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川黄柏

合集下载

黄柏产地趁鲜加工工艺及其可行性研究

黄柏产地趁鲜加工工艺及其可行性研究

黄柏产地趁鲜加工工艺及其可行性研究
黄浩;胡昌强;段媛媛;郭晓亮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63)1
【摘要】为了优化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趁鲜加工工艺,并验证其可行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工艺参数对黄柏丝质量的影响,并对趁鲜加工黄柏丝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表明,初干温度对黄柏丝的质量存在显著影响;初干温度、初干程度、复干温度均对黄柏丝加工效率有极显著影响。

综合考虑黄柏丝质量、干燥时长、能耗,最适加工工艺为切丝前自然晾晒或45℃干燥至含水量43%~50%时切丝,而后45℃干燥至含水量12%以下。

趁鲜加工的黄柏丝性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小檗碱、黄柏碱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质量与市售黄柏丝无显著差异,优于传统加工黄柏丝。

因此,川黄柏产地趁鲜加工取代传统方法是可行的。

【总页数】5页(P102-105)
【作者】黄浩;胡昌强;段媛媛;郭晓亮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中药材生物学与栽培重点实验室;持正堂药业恩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S567.19
【相关文献】
1.基于鲜山银花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
2.基于射干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
3.夏天无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
4.沙棘原汁产地鲜加工设备与工艺的应用研究
5.微波炮制工艺代替青翘产地加工的可行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材黄柏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黄柏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黄柏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

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树皮内层经炮制后入药。

味苦,性寒。

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炎症。

外用治火烫伤、中耳炎、急性结膜炎等。

选地整地黄柏为阳性树种,山区、平原均可种植,但以土层深厚、便于排灌、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方为佳,零星种植可在沟边路旁、房前屋后、土黄柏植物形态-黄檗(6张)壤比较肥沃、潮湿的地方种植。

在选好的地上,按穴距3-4米开穴,穴深30 - 60厘米、80厘米见方,并每穴施人农家肥5-10千克作底肥。

育苗地则宜选地势比较平坦、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地方,每亩施农家肥3 000千克作基肥,深翻20 - 25厘米,充分细碎整平后,作成1.2- 1.5米宽的畦。

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分根繁殖。

【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

春播宜早不宜晚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前用40℃温水浸种1天,然后进行低温或冷冻层积处理50 - 60天,待种子裂口后,按行距30厘米开沟条播。

播后覆土,耧平稍加镇压、浇水,秋播在11-12月进行,播前20天湿润种子至种皮变软后播种。

每亩用种2-3千克。

一般4-5月出苗,培育1-2年后,当苗高40 - 70厘米时,即可移栽。

时间在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新芽萌动前,将幼苗带土挖出,剪去根部下端过长部分,每穴栽1株,填土一半时,将树苗轻轻往上提,使根部舒展后再填土至平,踏实,浇水。

【分根繁殖】在休眠期间,选择直径1厘米左右的嫩根,窖藏至翌年春解冻后扒出,截成15 - 20厘米长的小段,斜插于土中,上端不能露出地面,插后浇水。

也可随刨随插。

1年后即可成苗移栽。

田间管理【间苗、定苗】苗齐后应拔除弱苗和过密苗。

一般在苗高7 - 10厘米时,按株距3-4厘米间苗,苗高17 - 20厘米时,按株距7-10厘米定苗。

【中耕除草】一般在播种后至出苗前,除草1次,出苗后至郁闭前,中耕除草2次。

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川黄柏

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川黄柏

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川黄柏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川黄柏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道地产区生态环境、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川黄柏栽培生产和产地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3术语和定义3.1川黄柏(Chuan Huangbo)芸香科(Rutaceae)植物川黄檗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3.2道地药材(Daodi herb)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4道地产区生态环境4.1海拔海拔l200~1500m。

4.2温度年平均气温16~17.5℃,年≥10℃积温4500~5000℃。

4.3降雨量年降水量为1400~1800mm。

4.4土壤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森林棕壤土和森林灰化土,在黏土和沼泽土等排水不照、透气性差的土壤中生长不良。

以肥沃、松软、潮湿的腐殖质土及沙质壤土为佳。

4.5地形地势黄皮树的垂直分布可达1500~2000m,高、低山地均可生长,因其喜阴,多生长在避风而稍有荫蔽的山间河谷及溪流附近,且喜混生在杂本林中;在海拔l200~1500m的山区气候较湿润的地方生长较快,而在强烈日照及空旷环境下生长不良。

4.6环境质量要求4.6.1土壤符合土壤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

4.6.2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50842标准。

4.6.3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3095二级标准。

5育苗5.1选地育苗地应选择地势较平坦、无污染、土壤疏松肥沃、避风、无强光照射、避免积水且有水源的东南坡向缓坡地段,坡上端或四周有乔木植物为佳。

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太行山远志

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太行山远志

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太行山远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太行山远志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道地产区生态环境、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存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太行山区赞皇、灵寿、顺平等远志的栽培生产和产地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3术语和定义3.1远志(Yuanzhi)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

3.1太行山远志(Taihangshan Yuanzhi)主产于河北省赞皇、灵寿、顺平及周边地区的远志药材。

3.2道地药材(Daodi herb)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4道地产区生态环境4.1海拔适宜海拔在50~500m。

4.2无霜期、平均气温无霜期197d以上。

4.3光照年日照时数在2500~2757h,日照百分率在35%~70%。

4.4水分适宜年平均降雨量500~1000mm,环境相对湿度34%~55%。

4.5土壤以砂壤土为主,土壤质地以结构疏松的壤土为佳,土壤pH值以5.5~6.5为宜,土层厚度要在30cm 以上。

4.6地形地势以坡度小于15º的坡地或平地,坡向以东南至西北方向为佳,田间通风和排水条件良好,有浇灌条件。

5选地整地5.1选地5.1.1产地环境要求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

5.1.2空气质量应符合空气质量GB3095二级标准。

5.1.3土壤质量应符合土壤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

5.1.4灌溉水质量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5084标准。

道地药材的原产主产和优质

道地药材的原产主产和优质
巴戟天(广药):同本草记述的出产巴蜀的巴戟天非 为一物,如何进入市场已经无法考证,现代巴戟天的 植物来源是1930年代植物学家侯宽昭先生根据市场药 材又查对原植物定名后确定的。
现代主产药材的形成
原因3.一些药材本是广泛分布,只是一 些地方有采收利用习惯,而形成了主产 区。如野生药材薤白,酸枣仁等,栽培 药材如苦杏仁,桃仁等;
以“地名+药材名”为形式标示了道地药材的原产性 (有时“地名”表示的是药材销售集散地,如有的 “川药”包括了产于近邻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和贵州 的药材)。
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地理标志保护的“原产地资源”具 有基本相同的含义“地理标志指表明一种商品来源于 某一领域内,或一个地区或地方的标志,而且该商品 的特定品质、声誉或其他特征主要是由于其地理来源 所致。”——解释来自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1 古今主产区(道地产区)愈是一致、主产区(道地产区) 历史愈是悠久的药材,道地药材愈可能具有“优质性”。 历史越长,经过检验、比较的经历就越丰富,对于栽培药 材,越可能形成特定的栽培方法和特殊的加工工艺。
2 药效愈是突出的最常用药材、构成药方中主要药味的药 材,道地药材愈可能具有“优质性”。中医用药特点是复 方用药,如果不是药效突出的最常用药材,或者是构成药 方中主要药味的药材,仅仅是其中一味药产地变了,在药 效上能够产生易于观察的突出变化吗?中国地大物博,地 方用药习惯十分普遍,药材的来源不同的情况极为常见, 甚至于来自于不同的科属,以致沿用至今,如不同地区使 用的金钱草分别来自于报春花科的金钱草、豆科的广金钱 草、唇形科的连钱草等等。
道地产区的变迁是否都是经历了“用进废退、去伪存 真、优胜劣汰、择优而立”(《图典》前言) 的过程
现代主产药材的形成

黄柏sop种植规范

黄柏sop种植规范
黄柏栽培技术
09中资 胡 月 200914340028
1、选地与整地 2、繁殖方法 3、移栽与定植 4、田间管理 5、种植模式
6、黄柏GAP基地
目录
一、选地与整地
• 1.1黄柏生物学特性 • 黄柏适应性强,山地与平原均可种植,但以四川
省盆周山区盆地西缘的大邑等地为主要栽培区 • 黄柏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不耐荫庇 • 对土壤要求不严,紫色土、黄壤均可,但以疏松
• 4.4.2 第3年的管理
生长至第3年黄柏树体积和根系已较强大
,吸收能力较强,管理重点是施肥,以促进树体 快速生长。全年施肥2次,2月、5月~6月各1次。 每次每株施尿素0.1 、过磷酸钙0.3 ~0.5 kg, 氯化钾0.1 kg。或复合肥0.3 kg~0.4 kg。在树 干50 cm-70 cm范围内均匀撒施。整枝时距地丽2 .0 1"/1内主干上的大侧枝均去掉,确保未来黄 柏皮质量和木材的商品性较好。
(3)药液配制:41%草甘磷水剂,按药:水=1:1OO~200配制使用。草 甘磷有水剂、粉剂等多种剂型,含药量也不同,施用时应仔细阅读使 用说明。
• 4.2 施肥
第1年由于苗木树小根少,根系吸收能力有限 ,宜少吃多餐,1 a施肥2~3次。第1次施肥在4月 ~ 5月结合除草进行,每株用尿素0.05 kg,在树 干30 cm范围内均匀撒施,如果是头年秋季植苗, 本次施肥可提前至3月进行;第2次施肥在7月~8 月,肥料用量、方法同上;第3次施肥结合9月~ 10月的除草进行,肥料除尿素外,每株增加过磷 酸钙0.2,如果使用复合肥(N:P:K=15:15: 15),按每株0.2 kg,方法同第1次。
黄柏的种植应根据立地条件、种植目的选用不 同的种植模式。
模式种植

川产道地及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川产道地及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川产道地及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执行情况总结报告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总结报告项目名称:川产道地及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地加工技术研究项目承担单位(盖章):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项目联系人:廖琦手机:电子信箱:课题承担单位(盖章):广安市凯瑞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课题承担单位(盖章):四川上善银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课题承担单位(盖章):四川省科皇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课题承担单位(盖章):四川夹金山逢春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课题承担单位(盖章):四川印山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课题承担单位(盖章):四川宝同中药材生产有限公司课题承担单位(盖章):渠县新市贡和中草药农民专业合作社课题承担单位(盖章):四川蜀科药业有限公司课题承担单位(盖章):巴中市巴州区渔溪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课题承担单位(盖章):四川原子能研究院编写日期:二O一六年六月一日一、项目总体执行概况项目主要针对川产道地药材川附子、川明参、川柴胡、桔梗以及川产特色药材银杏、茯苓、白芍、白及、丹参等进行规范化种植和产地加工技术研究,以完善川产道地及特色药材产业链,带动中药材行业质量和产量的同步快速发展。

项目着力于解决川产道地药材附子无公害产地加工标准,依托全国最大附子GAP种植基地,建立附子炮制加工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即附子生产“三规七标”。

同时,对银杏、桔梗、茯苓、柴胡、川牛膝、白芍、白及、川明参等进行全面GAP规范种植研究,筛选专用型叶用银杏优良新品种株系1-2个,依托自建叶用银杏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建立银杏核心示范种植区1500亩,建立桔梗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4300亩(含300亩桔梗快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川明参标准园和核心基地4000亩,示范带动50000亩;建立川牛膝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建设川柴胡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2200亩,示范带种植5000亩,建立白芍、白及各150亩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川产地道药材大品种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的研究与示范

川产地道药材大品种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的研究与示范

川产地道药材大品种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的研究与示范一、川产地道药材的优势四川啊,真的是一个宝藏地方。

你一说到它,大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大熊猫,就是火锅,但你知道吗?四川还有一项绝活,就是它那儿的中药材。

这可不是我乱说的,四川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都为各种中草药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无论是雪山脚下的雪莲,还是深山里的当归、川芎,四川的药材几乎成了“药材之都”。

你看那些精细的草药,它们的“出生地”就这么独特,简直成了天然的“药材工厂”。

这不,咱们一提到中药,就不得不提川产的那些大品种。

你比如说川黄柏、川贝母、天麻、柴胡等等,都是药材中的明星。

它们不仅在咱们国内响当当,放眼全球,都是大名鼎鼎。

四川的这些药材,大部分都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不仅药效好,关键是种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随着近年来的技术突破,咱们四川的药材品质更是越来越好,真的是一枝独秀。

二、精深加工的重要性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了,这么好、这么有特色的药材,我们该怎么把它们做得更好、更有价值呢?别急!这就是精深加工的意义所在!我们都知道,药材的价值,不单单是在它的原始形态上,而是在于如何把它们“做”出来,变成真正能被市场接受的、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你想想,如果把这些高大上的药材放在一起,一顿“粗加工”,那就和人家不太合适嘛。

比如川贝母,如果我们直接把它磨成粉,卖出去,恐怕吸引不了多少顾客。

可是,如果你通过精深加工,弄个川贝母糖浆、川贝母蜜,或者调制成某种方便食用的健康产品,不仅药效不打折,还能增加它的可食性和市场认知度,哇,这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精深加工不仅是对产品的创新,更是对传统中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大品种药材的加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眼下的需求,更是为了通过创新和技术手段,让传统的中药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你想想,过去我们可能觉得吃中药好像很麻烦,需要煎煮,得用时间,还得担心味道,而现在,精深加工之后的中药产品,能让更多人方便快捷地体验到其中的药效,真是药材的“华丽转身”!三、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别急,这里面的技术问题才是关键!没有先进的技术,药材的“美丽转变”怎么可能实现?所以,川产药材的精深加工,要依靠的就是不断更新的技术和工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川黄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黄柏道地药材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道地产区生态环境、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川黄柏栽培生产和产地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3术语和定义
3.1川黄柏(Chuan Huangbo)
芸香科(Rutaceae)植物川黄檗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3.2道地药材(Daodi herb)
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4道地产区生态环境
4.1海拔
海拔l200~1500m。

4.2温度
年平均气温16~17.5℃,年≥10℃积温4500~5000℃。

4.3降雨量
年降水量为1400~1800mm。

4.4土壤
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森林棕壤土和森林灰化土,在黏土和沼泽土等排水不照、透气
性差的土壤中生长不良。

以肥沃、松软、潮湿的腐殖质土及沙质壤土为佳。

4.5地形地势
黄皮树的垂直分布可达1500~2000m,高、低山地均可生长,因其喜阴,多生长在避风而稍有荫蔽的山间河谷及溪流附近,且喜混生在杂本林中;在海拔l200~1500m的山区气候较湿润的地方生长较快,而在强烈日照及空旷环境下生长不良。

4.6环境质量要求
4.6.1土壤
符合土壤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

4.6.2灌溉水
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50842标准。

4.6.3空气
符合空气质量GB3095二级标准。

5育苗
5.1选地
育苗地应选择地势较平坦、无污染、土壤疏松肥沃、避风、无强光照射、避免积水且有水源的东南坡向缓坡地段,坡上端或四周有乔木植物为佳。

5.2整地
深翻20~25cm,每667m2用1:1:100波尔多液100倍液75kg喷施到土壤表面进行消毒杀虫。

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25~30kg,耙细整平。

开厢做床,床宽1~1.5m,床高20cm,四周开好排水沟。

5.3育苗方式
5.3.1分根繁殖育苗
在休眠期间,选择直径1cm左右的嫩根,窖藏至翌年春解冻后取出,截成15~20cm的小段,斜插于土中,上端不能露出地面,插后浇水。

也可随刨随插。

1年后即可成苗移栽。

5.3.2种子繁殖育苗
播种以春播为宜,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前用40℃温水浸种1d,然后进行低温或冷冻层积处理50~60d,待种子裂口后,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

播后覆土,刨平稍加镇压、浇水。

秋播在1l~12月进行,播前20d湿润种子至种皮变软后播种。

每667m2用种2~3kg。

一般4~5月出苗。

播后覆盖火土灰和细土,厚1~2cm,畦面再盖草保温保湿。

播种后当天搭建遮荫棚,棚高1.0~1.9m,用稻草帘或遮阳网遮荫约50d,幼苗陆续出土,齐苗后揭去盖草,进行苗期管理。

冬播与春播相同,遮荫棚应在入春前搭好。

5.4苗圃管理
5.4.1间苗定苗
种子播种后,苗齐后应拔除弱苗和过密苗。

一般在苗高7~l0cm时,按株距3~4cm间苗,苗高17~ 20cm时,按株距7~l0cm定苗。

5.4.2中耕除草
一般在播种后至出苗前,除草1次,出苗后至封行前,中耕除草2次。

定植当年和其后2年内,每年夏秋两季,应中耕除草2~3次,3~4年后,树已长大,只须每隔2~3年,在夏季中耕除草1次,疏松土层,并将杂草翻人土内。

5.4.3施肥
结合间苗中耕除草应追肥2~3次,每次每公顷施人畜粪水30000~45000kg,夏季在封行前也可追施一次。

定植后,于每年入冬前施1次农家肥,每株施10~15kg。

5.4.4灌排水
播种后出苗期间及定植半月以内,应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也应及时浇水降温,以利幼苗生长。

封行后,可适当少浇或不浇。

多雨积水时应及时排除,以防烂根。

6栽培技术
6.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便于排灌、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为佳,零星种植可在沟边路旁、房前屋后、土壤比较肥沃、潮湿的地方种植。

6.2整地
按窝距2~3m开窝,窝深30~40cm、行距80cm,每窝施农家肥5~8kg作底肥。

6.3起苗定植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苗高30~50cm苗,起苗时尽量保持根系的完整性。

每窝一株,将苗固定在窝中央,填回窝土时,将苗轻轻往上提,使土壤中的根系全部舒展,再填平窝土,在苗四周将土踩实,然后淋足定根水,并盖上一层松土使其略高地面。

6.4田间管理
6.4.1中耕除草
定植当年和其后2年内,每年夏秋两季,应中耕除草2~3次,3~4年后,每隔2~3年,在夏季中耕除草1次,疏松土层,并将杂草翻人土内。

6.4.2追肥
定植后,于每年入冬前施1次腐熟的农家肥,每株施10~15kg。

随着植株生长,酌情增加施肥量。

6.4.3排灌水
定植半月以内,应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也应及时浇水降温,以利幼苗生长。

多雨积水时应及时排除,以防烂根。

6.4.4间伐
成林后根据黄柏林的密度,分期间伐,直至最后成为密度适宜的成林。

6.5病虫害防治
6.5.1病虫害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8321要求。

6.5.2农业防治方法
秋末清洁园地,集中处理病株残体。

6.5.3病虫害种类及化学防治方法
6.5.3.1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近圆形斑,边缘有不明显的小点。

发病后期叶背成橙黄色微突起小疱斑,使叶片上病斑增多以致叶片枯死。

5~6月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