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第二版(张浩军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 •填空题⑴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_局域网_、城域网和广域网(2)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⑶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2 •简答题⑴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 单机系统:在单处理机联机网络中,由单用户独占一个系统发展到分时多用户系统,被称为第一代网络。
多机系统:将多个单处理机联机终端网络互相连接起来,以多处理机为中心的网络,并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形成了以通信子网为核心的第二代网络,随着分组交换技术的使用,逐渐形成了以遵守网络体构的第三代网系结络。
In ternet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典型的实例,该网络的发展也促使新的高速网络技术的不断出现,又提高了网络的发展。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主要功能:1.数据交换和通信:在计算机之间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 2.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备份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4.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上进行,减轻任务负荷过重的单台主机。
(3)计算机网络分为哪些子网?各个子网都包括哪些设备,各有什么特点?答: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主机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单元,为本地用户和网络中远程用户访问网络其他主机设备与资源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1. 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它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和交换数据的过程。
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指通过某种媒介传输数据,将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发送方、接收方、传输介质、传输模式等。
1.2 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包括发送器、信道、接收器等。
发送器将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的形式,并通过信道将信息传输到接收器进行处理。
1.3 数据通信的基本模型数据通信的基本模型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几个基本要素,包括发送方、接收方、传输介质和传输协议。
发送方将信息分段转换为数据包,通过传输介质传输给接收方,接收方按照相应的传输协议进行解析和处理。
2.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或其他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规模和范围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不同类型。
2.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不同层次。
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通过协议进行通信和交互。
3. TCP/IP协议世界TCP/IP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由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组成。
3.1 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TCP/I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通过将数据分割成数据段并进行封装,使用IP地址将数据段传输到目的地,再通过TCP协议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3.2 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不同层次。
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通过协议进行通信和交互。
3.3 TCP/IP协议的应用TCP/IP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局域网等不同的网络环境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选择题:1、B2、B3、D4、C5、C6、B7、A8、A9、B 10、C11、C 12、B 13、A 14、B 15、A 16、B 17、A 18、C 19、D 20、A二、填充题1、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信介质通信协议组网目的2、独立功能通信线路通信设备通信协议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3、具有通信功能的4、ARPANET网分组交换网5、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通信子网资源子网6、CHINAPAC7、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科院科技网国家教育和科研网中国金桥网8、钱天白9、分布式处理10、数据通信资源共享11、分布式输入分布式处理分布式输出12、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星型网络13、单播广播组播14、添加设备分布式访问控制策略15、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线路交换报文交换16、数据传输速率快数据差错率低17、服务管理18、城域网19、点线20、服务器工作站集线设备通信介质三、判断题1、对2、错3、对4、错5、错6、错7、对8、错9、错10、错四、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的协调下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第三阶段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第四阶段网络互连阶段3.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4.按地理位置来划分,计算机可以分为哪几类?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拓扑结构有哪些?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6.简述星形拓扑结构的特点?星型拓扑结构主要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⑴易于故障的诊断与隔离。
⑵易于网络的扩展。
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1.A2.D3.C4.B5.G6.H7.E8.F9. I 10.J 二、选择题。
1.B 2.C 3.C 4.A5.A6.B7.B8.D9.A 三、判断对错。
1.N 2.Y 3.N 4.N 5.Y 6.Y 7.Y 8.N 9.N四、问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四
一.名词解释
级联技术 堆叠技术
二.填空
1. IEEE 802制定了
、
和令牌总线等一系列局域网标准,被称
为802.x标准,它们都涵盖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涉及到OSI模型的
和
等两层。
3. 802标准把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分为
、
两个子
层。
4. 以太网地址由IEEE负责分配。由两部分组成:地址的前3个字节代表
B. 必须使用交叉 UTP 电缆
C. 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 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三.简答题
1.解释 CSMA/CD 工作原理。 2.解释令牌环的工作原理。 3.比较 CSMA/CD、Token-Ring 及 Token-Bus 三种介质访问控制的特点 4.快速以太网有哪几种组网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5.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6. 简述集线器、中继器和交换机的区别。 7.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8.代理服务器的功能。 9.代理服务软件有哪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10.简述交换机级联和堆叠技术的区别。 11.交换机堆叠技术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2.有线接入网又可分为
可分为
接入网和
接入网、 接入网。
接入网和
接入网等,无线接入网又
三.简答题
1.接入网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采用什么传输介质? 2.ADSL 主要有哪些优缺点?
四.实训
1. 社会调查,走访不同的公司和部门,调查各公司的网络接入方式方法、所用关键技 术,汇总并写实习报告。
2. 自己动手将实验室的计算机接入 Internet 网络环境中,归纳概括接入所需的硬件材 料清单、实施拓扑、实施过程、软件安装及项目测试过程。
计算机网络(第2版)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请在每个术语前的划线上标出正确的定义)。
1. A 广域网2. D城域网3. C局域网4. B无线传感器网络5. G计算机网络6. H网络拓扑7. E ARRANET 8. F 点对点线路9. I Ad hoc网络10. J P2PA.覆盖范围从几十米到几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B.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C.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的网络。
D.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E.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F.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G.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H.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个实体的结构关系。
I.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J.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二.选择题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通过B来实现。
A.通信子网B.路由器C.城域网D.电话交换网2.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C技术高度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
A.交换机B.软件C.通信D.自动控制4.网络拓扑对网络性能与网络A有很大的影响。
A.造价B.主从关系C.结构D.控制关系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B技术。
A.Internet B.接入网C.局域网D.分组交换6.当通信子网采用A方式时,首先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连接。
A.线路连接B.虚电路C.数据报D.无线连接7.一下关于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描述中,B是不正确的。
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受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8.传统的机遇IP协议的网络不能适应多媒体网络应用的需求,改进传统网络协议的主要方法是DI.增大带宽II.资源预留协议RSVPIII.区分服务DiffServ IV.多协议表示交换MPLSA.I、II和IV B.I、III和IVC.I、II和III D.II、III和IV9.以下关于环状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A.在环状拓扑构型中结点通过广播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B.环中数据将沿一个方向逐站传送C.环状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D.为了保证环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环维护处理三.判断对错请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划线上写Y,错误的写N)。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

《计算机⽹络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第1章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选择题1. C2. A3. D4. D5. D6. B7. D8. B9. D 10. C⼆、名词解释1. CPU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处理器单元。
是计算机系统的核⼼。
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2. ⼆进制只有两个数码:0和1,基数为2,按“逢2进1”的原则进⾏计数。
⼆进制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4. 软件计算机软件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所编写的程序和⽂档的总和。
3. 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ASCII码共有128个字符,⽤7位⼆进制数进⾏编码。
计算机中⽤1个字节表⽰⼀个字符。
它包含英⽂字母、数字符号、算术运算符号、标点符号和⼀些控制字符。
5. RGB计算机中⽤于表⽰颜⾊的三基⾊,R:Red,G:Green,B:Blue。
6. 汉字国标码国标码是国家公布的简体汉字编码⽅案和标准。
它将整个汉字字符集分成94个区(⾏),每个区包含94个位(列),分别⽤1个字节来表⽰区号和位号,所以在国标码中⼀个汉字⽤两个字节表⽰。
三、简答题1. 简述计算机的组成及每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输⼊/输出(I/O)设备、主存储器(内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和总线等五个部分组成。
中央处理器:有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控制计算机⼯作、完成各种计算。
输⼊/输出设备:将数据输⼊到内存、将结果输出到外设。
主存储器:存放正在运⾏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辅助存储器:存放⽂档资料。
总线:数据传输通道。
2. 写出⼗进制数79和-191的原码、反码和补码(⽤16位⼆进制数表⽰)。
79的原码、反码和补码:0 000 0000 0100 1111-191的原码:1 000 0000 1011 1111-191的反码:1 111 1111 0100 0000-191的补码:1 111 1111 0100 00013. 计算⼀⾸5分钟⽴体声歌曲在ADC转换后产⽣声⾳数据的存储容量(以MB为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那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从应用角度: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方式连接起来,且各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从物理结构角度: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线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从网络管理的角度:计算机网络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为用户提供服务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组成资源子网主要用于全网的信息处理、信息共享、和信息存储服务通信子网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协议是主机之间或主机与子网之间的通信规范、即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特点?答:可分为5个阶段A.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计算机作为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中心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批处理】B.分组交换网的出现【该网络是一个典型的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其核心通信技术是分组交换技术,它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产生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协议,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D.高速网络阶段【采用高速数据通信、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和智能网络等技术,具有高速、支持多媒体应用等特点】E.下一代互连网络【安全的,具有主动性、适应性、可拓展性和服务的可集成性】3.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各有什么特点?答:资源子网是由主计算机系统(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数据资源与网络服务通信子网是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中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4.计算机网络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试比较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答:A 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1)局域网LAN特点: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数据传输速率高传输延迟低,误码率低组网方便、使用灵活(2)城域网MAN特点:可以理解为大型的LAN,通常使用与LAN相似的技术,但是传输介质和布线结构更复杂覆盖范围为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在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可以包含若干个彼此互连的局域网,使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之间能有效地共享信息资源多采用光纤或微波作为传输介质用作骨干网(3)广域网W AN特点:又称远程网,是一种跨越城市国家的网络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进行通信,可以把众多的城域网、局域网连接起来很多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络就属于这类网络B 按传输介质分类(1)有线网:采用有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特点: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2)无线网:采用无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特点:微波通信、通信卫星、红外线传输、无线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络5.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见题46.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答:A 数据通信B 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资源C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D 分布处理E 分散数据的综合处理7.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A 双绞线特点:既可以用来传输模拟声音信号,也可以用来传输数字信号,特别适用于较短距离的数字通信价格相对于其他传输介质来说比较低廉,是目前局域网布线的主要传输介质B 同轴电缆特点:75欧姆同轴电缆常用于有线电视网50欧姆同轴电缆常用语基带信号传输C 光导纤维特点:能同时传播大量信息抗干扰性能好不发生电辐射通信质量高能防窃听广泛用作长途通信干线、广域网的主要传输介质D 微波通信特点:使用0.1MM—1M的微波进行的通信容量大质量好传输距离远抗灾性能好普遍应用于各种专用通信网E 卫星通信特点:覆盖范围大通信距离远通信质量高可靠性高容量大F 红外线传输特点:相对便宜,不需要天线分为点对点传输和广播传输8.什么是数据通信?简述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答:通信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用来实现通信过程的系统被称为通信系统,如果一个通信系统传输的信息是数据,称这种通信为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系统一般由数据传输设备、传输控制设备和传输控制规程及通信软件组成。
9.什么是信号?什么是信道?它们有什么区别?答: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或称数据的电磁或电子编码信道是传送信号的一条通路信号是信道传输的内容,信道是信号传送的通路,本质不同,作用不用10.简述带宽和传输速率的特点答:带宽是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数据流量,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最多可能传输的二进制位数,是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位数,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要技术指标之一11.线路通信有哪几种方式?数据传输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信道通信方式A 单工通信特点:数据信号只能从一个站点传送到另一个站点,即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B 半双工通信特点:数据信号既可以从A 传到B,也可以由B传到A,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和接受消息,即信息可以双向传送,但在同一时刻,信息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C 全双工通信特点:通信双方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受信息,两个设备之间要求有两条性能对称的传输信道数据的传输方式A 基带传输特点:传送数据时,以原封不动的形式,把亟待信号送入线路,成为基带传输不需要调制解调器,设备费用低,适合短距离的数据传输B 频带传输特点:把数字信号调制成能在公共电话线上传输的音频模拟信号后再发送和传输,到达接收端后,再把音频信号解调成原来的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解决了数字信号可用电话线路传输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多路复用,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远程通信通常都为频带传输C 宽带传输特点:将多路基带信号、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频谱分别移到一条电缆的不同频段传输宽带传输的信号都是经过调制后的模拟信号,常用于局域网中第二章1.试将TCP/IP体系结构和OSI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答:TCP/IP模型被定义为四个概念层,其中应用层对应ISI模型的上三层TCP/IP协议簇不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必须与其他的协议协同工作TCP/IP网际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TCP/IP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TCP/IP应用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OSI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负责但不实用,不过其概念清楚,体系结构理论较完整TCP/IP的协议在Internet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实施标准2.协议和服务有何去区别?有何联系?答:协议时定义同层对等实体之间交换的帧,分株和报文的格式及意义的一组规则服务是各层向其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服务定义了该层能够代表它的上层完成的操作,但不涉及这些操作是如何完成的,服务定义了两层之间的接口实体利用协议来实现服务,只要不改变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实体可以任意改变它们的协议3.数据链路层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答:A 链路管理B 帧同步C 流量控制D 检测和校正物理链路产生的差错E 区分数据和控制信息F 透明传输G 寻址4.分析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答: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包含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物理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还包括对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的说明5.试从多个角度比较数据报和虚电路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答:从传输质量的角度而言数据报不能保证按发送顺序交付给目的站,报文可能会丢失,提供的是不可靠的,不能保证服务质量的的服务虚电路可以保证报文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书序传输,对通信的服务质量优比较好的保证从传输效率的角度而言数据报主机只要想发送数据就可以随时发送,每个数据报文独立地选择路由,耗时短,传输效率较高虚电路必须先建立连接再发送数据,且需要一对线路,数据传输效率相对较低百度结果:(1)在传输方式上,虚电路服务在源、目的主机通信之前,应先建立一条虚电路,然后才能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应将虚电路拆除。
而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从运输层接收报文,将其装上报头(源、目的地址等信息)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传送,不需建立和释放连接,目标结点收到数据后也不需发送确认,因而是一种开销较小的通信方式。
但发方不能确切地知道对方是否准备好接收,是否正在忙碌,因而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不是很高。
(2)关于全网地址:虚电路服务仅在源主机发出呼叫分组中需要填上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在数据传输阶段,都只需填上虚电路号。
而数据报服务,由于每个数据报都单独传送,因此,在每个数据报中都必须具有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以便网络结点根据所带地址向目的主机转发,这对频繁的人—机交互通信每次都附上源、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不仅累赘,也降低了信道利用率。
(3)关于路由选择:虚电路服务沿途各结点只在呼叫请求分组在网中传输时,进行路径选择,以后便不需要了。
可是在数据报服务时,每个数据每经过一个网络结点都要进行一次路由选择。
当有一个很长的报文需要传输时,必须先把它分成若干个具有定长的分组,若采用数据报服务,势必增加网络开销。
(4)关于分组顺序:对虚电路服务,由于从源主机发出的所有分组都是通过事先建立好的一条虚电路进行传输,所以能保证分组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主机。
但是,当把一份长报文分成若干个短的数据报时,由于它们被独立传送,可能各自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因而数据报服务不能保证这些数据报按序列到达目的主机。
(5)可靠性与适应性:虚电路服务在通信之前双方已进行过连接,而且每发完一定数量的分组后,对方也都给予确认,故虚电路服务比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高。
但是,当传输途中的某个结点或链路发生故障时,数据报服务可以绕开这些故障地区,而另选其他路径,把数据传至目的地,而虚电路服务则必须重新建立虚电路才能进行通信。
因此,数据报服务的适应性比虚电路服务强。
(6)关于平衡网络流量: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中继结点可为数据报选择一条流量较小的路由,而避开流量较高的路由,因此数据报服务既平衡网络中的信息流量,又可使数据报得以更迅速地传输。
而在虚电路服务中,一旦虚电路建立后,中继结点是不能根据流量情况来改变分组的传送路径的。
6.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IP地址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意义何在?答:IP地址给每一个连接再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32位地址,实现在Internet上的主机寻址IP地址根据特征位被分为5类,即A类到E类,IP地址中的前5位比特为特征位IP地址的分类方便了对IP地址的管理7.子网掩码的作用是什么?若将一个B类IP地址空间分割为4个相同大小的子网,应该如何设置子网掩码?若希望进一步将其中一个子网再分割为两个子网,又该如何设置子网掩码?答:子网掩码的作用是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号和主机号,32位二进制数,1对应于网络号和子网号字段,0对应于主机号字段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化为二进制“按位与”运算,得到的非零部分即为网络号;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反码做“按位与”运算,得到的非零部分即为主机号将B类地址分割为4个先攻大小的子网,全0和全1不能用,需要再增加3位表示网络号,所以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 )255.255.224.0同理,因为级联关系,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00000.11000000)255.255.224.192(不确定)8.IPV6与IPV4有何不同?在表示方法上有何区别?答:一个IPV4地址有二进制格式和十进制格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