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
黄柏的副作用

黄柏的副作用
黄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如清热解毒、止泻、止血等。
然而,黄柏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
首先,黄柏可能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
由于其苦味成分较多,大量使用或长期使用黄柏可能导致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黄柏还具有收敛作用,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便秘或排便困难。
因此,在使用黄柏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量使用。
其次,黄柏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尽管较为罕见,但某些人对黄柏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黄柏,并咨询医生进行治疗。
此外,黄柏含有一些生物碱类物质,其中包括一些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的成分。
长期或大量使用黄柏可能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负担。
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应慎重使用黄柏,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最后,黄柏还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相互影响,影响药效。
例如,黄柏与某些降压药物、驱排血栓药物等同时使用时可能降低其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的情况下,应咨询医生或药师是否可以同时使用黄柏。
综上所述,黄柏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但也存在一些
副作用。
在使用黄柏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量使用;对黄柏存在过敏反应或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应慎重使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需咨询医生或药师。
并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观察自身症状,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只有正确使用黄柏,才能发挥其良好的疗效,同时减少可能的副作用。
黄柏

黄柏1简介黄柏为芸香科乔木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也称檗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及四川等地,其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属于清热燥湿类药物。
黄柏有抗细菌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康消化道溃疡、收缩或舒张肠管、徐进胰腺分泌等作用,并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降血糖等作用。
2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类:小檗碱、药根碱、四氢小檗碱、四氢药根碱、木兰碱、黄柏碱、N-甲基大麦芽碱、巴马汀、四氢掌叶防己碱、蝙蝠葛碱等。
甾醇类:β-谷甾醇、7-脱氢豆甾醇、菜油甾醇等。
柠檬苷素类:黄柏酮、黄柏内酯、黄柏酮酸等。
其他:白鲜交酯。
3药理作用3.1抗菌作用黄柏煎剂、水浸出液或乙醇浸出液对化脓性细菌抑菌作用强,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球菌等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有学者通过测定黄柏的体内最低抑菌浓度发现,黄柏对大肠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肺炎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都有明显抑菌效果,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强。
赵鲁青等取健康豚鼠进行化腐生肌研究发现,复方黄柏冷敷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破损皮肤有明显的抗菌、抗感染作用,并经兔眼结膜实验和小鼠肌内注射实验,未发现局部刺激作用,还发现对不同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不同,各样品的抑菌强度对不同菌种无规律性变化。
此外,还有学者发现黄柏对痤疮丙酸丙酸和阴道加德纳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3.2免疫抑制作用黄柏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其活性物质为黄柏碱和木兰花碱,其均可抑制小鼠的局部移植组织宿主反应,也一直苦基氯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小鼠的诱导期,但不抑制其反应期。
所以,黄柏碱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的、有价值的免疫抑制剂,抑制细胞免疫。
3.3对血压的影响黄柏胶囊中的小檗碱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并可持续2h,且不产生快速的耐受现象。
黄柏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柏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柏,又称为黄头柏、苦头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其主要功效有清热利湿、泻火排毒、止血止痢等。
黄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许多健康保健产品中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并讨论使用黄柏时需要注意的禁忌事项。
一、黄柏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利湿:黄柏具有较强的清热利湿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湿热引起的疾病,如湿热性黄疸、湿热泻痢等。
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减弱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起到清热消炎的作用。
2. 泻火排毒:黄柏具有明显的泻火排毒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毒素和有害物质,净化血液。
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3. 止血止痢:黄柏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如肠道出血、咳血等。
此外,黄柏还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一些引起腹泻的病原菌能够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止痢的功效。
4. 抗菌消炎:黄柏富含黄酮类及其苷类等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黄柏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 抑制肿瘤生长:研究显示,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黄柏中的这些活性成分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起到抗肿瘤的效果。
6. 其他功效:黄柏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保健功效,如增强免疫力、降血压、抗过敏等。
黄柏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某些过敏性疾病具有缓解作用。
二、黄柏的应用领域:1. 消化系统疾病:黄柏在中医的应用中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黄柏具有抗菌、抑制胃酸分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对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 泌尿系统疾病:黄柏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
黄柏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黄柏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禁忌

黄柏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禁忌功能主治黄柏(学名: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主要功效包括:1.抗菌消炎:黄柏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有效。
可以用于治疗肠胃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炎症等疾病。
2.清热解毒:黄柏能够清热解毒,对临床常见的热毒病症具有一定疗效。
适用于高热、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
3.抗氧化:黄柏中富含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可以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延缓细胞衰老过程。
4.改善肝功能:黄柏可以减少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5.抗血小板凝聚:黄柏中的黄酮类成分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具有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用法用量黄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使用,常见的用法用量有以下几种:1.中药煎剂:将黄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5-10克,煮水冲服。
适用于内服治疗各种疾病。
2.外用药膏:将黄柏研磨成细末,与药膏基质混合,涂抹于患处。
适用于皮肤炎症、烫伤、湿疹等病症的治疗。
3.口服胶囊:将黄柏提取物制成胶囊,每次口服2-3颗,一日2-3次。
适用于胃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4.饮片冲剂:将黄柏饮片用开水冲泡,每日3-4次,每次10克。
适用于热毒病症、肠胃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可能需要调整用量,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禁忌黄柏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某些人群不宜使用或慎用。
以下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黄柏: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黄柏含有一些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黄柏。
2.幼儿:由于幼儿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所以不适合使用黄柏。
3.过敏史:如果过去有黄柏及其相关成分的过敏史,应避免使用黄柏。
4.肝肾功能不全:黄柏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慎用或避免使用。
在使用黄柏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1. 黄柏简介黄柏,是一种中药材,也被称为黄苦柏、黄栢、黄皮等,属于黄连科黄柏属的植物。
其主要产地为我国西南、华中、西北和华东地区。
黄柏树皮所含的有效成分非常丰富,包括黄柏碱、黄柏酚、黄柏醇等。
在中医中,黄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2. 黄柏的作用与功能黄柏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抗菌消炎:黄柏含有黄柏碱等具有强烈抗菌作用的成分,可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
•清热解毒: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发热、口舌生疮等症状。
•利尿通淋:黄柏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对于排尿困难、浮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抗氧化:黄柏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伤。
•保护肝脏:黄柏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帮助恢复受损的肝脏功能。
•抗炎止痒:黄柏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在皮肤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痒作用。
•改善消化功能:黄柏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胃痛、腹泻等胃肠道问题。
3. 黄柏主治的疾病黄柏常用于中医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消化系统疾病:黄柏对于胃痛、胃灼热、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皮肤病:黄柏有较好的抗炎、止痒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痤疮、疥疮等皮肤病。
•上呼吸道感染:黄柏抗菌消炎的功效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痛等症状。
•泌尿系统疾病:黄柏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对于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肝脏疾病:黄柏可以保护肝脏,改善肝脏功能,对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黄柏的药物应用黄柏可以制成中药颗粒、片剂、浸膏等多种剂型,用于内服和外用。
•内服:常用的剂型包括中药颗粒、浸膏等,内服时可以根据疾病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药量调整,一般每次3-6克,每日2-3次;也可以根据中药处方进行调配。
黄柏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黄柏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1. 黄柏的功能•抗菌消炎:黄柏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细菌感染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清热解毒: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降低体内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利尿通淋:黄柏对尿路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减轻尿频、尿痛等症状。
•固肠止泻:黄柏对腹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减少大便次数。
•消肿止痛:黄柏具有一定的消肿作用,可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2. 黄柏的主治•细菌感染:黄柏对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皮肤炎症:黄柏可以治疗皮肤炎症,如湿疹、痤疮等,有助于减轻症状、促进皮肤的恢复。
•尿路感染:黄柏对尿路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可以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腹泻:黄柏可以治疗腹泻,包括急性腹泻、慢性腹泻等,可以缩短泻吐的时间,减少大便次数。
•疼痛肿胀:黄柏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消肿作用,可以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
3. 黄柏的用法黄柏可以口服、外用或煎服。
具体用法如下:•口服:将适量的黄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6克,用温开水冲服。
一般每日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
•外用:将适量的黄柏粉末加入温水中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疥疮等。
•煎服:将适量的黄柏煎煮,可加入其他药材一起煎服,用于治疗腹泻、尿路感染等。
4. 黄柏的用量黄柏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病人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3-6克,每日3次;儿童每次口服1.5-3克,每日3次。
在外用方面,可根据患处大小适量取用黄柏粉末,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在煎服方面,黄柏的用量通常与其他药材一起使用,具体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注意:使用黄柏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按照正确的用法和用量进行使用,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结论黄柏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固肠止泻、消肿止痛等多种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皮肤炎症、尿路感染、腹泻、疼痛肿胀等疾病。
黄柏

黄柏(《本经》)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关黄柏)和黄皮树(川黄柏)除去栓皮的树皮。
前者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等地;后者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
生于山地杂林中或山谷溪边,喜凉爽气候,抗风力强,怕干旱、怕涝,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最宜生长。
味苦,性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临床用名有黄柏、盐炙黄柏、酒炙黄柏、黄柏炭。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主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久服通神。
《药性论》:使,平。
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傅之。
《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
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
《开宝本草》: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药类法象》: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脚无力,于黄芪汤中少加用之,使两足膝中气力如涌出,痿软即时去也。
蜜炒此一味,为细末,治口疮如神。
瘫痪必用之药也。
《药性赋》:味苦,气寒,无毒。
沉也,阴也。
其用有五:泻下焦隐伏之龙火,安上焦虚哕之蛔虫,脐下痛单制而能除,肾不足生用而能补,痿厥除湿药中不可缺。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
苦厚微辛,阴中之阳,降也。
无毒。
足太阳经引经药,足少阴经之剂。
《象》云: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脚膝无力,于黄芪汤中少加用之,使两膝中气力涌出,痿即去矣。
蜜炒此一味,为细末,治口疮如神。
瘫痪必用之药。
《珍》云:泻膀胱之热,利下窍。
《心》云:太阳经引经药,泻膀胱经火,补本经及肾不足。
苦寒安蛔,疗下焦虚,坚肾。
《经》曰:苦以坚之。
《本草》云: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液》云:足少阴剂,肾苦燥,故肾停湿也。
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
黄柏的鉴别方法

黄柏的鉴别方法
黄柏是啥玩意儿?不认识的人肯定一头雾水。
其实黄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哦!那怎么鉴别黄柏呢?嘿,先看颜色呀!黄柏的外表通常是黄褐色或者黄棕色。
这就好比你挑水果,颜色鲜艳的往往更新鲜嘛。
要是颜色暗淡无光,那可就得打个问号了。
再摸摸质地。
黄柏的质地比较硬,掰断的时候会有粉末飞扬。
哎呀,这感觉就像掰断一块硬饼干一样。
要是质地软软的,那肯定不对劲啦。
闻闻味道也很重要哦!黄柏有一股特殊的气味,有点苦,又有点涩。
这就跟闻咖啡似的,有的人觉得香,有的人觉得苦。
要是一点味道都没有,或者味道怪怪的,那可就得小心了。
在鉴别黄柏的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咋样呢?放心啦!只要你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一般不会有啥问题。
就像走路一样,只要你走在平坦的路上,就不会摔倒。
但要是你瞎折腾,不按规矩来,那可就不好说了。
黄柏的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它可以用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比如说,你上火了,喉咙痛,嘴巴里长溃疡,这时候黄柏就可以派上用场啦。
它就像一个消防员,哪里有火就去哪里灭火。
黄柏的优势也很明显呀。
它是天然的中药材,副作用相对较小。
不像那些化学药品,吃多了可能会有各种不良反应。
而且黄柏的效果也不错哦,很多人用了都说好。
给你举个实际案例吧。
有个人得了湿疹,痒得难受。
后来他用了含有黄柏的中药方剂,没多久湿疹就好了。
哇塞,这效果简直太棒了!
所以呀,黄柏是个好东西。
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鉴别方法,就能放心使用。
大家赶紧试试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取粉末0.1g,加甲醇5m1,置水浴上回流15分钟,滤过, 滤液补至5m1,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同 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 制成每 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 溶液各l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一醋 酸乙酯一甲醇一异丙醇一浓氨试液(6:3:1.5:1.5:0.5)为展 开剂展开,置氨蒸气饱和的层析缸内展开,取出晾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 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 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粉末
1.晶纤维 2.石细胞
3.草酸钙方晶
4.淀粉粒 5.黏液细胞
四、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含小檗碱0.6%~2.5%,
以及少量的药根碱、木兰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蝙 蝠葛碱、白栝楼碱等生物碱。另含黄柏内酯、黄柏酮、 黄柏酮酸、白鲜交酯及菜油甾醇、B-谷甾醇、7-脱氢豆 甾醇、黏液质等,其黏液质为植物甾醇与亚油酸结合而 成的酯类,含量为7%~8% 。
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较平坦,皮孔横生,嫩皮较明
显,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偶有残存的灰褐色粗皮;
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较
硬。 断面深黄色,裂片状分层,纤维性。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可将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比较:
黄柏(川黄柏)
性状
关黄柏
显微 成分
厚3-7mm;残留的栓皮 厚2-4mm;残留的 薄,皮孔横生;断面深黄 栓皮厚,有弹性,皮孔 色; 少;断面鲜黄或黄绿色; 射线弯曲,硬韧部发达。 ------含小檗碱4~8% 含小檗碱0.6~2.5%
净晒干,置干燥通风处,防霉和变色。
【性状鉴别】
1.呈板片状或浅槽状, 长宽不等,厚2~4mm。 2.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 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 皮孔痕小而少见;
3.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
具细密的纵裂纹。 4.体轻,质较硬。 5.断面鲜黄色、黄绿色,鉴别
川黄柏 长短不一板片状,剥去外皮色棕黄。
表面细密纵裂纹,内表淡棕或暗黄。
体轻质硬分层裂,断面深黄纤维状。 气微味苦粘液性,嚼之唾液染成黄。 关黄柏 较前一种皮层薄,外表棕黄纵裂纹。
残留栓皮有弹性,栓皮较厚暗灰色。
内表黄绿或黄棕,皮层呈现片层多。 断面鲜黄或黄绿,余者特征同上说。
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植物形态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功效 习题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和黄皮树P.chinensis 的 干燥去掉周皮的树皮。 前者习称“关黄柏”, 后者习称“川黄柏”。
[性状]
外表面
内表面
关黄柏 板片状,外表面淡 黄色;体轻,质硬带韧性, 折断面纤维性片状,气微, 味极苦,粘液性。
川黄柏 半管状或板片状, 外表淡黄棕色,有横向皮孔 痕;内表面淡黄棕色,断面 深黄色。
关黄柏
川黄柏
[显微特征]
关黄柏横切面:木栓细胞 含黄棕色物,皮层有石细 胞和纤维束散在,纤维束 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 成晶鞘纤维。 晶鞘纤维
知识链接 1.关黄柏 同科植物黄檗 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吉林、 辽宁。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皮孔痕小而少见, 偶有残留的特殊加厚的灰白色栓皮;有的呈片状分层, 淡黄绿色。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小檗碱含量较川黄柏 低,功效、主治同川黄柏。 2005版药典将其单列为另一品种。 2.外观品质 以皮厚、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川黄 柏优于关黄柏。
芸 香 科
柑果
黄柏 P174
黄柏因其色黄而得名,为常用的清热燥 湿药,与黄连、黄芩并称为“三黄”。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 皮。 【植物形态】 黄皮树为乔木,高8~25m。 木栓层薄。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 15枚,长圆状披针形,上面仅中脉密被 短毛,下面密被长柔毛。花单性,雌雄 异株,集成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萼片5, 花瓣5。桨果状核果球形,熟后紫黑色。 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如图所示。
黄皮树
黄檗
【产地】 主产四川、重庆、贵州、湖北等地。 四川产量大,质量佳,习称川黄柏。 【采收加工】 立夏至夏至间剥取生长10年以上的树皮,趁鲜刮 去粗皮后晒干。
【性状鉴定注意点】
1.呈板片状或浅槽状。 2.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 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皮; 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 3.体轻,易折断, 断面鲜黄色,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 4.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如图所示。
分枝石细胞
黄柏粉末
1.鲜黄色。纤维鲜黄色,形 成晶纤维。
2.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 有的呈分枝状,层纹明显; 有的可见大型纤维状的石细 胞,长可达900µm。 3.草酸钙方晶众多。
1.纤维与晶纤维多见,鲜黄色; 2.石细胞分枝状,鲜黄色;草酸钙方晶及淀粉粒。
【化学成分】 川黄柏含小檗碱较高,含小檗碱1.4%~5.8%。此外尚 含黄柏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黄柏酮等。黄柏水煎剂 及乙醇提取物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显微鉴别】
栓内层细胞数列长方形或近圆形。
皮层比较狭窄,石细胞鲜黄色,不规则类多角形,分枝状,壁极厚, 层纹明显。
韧皮部占树皮的极大部分,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呈断
续的层带(又称硬韧部),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呈 晶纤维。
射线宽2~4列细胞,常弯曲而细长。
薄壁细胞中含有细小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黏液细胞随处可见。
R1 R2 N
+
小檗碱 巴马亭 药根碱
OCH 3 OCH 3
R1 R2 O-CH 2-O OCH 3 OCH 3 OH O CH3
【理化鉴别】 1.小檗碱颜色反应; 2.黄柏酮反应; 3.薄层层析: 展开剂: 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 (6∶3∶1.5∶0.5)。
①~②黄柏(商品)③川黄柏 ④关黄柏 ⑤巴马汀 ⑥小檗碱
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来源】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黄皮树
Phellodendt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习称“川黄柏” 。
【产地】黄皮树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陕西、 湖北、云南、湖南等省亦产。
【性状鉴别】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等,厚3~7mm。
木栓层
皮层
韧皮部
[显微特征]
关黄柏粉末 黄色 1.纤维与晶纤维多见,鲜黄色; 2.石细胞分枝状,鲜黄色;草酸钙方晶及淀粉粒。
1.木栓层 2.皮层 3.石细胞 4.纤维束 5.韧皮部 6.黏液细胞 7.射线
粉末:绿黄色或黄色
纤维鲜黄色,常成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 晶纤维。 石细胞众多,鲜黄色,长圆形、纺锤形,有的呈分枝状,
枝端钝尖,壁厚,层纹明显。
草酸钙方晶极多。 淀粉粒呈球形。 黏液细胞可见,呈类球形。
黄皮树
黄檗
【药理作用及功效】 1.抗病原微生物及病原虫作用:小檗碱广谱抗菌;煎剂、醇浸 液光谱抗菌,并对钩端螺旋体、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2.降压作用:小檗碱、黄柏碱、巴马亭具有不同程度降压作用。 3.抗炎作用:小檗碱为活性成分。 此外,黄柏尚有解热、镇静、利胆、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菌痢、肠炎、黄疸、尿路感染等;外用治疮疹、口疮、 湿疹、黄水疮。用量3~12g。外用适量。
川黄柏饮片
【显微鉴定】 黄柏横切面 1.木栓层细胞长方形,内含 棕色物质。 2.皮层较窄,散有众多石细 胞及纤维束。 3.韧皮部占大部分,外侧有 少数石细胞,纤维束 (硬韧 部)与筛管群 (软韧部)相间 隔,可见草酸钙方晶。 4.射线宽2~4列细胞,粘液 细胞随处可见。
射线
木栓层
皮层
韧皮部
晶鞘纤维
Cortex Phellodendri Amurensis
关黄 柏
关黄柏【来源】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等省,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 省区亦产。以辽宁产量最大。 【采收加工 】3~6月间采收,选10年左右的树,剥取树皮, 晒至半干,压平,刮净粗皮至显黄色,不可伤入内皮,刷
五、理化鉴别
1.
2.
取黄柏断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
取粉末1g,加乙醚lOml,振摇后,滤过,滤液挥干后, 残渣加冰醋酸lml使溶解,再加浓硫酸1滴,放置,溶 液呈紫棕色。(检查黄柏酮及植物甾醇)
3.
取粉末0.1g,加乙醇lO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
加硫酸lml,沿管壁滴加氯试液lml,在两液接界处显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