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s标签
IC卡和RFID标签简介

IC卡和RFID标签简介△ IC卡定义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简称,是镶嵌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其外形和尺寸都遵循国际标准(ISO)。
芯片一般采用不易挥发性的存储器(ROM、EEPROM)、保护逻辑电路、甚至带微处理器CPU。
带有CPU的IC卡才是真正的智能卡。
△ IC卡的分类按照嵌入集成电路芯片的形式和芯片类型的不同IC卡大致可分为:→非加密存储器卡:卡内的集成电路芯片主要是EEPROM,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不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和硬件加密功能。
→逻辑加密存储器卡:在非加密存储器卡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密逻辑电路,加密逻辑电路通过校验密码方式来保护卡内的数据对于外部访问是否开放,但只是低层次的安全保护,无法防范恶意性的攻击。
→CPU卡:也称智能卡,卡内的集成电路中带有微处理器CPU、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FLASH)、用户数据存储器EEPROM)以及芯片操作系统COS。
装有COS的CPU卡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同时具有命令处理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功能。
△IC卡的特点:(1).体积小而且轻,非常便于携带。
(2).存储容量大:CPU卡含微处理器,存储器可分成若干应用区,便于一卡多用,方便保管。
(3).可靠性高:IC卡防磁、防静电、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比磁卡高。
(4).使用寿命长:信息可读写十万次,使用寿命长。
(5).保密性强、安全性高: IC卡本身具有硬件安全策略,可以控制IC卡内某些区的读写特性,如果试图解密则这些区自锁,即不可进行读写操作。
IC卡内的信息加密后不可复制,密码核对错误,卡本身有自毁功能,所以IC卡中数据绝对安全可靠。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发行的上亿张的IC卡片中还未发现一张假卡出现。
(6).网络要求不高: IC卡的绝对安全可靠性使其在应用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实时性、敏感性要求低,可以在网络质量不高的环境中或在不联机的情况下应用。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又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标签(RFID Tag),是一种用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设备。
它由微芯片和天线组成,可以存储和传输数据,并通过无线射频信号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电子标签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医疗、农业等领域,以提高物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电子标签的组成结构1. 微芯片(Microchip):微芯片是电子标签的核心组件,用于存储和处理数据。
它通常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内部集成为了处理器、存储器、时钟等功能单元。
微芯片的存储容量和处理能力不同,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
2. 天线(Antenna):天线是电子标签的接收和发送无线射频信号的装置。
它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形状和尺寸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而定。
天线接收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同时将标签内部的数据通过射频信号发送给读写器。
3. 封装材料(Encapsulation Material):封装材料用于保护微芯片和天线,提供机械强度和防水、防尘等功能。
常见的封装材料有塑料、纸张、陶瓷等,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可以根据标签的使用环境和寿命要求。
二、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电子标签接收信号并返回数据。
1. 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射频信号,信号的频率普通在100 kHz到5.8 GHz之间。
读写器可以通过电缆或者无线方式与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连接,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2. 电子标签接收信号:电子标签的天线接收到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通过感应电磁场的变化来接收信号。
当标签处于读写器的射频范围内时,天线会感应到射频信号的存在。
3. 标签内部电路激活:当电子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微芯片内部的电路被激活。
微芯片中的时钟开始工作,处理器开始执行程序。
4. 数据传输:微芯片根据程序的指令,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并将数据通过射频信号返回给读写器。
读写器接收到标签返回的数据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ICMS介绍

智能涂层裂纹损伤监测系统(ICMS)西安交通大学绍兴精功装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0年三月目 录一、 ICMS技术概况二、 ICMS系统结构及组成三、 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四、 ICMS试验验证五、 ICMS实际应用六、 ICMS技术鉴定及系统考核智能涂层裂纹损伤监测系统(ICMS)一、ICMS概况智能涂层结构损伤监测系统(ICMS)是一种新型的结构裂纹损伤监测系统,它能够对结构状况进行实时、在线的诊断性监测,及时发现结构(特别是内部封闭结构)的裂纹损伤,并对裂纹部位进行探测和定位,从而使整个结构系统的效能始终处于被监测状态,为结构的安全、经济使用与及时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二、ICMS系统结构及其组成从系统构成看,ICMS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网络子系统、信号采集、传输及智能处理子系统(子模块)、结构实时裂纹损伤识别子系统(主模块)和安全预警与可靠性预测子系统等组成,分为机载设备和地面管理设备两部分。
传感器网络子系统主要由智能涂层网络构成,通过智能涂层传感器感知和采集监测对象的裂纹损伤信息。
智能涂层由与结构基体紧密结合的驱动层、信息感知的传感层及相应保护层组成,构成示意图见图1,其中驱动层与传感层是构成裂纹损伤监测智能涂层的核心。
图1 智能涂层剖面示意图1.驱动层智能涂层的驱动层由聚合物、纳米无机矿粉、改性剂等组成,与构件基体和传感层固化成一体,具有良好的基体随附损伤特性。
驱动层的另一主要作用是隔离基体与传感层,使传感层的电参量信息不受基体的干扰。
驱动层直接利用相应结构基体底漆进行改性生产,从而最大限度保持裂纹损伤监测智能涂层与原基体结构防腐性能的相容性。
目前,在已开发成熟的智能涂层中,对于飞机,我们主要采用了添加纳米化矿物粉的锌黄底漆作驱动层(油箱内部除外)。
2.传感层智能涂层的传感层由聚合物、纳米导电粒子、改性剂等组成,在驱动层的作用下,一旦产生裂纹及扩展,传感层在随附损伤特性的作用下将保持同步反映驱动层的裂纹发展变化趋势,与此同时传感层的电阻将发生明显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传感层应具有适宜的电阻特性。
RFID电子标签30577

4、声表面波电子标签
• 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是传播于晶体 表面的一种机械波,其声速仅为电磁波速的十万分之一, 传播衰耗很小。
• 声表面波器件的功能部分,是采用现代微电子技术在表面 抛光的压电材料基片上制作的叉指换能器、反射体和耦合 栅等金属电极结构,基于(逆)压电效应,射频信号在经 历电磁波---声表面波---电磁波的换能过程中得到处理,达 到预定功能要求。
2、电子标签的组成
• 电子标签主要由天线、射频接口和芯片三部分组成,其内 部框图如下图所示:
ROM
射频接口
天
调制器
线
解调器
电压调节器
芯片
逻辑控制单元
EEPROM
2、电子标签的组成
• 电子标签内部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小单元:
①天线:主要的功能是接收阅读器传送过来的电磁信号或者将 阅读器所需要的数据传回给阅读器,也就是负责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它是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联系的重要一环;
子
三线折叠偶极子
3、电子标签的分类
• 射频识别系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合,不同的应用 场合对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满 足这些多种多样的需求,电子标签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 ①按照标签获取能量的方式分类 • ②按照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 • ③按照数据调制方式分类 • ④按照存储器类型分类 • ⑤按照标签作用距离分类 • ⑥按照标签封装材质分类
2.2 电子标签天线
• 此外,考虑到天线的阻抗问题、辐射模式、局部结构、作用 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以最大功率进行传输数据,天线后 的芯片的输入阻抗必须和天线的输出阻抗相匹配。
• 因此在电子标签中应该使用方向性天线,而不是全向天线, 方向性天线具有更少的辐射模式和更少的返回损耗干扰。
ICMS系统产品说明书

ICMS系统产品说明书北京国都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录1.介绍 (1)2.概述 (2)2.1全面截取 (2)2.2会话监视 (2)2.3会话监视处理引擎(ICME) (3)3.截取并过滤数据 (4)3.1网络接入 (4)3.2安全 (4)3.3过滤 (4)3.3.1过滤管理 (4)3.3.2过滤标准 (5)3.3.3过滤优先权 (6)3.4过滤速度 (6)3.5通信线路和本地缓存 (6)4.ICMS监视中心 (7)4.1语言 (7)4.2截取会话 (7)4.2.1实时监视 (7)4.2.2监视状态 (7)4.2.3监视存储 (7)4.2.4监视操作 (8)4.2.5会话监视 (8)4.2.6目标管理 (9)4.2.7安全 (9)4.3监视管理控制台 (9)4.3.1告警 (9)4.3.2报告 (10)4.3.3可视化工具 (10)5.高水平的设计 (11)5.1系统工作流 (11)5.1.1 Email监视 (12)6.技术方面 (14)6.2 GD Probe (14)6.1.1支持的标准 (14)6.1.2 机密性 (14)6.1.3与监控网连接的通信线 (14)6.1.4本地缓存 (14)6.2 信息监测处理服务器 (15)6.3 归档 (15)6.4 监视管理控制台 (15)6.5监视审计浏览器 (15)1介绍ICMS (Information Content Monitor System) 允许用户的网管中心或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Internet 和Intranet信息内容实施有效的监控,包括对指定用户电子邮件的监视。
同时,该系统也可对以所有会话(包括电子邮件)的SRI.(Session Related Information)、过程以及内容进行记录存储。
ICMS 包括以下组件:●安装于IP网络中的网络探测器设备GD Probes设备。
ICMS可监视各类局域网和广域网的IP,包括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令牌网、ATM及其他。
IC卡RFID电子标签的分类识别与解密现状

IC卡/RFID电子标签的分类识别与解密现状杨振野IC卡/电子标签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卡都是IC卡,常见的IC卡分类可如下图所示。
所谓RFID电子标签其实就是感应式IC卡,常见型号有MF0 (Ultra light), MF1 (S50)), ICODE1, ICODE2, UHF。
无论是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的CPU卡,都具有极高的安全特性。
如果没有设计缺陷,仅从外部攻击一般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同型号的IC卡可能具有相同的外观,所以并不能完全由来外观来确认型号。
以下识别方式仅供参考。
1.接触式IC卡类接触式IC卡表面一定有镀金触点,使用时必须将卡插入卡座。
借助我司研发的IC卡识别器(99元),只需将卡插入即可识别出各种常见的接触式IC卡类型。
当然,也可以借助各种IC卡读卡器(各地电脑城或电子城有售)来判定,只是比较麻烦而已。
这种卡多用于各种仪器的次数限制或权限限制,如门禁、速印机、美容仪器(电波拉皮、艾灸)等。
1.1存储卡AT24C02,AT24C64等,可以采用IC卡识别复制器直接复制。
典型的存储卡触点1.2 逻辑加密IC卡常用型号如SLE4442/SLE5542,SLE4428,AT88SC102,AT88SC1604,AT88SC 1604B,必须先破解密码然后才可以复制。
典型的4442触点典型的4428触点典型的AT88SC102触点1.3接触式CPU卡对于接触式CPU卡,是不能直接复制的。
要想解密,可以先采用CPU卡数据记录分析仪分析其读写过程,分析可行性进而找出解决方案。
CPU卡具有极高的安全特性。
如果没有设计缺陷,仅从外部攻击一般都不可能成功。
如果存在设计缺陷,则可以采用模拟卡来解决。
如果目的是发行与原卡一样的卡,则要求客户必须能够提供用卡设备,再按照CPU卡数据记录分析仪的分析结果尝试破解其全部密钥及设置。
2.信息纽扣/TM卡/碰碰卡类其特征是端面一定是不锈钢的,且一般标有型号,使用时必须将扣紧靠扣座。
科讯ICMS目录说明

admin 后台管理目录,可以修改文件夹的名称,但后台管理目录也要随之改变。
api 与第三方软件整合接口。
ask 问答系统。
club 官方自带小论坛/留言。
company 企业空间。
Config 配置文件。
images 默认模版图片文件夹。
item 配置文件。
JS JS标签生成文件夹。
ks_cls 核心文件。
KS_Data 数据库文件夹,为了安全,可以改名。
KS_Editor 编辑器文件夹。
KS_Inc 核心文件,存放一些脚本文件,必不可少。
Plus 插件。
Product 企业空间。
Space 个人空间,空间配置等。
Template 模版文件夹,可以改名。
UploadFiles 上传文件夹。
User 会员文件夹。
Conn.asp 配置文件,改数据库配置信息,认证码。
Index.asp 首页文件。
map.asp 网站地图。
icms标准

icms标准
ICMS(Integrated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标准是指集成内容管理系统的标准。
它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组织数字内容的软件系统,包括文档、图像、音频、视频等。
ICMS 标准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的方法来管理和发布数字内容,以确保内容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通常包括以下功能:
1. 内容创建和编辑:用于创建、编辑和管理数字内容的工具。
2. 内容存储和检索:用于存储和检索数字内容的数据库。
3. 内容发布:用于将数字内容发布到不同的渠道,如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
4. 内容管理:用于管理数字内容的生命周期,包括版本控制、审批流程等。
5. 用户管理:用于管理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
ICMS 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其他相关组织制定。
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字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点标签: <!--{$site.属性}-->适用范围:所有模板页<!--{$site.title}--> 站点名称<!--{$site.seotitle}--> 站点附加标题<!--{$site.keywords}--> 站点关键字<!--{$site.description}--> 站点描述<!--{$site.domain}--> 站点域名例:<!--{$site.url}--> 站点网址例:<!--{$site.dir}--> 系统所在目录例:/ 根目录或者 /icms<!--{$site.publicURL}--> 公共程序public目录地址(注:只适用5.0版本)<!--{$site.index}--> 站点首页名注:5.0版本已经移除<!--{$site.tpl}--> 模板路径例:/templates<!--{$site.tplpath}--> 模板路径 {系统所在目录}/templates/{所选模板目录} 例:/templates/default<!--{$site.tplurl}--> 模板经对路径例:/templates/default<!--{$site.email}--> 站长信箱<!--{$site.icp}--> ICP备案号<!--{$site|print_r}--> 输出所有属性栏目标签: <!--{$sort.属性}-->适用范围:频道页模板{channel.htm},栏目列表模板{list.htm},独立页模板{page.htm},内容页模板{show.htm}<!--{$sort.id}--> 栏目ID<!--{$}--> 栏目名称<!--{$sort.url}--> 栏目链接<!--{$sort.link}--> 栏目链接(带栏目名) <a href='<!--{$sort.url}-->'><!--{$}--></a> <!--{$sort.keywords}--> 栏目关键字<!--{$sort.description}--> 栏目简介<!--{$sort.nav}--> 栏目位置<!--{$sort|print_r}--> 输出所有属性文章标签: <!--{$show.属性}-->适用范围:内容页模板 {show.htm}<!--{$show.id}--> 文章ID<!--{$show.pic}--> 文章缩略图<!--{$show.url}--> 文章链接<!--{$show.title}--> 文章标题<!--{$show.stitle}--> 文章短标题<!--{$show.subtitle}--> 文章副标题<!--{$show.link}--> 文章链接,带标题{ <a href="文章链接">文章标题</a> } <!--{$show.keywords}--> 文章关键字<!--{$show.description}--> 文章简介<!--{$show.source}--> 文章出处<!--{$show.author}--> 文章作者<!--{$show.editor}--> 文章编辑<!--{$show.pubdate}--> 文章发布日期<!--{$show.pubdate|date:"Y-m-d"}--> <!--{$show.body}--> 文章正文<!--{$show.pagetotal}--> 正文总页数<!--{$show.pagecurrent}--> 正文当前页数<!--{$show.pagebreak}--> 分页HTML<!--{$show.page}--><!--{$show.page.total}--> 正文总页数<!--{$show.page.current}--> 正文当前页数<!--{$show.page.break}--> 分页HTML<!--{$show.hits}--> 文章点击数<!--{$show.digg}--> 文章digg数<!--{$ments}--> 文章评论数<!--{$show.tag}--> 文章标签<!--{$show.taglink}--> 文章标签带链接<!--{$show.tag}--> 文章标签数组<!--{$show.prev}--> 上一篇文章<!--{$show.next}--> 下一篇文章<!--{$erid}--> 文章发布者ID<!--{$show.postype}--> 文章发布者类型0用户<!--{$show|print_r}--> 输出所有属性模型内容标签: <!--{$content.属性}-->适用范围:内容页模板 {content.show.htm}<!--{$content.id}--> 内容ID<!--{$content.mid}--> 模型ID<!--{$content.url}--> 内容链接<!--{$content.title}--> 内容标题<!--{$content.link}--> 内容链接,带标题{ <a href="内容链接">内容标题</a> }<!--{$content.pubdate}--> 内容发布日期<!--{$content.pubdate|date:"Y-m-d"}--><!--{$content.hits}--> 内容点击数<!--{$content.digg}--> 内容digg数<!--{$ments}--> 内容评论数<!--{$content.tag}--> 内容标签<!--{$content.prev}--> 上一篇内容<!--{$content.next}--> 下一篇内容<!--{$erid}--> 文章发布者ID<!--{$content.postype}--> 文章发布者类型0用户<!--{$content|print_r}--> 输出所有属性栏目列表 <!--{iCMS:catalog 属性="值"}--><!--{/iCMS}-->适用范围:所有模板Looploop="true" 多条调用不设置单条调用,也不需要<!--{/iCMS}-->结束符例:<!--{iCMS:catalog row="1"}-->Row调用栏目数如果该值为负数,开始位置从数组的尾部算起.例如:如果数组中有7个元素,指定start为-2,那么指向当前数组的索引为5.非法值(超过了循环数组的下限)将被自动调整为最接近的合法值.例如:start="5"从调用的第5条开始Step默认1该值决定循环的步长.例如指定step=2将只遍历下标为0、2、4等的元素.如果step为负值,那么遍历数组的时候从后向前遍历.Max默认1 设置循环最大执行次数Id id='指定栏目ID'频道页模板{channel.htm},栏目列表模板{list.htm},独立页模板{page.htm},内容页模板{show.htm} 中;可直接调用$sort.id 当前栏目ID例:id=$sort.id[注:$sort.id不加引号]id! id!='指定要排除的栏目ID'att默认不设置,调用所有的栏目att="list" 最终列表栏目,频道栏目att="page" 独立页面type默认不设置,调用全部类型Cache默认不设置,根据系统设置例:cache="true"Time 缓存时间默认不设置,根据系统设置例:time="3600" 单位:秒Mid 模型id默认不设置,调用全部模型栏目mid="0" 文章模型mid="-1"通用模型内部标签标签($catalog)<!--{$catalog.id}--> 栏目ID<!--{$}--> 栏目名称<!--{$catalog.url}--> 栏目链接<!--{$catalog.link}-->栏目链接(带栏目名)<a href='<!--{$catalog.url}-->'><!--{$}--></a><!--{$catalog.keywords}--> 栏目关键字<!--{$catalog.description}--> 栏目简介<!--{$catalog.index}--> 用于显示当前循环的索引,从0开始(如果指定了start属性,那么由该值开始),每次加1(如果指定了step属性,那么由该值决定).<!--{$catalog.index_prev}--> 用于显示上一个循环索引值. 循环开始时,此值为-1. <!--{$catalog.index_next}--> 用于显示下一个循环索引值. 循环执行到最后一次时,此值仍然比当前索引值大1(如果指定了step,取决于此值).<!--{$catalog.rownum}--> rownum 不像index属性受start、step和max属性的影响,该值总是从1开始(index是从0开始的).<!--{$catalog.first}--> 如果当前循环第一次执行,first 被设置为true.<!--{$st}--> 如果当前循环执行到最后一次,last 被设置为true. <!--{$catalog|print_r}--> 输出所有属性文章列表 <!--{iCMS:list 属性="值"}--><!--{/iCMS}--> 适用范围:所有模板内部标签自定义模型内容列表 <!--{iCMS:model 属性="值}--><!--{/iCMS}-->适用范围:所有模板具体结构请见下表内部标签评论标签 <!--{iCMS:comment 属性="值"}--><!--{/iCMS}-->适用范围:频道页模板{channel.htm},栏目列表模板{list.htm},独立页模板{page.htm},内容页模板{show.htm}具体结构请见下表评论框调用评论调用内部标签特殊调用<!--{$pagenav}--> 分页超强调用默认<!--{$pagenav}-->显示首页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末页共114篇文章,10篇文章/页共12页<!--{$multi|method:'show(1)'}--><!--{$multi|method:'show(2)'}--><!--{$multi|method:'show(3)'}--><!--{$multi|method:'show(4)'}--><!--{$multi|method:'first_page():pre_page():nowbar():next_page():last_page():bartext()'}--> 定义样式<!--{$multi|method:'first_page(样式):pre_page(样式):nowbar(样式,当前页样式):next_page(样式):last_page(样式):bartext()'}-->first_page() 首页pre_page() 上一页nowbar() 页码列表next_page()下一页last_page()末页bartext()文字这几个可随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