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盖板涵设计规范》word版

《盖板涵设计规范》word版

盖板涵设计规范篇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规范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2-85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二、技术指标1、净跨径:1.5、2.0、2.50、3.00、4.00米2、斜度:0o、10o、20o、30o、40o(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3、荷载等级:汽车——20级,挂车——100;汽车——超20级,挂车——1204、涵洞净跨径、净空及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三、主要材料四、设计要点1、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和验算。

2、盖板的计算高度按d1计,为提高盖板强度在盖板跨中加厚为d2。

预制盖板宽度为99cm。

3、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

4、当涵洞为斜交时,涵身部分中板以正交预制板铺设,二端洞口部分以梯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梯形板支撑端短边长度99Ld50(cm),钢筋构造见相应图纸。

5、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 o 角进行分布;填土内摩擦角为35 o,土容重18KN/m。

6、涵台的计算按四铰框架模式进行。

7、当涵洞跨径L<2.0M时,支撑梁可采用块石砌筑。

L=2.0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8、当涵洞过水流量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

确定涵底坡度时,一般应小于本图册水力计算表中设定流速下的最大坡度imax,同时应大于表中的临界坡度Ik。

当设计涵底坡度小于临界坡度时,泄水能力应予折减。

9、图册中涵洞洞口形式均采用八字墙式,如采用其它形式时需要另行设计。

10、使用本图册时,可根据地基容许承载力适当选用分离式或整体式基础涵洞。

盖板涵规范

盖板涵规范

盖板涵规范盖板涵是一种在河道交汇地或运河旁边的人工水道上设置的管涵结构。

它的作用是引导河流或运河水流,减小水流速度,防止水流侵蚀河道或运河岸边的土壤和植被。

为了确保盖板涵的有效运行和使用寿命,需要遵循一些规范和标准。

首先,盖板涵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如河道管理局制定的水利设施标准和规范、国家设施设备质量控制和验收规范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水流的速度、流量、河道或运河的横断面形状和尺寸以及盖板涵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

其次,盖板涵的材料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常见的盖板涵材料有钢筋砼、玻璃钢、聚乙烯等。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其耐腐蚀、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等特性。

此外,盖板涵的结构也应具有一定的挠度和变形能力,以适应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第三,盖板涵的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控制,如砼的配合比、浇筑和养护等;施工要有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程序,特别是钢筋的加工和焊接,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盖板涵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很重要的。

维护包括清理涵管内的杂物和沉积物,保持水流的畅通;保养包括涵管的防腐处理、维修和更换受损部位、定期检查和测量等。

维护和保养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盖板涵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最后,盖板涵的使用者也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知识。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对盖板涵进行改装或损坏,不要在涵管上建设临时结构物或存放重物,避免对盖板涵造成额外的荷载和压力。

此外,在水流较大或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固涵管、增加警示标志等,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总之,盖板涵的设计、材料、施工、维护和使用都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只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才能保证盖板涵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减小水流对河道或运河的侵蚀作用,保护河道或运河的生态环境。

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矩形板+异型板)

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矩形板+异型板)

板涵、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一、类型本图按涵顶填土高度设计为两种型式1、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填土厚度0.5m~4.5m。

2、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填土厚度2.5m~7.5m。

二、上部构造(一)设计要点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按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盖板涵设计为变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分别确定跨中与板端的厚度3、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扩散,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4、盖板上最小填土为0.5m。

5、预制盖板按99cm和74cm两种宽度绘制,若需要变更盖板宽度时,可参照本图的陪筋根数,按实际板宽进行折算。

6、当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亦可现场浇筑。

(二)盖板主要材料(三)施工要点1、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到达设计强度的70%后,方能脱模吊运。

2、盖板块件堆方时得采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吊装。

3、盖板上的帽石可就地浇筑安装,亦可预制砌筑。

三、下部构造(一)设计要点1、计算涵台内力时,将分离式基础盖板涵结构型式简化成盖板与涵底铺砌为横向支撑,涵台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承受台后的水平压力;对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涵洞,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

2、台后荷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3、涵洞之基底应力超出本图拟定的土的基底应力容许值范围后,不能直接使用本图。

此时要求提高土基承载能力,在基底设置砂砾石或碎石垫层或基层材料,提高基底土承载能力。

4、部分涵顶填土厚度较小的涵洞,在荷载作用下台身产生较大的偏心距,设计适当加大了按弯曲抗拉强度验算条件计算的台身宽度。

5、图中未附涵台及一字墙勾缝工程数量,设计时可按具体尺寸予以计算。

(二)主要材料(三)施工要求1、盖板安装完毕后得用30号水泥砂浆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其强度达设计值的70%后,方能于台后进行填土,要求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土等,对称分层夯实。

盖板涵的设计规范

盖板涵的设计规范
2.2.7砌缝应控制在3cm左右, 砌体表面与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cm,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
2.2钢筋工程
2.2.1钢筋加工
2.2.1.1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1.4.2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以及进场时间批次分批验收,分堆存放,不得混杂。露天堆放时,底部要垫高,上面用防雨布遮盖。
1.4.3水泥堆(存)放应根据拌合机械位置搭棚堆(存)放,水泥棚应做好防雨、防洪以及防潮等。
2、施工工艺
2.1砌筑工艺
2.1.1开始砌筑前,对于石质基底或基础用水润湿,砌筑用片石也须用水湿润。
2.3.3.2浇注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2.3.3.3混凝土浇筑可以用吊车配合集料斗进行浇注,要控制好混凝土的下落高度,防止混凝土离析。若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用滑槽、串筒、漏斗、溜管或振动溜管等器具浇筑。出料口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米。混凝土浇注时采用分层斜交法,通道箱涵的两侧墙身要同时浇注。
砂浆应随拌随用。当基础距离拌合场高差较大,用铁皮卷成半圆状作为砂浆溜槽,以防止砂浆因为高差超过两米的情况下离析。一般情况下,砂浆运输采用人工运输。当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发现离析、泌水等现象时,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固的砂浆不得使用。
1.4材料储存
1.4.1不同材料应分类堆放,且不能沾泥,并插上标志牌。
2.2.2砌体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两相邻段的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0cm,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相互错开,砌缝应饱满。

箱涵、盖板涵、圆管涵及倒吸虹涵说明

箱涵、盖板涵、圆管涵及倒吸虹涵说明

一、设计依据(1)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 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4) 部颁《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5) 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 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7) 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二、技术标准三、主要材料四、设计要点结构计算考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各种最不利组合,对强度、裂缝、变形进行控制。

(一) 圆管涵、倒虹吸1. 管壁各断面的弯矩计算采用刚性圆管涵计算方法计算;φ1.0米管涵管壁厚度与孔径比采用3∶20,φ1.5米管涵管壁厚度与孔径比采用1∶10。

2. 管身荷载:管身所受恒载包括管身自重、管身侧面及顶面土压力。

管身所承受的活载即车辆荷载通过填土按30°扩散角分布于管顶假定的水平面上,当分布宽度小于计算孔径时,按局部均布荷载计算;基底竖向反力假定通过基础均匀分布;圆管的侧压力强度按管顶水平面以上土柱引起的水平荷载计算;填土容重为18kN/m3,内摩擦角为35°。

3. 据管顶及管侧内力计算结果,按单筋截面砼配置管壁内、外两层受力钢筋。

4. 内径为1.5m的圆管涵用于主线上,内径为1.0m的圆管涵用于填土高度小于4.0m的互通匝道上。

5. 倒虹吸水头差(竖井进出口至管涵中心处的高差)≤12米。

(二) 箱涵1. 箱身按闭合箱形截面,取1m箱长进行内力计算,顶、底板按受弯构件配筋,侧墙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2. 箱身荷载箱身所受恒载包括箱身自重、箱身侧面及顶面土压力、搭板重(填土高度小于0.5m时)。

箱身所受活载,按30°角扩散车轮荷载,不计冲击力。

活载通过填土引起的侧压力,按箱身全长范围内的箱后填土破坏棱体上的活载换算成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

盖板涵结构详解

盖板涵结构详解

盖板涵结构详解摘要:一、盖板涵结构简介二、盖板涵结构分类1.按材质分类2.按用途分类三、盖板涵结构设计要点1.结构形式选择2.材料选择3.尺寸设计四、盖板涵结构施工及验收1.施工准备2.施工步骤3.验收标准五、盖板涵结构维护与检修1.日常维护2.定期检修3.故障处理六、盖板涵结构在我国的应用案例及前景正文:盖板涵结构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排水设施,它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道路、广场、小区等场合。

本文将对盖板涵结构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结构简介、分类、设计要点、施工及验收、维护与检修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案例和前景。

一、盖板涵结构简介盖板涵结构是一种用于排放雨水和污水的地下通道,主要由盖板、边墙和底部基础组成。

它是一种重力排放设施,水流依靠自身重力从涵洞中流出。

二、盖板涵结构分类1.按材质分类:盖板涵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盖板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砖石盖板涵等;2.按用途分类:盖板涵结构可分为雨水盖板涵、污水盖板涵、合流盖板涵等。

三、盖板涵结构设计要点1.结构形式选择: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排水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2.材料选择:根据工程环境和承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3.尺寸设计:根据排水量和排放速度确定涵洞尺寸。

四、盖板涵结构施工及验收1.施工准备: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材料设备检查等;2.施工步骤: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盖板涵结构的施工;3.验收标准: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盖板涵结构进行验收。

五、盖板涵结构维护与检修1.日常维护:定期清理盖板涵内的杂物,检查盖板、边墙及底部基础的状况;2.定期检修:定期对盖板涵结构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3.故障处理:发现故障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事故发生。

六、盖板涵结构在我国的应用案例及前景1.应用案例: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市政建设中广泛应用盖板涵结构,如北京、上海、广州等;2.前景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盖板涵结构在排水设施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同时对其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盖板涵、箱涵工程

盖板涵、箱涵工程

盖板(ɡài bǎn)涵、箱涵工程一、盖板(ɡài bǎn)涵施工1.施工(shī gōng)准备及放样施工前按设计图纸复核放线,结合现场(xiànchǎng)实际情况,检查新建箱涵位置是否正确,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图纸所描述相符,避免因标高、位置和地质情况上的不符而对结构(jiégòu)物的总体各项指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正式施工前清除基础上的植被及附着物,清除完成后根据设计盖板涵及通道的位置进行基础的定位放样。

2.基坑开挖根据测量人员放出的基坑开挖线进行开挖(根据土质及开挖深度确定放坡率),一般情况每边应多挖0.5~1.0m。

开挖采用机械开挖,自卸汽车运输运至弃土场,如基坑开挖较深时分台阶开挖,挖至离基底15cm时采用人工清至设计标高,防止扰动基底及超挖,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抽出基坑外,保证基底不受水浸泡。

基坑开挖完成后检测基底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与设计不符及时向关部门汇报,以便妥善处理;符合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基础施工。

3.垫层施工基坑开挖完成检验合格后,测量人员放出基础线,在基坑周围定立控制桩,挂线施工,基础采用50cm块石垫层,10cmC15素砼垫层.4.侧墙及基础施工垫层施工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台身施工,弹出台身位置线,人工凿除台身位置内的垫层表面浮浆,并清扫冲洗干净,然后支立台身模板。

模板采用木模板,采用钢管脚手架支立,在支模板时,脚手架必须支立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面上,防止支架沉陷,使浇筑混凝土结构变形。

模板支立要牢固、稳定,接缝严密、平顺,模板支立的平整度与垂直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在模板支立完毕后,按规范要求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几何尺寸。

砼浇注(jiāo zhù)时派专人看护模板防止跑浆、跑模。

砼由砼拌和站集中拌和,毛石由施工现场清洗干净(gānjìng)一同浇筑。

盖板涵说明

盖板涵说明

桥涵通用图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设计说明书第 1 页 共 1 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说明一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二 、技术指标1、涵洞类别及主要尺寸如下表: 单位:m2、车辆荷载:公路-I级。

三 、主要材料四 、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1、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度分布,填土容重γ=21KN/m 3。

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⑴、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板块间无横向联系,按单块板受力计算,且按不同填土高度计算盖板厚度和配筋。

⑵、 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四铰框架体系。

涵台作为上端、下端铰结承受台背水平压力的竖梁进行计算。

⑶、 台帽与涵台顶面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cm 的油毛毡垫层。

⑷、 为了对涵洞下端起支撑作用,涵底必须铺砌。

⑸、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台基础尺寸,本图按假定的地基应力由程序优化设计。

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进行换土或另行计算尺寸。

⑹、 预制盖板时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50%后才允许脱底模。

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85%后才能堆放和运输,并要求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支,并不得使上、下面倒置。

⑺、 台背填土必须在搁置盖板和砂浆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5%以后进行,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分层对称夯填。

台背填土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

3、洞身在顺水方向应根据地形、地基土壤情况,每隔4~6m 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板涵设计规范盖板涵设计规范篇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设计规范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2-85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二、技术指标1、净跨径:1.5、2.0、2.50、3.00、4.00米2、斜度:0o、10o、20o、30o、40o(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3、荷载等级:汽车——20级,挂车——100;汽车——超20级,挂车——1204、涵洞净跨径、净空及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三、主要材料四、设计要点1、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和验算。

2、盖板的计算高度按d1计,为提高盖板强度在盖板跨中加厚为d2。

预制盖板宽度为99cm。

3、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

4、当涵洞为斜交时,涵身部分中板以正交预制板铺设,二端洞口部分以梯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梯形板支撑端短边长度99Ld50(cm),钢筋构造见相应图纸。

5、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 o 角进行分布;填土内摩擦角为35 o,土容重18KN/m。

6、涵台的计算按四铰框架模式进行。

7、当涵洞跨径L<2.0M时,支撑梁可采用块石砌筑。

L=2.0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8、当涵洞过水流量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

确定涵底坡度时,一般应小于本图册水力计算表中设定流速下的最大坡度imax,同时应大于表中的临界坡度Ik。

当设计涵底坡度小于临界坡度时,泄水能力应予折减。

9、图册中涵洞洞口形式均采用八字墙式,如采用其它形式时需要另行设计。

10、使用本图册时,可根据地基容许承载力适当选用分离式或整体式基础涵洞。

在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

11、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本图提供了按1:1.5进行设计的尺寸,如边坡坡率为其它值时需要另行设计`。

12、本图册不能用于涵顶填土高度小于0.5m的涵洞设计,遇此情况需采用明涵标准图。

13、涵洞基础按分离式和整体式二种形式设计,当采用整体式基础时,不设计支撑梁。

五、施工要点1、预制盖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才能进行脱模。

移动和堆放。

预制盖板堆放时应在板块端部采用两点搁支,不得将顶底面倒置。

2、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背间、板与板之间的缝内用小石子填塞顶紧并填塞10号砂浆。

进行涵身外层防水层施工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3、涵洞外层防水措施可在涵洞与填土接触部分均涂热沥青两道,每道厚约1.5mm。

涂后不再另抹砂浆。

4、盖板的吊装设施本图未列入,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考虑。

5、涵台支撑梁的施工应与涵台基础同时进行,石砌支撑梁必须与涵台基础砌石丁顺相间、相互咬码。

6、涵台台身的沉降缝一般沿涵长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涵台断面(包括基础),缝宽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方向平行。

7、凡是采用填石抬高地基上设置的涵洞,都应设置沉降缝。

8、设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

9、沉降缝的防水措施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涂沥青木板或沥青砂,也可以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在基础顶面以上,接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约5cm,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中间空隙填以粘土。

10、凡在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地基容许承载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11、为防止河床过度冲刷,可采用铺砌对河床进行处理,对倾斜较大的岩石河床,基础和铺砌可做成阶梯形。

洞底和洞口铺砌必须不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12、洞底和洞口铺砌采用两层,上层采用浆砌片石,下层采用砂砾垫层铺设。

13、位于冻涨土地区的涵洞,两端自洞口向涵身2m范围内的基底应置于冻土线以下。

14、冬季进行混凝土或砌体施工时,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应要求注意防冻。

15、涵台台后的填土应在盖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并应严格按水平分层填筑碾压、对涵台较高,不易达到碾压效果的涵洞,可采用在该范围内填筑碎石或砂性材料,并注意两边对称进行。

16、施工中当涵洞填土高度不足0.5m厚时,严禁采用振动式碾压设备对涵顶上和涵洞范围内的填土进行碾压。

篇二:盖板涵结构设计计算4.8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一.盖板计算1.设计资料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环境类别:I类环境;净跨径:L0=4.8m;单侧搁置长度:0.30m;计算跨径:L=5.1m;盖板板端厚d1=40cm;盖板板中厚d2=40cm;盖板宽b=6.60m;保护层厚度c=4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cd=13.8Mpa;轴心抗拉强度ftd=1.39Mpa;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fsd=280Mpa;主筋直径为25mm,外径为27mm,共45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s=0.022091m2涵顶铺装厚H1=15cm;涵顶表处厚H2=1cm;盖板容重γ1=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2=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3=1kN/m3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2.外力计算1) 永久作用(1) 涵顶铺装及涵顶表处自重q=(γ2〃H1+γ3〃H2)〃b=(25×0.15+1×0.01)×6.60=24.82kN/m (2) 盖板自重g=γ1〃(d1+d2)〃b/2/100=25×(40+40)×6.60/2 /100=66.00kN/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车辆荷载顺板跨长La=0.2m车轮重P=280kN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2关于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规定: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冲击系数采用1.3 车轮重压强p=1.3〃P/La=1.3×280/0.20=1820.00kN/m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1) 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1=(q+g)〃L2/8=(24.82+66.00)×5.12/8=295.27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1=(q+g)〃L0/2=(24.82+66.00)×4.8/2=217.96kN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2=p〃La〃(L/2-0.7)=1820.00×0.20×(5.10/2-0.7)=673.40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2=p〃La〃(L0-La/2)/L0+p〃La〃(L0-1.5)/L0=1820.00×0.20×(4.80-0.20/2)/4.80+1820.00×0.20×(4.80-1.5)/4. 80=606.67kN 3) 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1.6关于作用效应组合的规定:跨中弯矩γ0Md=0.9(1.2M1+1.4M2)=0.9×(1.2×295.27+1.4×673.40)=1167.37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γ0Vd=0.9(1.2V1+1.4V2)=0.9×(1.2×217.96+1.4×606.67)=999.80kN4.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截面有效高度h0=d1-c-2.7/2=40-4-1.350=34.7cm=0.347m 1) 砼受压区高度x=fsd〃As/fcd/b=280×0.022091/13.8/6.60=0.068m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1关于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的规定: HRB335钢筋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56。

x≤ξb〃h0=0.56×0.347=0.194m砼受压区高度满足规范要求2) 最小配筋率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9.1.12关于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百分率的规定:P=100〃As/b/h0=0.97,不小于45ftd/fsd=0.22,同时不小于0.2主筋配筋率满足规范要求3)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2关于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的规定:fcd〃b〃x(h0-x/2)=13.8×1000×6.60×0.068(0.347-0.068/2) =1933.19kNm≥γ0Md=1167.37kNm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4)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9关于抗剪截面验算的规定:0.51×10-3〃fcu,k0.5〃b〃h0=0.51×10-3×300.5×6600×346.5=6388.19kN≥γ0Vd=999.80kN抗剪截面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10关于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的规定:对于板式受弯构件,公式可乘以1.25提高系数1.25×0.5×10-3〃α2〃ftd〃b〃h0=1.25×0.0005×1×1.39×6.60×1000×0.347×1000=1986.74kN≥γ0Vd=999.80kN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验算,只需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9.3.13构造要求配置箍筋5.裂缝宽度计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6.4关于裂缝宽度验算的规定:环境类别为I类环境,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0.20mm作用短期效应组合Ms=1.0M1+0.7M2 =1.0×295.27+0.7×673.40=766.65kNm作用长期效应组合Ml=1.0M1+0.4M2=1.0×295.27+0.4×673.40=564.63kNm受拉钢筋的应力σss=Ms/0.87/As/h0=766.65/0.87/0.022091/0.347=115.12Mpa 作用长期效应影响系数C2=1+0.5Ml/Ms=1+0.5×564.63/766.65=1.37裂缝宽度Wfk=C1〃C2〃C3〃σss〃(30+d)/Es/(0.28+10〃ρ)=1×1.37×1.15×115.12×(30+25)/2.00×105/(0.28+10×0.0097) =0.13mm≤0.20mm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二.台身及基础计算1.设计资料基础为分离式,基础襟边C1=0.35m,台身宽C2=1.00m,基础宽C3=2.40m背墙宽C4=0.70m,搭接宽度C5=0.30m,基础高度为0.40m,铺底厚为1.00m涵洞净高H0=2.80m,计算高度H1=3.50m,基础顶深H2=4.36m,基础为2级扩大基础台身容重为25kN/m3,基础容重为25kN/m3,铺底容重为18kN/m3台身轴心抗压强度fcd=11.73Mpa,台身弯曲抗拉强度ftmd=1.04Mpa,台身直接抗剪强度fvd=2.09Mpa地基承载力容许值为180kPa,回填土的内摩擦角为30°将台身简化为上下端铰支模型,取台宽b=6.60m进行计算2.台身验算1) 水平力车辆荷载等代土层厚破坏棱体长度l0=(H1+d1/2+0.15+0.01)*tan(45°-30°/2)=2.23m 计算长度B=5.50m=560/5.50/2.23/18=2.54m土的侧压力系数=tan2(45°-30°/2)=0.3333q1=(0.15+0.01+h+d1/2)〃b〃λ〃18=(0.15+0.01+2.54+0.20)×6.60×0.3333×18=114.77kN/mq2=(0.15+0.01+h+H0+1.00/2+d1)〃b〃λ〃18=(0.15+0.01+2.54+2.80+0.50+0.40)×6.60×0.3333×18=253.37k N/mA端处剪力=362.55kN最大弯矩位置x0的计算=39.60kN/m篇三:盖板涵设计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