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数据

合集下载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目录一、引言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五、参考文献一、引言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

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

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

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

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

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

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

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3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

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

5、其他支出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90年代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90年代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效果分析
1996年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经济增长幅度回落, 通货膨胀率降低;1997年进一步巩固“软着陆”成果,实现了 “高增长、低通胀”。
由于此次调整力度实施扩大,虽抑制了通货膨胀,但也 为以后国内需求不足埋下了伏笔,致使1997年以后不得不进行 有一次调整。
2. 1998-200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中国90年代至今宏观经济政策
时间 1994-1997 1998-2003 2004-2007
2008 2009-2010 2011-2012
财政政策 适度从紧
积极 稳健 稳健 积极 积极
货币政策 适度从紧
稳健 稳健 从紧 适度宽松 稳健
1. 1994-1997年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作为推动我国经济 增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至1993 年增速分别为42.6%和58.6%,大大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 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求,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双膨胀, 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国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 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 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 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 贷款总量。
相关措施
2008年开始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 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 明显通货膨胀,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 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加大三农投资;提高中西部医疗补助标准;农村公路管护 纳入财政支持;积极促进再就业;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 金。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摘要: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对这30 年支出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逐年上升,财政预算收支占GDP 的比重则呈U 型变化。

结合改革开放的历程,得出我国财政收支规模变化与改革有密切关系的结论,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源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改革开放;财政支出;变化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财政体制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 年来,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体制变革使得财政体制的变动更为剧烈。

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 比重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太大的负面影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有人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变化尚属正常;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财力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不存在一些人担心的问题。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1.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 .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逐渐上升,2002年上升到21.4%。

2003年估计这一比重达到21.6%。

2.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与预算外财政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的变化,必须联系国家对于预算外支出资金口径的调整来考察。

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决定的预算外资金范围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为预算外资金的国有企业留利和专项基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而此项资金占预算外资金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左右。

这就是说1978—1992年间预算外资金规模只有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规模的20%,这样对1978—1992年间的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该期间占GDP的比重来计算。

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地方财政部门掌管的预算外资金也纳入地方预算。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1949〜1977年;1978〜1997年;1998〜至今。

第一阶段的财政支出处在百亿元的水平。

1949〜1952 年三年间,国家实施一系列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是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和发展的过渡时期。

1951 年和1952 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很高,分别为79.4%和41.0%。

1952〜1957 年,财政支出增长率逐年下降,在57 年甚至出现了负数;1958〜1960 年,财政支出规模又以30%的增长率扩大,这与当时大跃进和三年饥荒有着直接的联系。

1961〜1962 年的负增长与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有关,由于大跃进导致的破坏影响,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来“八字方针”,大幅度压缩预算基本建设拨款,并于1964 年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1966〜1976年,在“文革期间”,除了个别年份有负增长率,财政支出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尤其1969 年,财政支出的增长了46.95%,这是与同时期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相关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可以平衡收支,所以很多年份的财政支出都是和财政收入同增同减。

财政支出第二阶段的规模保持在千亿元的水平。

1978〜1984 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1000 多亿元;1985〜1989 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2000 多亿元;1990-1997 年,保持在3000 亿元〜9000 亿元以上,最多的是1997年的9233.56 亿元。

增长的速度较不稳定的,1978 年最高,增长率为33.0%,1987 年最低,增长率为2.6%。

1980 年和1981 年等个别年份出现过负增长。

究其原因是在1979-1980 两年间,财政赤字非常严重,中央进行了第二次经济调整的,缩小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

第三阶段的财政支出,整体上升到了万亿元和十万亿元的水平,从10000亿元逐渐增加到60000亿元。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56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

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

5、其他支出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及变化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及变化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及变化财政支出是指一国各级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为履行其职能所支出的资金总量。

一国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所支付的成本,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不仅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意图的具体表现。

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当适度,结构应当合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基本要求。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

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一般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财政支出主要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

在这五项支出中,经济建设费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稳居各类财政支出之首。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虽然从1980年58.2%降至2009年的42.0%,但这部分支出仍然是我国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目,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美国、日本、德国政府投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仅为4.9%、18.4%、4.1%。

社会文教支出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

社会文教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一直是稳步增长的,社会文教支出从1980年的16.2%增长到了2009年的35.3%。

但增长速度过慢,特别是1991年至2000年10年间仅增长2.6个百分点。

2000-2009年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呈现较快的增长,从2000年的1922.37亿元增长的2009年的7606.68亿元,是2000年的3.95倍。

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却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12.10%减少到2009年的9.97%。

依然没有达到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网发(2002)42号)规定的15%—20%的比例。

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1950—2016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各项数据一览财政部于2017年1月23日公布了2016年财政收支数据。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仍延续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

其中,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2016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①]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5亿元,同比增长4.2%,同口径增长7.4%。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1.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改征增值税增长2.7倍(1-5月增长3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的6-12月增长4.5倍);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1-5月增长37.3%,6-12月下降95.9%)。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考虑收入在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12月累计增长5.4%。

其中,1-5月增长36.6%;6-12月下降16.9%,主要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影响。

2.国内消费税10217亿元,同比下降3.1%。

主要受卷烟、成品油产销量下滑的影响。

3.企业所得税28850亿元,同比增长6.3%。

其中,金融业企业所得税8802亿元,增长2.7%;工业企业所得税7329亿元,下降1.3%;房地产企业所得税3641亿元,增长26.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