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猎人海力布》讲述了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不惜牺牲自己变成石头的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牛郎织女(一)》分别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们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划一道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故事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语文要素1.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在《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
教材中安排了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要素分解分类内容/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9 猎人海力布(舍己救人)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复述故事10 牛郎织女(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表演的形式,发挥想象创编故事11* 牛郎织女(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绘制连环画配文字复述故事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讲清楚故事细节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习作缩写故事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分享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教法建议1.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字词百花园。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好歹.(dǎi)酿.酒(liàng)筛.选(shāi)勤勤恳恳.(kěn)B.嫂.子(sǎo)瞌.睡(kē)监.狱(jiān)无拘.无束(jū)C.我正整理着床铺.(pù),有个东西掉了下来,落.(là)在了我后边的柜子上。
D.我刚正忙着铺.(pū)床,耽误了一小会儿,没想到就落.(luò)在大家后面了。
2.下面是牛郎和织女的结婚请帖,请你把上面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图中有三个错别字:应改为,应改为,应改为。
3.“哥哥嫂嫂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独占父亲留下来的家产,将牛郎赶出家门”中的“韪”是形声字,它的读音和意思可能分别与()有关。
A.“shì”和“伟大” B“wéi”和“违反”C.“tí”和“题目”D.“wěi”和“是,对”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酬.谢(报答)B.倾.盆大雨(用尽)C.狂风怒号.(拖长声音大声叫唤)D.富丽堂皇.(盛大)二、句子游乐场。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句)2.从材料中摘录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甚至可以三言两语。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表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电脑还是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三、课文欢乐谷。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单元的课文都属于民间故事,课文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B.海力布把听来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表现了他伟大的牺牲精神C.牛郎的哥哥之所以跟他分家,是因为牛郎娶了织女,家里没有住的地方了D.《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四、阅读芳草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完美版)ppt

鳍
鲸 的 大 小
上 腭
返回
象:哺乳动物,是陆
地上最大的动物,耳朵大, 鼻子长圆筒形。
返回
返回
鲸 与 象 和 人 的 大 小 比 较
返回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告 诉我们鲸是很大很大的动物。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它属于鱼类吗?它是怎 样由陆地到海洋的?
下页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读第一段,你明白了鲸的体形最明显的的特点是什么?
(特别大、庞然大物) 你是从哪几出处看出来的? 比大象大得多。 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 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的鲸,有17米 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 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 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9、鲸
学习生字、生词
jīnɡ 鲸 qí zhī 肢 è lǜ 滤 bǔ pàn 判 dūn tāi 胎 fèi
鳍
腭
捕
吨
肺
扑获 倾斜 比较 宽敞 逃窜 上腭
适应 退化 胎生
哺乳动物
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鲸的形体特点。(第1自然段) ②鲸的进化过程。(第2自然段)
③鲸的种类。(第3自然段) ③鲸的生活习性(吃、睡、呼吸)。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 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 类,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 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 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 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 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 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 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 的生活。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填空

第三单元知识点
9《猎人海力布》
1.《猎人海力布》一文讲的是猎人海力布,得到一颗宝石,他把听到的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赞扬了海力布的高贵品质。
2.《猎人海力布》写了海力布这四件事。
4.避难()狂风怒号()发誓()塌()陷催()促
5.近义词:
酬谢—酬报叮嘱—嘱咐发誓—立誓催促—督促
6.“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呼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 运用了,写出了。
倾盆大雨、巨响、洪水。
7.形容人优秀品质的成语:
10《牛郎织女(一)》
1.《牛郎织女(一)》一文是一则故事,按照的顺序写的。
2.丢三落()四 . 牛虻()酿(niàng)酒咧()开嘴拗()不过
5.“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这个描写写出了嫂子的。
11*《牛郎织女(二)》
1.《牛郎织女》与、、、并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
2.《牛郎织女》让我们认识了的牛郎,的织女,的的王母娘娘。
5.《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中牛郎代表我国古代社会中,织女代表,王母娘娘代表。
6.课文前面老牛说“碰到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后面牛郎披上牛皮向天上飞去。
这种写法叫,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一脉相承。
7.写到牛郎织女的古诗句:
杜牧《秋夕》:
刘禹锡《浪淘沙》:。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PT课件

如本文中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 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 这个地方不能住了!’”一句,就是通过描写海力布 的言行,赞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
拓展延伸
1.含有数字的成语。 千真万确 丑态百出 身价百倍 坐拥百城 南面百城 破绽百出 流芳百世 漏洞百出 愁肠百结 身经百战 千奇百怪 千方百计 千锤百炼 千娇百媚 千疮百孔 千回百转
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 一举一动的活动,如:抓、拉、扯、跑、踏、看、听、 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 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 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 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 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 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的故事。
2. 猎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海力布是个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人。
3. 小白蛇和海力布说话的时候,有一句 话重复了两遍,是哪一句,为什么?
“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 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 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小白蛇为恩人担心,担 心恩人为了帮助他人,泄露了动物说话的秘密而变 成石头。
பைடு நூலகம்
)。
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全?文可以分成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猎人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 第二部分(3~10):写海力布处处为乡亲们着想, 最后为了救乡亲们牺牲了自己。 第三部分(11):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 念海力布。
课文解读
1. 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这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
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自由朗读,自主学习①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查字典;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
(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
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a.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b.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c.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d.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④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小结,完成作业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①听写本课生词。
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①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a.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b.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种类: 须鲸、齿鲸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②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
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欣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
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9 鲸三课时10 松鼠一课时11 新型玻璃三课时12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语文园地三五课时9、鲸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2、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3、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2、精读课文.体会写法A、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B、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C、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D、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E、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F、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四、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六、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第二课时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2、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3、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4、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5、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吃食呼吸(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6、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7、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1、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2、出示资料,延伸扩展3、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三、板书设计:9、鲸体形:大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深海(哺乳动物)分类: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繁殖生长10、松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习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多音字:应——(yīng)应该应有尽有(yìng)呼应适应有求必应露——(lù)露水露珠风餐露宿(lòu)露馅儿露马脚调——(tiáo)调节风调雨顺(diào)调动曲调处——(chǔ)处理相处(chù)处所住处晕——(yūn)晕车头晕(yùn)日晕削——(xuē)削弱瘦削(xiāo)削铅笔刀削面二、近义词和反义词1、近义词:适应——习惯锋利——锐利敏捷——迅速2、反义词:宽敞——狭窄退化——进化锋利——迟钝凶猛——温驯敏捷——迟钝躲藏——暴露勉强——自愿急促——缓慢削弱——加强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肺部、高矮、藕断丝连、废水、嫌疑、上颚、退化、噪音、盗窃、垂直、即使、急促、哺乳2、易读错的字鱼(鳍)(qí)(榉)实(jú)橡栗(lì)尘(埃)(āi)湿(漉)漉(lù)(哺)育(bǔ)(触)动(chù) 追(逐)(zhú)(潜)水(qián)苔(藓) (xiān)3、多音字粘贴(zhān)看守(kān)夹丝(jiá)处理(chǔ)调动(diào)划破(huá)削弱(xūe)朝晖(zhāo )调节气候中(tiáo)单调(diào)较短(jiào)4、不易理解的词语:(1)哺乳动物:指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出生幼体。
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2)企图:图谋打算。
(3)“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4)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
(5)警报: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
(6)问世: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肺部、高矮、藕断丝连、废水、嫌疑、上颚、退化、噪音、盗窃、垂直、即使、急促、哺乳
2、易读错的字
鱼(鳍)(qí)(榉)实(jú)橡栗(lì)尘(埃)(āi)湿(漉)漉(lù)(哺)育(bǔ)(触)动(chù) 追(逐)(zhú)(潜)水(qián)苔(藓) (xiān)
3、多音字
粘贴(zhān)看守(kān)夹丝(jiá)处理(chǔ) 调动(diào)划破(huá)
削弱(xūe)朝晖(zhāo)调节气候中(tiáo)单调(diào)较短(jiào)
4、不易理解的词语:
(1)哺乳动物:指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出生幼体。
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2)企图:图谋打算。
(3)“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
(4)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
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
(5)警报: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
(6)问世: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7)噪音:嘈杂、刺耳的声音。
(8)“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9)分贝: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在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有这种计量装置;科学家说,声音超过54分贝就称为噪音,对人体有害。
5、日积月累
(1)常见的说明方法
(2)《四时之风》这首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风的不同特点,诗句的意思浅显易懂。
阅读理解
《鲸》:
1、目前已知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一段落的知识点:
说明的方法:
A、列数字: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
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用这些具体数字说明鲸大。
B、举例子: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
C、作比较:然而,这头鲸虽然有4万公斤重,可还不是的,已知的的鲸有16万公斤重。
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是体态庞大的海洋动物。
D、总结: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2、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一段落的知识重点:
说明方法:
A、打比方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
B、这样写的好处: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这一段
A、讲授这一段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B、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
抓住关键词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语理解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退化”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渐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这里指鲸的后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新型玻璃》:
1、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知识点:
A、“安然无恙”本意: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
B、“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
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
人。
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才安全可靠。
2、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A、文中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比喻句用得恰如其分。
B、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也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
所以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
3、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段话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在”一词指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会”一词启示人们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口语交际与习作
1、口语交际
主题:让学生尝试做“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
口语
目标:设计这样一次尝试性推销商品的活动,旨在指导学生初步
学习推销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给学生以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2、习作:
主题:介绍一种物品,这次习作是围绕本组专题设计的。
要求:让学生练写说明文。
要明确从哪方面,怎样的顺序,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相关知识: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
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说明文特点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
用和实用价值。
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
(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
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
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方法。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
是采用某一种说
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