄柏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

黄柏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中药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柏的功效与作用黄柏,又称黄皮、茯苓皮,是中药材之一,属于黄檀科黄柏属植物的树皮。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广泛,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被誉为“百药之王”。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一、黄柏的药理作用1. 抗菌消炎:黄柏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黄柏中的黄柏酮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炎、肠炎等疾病。

2. 抗氧化:黄柏中富含的黄柏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细胞损伤,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3. 利胆解毒:黄柏中的黄柏酮具有利胆解毒的作用,可以增强肝脏功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保护肝脏健康。

4. 抗病毒:黄柏中的黄柏素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疱疹等病毒性疾病。

5. 消肿止痛:黄柏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红肿疼痛,适用于治疗关节炎、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炎症性疾病。

6. 清热解毒:黄柏可以清热解毒,具有明显的降热效果。

可以用于治疗高热、热毒性病症等。

7. 收敛止血:黄柏具有收敛止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外伤出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8. 大便止泻:黄柏具有收敛涩肠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腹泻、慢性腹泻等肠道疾病。

二、黄柏的临床应用1. 高热:黄柏具有降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高热、寒热错杂症等。

2. 腹泻:黄柏具有收敛涩肠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腹泻、慢性腹泻等肠道疾病。

3. 慢性咽炎:黄柏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4. 慢性鼻炎:黄柏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等。

5. 肝脏疾病:黄柏具有利胆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炎、脂肪肝、胆结石等肝脏疾病。

6. 皮肤病:黄柏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疱疹等皮肤病。

三、黄柏的副作用与禁忌黄柏属于中药材,一般使用时剂量较小,非常安全。

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慎用。

黄柏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禁忌

黄柏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禁忌

黄柏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禁忌功能主治黄柏(学名: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主要功效包括:1.抗菌消炎:黄柏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有效。

可以用于治疗肠胃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炎症等疾病。

2.清热解毒:黄柏能够清热解毒,对临床常见的热毒病症具有一定疗效。

适用于高热、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

3.抗氧化:黄柏中富含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可以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延缓细胞衰老过程。

4.改善肝功能:黄柏可以减少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5.抗血小板凝聚:黄柏中的黄酮类成分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具有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用法用量黄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使用,常见的用法用量有以下几种:1.中药煎剂:将黄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5-10克,煮水冲服。

适用于内服治疗各种疾病。

2.外用药膏:将黄柏研磨成细末,与药膏基质混合,涂抹于患处。

适用于皮肤炎症、烫伤、湿疹等病症的治疗。

3.口服胶囊:将黄柏提取物制成胶囊,每次口服2-3颗,一日2-3次。

适用于胃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4.饮片冲剂:将黄柏饮片用开水冲泡,每日3-4次,每次10克。

适用于热毒病症、肠胃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可能需要调整用量,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禁忌黄柏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某些人群不宜使用或慎用。

以下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黄柏: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黄柏含有一些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黄柏。

2.幼儿:由于幼儿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所以不适合使用黄柏。

3.过敏史:如果过去有黄柏及其相关成分的过敏史,应避免使用黄柏。

4.肝肾功能不全:黄柏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慎用或避免使用。

在使用黄柏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1. 黄柏简介黄柏,是一种中药材,也被称为黄苦柏、黄栢、黄皮等,属于黄连科黄柏属的植物。

其主要产地为我国西南、华中、西北和华东地区。

黄柏树皮所含的有效成分非常丰富,包括黄柏碱、黄柏酚、黄柏醇等。

在中医中,黄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2.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黄柏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抗菌消炎:黄柏含有黄柏碱等具有强烈抗菌作用的成分,可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

•清热解毒: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发热、口舌生疮等症状。

•利尿通淋:黄柏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对于排尿困难、浮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抗氧化:黄柏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伤。

•保护肝脏:黄柏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帮助恢复受损的肝脏功能。

•抗炎止痒:黄柏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在皮肤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痒作用。

•改善消化功能:黄柏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胃痛、腹泻等胃肠道问题。

3. 黄柏主治的疾病黄柏常用于中医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消化系统疾病:黄柏对于胃痛、胃灼热、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皮肤病:黄柏有较好的抗炎、止痒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疥疮等皮肤病。

•上呼吸道感染:黄柏抗菌消炎的功效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痛等症状。

•泌尿系统疾病:黄柏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对于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肝脏疾病:黄柏可以保护肝脏,改善肝脏功能,对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黄柏的药物应用黄柏可以制成中药颗粒、片剂、浸膏等多种剂型,用于内服和外用。

•内服:常用的剂型包括中药颗粒、浸膏等,内服时可以根据疾病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药量调整,一般每次3-6克,每日2-3次;也可以根据中药处方进行调配。

黄柏什么功效与作用

黄柏什么功效与作用

黄柏什么功效与作用黄柏,又称为黄连木、黄苓、胆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主要生长于中国的华北和西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于朝鲜和日本。

黄柏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被誉为“百草之王”。

它有着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一、黄柏的化学成分黄柏主要由黄连碱、黄连酮、野黄连素、黄连苷等成分组成。

其中,黄连酮是黄柏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此外,黄柏还含有多种挥发油和单宁,具有良好的收敛作用,可以收敛皮肤、止痒镇痛。

二、黄柏的功效与作用黄柏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以下是黄柏的主要作用:1. 抗菌作用黄柏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对皮肤、口腔等部位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

研究表明,黄柏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口腔溃疡等疾病。

2. 抗病毒作用黄柏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人体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多种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黄柏中的黄连碱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和抗某些肠道病毒的活性,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3. 抗炎作用黄柏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研究表明,黄柏中的黄连酮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炎症细胞的增殖,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

4. 抗氧化作用黄柏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人体的损伤。

研究表明,黄柏中的黄连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提高机体的氧化应激能力,延缓衰老进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

5. 保肝作用黄柏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研究表明,黄柏中的挥发油和黄连碱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减轻肝脏的负担,可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
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规 格】每粒相当于原药材1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4 粒,一日 3~4 次 汉语拼音:Huangbai Jiaonang 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色的粉末;味
比较
黄芩 黄连 黄柏
共同点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不同点 • 黄芩 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且安胎。 • 黄连 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之火, 善胃 热呕吐,湿热泻痢。 • 黄柏 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
小结
• 我国很多历史文献都有黄柏入药的记载,近几 年来,对黄柏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多,其植物 来源不甚相同,但都证明有着良好的药理作用, 故黄柏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中药材,有着很好的 开发前景。
1121146 黄小慧
认识黄柏
认识黄柏
【采制】
• 通常在3~6月间剥取树皮,选10年以上的树,轮 流相间剥取,剥皮处能够新生树皮,可再次剥取。 将剥下的树皮晒至半干,压平, 刮净外层栓皮至露出黄色内皮 为度刷净晒干。 放在干燥通风 处,防止发霉变色。
炮制方法
• 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 或切丝,晒干。 • 黄柏炭:取黄相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须 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放凉,晒干。 • 盐黄柏:取黄相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置锅内 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晾干(每黄柏片100斤用 食盐2斤半,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学习目标】
• 掌握黄伯的功效,鉴别方法, 化学成分 • 熟悉其形成过程 • 了解其价格和产地
简介
黄柏因黄色而得名,为常用的清热燥湿药。 与黄连、黄芩并称为“三黄”
【来源】 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皮树 (川黄柏)PhellodendronChinense Schneid 和黄柏(关黄柏)P. amurense Rupr 除去栓皮的树皮。
川黄柏
性状鉴别
• 关黄柏 • 树皮呈板片状,略弯曲,长宽不一,厚1-7mm. • 外表面黄绿或淡黄棕色,平滑,残留栓皮呈发棕色或 灰白色,稍有弹性. • 内表面暗黄色或浅黄棕色,有细密的纵行纹理. • 体轻,质硬脆,断面绿黄色或淡黄色,皮层部位颗粒 状,韧皮部纤维状,呈裂片状分层. •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粘性
【文献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品化义》:“黄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 顶至踵,沦肤彻髓,无不周到,专泻肾与膀胱之 火。 《本草经疏》:“以至阴之气,补至阴之不足,虚 则补之,以类相从,故阴回、热解、湿燥而诸证 自除矣。乃足少阴肾经之要药。专治阴虚生内热 诸证,功烈甚伟,非常药可比也。” 《本草纲目》:“古书言知母佐黄檗滋阴降火,有 金水相生之义,黄檗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
【药理研究】
• 【药理研究】 • 黄柏的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菌、抗炎;利 胆;利尿;降压;降血糖;保护血小板;外用能 促进皮下渗血吸收。
• • • • • • • • • • •
药理作用
降血糖作用 对肠管的影响 降血压作用 抗菌、抗炎、解热作用 抗癌作用 对免疫系统作用 抗溃疡作用 抗氧化作用 抗痛风作用 前列腺渗透作用 抗病毒作用等多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
关黄柏
显微鉴定
• 树皮横切面 • 关黄柏 • 栓皮未除尽者可见木栓层细胞数列,栓内层为数列 长方形或近圆形的细胞. • 皮层狭窄,不及皮厚的1/5,石细胞鲜黄色,成群或 单个散在,多呈不规则类多角形,有的分枝状,细胞 壁极厚,孔沟可见,层纹明显,胞腔小,纤维群较少, 散在. • 韧皮部射线宽2-4列细胞,稍弯曲;韧皮纤维束众多, 与韧皮薄壁细胞和筛管群交互排列成层带,纤维黄 色,壁极厚,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粘液细胞 众多.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及淀粉粒。
粉末特征
5.淀粉粒单粒呈球形,直径3-8μ m,复粒稀少,由2-4分 粒组成. 6.筛管分子端壁斜,有复筛板,通常由6-7个筛域组成. ⑦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壁稍波状弯曲.
• 关黄柏粉末呈绿黄色或黄色.特征
同川黄柏,但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 形、纺锤形或略作不规则分枝状,长 约至170μ m,壁极厚,层纹极细密,少 数分枝状石细胞壁较薄.
炮制方法
• 酒黄柏:取黄柏片,用黄酒喷洒拌炒如盐黄柏法 (每黄柏片10O斤用黄酒10斤)。 • 《雷公炮炙论》 :凡使(黄檗),用刀削上粗皮了, 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 令蜜尽为度。凡修事五两,用蜜三两
关黄柏
黄柏
川黄柏
•那么如何去鉴别
呢?
性状鉴别
• 川黄柏
•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短不一,厚1~6mm • 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 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 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皱纹 • 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层裂片状分层,深黄 色 • 气微,味及苦,嚼之有粘性 • 一般以皮厚、断面色黄者为佳
【临床研究】
慢性结肠炎:黄柏、马齿苋、白头翁各50g,水 煎成100ml,加2%普鲁卡因20ml备用,每晚睡觉 前保留灌肠一次,令病人左侧卧位,臀部抬高, 药液加热至40~45℃左右,吸入注射器,连接导 尿管,插入直肠12~15厘米左右7~10分钟,15天 为一疗程。治疗60例,近期完全治愈者46例,好 转12例,无效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 (3):178)
劈碱反应)
理化鉴定
3.取本品粉末加入少量水中搅拌时,液体因粘液之 故而呈胶状 4.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密塞,振 摇30min,滤过,滤液作供试品液;另取盐酸小檗 碱,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 吸取二溶液分别点样子同一桂胶G薄层板上,以正 丁醇-冰醋酸-水(7:1:2)展开,取出,晾干, 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 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 • • • • • •
1纤维及晶鞘纤维 2石细胞 3草酸钙方晶 4粘液细胞 5淀粉粒 6筛管分子 7木栓细胞
黄柏的化学成分
• 黄柏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约(含量4%8%),尚含掌叶防己碱、黄柏碱、药根碱、黄柏 酮、蝙蝠葛任碱、白栝楼碱、木兰碱、柠檬苦素 等。
理化鉴定
• 定性检测 1.取本品粉末约1g,加乙醚10ml,振摇后滤过,滤 液挥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 放置,溶液显紫棕色(黄柏酮反应) 2.取本品粉末约1g,加乙醇10ml,振摇数分钟,滤 过。滤液蒸去乙醇,加硫酸1ml,沿管壁加氯气 饱和的水溶液1ml,在两液交界面显红色环(小
功效与主治
•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肾、膀胱经。 •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 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 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 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 旺,盗汗骨蒸。 • 【用法与用量】 3~12g。外用适量。
通用名称:黄柏胶囊
显微鉴定
• 川黄柏
• (黄皮树)树皮横切面构造同关黄柏,区别点为木栓 细胞约10余列,部分木栓细胞含棕色物;皮层占皮 厚的1/5-1/3,无大型纤维状石细胞.
粉末特征
• 川黄柏粉末金黄色.
1.纤维及晶纤维较多,呈鲜黄色,成束或单个散在,多 碎断,纤维边缘微波状,直径18-32μ m,壁极厚,有 的较薄,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 晶,形成晶纤维. 2.石细胞鲜黄色,成群或单个散在,多为不规则分技 状,较大,长至200μ m,也有类多角形或短梭形,壁 极厚,层纹细密,少数较薄. 3.草酸钙方晶较多,呈类双锥形、多面体或方形、 长方形,直径8-25μ m. 4.粘液细胞类圆形.
【植物形态】
黄柏树为乔木,高8-25m木栓层薄。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5枚, 长圆状披针形,上面仅中脉密被 短毛,下面密被长柔毛。花单性, 雌雄异株,集成顶生聚伞状圆锥 花序,萼片5,花瓣5.浆果状核果 球形,熟后紫黑色。花期5-6月, 果熟期9-10月。
【产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区,陕西、 湖南、湖北、云南、甘肃、广西等地亦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