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教案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教案教案标题:夏日里最后的玫瑰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夏日里最后的玫瑰这个主题,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夏日里最后的玫瑰2. 词汇学习:掌握与自然美相关的词汇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4. 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卉的文章5.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学步骤:引入:1. 呈现一幅美丽的玫瑰花图片,引发学生对花卉美的思考和讨论。
课文阅读:2. 学生阅读《夏日里最后的玫瑰》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
3. 学生进行课文理解练习,回答相关问题。
词汇学习:4. 教师呈现与自然美相关的词汇,如花朵、花瓣、花蕾、芳香等,并进行解释和示范。
5. 学生进行词汇学习活动,如词义辨析、填空等。
阅读理解:6.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和理解,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7.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作者称这朵玫瑰为“夏日里最后的玫瑰”?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写作训练:8. 学生根据自己对花卉的喜爱,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卉的文章。
9. 学生互相交换文章,进行修改和提出建议。
10.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章,分享自己对花卉的热爱和观点。
合作学习:1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和欣赏自然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1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总结:13.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强调保护自然美的重要性。
14. 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你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将如何保护自然美?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估。
2. 学生课后写作作业评估。
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保护花卉,记录观察结果并分享给同学。
2. 组织学生参观花卉展览,增加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教案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教案【篇一:最后的玫瑰】最后的玫瑰在这条小街上,开着一家花店。
店主是个中年妇女,雇了一个大约十七八岁的姑娘帮忙。
小姑娘一看便宜知是个外乡人。
小姑娘很勤勉,守在店里,终日站着或蹲着,不是忙着出售花便是帮着扎花篮。
小店虽处僻静,但生意还算不错。
顾客主要是附近那所大学的学生。
情人节、教师节、圣诞节、聚会、派对、生日、约会,都需要花。
女孩子常常是三五个搭拌着来,买的时候,左挑右挑,唧唧喳喳很热闹。
男孩子往往是一个一个单独来买,看准了买,付了钱就走。
有一个大学生引起了姑娘的注意。
他总是在周末来到店前,摸出准备好的零票,随手从玻璃缸里抽出一枝玫瑰,他的口音被姑娘听出也不是本地人。
小伙子瘦瘦的,穿着过时的球鞋一,苍黄的脸色,有点营养不良的样子。
这回,有好几个周末,小伙子突然不来了,姑娘有一点想念他。
姑娘想,小伙子买了花一定是送给喜欢的姑娘的。
他一定是在恋爱了,现在也许女孩不和他好了,分手了,他也不要再送花了。
姑娘有一点为他难受,又有一点为他高兴。
乡下人出来读书不容易,把几个钱都买了无用的花,真不该啊,现在总算好了。
可是没多久,男孩又出现在花店前,又开始了每周一枝玫瑰的买卖。
大约持续了几个月,小伙子又不来了。
姑娘想,如果下次他再来,她要劝劝他,好好读书,不要再把钱乱花掉。
姑娘空下来,常常瞅着那所大学的方向。
终于有一次,他们在一家书店里碰到了。
姑娘是去买一本插花的书。
小伙子正拿着一套书,和店里商量,因为钱不够,他想用一又叠菜票作抵押,等回去拿了钱来赎还,他怕这最后的一套书被告人买走了。
姑娘走了过去,替他付了钱。
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了交谈。
谈谈城市,谈谈乡下,谈谈书,谈谈花,两人谈得很快乐。
第二天,小伙子来还钱,又从花堆里取出一枝红玫瑰付了钱。
姑娘把钱退到他手里:还是别买了吧?阿?姑娘的声音里似有一种不满,又有一种恳求。
想不到,小伙子把玫瑰递到姑娘面前说,这枝花,我是送你的。
姑娘读懂了小伙子眼睛里的话,红了脸庞又红了眼圈,把这枝玫瑰单独地插在一只花瓶里。
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二单元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教案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夏日里最后的玫瑰》,感受爱尔兰音乐风格,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树立爱护环境、珍惜朋友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与表现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与演唱方式,掌握切分音符的特点与表现风格,且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抒情、亲切地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分析歌曲表达的情感,了解爱尔兰民歌风格。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叙述的是什么故事?体现哪个国家的风貌?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活泼。
运用了切分音等特别元素,以“水果市场”为主题,描绘市场中热闹的场面,抒发人们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爱尔兰”,感受这个国度美妙的音乐, 去体验一F异国风情。
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1. 教师简单演唱歌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并思考: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给人一种舒缓、抒情、温柔的感觉。
想象到祥和、温暖的场面。
2. 教师播放完整音频,学生轻声哼唱,并写出小节数。
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你能划分出段落吗?学生聆听,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采用“美声唱法”,可以划分成两段,前八小节为一段,第二段从第8小结开始到13小结结束,剩下的为第三段。
(三)深入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演唱谱例。
思考:你是怎样划分的?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是通过乐句的重复,划分出来的。
教师讲解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2.教师请学生演唱谱子,并提问学生:这样的单二部曲式,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学生自由回答。
五. 课后作业。
选听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案 (3)

选听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是一节英语听力课,选择的音频是一首歌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成以下目标:1.能够听懂歌曲的歌词;2.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到夏日的气息和爱情的温暖;3.能够理解歌曲的主旨和情感;4.能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准备1.计算机、音频文件;2.课件或黑板、粉笔或白板笔;3.小组讨论表格。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对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Step 2:听歌1.播放歌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2.让学生即场听歌,并提醒学生多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播放完毕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试着跟唱。
如果学生跟唱有困难,可以先播放一小段,让学生模仿唱,再慢慢加长曲目。
4.播放完整首歌曲后,向学生询问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主旨。
Step 3: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组,每组2-3人。
2.让学生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讨论:①歌曲中表达的情感与主旨;②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观点;③如果自己是歌曲中的男/女主角,会怎么做?3.每个小组讨论15分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向全班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Step 4:巩固1.请学生在课内或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歌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演唱者和创作背景,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
2.在黑板或课件上呈现歌曲歌词,让学生独自或合作填空。
四、教学建议1.对于英语较差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歌曲歌词的中文翻译。
2.对于学生中的海外留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分享一些有关自己国家或文化的歌曲和音乐。
3.如果学生比较内向,可以在步骤2中引导他们多观察歌曲中的细节,例如歌曲的调子、音乐节奏和歌词的韵律等。
成功之处小雨沙沙沙为一位具备天赋、自信与实力的歌手,其唱功及表现力备受赞誉,也在不断的提高与拓展技能。
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歌声天赋,还在于多年的努力与自我提升。
首先,小雨沙沙沙在挑选曲目时极为擅长,不仅懂得如何在声音、情感和旋律之间找到平衡点,更能够快速而敏锐地从海量曲目中找到适合自己演绎的音乐作品。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夏日泛舟海上》 唱歌综合课教学设计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夏日泛舟海上》唱歌综合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这首歌曲的演唱,使学生了解爱尔兰民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喜爱,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1、在聆听讲解、演唱歌曲、探究情感等活动中,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欢快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2、聆听《夏日泛舟海上》,感受不同声乐作品表达的不同情感。
知识与技能1、了解弱起小节、八三拍、附点八分音符等对音乐作品所起的作用,通过口风琴演奏,体会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较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聆听讲解、演唱歌曲、探究情感等活动中,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欢快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使学生了解爱尔兰民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喜爱,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体验。
教学准备:有关乐曲的音像资料,钢琴或电子琴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学生在歌声中走进教室,并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感受。
二、歌曲教唱1、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音乐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歌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下面把歌曲再完整播放一遍,请同学们用心聆听,并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爱尔兰民歌是一首小调歌曲。
一开始是低吟浅唱,表达了心中一种孤独的情感,随歌中的玫瑰而去,在另一个世界去伴随它,多么地忠诚和多情。
在歌曲最后,歌曲也随着一个最高的音符进入了情绪的高潮。
2、再次聆听歌曲,结合乐谱轻声哼唱歌曲旋律,请同学们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并找出歌曲的创作特点。
要求:(1)用手画节拍读节奏(2)随琴演奏歌曲的旋律3、教师范唱,学生看乐谱随音乐小声哼唱歌曲,找出其中的难点,教师帮助解决。
(1)解决弱起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学生边打拍子边读出节奏。
4/4 X X │X - X X X.X │X X - X X│(2)教师用琴分别演奏第三乐句中升 5 和还原 5 给学生带来的不同感受,然后随琴加以练习。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ppt课件(自制)

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 么就应 该从今 天起, 以毫不 动摇的 决心和 坚定不 移的信 念,凭 自己的 智慧和 毅力, 去创造 你和人 类的快 乐。 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 难关的 人是不 多的。 ——雨 果一种 耗费精 神的情 绪,后 悔造物 之前, 必先造 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 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 是销售 的开始 。
83、一时的忍耐是为了更广阔的自由 ,一时 的纪律 约束是 为了更 大的成 功。 84、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 算什么 ;在你 害怕时 不去斗 牛,也 没有什 么了不 起;只 有在你 害怕时 还去斗 牛才是 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 不起。
85、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 ,十有 八九都 会成功 。 86、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 翔,满 天乌云 又能怎 样,穿 越过就 是阳光 。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 夫在风 平浪静 也会溺 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 当你面 对失败 而优柔 寡断, 当动摇 自信而 怨天尤 人,当 你错失 机遇而 自暴自 弃的时 候你是 否会思 考:我 的自信 心呢? 其实, 自信心 就在我 们的心 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 康的人 损失极 多,失 去勇气 的人损 失一切 。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 有限制 你发挥 的藩篱 。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教学内容:歌曲《夏日里最后的玫瑰》、管弦乐曲《“绿袖子”主题幻想曲》教学目标:1、能用舒展的声音演唱《夏日里最后的玫瑰》、了解这首歌曲的历史、听不同形式的演奏,感受其情绪。
2、能听辨出管弦乐曲〈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的结构和不同主题出现时演奏的乐器音色、通过不同版本听赏,辨认A段主旋律。
3、对英国歌曲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时间:第四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英国、爱尔兰风景。
讲解风笛、苏格兰裙子。
二、新课1、〈夏日里最后的玫瑰〉A、听一遍小提琴演奏的〈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提问: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忧郁、略带伤感)B、听一遍英文版的。
提问:用了什么有特色的伴奏乐器、用了什么演唱方法。
C、刚才我们大家熟悉了这首歌曲的旋律,我们听一遍中文。
讲解这首歌曲的历史(这是一首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抒情歌曲。
它是一首古老的爱尔兰民歌。
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就曾经亲自校订过这首歌,门德尔松用这个曲调写过一首钢琴幻想曲,德国作曲家弗洛托把这首民歌用在他的歌剧玛尔塔里。
这首歌曲也是女高音歌唱家们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之一。
)D、教唱一句歌谱,分析切分节奏。
分析乐曲结构。
E、跟录音演唱、跟伴奏。
注意情绪。
带感情演唱。
2、〈绿袖子主题幻想曲〉A、唱熟主旋律B、听一遍,引导学生听辨乐曲的曲式结构。
(A/B/A结构,这是一首由民歌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C、再听一遍。
引子部分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竖琴,长笛),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田园的、宁静的)。
第二部分主题旋律出现几次?分别以什么演奏形式出现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节奏、情绪有哪些不一样?然后又是重复A部分。
D、听一遍卡雷拉斯演唱的绿袖子歌曲,再一次熟悉绿袖子的旋律。
E、听一遍由绿袖子改编的流行音乐。
三总结。
英国歌曲的特点。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案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聆听与演唱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人们的心情以及心爱大自然、心爱生活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讲解、演唱歌曲、探究情感等活动中,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欢乐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巩固对音乐记号的认识。
(2)能够用自然、流通、舒展的声音较确凿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节奏练习
(1)手打安定拍,用“哒”口读节奏,注意强弱规律。
(2)节奏卡农练习:将学生分两组,一组同学击掌,一组同学拍腿,第二组比第一组晚一小节进入,注意强弱规律。
2、学唱《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1)导入
A、播放德国影片《英俊少年》,欣赏并感受歌曲情绪。
B、简介影片《英俊少年》,导入本课。
(2)学唱歌曲
A、聆听并思考问题——歌曲抒发了什么情感?歌曲的速度、节拍是怎样的?歌曲分几个乐句?旋律有什么特点?
B、随范唱挥拍,用U轻声哼唱歌曲。
C、视唱曲谱,指导学生正确演唱弱起节奏、附点节奏、拖拍、变化音等。
D、填词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解决以下几点——弱起节奏、咬字吐字、一字多音、以情带声、音区转换。
(3)情感升华。
A、观看《英俊少年》片段——海因切的德语演唱《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B、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情感。
C、有感情随伴奏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
聆听小提琴演奏《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思考:小提琴板带来的情绪与歌曲版的情绪相同吗?为什么?
(5)评价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教学目的:
能深层次地体会这首世界名曲的委婉情绪,透过优美的旋律,感受人们对花开花谢,沧海桑田的人格化寄托,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难点:三连音与休止符在歌曲中演唱时值的准确。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a.导入:师生问好
b、新授: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伦敦德里小调》进课室。
导入:这首音乐运用了什么乐器?你们知道哪个国家的国徽是一种乐器的图
案?(师):简介爱尔兰的传统乐器(竖琴)。
二、听《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三、活动与练习:师生共同用歌声演绎这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c、讨论:
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d、巩固:
多种形式演唱
e、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唱《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让我们了解了哪个国家的音乐?(爱尔兰)它的传统乐器是什么?(竖琴)“花谢花开,沧海桑田。
”我
们的作曲家能够捕捉这个共通为之生死的主题,创作出朗朗上口的旋律,给予
我们莫大的精神熏陶。
f、拓展延伸:歌曲创作背景
g、课堂作业:分组演唱
h、作业布置:网上搜集作品分析、介绍、创作背景,进一步了解作品。
板书设计:
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1=F 2∕4
教学反思:
能深层次地体会这首世界名曲的委婉情绪,透过优美的旋律,感受人们对花开花谢,沧海桑田的人格化寄托,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