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较宽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较宽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受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方法和有关的检测控制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2、较好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4、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1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6、具有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气工程基础、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等。

(四)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标准修业年限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

(五)全学程时间安排全学程总周数为168周,分配如下:理论教学106周实践教学40周考试14周毕业教育1周机动7周(六)成绩考核按《内蒙古农业大学本专科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2.学位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发电厂电气部分。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电工电子实习初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电气工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五、专业特色: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兼顾强电与弱电六、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0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2.5学分,实践教学26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31.5学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程及其⾃动化专业⼈才培养⽅案电⽓⼯程及其⾃动化本科专业⼈才培养⽅案专业代码:080601⼀、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掌握电⽓⼯程及⾃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能⼒和⼯程实践能⼒,能够从事与电⽓⼯程及其⾃动化有关的设计、研发、系统运⾏、设备管理与维修、⼯程技术管理等⼯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素质应⽤型专门⼈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主要学习电路理论、电⼦技术、电⽓控制、电⼒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与应⽤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电⼦、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电⽓控制技术及电⼒系统分析的基本能⼒。

毕业⽣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1、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等基本原理及应⽤;具备分析、设计、应⽤电⽓设备的基本能⼒。

2、掌握机电控制、⾃动化测试、电⼒电⼦技术及信息处理等⽅⾯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掌握设计和开发电⽓⼯程技术系统的⽅法和技能,能正确判断和解决⼯程实际问题。

4、具备应⽤计算机解决电⼒传输、电⼒转换以及电⽓控制等⼯程问题的能⼒。

5、掌握⼀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书刊。

6、跟踪专业理论前沿与发展,了解应⽤前景,发展动态和⾏业需求。

具有⼀定的科学研究、批判思维和较强的继续学习能⼒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较强的语⾔表达能⼒和沟通交流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8、达到与本专业相关⼯种的⾼级⼯以上技术⽔平,⾄少拥有⼀种职业技能证书。

三、专业⽅向1、电⽓⾃动化⽅向:学习和掌握电⼯理论、电⽓控制、电⽓测量、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电⽓⼯程技术分析和控制等基本能⼒,能够从事与电⽓⼯程有关的系统运⾏、⾃动化控制系统、电⼒电⼦技术、信息处理以及与计算机技术应⽤等⼯作。

2、电⼒系统及其⾃动化⽅向:学习和掌握电⼯理论、电⼒系统运⾏、控制及电⽓设备制造和应⽤等专业知识,具备电能⽣产、输配电⽹络的运⾏、规划、设计及管理的能⼒,能够在电⼒科研院所、⾃动化⾼新技术公司、电⼒公司等部门从事相关⼯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论和知识,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传动和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和研发能力,可以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优化。

3.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可以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4.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能力,可以独立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际问题的解决。

5.具备良好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可以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二、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实习四个部分。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传动和自动控制等。

这些课程深入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核心理论和技术。

3.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项目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这些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综合实习综合实习是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在电力公司、自动化企业等单位进行实习,从而更好地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提升实践能力。

三、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和知识,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在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中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专业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评估。

学术成绩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成绩,实践能力包括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实习反馈,综合素质包括科研和创新成果、竞赛成绩等。

五、实施与展望该培养方案已经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门类:电气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四年适用年级:2015级所属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汪先兵方案制订人:汪先兵方案审核人:林其斌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多维度立体化的培养模式。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工程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技术及PLC、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等理论知识;具备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设计能力,电力电子设备开发和维护能力;具备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设计与调试、电力系统高低压设备制造、微机控制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从事相关的系统分析、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掌握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学习电工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微机保护、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工厂供电等方面电气工程技术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并接受1-2个学科专业方向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计算机控制系统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3.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和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应用技术的综合素质;4.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掌握电气类专业领域必要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5.较好地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6.获得较好的电力系统及其继电保护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技术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7.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电力工程应用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极具发展前景的学科,它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和机电一体化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份合理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良好工程伦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2. 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工程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4. 培养适应现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三、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和电气工程问题解决能力;2. 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电气工程实验、设计、制造和工程管理;3.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程实践和合作;4. 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

四、培养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电路分析等;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与继电保护等;3. 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电子变换与调节技术、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电力系统稳定性与运行控制、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等;4. 专业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仪器仪表、工程电磁兼容与电路设计、自动化系统集成与调试等。

五、实践环节安排1. 实验环节通过电气工程实验、控制系统实验、电力系统实验等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 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电力公司、工厂或研究院所等高校合作单位开展实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3. 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并能够撰写相关的毕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和应用工作。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专业课程设置1.电路分析2.数字电路3.模拟电子技术4.信号与系统5.控制理论6.电力系统分析7.电力电子技术8.自动控制原理9.工程电磁场10.现代控制理论11.机器人技术12.计算机控制系统13.电气与电子实验1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15.电力电子实验16.自动控制实验四、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参加实验、设计、调试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项目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毕业要求1.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4.能够熟练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需的设计软件、实验仪器和设备,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设计、开发、改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和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工程、自动化技术、变电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电力系统及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试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在业务方面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掌握电气工程基础、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5)具有应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资料和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研究和信息管理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的查询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达到不断的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能源发电技术方向)(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标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遵守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尤其是新能源发电的发展趋势,胜任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岗位要求;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与电气工程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

6.工程与社会:熟悉国家和地方涉及电力行业尤其是新能源发电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和表达: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核心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工程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

五、学位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

六、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2.毕业最低学分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全部规定内容学分160学分。

七、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三峡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课程设置说明培养方案由通识核心课42学分、学科基础课28.5学分、专业核心课39.5学分、素质拓展课(最低要求选修16学分)和专业拓展课(最低要求选修34学分)五部分组成。

在完成素质拓展课和专业拓展课最低要求选修学分基础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再选修部分课程学分。

2.课程教学方式说明①专业拓展课程中的综合作业模块采用探究式教学;②专业拓展课程中的企业课堂由企业高级工程师授课;③专业拓展课程中的实验课程采用开放预约方式完成。

3.各课程模块设置见下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能源发电技术)教学计划表课程性质开课单位课程名称类别学分数总学时学时类型各学期学分分配考核方式讲课实验实践上机课外上机1 2 3 4 5 6 7 8通识核心课程Y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必修 3 48 48 3,任选一个学期修读考试Y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Thought and Theory System of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必修 6 96 64 32* 6,任选一个学期修读考试Y中国近现代史纲要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History必修 2 32 32 2,任选一个学期修读考试Y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s and Ethics&Fundamentals of Law必修 3 48 48 3,任选一个学期修读考查P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必修12 192 192 4 4 4 考试Y形势与政策Situation and Policy必修 2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考查Q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Military Theory and Training必修 3 16 2W《军事理论》课程在1—8学期任选一个学期修读考试Q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College Students必修 2 32 26 6 2 考试G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必修 4 120 120 1 1 1 1 考试H计算机语言CThe C ProgrammingLanguage必修 3 4832 16 3 考试X工程基础训练IIEngineering Basic Training I必修 2 2W 2W 2综合测评小计(毕业要求)42 13.25 7.25 11.25 3.25 6.25 0.25 0.25 0.25素质拓展课程人文素质类选修见附表:素质拓展课教学计划表数理素质类选修英语素质类选修法学素质类选修体育素质类选修学科竞赛类选修社会实践类选修个性发展类选修职业发展类选修小计(毕业要求)最低完成16学分,其中英语素质类至少4学分,学科竞赛类至少6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F高等数学I(一)/(二)Advanced MathematicsⅠ必修11 176 176 5.5 5.5 考试F线性代数ILinear AlgebraⅠ必修 2 32 32 2 考试F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ⅡComplex Functionand Integral Transform必修 1.5 24 24 1.5 考试F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Probability Theory an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必修 2.5 40 40 2.5 考试F大学物理I(一)/(二)College PhysicsⅠ必修 6.5 104 104 3.5 3 考试F物理实验I (一)/(二)Physics Experiments I必修 3 48 48 1.5 1.5 考查B机械制图ⅢMechanical Drawing III必修 2 32 32 2 考试小计(毕业要求)28.5 456 408 48 9.5 12 7专业核心课程C*电路原理(一)/(二)Circuits Theory必修 5 80 80 3 2 考试C*工程电磁场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sm必修 2 32 32 2 考试C*电子技术基础(一)/(二)Analog and Digital Electronics必修 5.5 88 88 3 2.5 考试C信号与系统Electrical Systems of PowerPlants必修 2 32 32 2 考试C*自动控制理论ⅡControl TheoryⅡ必修 3.5 56 52 4 3.5 考试C电气工程学科概论Introduction to ElectricalEngineering必修 0.5 8 8 0.5 考查C*电机学(一)/(二)Electric Machines必修 5 80 72 8 3 2 考试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Single-chip Microcomputer必修 2 32 32 2 考试C*电力电子技术ⅡPower ElectronicsⅡ必修 3 48 40 8 3 考试C*电力系统分析(一)/(二)Analysis of Power System必修 5 80 80 2.5 2.5 考试C电力系统继电保护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System必修 3 48 48 3 考试C高电压技术High Voltage Engineering必修 3 48 42 6 3 考试小计(毕业要求)39.5 632 606 26 3 7 9.5 11.5 8.5专业拓展课程综合作业电子系统综合作业Synthetic Project of Systems Basedon Analog and Digital Electronics选修 3 3 考查计算机系统综合作业Synthetic Project of Systems Basedon Computer选修 3 3 考查控制系统综合作业Synthetic Project of ControlSystems选修 3 3 考查新能源发电系统综合作业Synthetic Design of Wind orSolar Power Systems选修 3 3 考查小计(毕业要求)9工程师课堂电路实验ⅠExperiments of Circuits必修 1 16 16 1 考查电子实验ⅡExperiments of Electronics必修0.5 8 8 0.5 考查变电站工程设计(企业课堂)Substation Design(Enterprise Class)选修 1 16 16 1 考查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企业课堂)Power Transmission Line Design(Enterprise Class)选修 1 16 16 1 考查单片机综合实验Synthetic Experiments ofSingle-chip Microcomputer选修 1 16 16 1 考查继电保护综合实验Synthetic Experiments of RelayProtection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Synthetic Experiments of PowerSystem Automation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设备绝缘检测实验Insulation Test Experiments ofPower System Devices选修 1 16 16 1 考查新能源发电系统综合实验Synthetic Experiments of Wind andSolar Power Systems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校企联合培训Co-operative Training by Universityand Enterprise必修 3 3W 3W 3 考查毕业设计Graduation Project必修10 15W 15W 10 考查专业拓展课程小计(毕业要求)20专业选修课程风电场电气系统Electrical Systems in WindPower Plant选修 2 32 32 2 考试风能及新能源发电技术Electricity Generation Technologyof Wind and Renewable Energy选修 2 32 32 2 考试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Low-voltage apparatus andProgrammable Controller选修 2 32 16 16 2 考试电气CADElectrical CAD Software andApplication选修 1.5 24 12 12 1.5 考查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Power Economics and PowerMarket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Power Enterprises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安全基础Power Safety Basis选修 1 16 16 1 考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ⅡDetection and Instrument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及应用Power System Block Set ofMATLAB选修 1.5 24 12 12 1.5 考查电能质量概论Introduction to Power Quality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市场营销管理Management of Marketing in PowerMarkets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发电厂动力部分Dynamic Parts of Power Plant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系统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 of Power Systems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s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系统规划Power System Planning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配电网及其自动化Automation of DistributionNetworks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Remote Monitored Control of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专业拓展课程Power System and DispatchingAutomatic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C Transmission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风力发电原理Principle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Solar Power System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WTGS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CPLD及电子CADCPLD and EDA Software选修 2 2W 2W 2 考查计算机控制ⅠComputer Controlled SystemⅠ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DSP技术与应用(控制)Applications of DSP (Control)选修 1.5 24 24 1.5 考查电子设计基础I(Electronic Design Foundation I)选修 2 32 2 考查电子设计基础Ⅱ(Electronic Design FoundationⅡ)选修 2 32 2 考查小计(毕业要求)专业拓展课最低选修34学分备注:加“*”课程将开出全英文、双语、中文班,供学生选修;每位学生必须从中选修至少一门全英文或双语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