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对比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合集下载

卖油翁对比阅读

卖油翁对比阅读

卖油翁对比阅读动。

匠师说:“还没有铺上瓦片,所以比较轻,所以会动。

”于是铺上瓦片,但是塔还是动。

无可奈何之下,XXX派他的妻子去拜访XXX的妻子,送给她一根金钗,询问塔为什么会动。

XXX的妻子笑着说:“这很容易,只需要逐层铺上木板,然后用钉子钉牢,就不会动了。

”匠师按照她的方法进行了铺排,结果塔就稳定了。

因为木板上下紧密相连,六个方位面互相支撑,人站在上面,六个方位面相互牵制,就不能动了。

人们都佩服他的技巧精湛。

一、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

”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XXX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XXX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XXX请教XXX晃动的原因。

XXX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

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XXX的技艺精熟。

改写:木塔晃动,工匠师傅用瓦片铺盖,但仍不稳定。

于是,他派妻子赠送金钗请教XXX如何解决问题。

XXX告诉他,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能解决问题。

工匠师傅照着他的话去做,塔就稳定了。

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XXX的技艺精熟。

二、甲:XXX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XXX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XXX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XXX:“无他,但手XXX。

”XXX忿然曰:“XXX敢轻吾射!”XXX:“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XXX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卖油翁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卖油翁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 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 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3 .分别写出下列“之”字指代什么。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③徐以杓油沥之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取一葫芦置之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5 .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一个成语来回答)?6 .文中的两个人各有些怎样的个性特征?7 .记叙文有六个要素,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经过、结果。

本文省略了 “时间”,试填下表把其他五个要 素填在表内。

8.“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卖油翁练习1①自矜()②睨之(2.解释下列加点字。

(2)①释担而立( )②睨之)③忿然()④酌油()③但微颔之( )④惟手熟尔②以我酌油知之( )④康肃笑而遣之(9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 ⑷见舟而畏之 畏10 .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都 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3分) 三、阅读全文回答。

《卖油翁》对比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卖油翁》对比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卖油翁》对比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一、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

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

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

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

(2)据:统治,割据。

(3)级:层。

(4)患:嫌,担心。

(5)布:铺排。

(6)贻(yí):赠给。

(7)讫(qì):完毕。

(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

弥:紧密。

(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10)胠箧:打开的箱子。

胠箧,音qūqiè。

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11)履:走,踩踏。

(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梵天寺木塔》参考译文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

”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

文言文《卖油翁》对比阅读

文言文《卖油翁》对比阅读

《卖油翁》对比阅读(对比点:写法)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4题。

【甲】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何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②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

”众曰:“善。

”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③1.边界之乡/尤扰益偷(2分)2.①到,去。

②犒劳,慰劳。

③互相,共同。

④自夸(4分)3.①百姓厚待我的原因,是我不胡乱拿取百姓的东西(所以1分,句意1分)②你也知道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不也很精湛吗? (亦1分,句意1分)4.治县有方,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平易近人。

(答出三点3分,结合文本1分)5.都有正侧结合。

①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对话) 来表现人物,【甲】通过父老和左君的对话体现出左君的治县有方,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疾苦,【乙】文通过陈康肃公和卖油翁的对话来体现卖油翁的谦逊,沉着,技艺高超。

②两文文都从侧面衬托形象,【甲】文通过亳州的盗贼增多希望左君同时治理亳州,来体现左君的消治具有方;【乙】通过陈康肃公对卖油翁态度的转变来衬托卖油翁的技艺高超。

(正侧分别1分,结合文本具体阐释分别1分)附甲文翻译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

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

卖油翁》对比阅读

卖油翁》对比阅读

卖油翁》对比阅读XXX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XXX:“无他,但手XXX。

”XXX生气:“你敢轻视我的射术!”翁说:“我能通过酌油来判断。

”于是他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钱覆盖住口,慢慢地倒油,油从XXX流进去,但钱却不湿。

XXX说:“我并没有别的本领,只是手熟而已。

”XXX笑了笑,放他走了。

南方没人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经常和水在一起。

七岁就能涉水,十岁就能游泳,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这些人不是无缘无故地会潜水的,他们必定是在水中学到了技巧。

因为他们经常和水在一起,所以到了十五岁就掌握了潜水的技巧。

相反,那些生活中从来没有接触过水的人,即使长大了,看到船也会害怕。

所以北方的勇士们常常向潜水的人请教,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潜水的,然后去河里试一试。

但是,没有一个北方人能够不淹死。

因此,没有研究而只是追求技巧的人,都会像北方的人一样,学会潜水之道,但最终却会失败。

甲:XXX是当世XXX的射手,他在家圃射箭时,卖油翁放下油桶站在一旁看着他。

卖油翁看到XXX十发箭有八九都射中了,微微颔首表示赞赏。

XXX问卖油翁:“你也会射箭吗?难道我的射箭不精湛吗?”卖油翁回答:“没有什么别的诀窍,只是手熟而已。

”XXX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卖油翁接着说:“我可以用卖油的方式来证明我的话。

”于是他拿起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钱覆盖住葫芦口,然后慢慢地倒油,油从钱的孔里流进去,而钱却没有湿。

他接着说:“其实没有什么别的诀窍,只是手熟而已。

”XXX听了之后笑了,然后让卖油翁离开了。

XXX:XXX在两浙时,在杭州的梵天寺建了一个木塔,有两三层高。

XXX登上去后发现塔在晃动。

XXX告诉他:“因为还没有铺上瓦,所以塔很轻。

”于是XXX让匠师铺上瓦,但塔还是一样晃动。

无计可施之下,他让他的妻子去找XXX的妻子,送给她金钗,并询问塔晃动的原因。

XXX的妻子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铺好每层的板子,然后用钉子把它们固定就行了,这样塔就不会晃动了。

《卖油翁》比较阅读4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卖油翁》比较阅读4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卖油翁》比较阅读(截至2020年)【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1.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分)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3分)【参考答案】10.答案:①只②轻视③手持,手拿④竟然,原来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卖油翁》比较阅读

《卖油翁》比较阅读

《卖油翁》比较阅读卖油翁[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

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下列加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陈康肃公善射多谋善断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手不释卷C.惟手熟尔深思熟虑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之不理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公亦以此自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睨之久而不去已而之细柳军C.而钱不湿何苦而不平D.以钱覆其口其业有不精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滴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D.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____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5、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专题11 卖油翁(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1 卖油翁(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1 卖油翁(2022·湖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戴嵩①画牛苏轼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④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⑤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注释】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画家。

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

③宝:珍藏。

④拊(fǔ)掌:拍手。

⑤搐(chù):紧缩。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矜:同情)B.尔安敢轻吾射(轻:重量小)C.一日曝书画(曝:暴露)D.尾搐入两股间(股:大腿)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处士笑而然之。

4.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

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 2.A 3.(1)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2)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4.示例:不赞成小李的做法。

《卖油翁》和《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一、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

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

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

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

(2)据:统治,割据。

(3)级:层。

(4)患:嫌,担心。

(5)布:铺排。

(6)贻(yí):赠给。

(7)讫(qì):完毕。

(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

弥:紧密。

(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10)胠箧:打开的箱子。

胠箧,音qūqiè。

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11)履:走,踩踏。

(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梵天寺木塔》参考译文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

”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

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匠师如其言()(2)人皆伏其精练()(3)尝射于家圃()(4)惟手熟尔()2. 翻译下列句子(4分)(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 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1分)11.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8. (1)遵照,按照(2)都(3)曾经(4)同“耳”,相当于“罢了”。

9.(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2)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10. 熟能生巧。

11. 放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

12.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二、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

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

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断2处)(2分)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1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16.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关键词“矢、但、颔、日、道”等词漏译、错译一个扣1分。

句子通顺得1分。

)17.(3分,每空1分)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或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

(或不学而务求其道)18.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诉我们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

从北方勇者学没“不学而务求其道”而“未有不溺者”的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

(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未结合扣1分)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5分)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1)陈康肃公善射()(2)公亦以此自矜()(3)尔安敢轻吾射()(4)康肃笑而遣之()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无他,但手熟尔。

3.“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3分)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4分)9.(1)擅长,善于(2)自夸(3)轻视看轻(4)打发10.(1)(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2)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11. 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12. 不行。

“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

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四、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25~29题。

(18分)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陈尧咨擅长(善)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看做神人(以为:认为),他常常号称自己为“小由基”。

到了戍守荆南回来的时候(及:到了……的时候),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你掌管(典)郡城有什么特殊的政令?”尧咨回答说:“荆南是要塞之地,白天有宴会,我每次都把射箭作为娱乐,(以……为:把……当做)在坐的客人没有一个不(罔不:无不,没有一个)赞叹佩服的。

”他的母亲说:“你父亲教导你用忠孝来辅佐国家政事,现在(今)你不把精力放在实施仁政教化却(而)专擅个人射箭的技能,这难道(岂)是你父亲的志向么?(志:心意志向)”用棒子打了他(杖:名词做动词),摔碎了他的金鱼符(金鱼:三四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金鱼符)【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伎:同“技”。

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尝射于家圃()(2)尔安敢轻吾射()(3)子乃曰可教射()(4)而不以善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尔安敢轻吾射 /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 但当涉猎C.睨之,久而不去/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4分)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25.(1)曾经(2)轻视(3)你(4)休息(或调养气息)(每个1分,共4分)26.D(3分)27.(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2分)(2)您为什么不替代我射一射呢?(2分)28.(1)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2分)(2)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2分)29.要点: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每点1分,共3分)五、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勺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