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实用类文本欧阳自远肖福根《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阅读练习及答案(太原2021-2022高三上期末

实用类文本欧阳自远肖福根《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阅读练习及答案(太原2021-2022高三上期末

太原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火星是天穹上的一颗红色亮星,我国古代先人将其取名为“荧惑”;古罗马人称“玛尔斯(战火之星)”,玛尔斯之名被国际沿用至今。

早在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火星,开创了人类用科学仪器研究火星之先河。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亚帕雷利斯基曾利用望远镜对火星观测,认为看到了火星表面上的运河体系,这引起了人们对火星是否真有生命存在这一话题的浓厚兴趣。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火星探测结果都证明火星现在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

尽管如此,人类并没有放弃对火星生命活动信息的探索。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似的行星,人类了解火星对研究地球早期历史和生命起源有着重要价值,也对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火星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航天器,包括从火星附近掠过的太空船、环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登陆火星表面的着陆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动的火星漫游车以及未来的载人火星飞船等。

1960年,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A号”探测器,它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

1964年,美国成功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到达火星的探测器。

随后美、苏、欧、日等国相继发射了数十个火星探测器,但迄今为止成功率只有一半左右。

2020年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在火星杰泽罗陨石坑内以壮观的“空中起重机”方式安全着陆,2021年“机智”号直升机搭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

中国火星探测事业起步较晚,2011年中国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同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号探测器一起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然而由于搭载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出现故障,“萤火一号”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宣告失败。

之后,随着中国大型运载火箭和深空探测网等瓶颈取得突破,2016年中国规划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本次探测任务一次性完成了“绕、落、巡”三大任务,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火星我们来了阅读理解及答案

火星我们来了阅读理解及答案

《火星,我们来了》阅读原文①2020年7月23日,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离探索火星的梦想更近一步。

②火星,作为太阳系里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的行星,从古至今,人们都对这颗星球有着无限遐想。

③从地球上仰望星空,火星仿佛是夜空里的一簇火光。

火星为什么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火星表面有红色的赤铁矿,呈现出橘红色。

另一个原因则是沙尘暴。

火星上风力很大,会引发猛烈的沙尘暴,一来就几乎席卷整个星球表面,持续多月不停,还充斥着扶摇直上的龙卷风。

当扬起的沙尘覆盖火星,遮住了原本灰褐色的沙砾和石块,就造成了“红色星球”的错觉。

④地球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三颗行星,火星则位于地球的外侧,是太阳系的第四颗行星。

因为自然环境与地球相似,火星又被称作地球的“姊妹星”。

实际上,地球要比火星大得多。

地球半径是6371公里,火星半径约为3398公里,大致是地球的一半,体积则约为地球的1/7.火星的表面积,与地球的陆地面积差不多。

⑤假如站在火星表面,会发现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地球非常相似。

事实上,作为类地行星,火星同样具备核、幔、壳等内部构造。

人们习惯用“荒漠行星”来形容它的地貌,这里分布着高原、平原、峡谷和火山。

⑥火星上也有四季更替。

只不过,如果用地球日来换算的话,火星上一年大约有23个月。

这是因为地球环绕太阳一周需要约365天,火星绕太阳一周则为687天。

郑永春说,如果在火星上过日子的话,每天的昼夜长短跟地球上差不多。

⑦像地球一样,火星也有大气,可惜密度仅为地球的1%,约相当于地球上33千米高处的大气密度,极为稀薄,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

⑧有水,代表着生命存在的可能。

根据航天器的探测结果,清晰可知火星拥有海岸线和湖泊的遗迹、干涸的河道、冲积扇等流水地貌,这些都表明火星在历史上曾经有大规模的液态水。

目前,尽管没有探测器发现肉眼可见的液态水,但在火星地下已经发现了盐度极高的卤水。

中考语文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2022年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材料二】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

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①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①“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报》)【材料三】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

①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性学习非连续性文本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综合性学习非连续性文本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7.综合性学习。

(5分)某初中学校开展以“科海泛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参加。

材料一:(中新网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二:(央视新闻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三:“十三五”期间,我国研制成“奋斗者”号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深海一号”潜水器母船、“海翼号”滑翔机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批大科技装备。

同时,我国正在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1)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2)中国火星探测巡视器着陆成功,“天问一号”上热搜。

“问”,甲骨文写作“”,从“口”,“门”声,《说文解字》所谓的“讯”也。

“天问”中的“问”即用其本义:。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中的“问”则引申为:。

(3)班级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到来时举办“科海泛舟,逐梦九天”主题活动,请设计一项活动。

答案:7.(1)示例:近年来,我国在“探月工程”“火星探索”“深度载人潜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科学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

(2)询问(问询)探究(探寻)(3)示例一开展“我与科学,我与航天”主题演讲活动。

示例二举办“心系航天,报效国家”读书报告会。

示例三举办“中国航天辉煌成就”图片展。

示例四举办“大国航天人”故事会。

示例五组织“我的航天梦”征文比赛。

评分:(1)答对得2分,共2分。

按照0、1、2三类判分。

(2)每空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3)答出一种示例得1分,共1分。

本题共5分。

(1)(3)两题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部编版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天问一号”》(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天问一号”》(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天问一号”》(含答案)5月15日,中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的预选着陆区,这标志着中国星际探测征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成功登陆火星后,中国的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始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这也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并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和媒体纷纷表示祝贺和赞叹。

___通过社交媒体向中国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

___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___表示,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整个着陆过程中,“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连度降至米/小时。

虽然此前中国已有月球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

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只有地球大气的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

同时,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因此地球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

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

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

此外,他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

___“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___表示,这项任务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国团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终于成功着陆火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实用类文本中国航天火星探测任务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国航天火星探测任务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探索火星的梦想义进了一步。

早在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就用一首长诗《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尽管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非常精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太阳系的引力维系着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然而关于生命、人类、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起源,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这也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的名字来源。

“天问一号”的目的地是火星,它的成功发射拉开了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探寻的序幕。

火星和地球的诸多相似,引发着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猜想和思考,作为太阳系里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的行星,从古至今,人们都对这颗星球有着无限xiá xiǎng。

从地球上仰望星空,火星仿佛是夜空里的一簇火光,火星运行轨迹复杂多变,看起来忽明忽暗,大小,令观者迷惑,因此火星最早被赋予的中文名字叫“荧惑”。

其中“荧”代指火星表面发射的红光,“惑”则出于古人对火星运行缺乏规律而感到的困惑。

火星上也有四季更替,只不过,如果用地球日来换算的话,火星上一年大约有23个月,这是因为地球环绕太阳一周需要约365天,火星绕太阳一周约为687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水春说,如果在火星上过日子的话,每天的昼夜长短跟地球上差不多,火星的一天是24小时39分35秒,比地球长了近40分钟。

迄今为止,火星探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的飞越探测,时间跨度为1960-1970年,这一阶段国际深空探测刚刚起步,相关国家主要以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为主,但探测任务成功率并不高。

第二阶段是初步了解火星表面,时间跨度为1970-1990年。

以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为主,主要任务包括传输图像,探测大气,磁场,地表温度等。

第三阶段则是探寻火星生命迹象,从1990年至今,火星探测活动的探测方式主要为着陆和xúnshì探测,其间发射过“火星快车”“勇气号”等多颗探测器,成功找到了火星上水存在的证据,无论“天问一号”从火星身上发掘出何种奥秘,人类都能从探测中获得对自身命运的启示,倘若地球气候巨变、生物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将何去何从?火星是否会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这些思考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现有开展的一系列探测火星的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公众对火星的感情,这种对火星的好奇和向往,反过来深深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重大命题的思索,(取材于央广网的相关文章)1.下列文中拼音对应汉字的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暇想着陆(zhuó)巡视潜移默化(q iǎn)B.暇想着陆(zháo)寻视潜移默化(q iǎn)C. 遐想着陆(zhuó)巡视潜移默化(q ián)D.遐想着陆(zháo)寻视潜移默化(q ián)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有关“日月”“列星”的问题,现代天文学仍然无法对其进行解答。

十)课外阅读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读作天回一号首开中国火星探测现

十)课外阅读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读作天回一号首开中国火星探测现

十) 课外阅读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读作天回一号首开中国火星探测现“天问一号”首开中国火星探测①现代天文学崛起后,人类一直行进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

②从1964年“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发射,1965年回传第一张火星表面照片开始,50多年时间里,人类已先后开展了约50次火星探测。

但与其他国家的火星探测不同,“天问一号”将三步并作一步走,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此前美国海盗1号、海盗2号火星探测器,也仅仅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了环绕、着陆两种探测目标。

③按照每26个月才有一次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如果分三次进行发射,分别完成这三项任务,虽然每次都能单独解决相应的问题,但是耗时很长。

如果一次性完成,就需要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解决三个步骤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而这三项举措的落实,每一步都面临重重障碍。

④首先是“绕”,这一环节主要依靠火星轨道器,它要求“天问一号”在接近火星时,速度必须从每秒3公里,减速到每秒1公里。

如果速度不减下来,很可能会被吸入太阳系,如日本此前发射的轨道器,在该环节就出现过问题。

但如果速度降得太快,轨道器又有可能直接撞击火星。

此外,若减速过程发生在火星背面,那么又可能导致地球在20~30分钟内,收不到从火星发回的任何信号。

⑤接着是“着”,即由着陆器保驾护航,来保证火星车顺利着陆火星。

而“着”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因为着陆器需要在极快的速度下穿过大气层切入火星轨道,此时温度迅速上升,且阻力巨大。

此过程中,需要在火星车前部降温后,抛掉热防护罩,打开巨大的降落伞继续减速,待下降到一定高度后,要抛掉降落伞,打开反冲发动机,直到距离火星表面100米左右,还要经历一个着陆缓冲阶段,需要通过悬停在空中观察火星表面,保证着陆的安全性后,才能准确着陆。

“着”是“天问一号”出发后最大的攻坚难题,整个过程必须在7分钟内完成,而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魔鬼7分钟”。

非连续性文本火星探测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非连续性文本火星探测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一3题。

(10分)材料一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5吨。

它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火星探测器,主要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2020年7月23 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南部预选着陆区,为更多的科学探索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①人类探测火星已有60年,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早期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只能从火星远处飞掠而过,探测器飞行上亿公里只为那惊鸿一瞥,探测手段极为有限。

等到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才有了人造的火星卫星,人类才得以对火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最后才是难度更为巨大的着陆与巡视探测。

而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与巡视三个重要步骤,可见其技术难度之高。

②在深空探索领域,美国的技术确实排在第一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不过美国的海盗号探测器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器组成,没有火星车,也就是说没法进行巡视。

其中轨道飞行器也就是我们说的环绕器,重2.33吨,登陆器重1.2吨。

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器与巡视器共1.3吨,环绕器1.2吨,加上2.5吨的推进剂,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达到了5吨。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有重240千克的巡视器(火星车),对着陆过程要求非常严格,这要求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这是当初的海盗1号在着陆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的,两者在技术上也是无法比较的。

不可否认,超高难度的绕落巡一步到位,天问一号的探测任务是人类探索火星历史上复杂度最高的,技术含金量不言而喻。

③在奔往火星的过程中,天问一号探测器一直处于高速状态,要先制动才能进入火星环绕轨道。

在着陆之前,必须先将火星探测器的速度降下来。

我国根据探月工程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四个阶段将探测器降落到火星表面。

第一个阶段是气动减速阶段,将探测器的速度从每秒4.8公里减速到每秒460米;接下来,探测器打开降落伞,将其速度进一步降低至每秒95米;随后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利用反推火箭产生推力进一步减速,将探测器的速度降低至每秒3.6米;最后一个步就是悬停避障阶段,这个过程是在最后剩下的100米高度的位置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我国公开征集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任务标识发布。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一号”是其中第一次任务。

这意味着,中国行星探测已经形成整体概念,中国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远行星。

启动仪式透露,“天问一号”任务中的火星车,即将启动全球征名。

“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以“揽星九天”为任务标识,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国际合作精神和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我国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

火星探测任务将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摘编自《“天问一号”今年将向火星进发》)
材料二:
(摘编自《欧洲两次失利、印度日本观望中国为何坚持要做火星漫游车?》) 材料三: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于今年7月开启新的火星之旅,本周四,它终于官宣了此次出发前往火星的新探测车名字“毅力号”。

去年,NASA举办了一场命名竞赛,邀请美国各地学生为这艘火星车命名。

弗吉尼亚州七年级学生亚历山大.马瑟最终摘得桂冠。

马瑟表示,之前探测器都以人类所拥有的品质如“好奇”“洞察”“机遇”来命名,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探索火星之路会遇到多少挫折,毅力将使我们坚持到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科学任务的副局长托马斯.祖布琛指出,坚持不懈和好奇心是探索的真谛。

据外媒报道,“毅力号”探测车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搜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曾经生活过的迹象,采取样本以待未来送回地球,交给科学家分析。

此外,它还会描绘火星的气候和地质特征,为人类未来登陆火星做好铺垫。

据了解,“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科学家们认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

(摘编自《美国新一代火星探测车正式命名为“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发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和任务标识“揽星九天”,中国对行星探测的目光已经投向更远。

B. 想要获取西方航天大国有研究价值的大空探索数据是很难的,除非通过某种机制的科研合作,甚至用我们自己独特的数据和能力来等价交换。

C.我国首次火星操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是目前西方航天大国都还没有能力解决的技术难题。

D. 美国将于今年7月开启新的火星之旅,火星探测车已定名为“毅力号”。

我国的“天问一号”今年也将向火星进发,火星车名称尚未确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美两国都非常重视航天任务和航天器的命名,“天问”的命名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富有诗意和传统文化特色。

B.我国即将进行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汇聚了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精神和深空探测进人太空的能力等含义,体现了中国的航天技术潜力和态度。

C.美国以前还曾发射过“好奇号”“洞察号”“机遇号”等火星探测器,它们主要执行搜索、采样等任务,为人类未来可能向太空移民做好铺垫。

D.“毅力号”将前往Jezero陨石坑,是因为数十亿年之前这一区域可能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具备宜居性,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

6.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火星探测任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 (3分)C[解析]三天任务的完成是航天史上的第一次,不等于西方航天大国没有能力解决。

5. (3分)D [解析]“可作人类登陆火星的最佳地点”,于文无据。

6.(6分)①获取太空探索数据,深化中国人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②通过发展航天技术来发展军事技术能力、民用高技术产业等,有效提升科学和工业技术水平;③为未来登陆火星乃至移民太空做好铺垫。

( 每点2分,概括准确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