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精选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一点_历史故事有哪些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点_历史故事有哪些中国是世界四⼤⽂明古国之⼀,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商鞅南门⽴⽊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化各⽅⾯都⽐中原各诸侯国落后。
贴邻的魏国就⽐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地⽅。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
他下决⼼发奋图强,⾸先搜罗⼈才。
他下了⼀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或者外来的客⼈,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的⼈。
有⼀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跑到秦国,托⼈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
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切改⾰也就容易进⾏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
可是秦国的⼀些贵族和⼤⾂却竭⼒反对。
秦孝公⼀看反对的⼈这么多,⾃⼰刚刚即位,怕闹出乱⼦来,就把改⾰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个改⾰的法令,但是怕⽼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就先叫⼈在都城的南门竖了⼀根三丈⾼的⽊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两⾦⼦。
”不⼀会,南门⼝围了⼀⼤堆⼈,⼤家议论纷纷。
有的说:“这根⽊头谁都拿得动,哪⼉⽤得着⼗两赏⾦?”有的说:“这⼤概是左庶长成⼼开玩笑吧。
”⼤伙⼉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个敢上去扛⽊头的。
商鞅知道⽼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提到五⼗两。
没有想到赏⾦越⾼,看热闹的⼈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敢去扛。
正在⼤伙⼉议论纷纷的时候,⼈群中有⼀个⼈跑出来,说:“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头扛起来就⾛,⼀直搬到北门。
商鞅⽴刻派⼈传出话来,赏给扛⽊头的⼈五⼗两黄澄澄的⾦⼦,⼀分也没少。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我国历史发展的源泉要追溯带皇帝时期,发展周期漫长,在这历史的洪流的冲刷下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经典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姜太公钓鱼盘庚死后⼜传了⼗⼀个王,最后⼀个王叫做纣(⾳zhòu)纣原来是⼀个相当聪敏,⼜有勇⼒的⼈。
他早年曾经亲⾃带兵和东夷进⾏⼀场长期的战争。
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化传播到淮⽔和长江流域⼀带。
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定作⽤的。
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加重了商朝⼈民的负担,⼈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样,只知道⾃⼰享乐,根本不管⼈民的死活。
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个富丽堂皇的“⿅台”,把搜刮得来的⾦银珍宝都贮藏在⾥⾯;他⼜造了⼀个极⼤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堆积起来。
他把酒倒在池⾥,把⾁挂得像树林⼀样。
他和宠姬妲⼰(妲⾳dá)过着穷奢极欲的⽣活。
他还⽤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民。
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
这叫做“炮烙”(⾳luò )的刑罚。
纣的残暴⾏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这时候,在西部的⼀个部落却正在⼀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个古⽼的部落。
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肃⼀带活动。
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领古公亶⽗(亶⾳dǎn)率领周⼈迁移到岐⼭(今陕西岐⼭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的孙⼦姬昌(后来称为周⽂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了。
周⽂王是⼀个能⼲的政治家。
他的⽣活跟纣王正相反。
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民滥施刑罚。
周⽂王禁⽌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
他⿎励⼈民多养⽜⽺,多种粮⾷。
他还虚⼼接待⼀些有才能的⼈,因此,⼀些有才能的⼈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起来,对商朝是个很⼤的威胁。
上下五千年中国故事简短一点_上下五千年小故事

上下五千年中国故事简短⼀点_上下五千年⼩故事中国是世界四⼤⽂明古国之⼀,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上下五千年中国故事简短⼀点,供⼤家参考。
上下五千年故事1萧何追韩信项⽻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婴和秦国贵族⼋百多⼈,还下命令烧阿房宫。
跟随项⽻进关的五⼗多万兵⼠,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燃烧起报仇的⽕苗。
项⽻⼀声令下,⼤伙⼉就放起⽕来。
这场⽕⼀直烧了三个⽉,把阿房宫烧成⼀堆⽡砾。
项⽻原来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
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农民着想。
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了的中国⼜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领还是楚怀王。
项⽻把他改称为义帝,表⾯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
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共封了⼗⼋个王,⾃称为西楚霸王。
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
到了第⼆年,项⽻⼲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的封国去,项⽻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_苏徐州市)。
在⼗⼋个诸侯中,项⽻最忌的是刘邦。
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兵⼒弱⼩,没法跟项⽻计较,只好带着⼈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争夺天下。
但是他⼿下的兵⼠们却都想回⽼家,差不多每天有⼈开⼩差逃⾛,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天,忽然有⼈来报告:“丞相逃⾛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斩掉了左右⼿⼀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
汉王见了他,⼜⽓⼜⾼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萧何说:“我怎么会逃⾛呢?我是去追逃⾛的⼈呀。
儿童故事上下五千年精选

儿童故事上下五千年精选历史之于人们既是真实存在的过去,又充满着神秘和未知。
史学家们执着于记录真实的过去,而影视编剧们一方面在享受着史学家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大胆探索着(改变着)历史的未知(面貌)。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儿童故事上下五千年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儿童故事上下五千年精选篇一:卢象升战死巨鹿当李自成等十八人正在商洛山区休整的时候,明朝东北边境的形势越来越紧张。
自从熊廷弼、袁崇焕被冤杀以后,明朝在东北没有得力将材。
后金军曾一再派兵进关,掠杀人口和牲畜。
公元1638年,清太宗派亲王多尔衮(音gǔn)等率领大军第四次远征。
清军直达北京外围,京城形势危急。
明王朝内部意见分歧,有的主张抵抗,有的主张讲和。
崇祯帝也拿不定主意,一面号召全国兵马援救京师:一面又让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宦官高起潜秘密派人去东北找清朝试探求和。
他听说总督宣府大同地区军事的卢象昇是个将材,就把卢象昇召到京城,命令他总督全国援兵。
卢象昇到了北京,崇祯帝立刻召见,问他该怎样对付清军进攻。
卢象昇早就听说朝廷正在秘密议和,他直截了当对崇祯帝说:“陛下要臣督师,臣只知道打仗,不知道别的。
”崇祯帝听得话里有刺,很不高兴地说:“议和是一些大臣的议论。
朝廷从没讲过要和。
”他要卢象昇跟杨嗣昌去商量对付清军的办法。
杨嗣昌对卢象昇阻挠他的和议,心里恼恨,让高起潜担任总监,把各路来的四万援兵分成两半,一半由高起潜指挥。
这样,卢象昇名义上是统帅,实际上只掌管两万兵马。
清军分八路进军,长驱直入。
一路打到高阳,原来支持袁崇焕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已经告老在家,听到清军打来,带领全家十几口上城抵抗。
高阳城被清兵攻破,孙承宗全家都壮烈牺牲。
卢象昇带兵开到保定,正在抵抗清兵,崇祯帝却听信杨嗣昌的诬告,责备卢象昇指挥不当,撤了他的职,要他戴罪立功。
杨嗣昌还把卢象昇仅有的二万人马又分出一半给别的将领管辖。
卢象昇到了巨鹿,兵力只留下五千。
那时候,高起潜带领的人马就驻在离巨鹿只有五十里的地方,卢象昇派人向高起潜求援,却遭到高起潜的拒绝。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中华是⼀个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国度,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信陵君救赵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
魏安釐王派⼤将晋鄙(⾳bǐ)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跑到邯郸去督战。
他派⼈对魏安釐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
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
”魏安釐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
晋鄙就把⼗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
魏安釐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
赵孝成王⼗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信陵君魏⽆忌写信求救。
因为平原君的夫⼈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
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
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yíng)。
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
侯嬴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块肥⾁扔到饿虎嘴边,不是⽩⽩去送死吗?”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处。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侯嬴⽀开了旁⼈,对信陵君说:“咱们⼤王宫⾥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信陵君点头说:“对!”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王的卧室⾥,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
当初如姬的⽗亲被⼈害死,她要求⼤王给她寻找那个仇⼈,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
后来还是公⼦叫门客找到那仇⼈,替如姬报了仇。
如姬为了这件事⾮常感激公⼦。
如果公⼦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定会答应。
公⼦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
这⽐空⼿去送死不是强多吗?”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
他马上派⼈去跟如姬商量,如姬⼀⼝答应。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历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人物或事件,以情节的连贯曲折,语言的生动形象,为我们还原出真实的历史情景。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篇一:杀身成仁有一次,的弟子向孔子请教说:“先生,您讲的仁德、忠义都是极好的。
人人相爱,以仁义待人,确实是一种美德。
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
假如仁德与两者发生了冲突,该怎样处理呢?”孔子严肃地回答说:“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应该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弟子恭敬地给孔子施礼,表示敬服。
这时,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先生说:“仁德一定是很难得到的吧?我们应当怎样去培养它呢?”孔子回答说:“培养仁德可以从头做起。
比如说,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计,必须先有得心应手的工具。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选择那些大夫中的贤者去敬奉他;对于自己来说,就应该挑选那些士人当中的仁者交朋友。
这样,才会培养起仁德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篇二:吴越同舟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
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几个吴人和越人,双方谁也不搭理谁,气氛显得十分沉闷。
船离北岸后,一直向南岸驶去。
刚到江心,突然天色骤变,刮起狂风来。
刹满天乌云,暴雨倾盆而下,汹涌的巨浪一个接着一个向渡船扑来。
两个吴国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越国有个老太一个踉跄,跌倒在船舱里。
掌舵的老艄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声招呼大家快进船舱。
另外两个年轻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绳索,想把篷帆解下来。
但是由于船身在风浪中剧烈颠簸,他们一时解不开。
这时不赶快解开绢索,把帆降下来,船就有翻掉的可能,形势非常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轻的乘客不管是吴人还是越人,都争先恐后地冲向桅杆,顶着狂风恶浪,一起去解绳索。
他们的行动,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么好。
不一会,渡船上的篷帆终于降了下来,颠簸着的船得到了一些稳定。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大全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大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故事吧。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大全,供大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巨鹿大战项梁在整顿了军队以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
项羽、刘邦带领另一支队伍,杀了秦将李由。
项梁骄傲起来,认为秦军没有什么了不起,放松了警惕。
章邯重新补充了兵力,趁项梁不防备,发动了猛烈的反扑。
项梁在战斗中被杀了。
项羽、刘邦也只好退守彭城。
章邯打败项梁,认为楚军大伤元气,就暂时撇开黄河以南这一头,带领秦军北上进攻赵国(这个赵国不是战国时代的赵国,而是新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很快就攻下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歇逃到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章邯派秦将王离把巨鹿包围起来,自己带领大军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
他还在棘原和巨鹿之间修筑了一条粮道,给王离军运送粮草。
赵王歇几次三番派人向楚怀王求救。
当时,楚怀王正想派人往西进攻咸阳。
项羽急于想为叔父报仇,要求带兵进关。
怀王身边有几个老臣暗地对怀王说:“项羽性子太暴躁,杀人太多;刘邦倒是个忠厚人,不如派他去。
”正好赵国来讨救兵。
楚怀王就派刘邦打咸阳,另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到巨鹿去救赵国。
宋义带领的大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命令楚军停了下来,想等秦军和赵军打上一阵,让秦军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进攻过去。
宋义按兵不动,在安阳一停就是四十六天。
项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他还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如有不服从指挥的,就得按军法砍头!”这道命令明明是针对项羽的,项羽气得要命。
这时候已经是十一月的天气,北方天冷,又碰着大雨。
楚营里军粮接济不上,兵士们受冻挨饿,都抱怨起来。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女娲传说到现代的改革建设,每一个故事记录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篇一:“公安三袁”妙论官明朝时,湖北公安袁姓人家有兄弟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人。
三兄弟自小就跟教书先生。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
一天,先生把三兄弟叫到面前说:“凭你们现在的学识,考中进士然后谋得一官半职是件不大难的事,老师就是想听听你们是如何看待做官的。
”袁宏道说:“忍!”老先生问:“此话怎讲?”袁宏道说:“做官就要守住自己的人格,要时刻保有不为权贵所动的忍性。
”袁中道说:“能!”老先生问:“此话怎说?”袁中道说:“做官就要体现自己的职能。
要有所作为,要做百姓的父母官,替民做主,为民请命。
”袁宗道说:“人!”老先生问:“此话怎么说?”袁宗道说:“做官就是要把百姓放在首位。
把上司放在第二,把同僚放在第三,把自已放在最后,干干净净地。
”老师听后高兴地说:“世人都说做官坏。
不知做官好,你们这样想我就放心了。
”很快喜讯就传回乡里,袁家三兄弟都考中了进士并当了官。
然而,几年后,三兄弟都辞官不做,回到了故里。
有一次,三兄弟去拜会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先生。
老先生问袁宏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宏道答:“我是为官不忍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讲?”袁宏道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当官的要狠心搜刮老百姓的血汗,我确实于心不忍,只好辞官不做。
”老先生问袁中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中道答:“我是为民不能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说?”袁中道说:“当官的若要为民请命,必然要得罪皇上。
我不能为民请命,只好辞官不做。
”老先生问袁宗道:“你为什么不做官呢?”袁宗道答:“我是为官不人啊!”老先生又问:“此话怎么说?”袁宗道说:“当官的对上司要做狗,对同僚要做鬼,对老百姓要装神,我左右不能做人,只好辞官不做。
”老师听后长叹道:“世人都道做官好,不知做官坏,你们回来我就放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精选导读:本文是关于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您!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篇一:薛谭学歌战国时有个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艺。
没学多久,薛谭便自以为把老师的技艺全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辞行。
秦青也没挽留,只是说明日要为他饯行。
第二天一早,秦青在大道边的凉亭里为薛谭摆上了酒菜。
酒过三巡后,秦青引吭高歌,对薛谭唱起了送别曲。
这一曲时而高亢激昂,直入云霄;时而婉转动听,使整个树林充满回响。
薛谭听后自愧不如,赶紧向秦青谢罪,希望留下继续学习。
秦青见薛谭诚心悔悟,就又留下了他。
从此,薛谭安下心来学习,再也不轻易说回家了。
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篇二:陶宗仪持之以恒宋元时期,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从小就坚持刻苦读书。
即使在田地干活的间隙,他也不忘看书。
田里没有纸,每当想起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就立即摘取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储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里,等存满了就埋在树下。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中竟积攒下十几罐树叶。
有人问陶宗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学习就应该持之以恒。
”后来,他把瓦罐一个个打开,取出来时积累起来的树叶,重新进行整理、修改,最后写成长达30卷的《辍耕录》。
《辍耕录》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篇三:黄袍加身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周恭帝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朝中大臣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yìn)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率军从汴(biàn)京出发。
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着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
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赵匡胤隔夜喝了点酒,睡得挺熟,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的人声,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才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
”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
执行命令的将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再加上有将领们拥护,谁敢不听号令!将士们排好队伍开往京城。
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
到了汴京,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
将领们把朝中大臣范质、王溥找来,他们见到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吓得赶快下拜。
周恭帝让了位。
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篇四:孤注一掷公元1020xx年,契丹军队攻陷德清(今河南清丰),逼近冀州(今河北衡水县),抵达澶(chán)州(今河南濮阳),宋朝军队失去抵抗能力,节节失利,边境告急文书频频送到京城。
此时,寇准(曾在邯郸市成安县任知县)任宰相,他接到告急文书后扣而不发,像平时一样从容镇定,不露半点惊慌。
宋真宗赵恒闻听此事,非常震怒,责问寇准道:“边关军情如此紧急,你为什么隐情不报?”寇准笑着对真宗说:“陛下息怒,消灭契丹军队的计划臣已谋划好了,请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定会不战而逃。
”十二月,宋真宗率领文武百官,冒着严寒登上澶州。
宋朝军队驻扎到澶州之后,寇准奉命处理军务,他号令军队以逸待劳,等待战机。
果然,几天后契丹军队前来攻城,等敌人疲惫时,寇准命令将士出击,一举将敌兵斩获大半,迫使敌人仓皇退兵。
从此,宋真宗对寇准更加重用。
朝中另一位大臣王钦若嫉妒寇准的功劳,便在宋真宗面前讲寇准的坏话:“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输的赌徒往往会把所有的钱押上作为最后一次赌注,叫做‘孤注一掷’。
寇准再三要陛下亲征,陛下不是成了寇准的‘孤注’了吗?这不是拿陛下的生命来弄险吗?”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篇五:曹操碣石山观海【传统故事】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北方的袁绍和曹操都想吞并对方,伺机一统天下。
公元二百年,袁绍率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率七万兵马迎敌。
两军在官渡交战,曹操亲自率五千精兵烧掉袁军的粮草,并趁乱一举打败了袁军。
接着,他又平定了辽西、辽东等地。
得胜后,他踌躇满志地班师回朝。
路过河北碣石山时,曹操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辽阔苍茫的大海,不禁吟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观沧海》通过对大海壮丽景象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成为千古佳作。
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篇五: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
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篇六:捕风捉影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
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
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
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
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
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
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
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
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篇七:不可救药周朝有位有名的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仅擅长吟诗做画,而且善于治理国家处理大事。
从政不久,凡伯便通过自身的才华获得了周厉王的青睐。
又一段时间时间后,他便开始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并拥有了很高的身份。
但是周厉王骄横跋扈,枉法断事,荒淫奢侈。
奸臣们都百般献媚讨好,而忠臣却苦眼言相劝,清梳利弊。
无奈周厉王荒淫无道,并且听信奸臣所言,残害忠臣。
凡伯直言相劝,告诉周厉王国家的急迫。
并且还指出诸侯正对周朝虎视眈眈,希望可以让周朝重新强大。
但是奸臣当道,奸臣向周厉王诉说凡伯的种种不是,说凡伯妖言惑众并且看不起周厉王,它的言论其实是诋毁强盛的周朝,恶意诅咒周王。
因此周厉王虽然欣赏凡伯的才华,却对凡伯非常反感与厌烦,慢慢的对凡伯疏远,对奸臣们更加信赖。
从此以后奸臣频繁出入宫廷,越来越多的忠臣被陷害入狱或者被杀,而奸臣却越来越如鱼得水。
随着忠臣们一个一个被奸臣陷害,离开国家逃亡异国他乡,凡伯身边的知己越来越少,奸臣也越来越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看着这个奸臣当道的国家痛哭流涕,十分愤慨,因此凡伯写了一首抨击奸臣的诗上交给周厉王,自己则去外出周游列国,这首诗后被诗经收录,诗中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上下五千年的小故事篇八:长驱直入公元220xx年,曹操为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与刘备在这一带酣战。
刘备的大将关羽用重兵围住了襄阳,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阳毗邻的樊城,处境相当困难。
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将军于禁率军增援曹仁。
不久,樊城这一带连降大雨,汉水泛滥。
关羽乘机引水去淹曹军,结果于禁全军覆没,被迫投降。
由于洪水冲进樊城,曹仁处境危急。
一些部将劝他放弃樊城,乘船退走。
但有人极力反对,说是水势不可能一直这样大,过些时日会退去,还是紧守为好。
曹仁觉得有理,决定紧守樊城。
不久,曹操又派大将徐晃率军去樊城解围。
徐晃老谋善算,暂不将部队直接开到樊城,而在稍远之处驻扎下来,然后派人用暗箭把信射入樊城,与曹仁取得联系。
正好曹操还在组织其他兵马增援,得知徐晃的行动非常赞同,要他等待各路兵马到齐,一并开向樊城。
当时,刘备一部分军队驻在离樊城不太远的偃城。
徐晃带领一些军队来到偃城郊外,故意挖掘陷坑,似乎要截断偃城军队的退路。
驻军中计,匆匆撤离偃城。
于是徐晃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这座城池。
这时,曹操组织的十二路兵马已经赶到。
于是徐晃和这些兵马会合起来,打算和曹仁内外夹击关羽。
关羽在围头和四冢两处地方驻有军队。
徐晃表面上装出要进攻围头的样子,实际上亲率大军进攻四冢。
等关羽发现徐晃主攻的方向时,为时已晚。
匆匆赶到四冢的五千兵马很快被徐晃击败。
接着徐晃率领部下,一直冲进了关羽对曹仁的包围圈中。
关羽的将士不敌败走,襄阳,樊城终于解围。
徐晃的捷报传到曹操那里,曹操立即写了慰劳令,派人送到前方。
令中写道:“我用兵三十多年,所知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快跑,一直往前,冲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