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黄柏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合集下载

药物配伍意义(二)

药物配伍意义(二)

药物配伍意义(二)
1、黄柏配苍术:苍术辛散苦温燥湿;黄柏苦寒清热燥湿,作用偏下焦。

两者伍用,一温一寒,相制相成,治疗湿热下注,下肢水肿等证。

2、黄连配半夏:黄连苦寒,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半夏辛温,善燥湿化痰,降逆消痞。

两药伍用,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辛开苦降以调气机,除湿热而化痰浊,有泄热和胃、降逆消痞、开胸涤痰之功。

适用于疾热互结,气机失畅所致的胸腹闷胀、心下痞满、呕吐呃逆。

3.厚朴配枳实:枳实味苦而微寒,功能破气除痞。

厚朴苦温以下气为专,行气降逆,消胀除满为要,枳实有泻痰之力,厚朴有消痰之功,两药配伍,一寒一温,枳实消痞,厚朴除满,相行益彰,适用于食积胀满,大便秘结等症。

黄柏

黄柏

据报道,本品与丹参、虎杖等药同 用,治精液不液化症[陕西中医,1997, 18(11):50〕。与青皮、贯众同用,治女性 抗精子抗体阳性不育症[上海中医药杂志,1四 7, (9):30~31〕。与苦参等药同用,治肛 门尖锐湿疣〔中国肛肠杂志,1997,17(3): 51〕。与黄芩、黄连等药同用,治缺血性 中风[中医杂志,194,35(10):608〕。 此外,还有以本品为主治疗慢性支气 管炎、肺结核、高血压、冠心病、快速性 心律失常、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肝硬化、

清泻脏腑诸热:现代《中药学》著作 均末提及本品清泻肝、胆、胃经实火作用。 然历代本草及现代临床用药亦常将黄柏用 于多种脏腑热证,临床用之有效。《神农 本草经》谓本品“主五脏肠胃中结热”, 《长沙药解》言其“最泻肝、肾、脾、胃 之阳”,《眼科龙木论》五行汤,单用本 品治肝热目赤肿痛;《独行方》单用本品 治胃热消渴;《千金方》单用本品治胃热 口疮;《症因脉治》加味戊己汤,用本品 与知母、白芍、计草同用炎、急
慢性肠炎、急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炎、乳 糜尿、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痛风性关节炎、震颤麻痹综合 征、肛门湿疹、痔疮合并感染、血栓性静 脉炎、带状疱疹、滴虫性阴道炎、更年期 综合征、宫颈糜烂、急性结膜炎、急性葡 萄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脓精症、精子活 力低下症、小儿阴茎包皮水肿、象皮肿、 骨折、顽固性下肢溃疡、渗出性皮肤病、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痤疮等的报道。

黄柏---既能清热燥湿,又可滋阴降火,炮制入肾疗疾

黄柏---既能清热燥湿,又可滋阴降火,炮制入肾疗疾

黄柏---既能清热燥湿,又可滋阴降火,炮制入肾疗疾从前,长安有个富商,叫王善夫,小便不通,成中满(饮食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病)以后,大腹便便,坚硬如石,壅塞之极,腿脚肿胀,破裂出黄水,双睛凸出,吃不下,睡不得,苦不堪言。

求李东垣治,李东垣询问了病因和其他医生所用之方,想起《素问》中说的,“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又云,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想此病小便癃闭,肯定是无阴而阳气不化者。

于是对病人说,你这是吃得太好了,山珍海味积热损伤了你的肾水,导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

同时给病人开了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的药,黄檗、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碾,肉桂一钱作引子,热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汤下,过了一会,前阴如刀刺火烧一般,尿就跟山洪暴发一般出来了,一转眼,肿胀消散。

植物图片药物图片【每日一药】:黄柏【别名】:檗木、檗皮、黄檗、黄波罗、黄伯栗、黄皮树皮、灰皮柏、华黄柏、元柏、蘖术、蘖皮、黄蘖、黄栢、黄波椤、黄檗皮、黄树皮、柏皮、小黄连树皮、黄波罗树皮。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法用量】:煎服,3~12g。

外用适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炙用。

【临床应用】: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歌诀记忆】:黄柏苦辛药性寒,能归大肠肾膀胱。

清热燥湿止泻痢,驱虫杀菌疗金疮。

黄疸热痢腹疼痛,骨蒸便闭跌打伤。

【临床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现代研究】: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经典方剂】:黄连解毒汤——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配伍黄芩,黄连,栀子,治疗疮疡肿毒。

黄柏实用验方

黄柏实用验方

黄柏实用验方黄柏为常用中药,其性寒、味苦,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白带以及热痹、热淋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含小蘖碱、黄柏酮等主要成分,有抗菌、收敛、消炎的作用,对各种皮肤湿毒、疮疡等,功效良好,现举例如下:水火烫伤黄柏、甘草各等份,共为细末。

在炎热季节酌加5%~10%的冰片(寒冷季节酌加2%~4%)。

用时以芝麻油调匀敷患处,有水疱者可先用三棱针刺破,然后敷药。

每天1次,一般2~5次可愈。

适用于1~2度的烧烫伤,3度以上烫伤者兼服清热解毒中药。

甲沟炎黄柏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药液50毫升。

将脚洗净后,用脱脂棉花浸泡黄柏液,将患趾四周包裹,外用塑料薄膜包扎,胶布固定,使药物不得外溢。

首次用药后疼痛即可明显减轻,次晨换药重新包扎,中午可打开晾1小时,继续换药包扎,一般轻者包扎2天即可痊愈。

足癣俗称脚湿气,也叫香港脚。

可用黄柏研粉,撒于患处。

趾间湿烂严重者,用黄柏20克,苦参30克,地肤子20克,白鲜皮20克,枯矾15克,水煎,去渣放温后浸泡患处,每日数次,每次30分钟。

下肢疮疡、神经性皮炎黄柏研末,先用热温水清洗患处,再将黄柏末用新米泔水调涂;用麻油调涂或干擦亦可。

急慢性脓耳取黄柏30克,加水250毫升,慢火煎30分钟,滤去渣,浓缩至20毫升备用。

先用双氧水将患耳脓液洗净,拭干后滴入上药,每日3次。

耳部湿疹用黄柏粉1份、香油1.2份调成糊状,每日涂药1次,一般用药1~2次后,湿烂面开始干燥结痂,5~7日后基本好转或痊愈。

尿布皮炎黄柏10克,滑石30克,冰片1克,研末过筛,取细粉备用。

用时以温开水将患处洗净拭干,再以消毒棉签或纱布蘸药末薄薄地扑撒于患处,每日3次。

小儿热痢下血黄柏50克,赤芍药20克。

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

每服10~20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

痢疾黄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

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200克,共水煎2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100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

黄连、黄芩、黄柏相配伍的方剂

黄连、黄芩、黄柏相配伍的方剂

黄连、黄芩、黄柏相配伍的方剂方剂学对大家来说是非常头疼的科目,但是只要大家坚持,每天背一点,日积月累,总能把这块顽石击穿。

记忆需要重复,但并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记忆,更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总结,从中发现许多规律。

此处将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各自的功效及所组成的方剂总结如下,点滴记忆,从三黄开始。

黄芩性能:苦,寒。

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3.血热吐衄。

4.痈肿疮毒。

5.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连性能:苦,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

为治泻痢要药。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尤善疗疔毒。

5.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煎服,2~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柏性能: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1.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3~12g。

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

三药共同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同可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功效: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一、三黄连用的方剂1.清热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

【趣记】三黄治(热)。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黄柏———增益肾水降虚火

黄柏———增益肾水降虚火

黄柏———增益肾水降虚火黄柏———增益肾水降虚火【性味】味苦,性寒,归于肝、肾、胆、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坚肾治痿。

【药论】凡檗类植物,其皮必黄。

而本品之内皮鲜黄,尤胜于他者,故得名为黄檗。

李时珍谓,民间称为黄柏,是简写的错误。

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论来推理,因其药用树皮所以入肺,味苦所以入心血,色黄所以入脾胃,如此说明,此物明显是中、上二焦药物,为何其归经应用全在下焦呢?黄柏先入于心并发挥药理作用不错,但其性趋下,所以不久留于心而发挥有效的药理作用。

黄柏的药性趋下是多方面的,一是其质相对于其他树皮来说偏重而下降,二是五谷的气味皆不能胜过苦味,因而苦味多能直走下焦,三是此物根结珠块,故而性趋下降,其中道理,请看邹润安所论。

邹润安说:“凡草木之根成球结块者,其气必向下,纵苦寒而不泄。

凡物之苦寒不泄者,其性必燥,能搜削隐伏之热。

檗木根结如茯苓,皮色鲜黄,味苦气寒性燥,故其为治,能使在内之伏热解,而肌肉九窍之热尽除。

”大抵清热燥湿之药,黄芩主于上焦,黄连主于中焦,黄柏主于下焦。

自古以来,皆以黄柏为治阴虚内热之首选药物,且其效更是无物可代,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按说此物味苦性寒,善入于下焦而达里,其能泻火除热之效似乎不足为奇,世人亦多自以为是。

问题是,阴虚而生内热之证毕竟是虚火之疾,宁有苦寒直折,速其绝灭之理?上自《神农本草经》,下至李东垣,都认为黄柏善补肾水而使虚火自潜,可惜世人多不明其理,反而攻击说:“沉寒之性,本无生气,清火则可,补水则谬。

”现在,我们不得不为此作出解说,以正黄柏之能。

《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按肾水作强之宫,非坚则无以称作强之职。

凡物皆是遇热则软,遇寒则坚,得甘则缓,得苦则坚。

黄柏味苦性寒,能直达肾经之所,用之正能使肾以坚也。

又因肾之坚,全赖以水火之充盛。

其证虽是内热,实则肾水不足,黄柏既善坚之,正是取其善于益水之能啊!有人会说,推究黄柏之生物成分,多是碱类物质,又其味但苦不甘,又怎能说黄柏善于补益肾水呢?殊不知黄柏益水,非取其内在之物质,但取其特殊之性能啊!按阴虚则火旺,此象正如大地干裂而烈日当空,用以黄柏之苦寒,则阳盛之热遇此寒凝之物,必阴阳相合而生水。

黄柏药对(3)——黄柏配知母(黄柏最重要药对)之方剂

黄柏药对(3)——黄柏配知母(黄柏最重要药对)之方剂

黄柏药对(3)——黄柏配知母(黄柏最重要药对)之方剂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黄柏药对小结黄柏——黄连;黄柏——黄芩;黄柏——栀子;黄柏——薤白;黄柏——白头翁;黄柏——细辛;黄柏——槟榔;黄柏——龟板;黄柏——肉桂;黄柏——细辛;黄柏——干姜;黄柏——知母;黄柏——生地;滑石——黄柏;槐花——黄柏;黄柏——荆芥;黄柏配升麻;黄柏配赤芍;黄柏配炒苍术;冰片——黄柏(外用配伍)。

黄柏配知母的意义黄柏苦寒沉降,清热坚阴,功擅泻相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

知母苦甘寒润,清热泻火,滋肾润燥。

二药配伍,可直人下焦,滋肾阴而降虚火,滋阴则虚火得制,虚火退则有益于阴液之复,共奏清热滋阴降火之效。

临床应用:1.骨蒸潮热、遗精盗汗;2.痿证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3.淋证、白浊下焦湿热的小便赤涩热痛,大便泻而不爽,4.带下湿热蕴结胞宫,妇人带下黄浊5.癃闭湿热蕴结下焦膀胱,小便癃闭不通,6.不孕不育,7.关节肿痛湿热下注于下肢的关节肿痛。

现代疾病:黄柏有抗病原微生物、降压、降血糖、抗溃疡、镇静、肌肉松弛等作用。

结核病、泌尿道感染、肾炎、肾病引起的血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甲亢、糖尿病等可参考治疗。

黄柏配知母之方剂黄连黄柏知母丸《松崖医径》卷上组成服法:黄连、黄柏、知母(酒制)各等分。

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80丸至100丸,空心以百沸汤送下,以饮食压之。

功能主治:足下时热如火,表则恶寒。

知母黄柏汤:组成服法:知母12克,黄柏12克,元参12克, 生地黄15克,紫花地丁 20克,鱼腥草20 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板蓝根15克, 黄芩15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功能主治:对肾病综合征有治疗作用。

四物黄柏知母汤《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卷一组成服法:归身1钱,赤芍1钱,生地1钱,黄柏1钱(炒),知母1钱,木通1钱,川芎7分,生甘草5分。

水煎,食前服。

功能主治:月经超前,误服辛热暖宫之药,致冲任伏火者。

巧用黄柏,清热、除湿,止痛中药“黄氏三兄弟”黄连、黄芩、黄柏,

巧用黄柏,清热、除湿,止痛中药“黄氏三兄弟”黄连、黄芩、黄柏,

巧用黄柏,清热、除湿,止痛中药“黄氏三兄弟”黄连、黄
芩、黄柏,
巧用黄柏,清热、除湿,止痛。

中药“黄氏三兄弟”黄连、黄芩、黄柏,三药的性能皆苦寒相近,三药常相须使用,提高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效果。

黄芩偏向于清泻上焦肺火,更多用于肺热咳嗽。

黄连倾向于清泻中焦胃火,更多用于胃火炽盛、中焦湿热所致的痞满呕逆、高热心烦等。

黄柏更擅长清泻下焦相火、除骨蒸烦热,常用于骨蒸劳热、湿热下注下焦等疾病。

临床上,黄柏经常配伍其它药物,达到效果翻倍的目的。

黄柏苦寒,善泻相火。

黄柏+生地黄+山药,补益肾精,清热除烦。

适用于阴虚导致的骨蒸烦热、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膝酸软、遗精等症状。

黄柏+山药+芡实+车前子,清热化湿,利尿通淋。

适用于湿热下注下焦导致的小便短赤,小便热痛,黄带臭秽等症状。

黄柏+苍术+牛膝,通络止痛,清下肢湿热邪气。

湿热下注继续下行于下肢,就会出现脚气恶臭、下肢肿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黄柏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黄柏,味苦,性寒,无毒,归肾、膀胱、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谓黄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泻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珍珠囊》也云:“其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由此可见,黄柏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应用,现将其配伍意义论述如下:
1泻火坚阴
黄柏苦寒沉降,直入肾经,泻相火,清虚热,坚肾阴,用于肾阴不足之五心烦热,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等症。

《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本草要略》也云:“黄柏,味辛,性寒,
走少阴而泻火。

今人谓其补肾,非也。

特以肾家火旺,两尺脉盛为身热、为眼疼、为喉痹诸疾者,用其泻火,则肾也坚固,而无狂荡之患也。

岂诚有补肾之功哉,故肾之无火而两尺脉微弱,或左尺独旺者,皆不宜用此剂。

《内经》所谓强肾之阴热之尤可。

此又不可不知。

”故凡水亏阴伤导致肾火偏旺者,用之可泻火存阴。

临床每与知母相配伍,共奏滋阴泻火之功。

如治阴虚火旺的劳热骨蒸、足膝疼热、盗汗等症的大补阴丸,方中知母苦寒而润,上清润肺金,下滋清肾水,与黄柏相须为用,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平抑亢阳。

如此类方还有《兰室秘藏》的正气汤、《婴童百问》的泻肾丸等。

2燥湿止痢
黄柏,又能入大肠经,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善除大肠湿热以治热毒内陷大肠血分之热毒痢。

《长沙药解》曰“黄柏泄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痢下重。

”在白头翁汤中,即取黄柏苦寒入大肠之经,清大肠湿热,助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正如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所言“黄柏⋯⋯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

”《千金翼方》记载用黄柏与黄连、栀子合用,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

此外芍药柏皮丸、黄柏丸等方剂均以黄柏配伍为主,以治热痢。

症见下痢赤白,脓血相间,里急后重等,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炎等疾病。

屈统红用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结肠炎。

每日一剂水煎服,保留灌肠2 h每日2次, 10 d为一疗程。

治疗42例,用药1~3个疗程,结果痊愈29例,好转13例,随访38例, 5例复发。

3 清热除痿
湿热下注, 流于下肢, 筋脉弛缓, 则病痿证。

《丹溪心法》中二妙散为治痿证的代表方,方中以黄柏为主,《脾胃论》言:“本品除湿热为痿,救足膝无力,也除阴汗,阴痿。

”与苍术相伍,清热燥湿,使热祛湿除,诸症自愈。

故《本草逢源》强调:“黄柏苍术,乃治痿要药。

”现代医学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表现为足膝红肿热痛,两足痿软无力,甚则筋骨疼痛。

二妙丸对痛风有很好治疗效果,据研究黄柏与二妙丸的水提物840, 480 mg·kg - 1·d- 1口服7 d 对氧嗪酸钾盐诱导的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表现出很强的降尿酸效果,且在上述剂量下有一定的抑制肝脏XDH和XO的能力,提示黄柏与二妙丸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对高尿酸小鼠发挥降尿酸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