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浙江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新闻标题(2018浙江衢州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新闻标题(2018浙江衢州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文学作品阅读阅读提示1.本文不需要全文精读,建议先浏览全文(约2分钟),再读文后题,根据答題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2.配图中的字影不需要阅读。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三只眼传媒媒2018-05-10《人民日报》每两个月评选一次好标题,每次10个左右,分为一二三等等奖,2017年一共评选了好标题64个。

作为全国媒体人业务标杆的《人民日报》,其好标题有很多“会说话”,而且说得有味、说得有理,让人耳目一新,连连点赞。

《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題《人民日报》好标题到底好在哪一、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几儿新闻说事实,标题是开场,开场说得好,才能吸引受众往下看。

口语化标题,使用群众的生活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讲出的话有生活气息,更能体現人情味儿,这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这个标题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以全票当选一等奖。

叙述式的引题写实,点出种植转型这一关健词;拟人化的主题简明直白,表明种植转型内容;口语化的表达活泼亲切、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了解种植结构调整这一重大农业政策。

春节过后,人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返回工作岗位,里面的不仅仅是样样的具体实物,更是一份份浓浓的亲情。

象征着离家远行的行李箱空间再大,都装不下远行人对家的思念与依恋,标题准确地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有力地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这个标题也是全票当选一等奖二、口语化不是普通大白话标题的口语化,并不是把群众口头语原封不动进行呈现,而是对这些原生态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在准确、筒练的前提下,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突显文化品位。

一是语感强,对称美,中文表达讲究修辞,体现博大精深文化。

新闻标题中运用对仗,能够使标题呈现平衡感与对称美,不仅利于传统文化弘扬,还能有效提升报道的文化气质。

该文是“补民生短板,咱们加油干”系列报道的首篇,刊发于2017年1月3日17版。

文章将采访对象的原话提炼并制成标题,道出了劳动者们坚忍不抜、希望拿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也揭示出目前有些地方由于社会管理不当,人为阻滞百姓劳动致富的现实,口语化的表达,朴实无华、简洁平实,直戳问题实质,一针见血,很有力度,为相关部们防“堵”提供了启示。

2018湖州市语文中考非连续文本阅读题

2018湖州市语文中考非连续文本阅读题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姑苏美食从“炙鱼”始不是偶然的。

苏州自古“擅三江五湖之利”。

“三江即入,震泽底定”。

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即震泽)及其邻近水域,为苏州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食资源,尤其是鱼资源。

史载专诸“炙鱼”即学自太湖(一作太和公)。

阖闾治鱼为脍“劳师”,吴人作脍者“自阖闾之造也”。

苏州“炙鱼”和“鱼脍”为美味久矣。

“鱼鲊”也是古吴的美味。

晋时,苏州人陆机饷中书令张华以“鱼鲊”,竟被张华称作为“此龙肉也”(《晋书·张华传》)。

五代时,苏州的“玲珑牡丹鲊”更是开我国工艺造型菜之先河。

如今苏州众多的鱼类菜肴中,无不可以找到古“炙鱼”、“鱼脍”、“鱼鲊”的影子。

材料二:宋代以来,苏帮菜的口味有较大的变化。

原来南人菜咸而北方菜甜,江南进贡到长安、洛阳的鱼蟹要加糖加蜜。

南宋迁都之后,北方的甜味饮食对苏帮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苏州的很多小吃,如小笼包、汤包、馄饨均源自北宋首都开封,经过杭州然后传至苏州。

苏州本来偏咸的口味一下子改成了偏甜的口味。

苏帮菜今日的嗜甜,由此而滥觞。

此外唐宋时期,特别是金元以来,伊斯兰教徒到江苏者日多,苏菜系又受清真菜的影响,烹饪更为丰富多彩。

材料三:清代苏菜流行于全国,据杭州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

苏州作为十大菜系之一,和今天闻名的川菜并列。

乾隆帝南巡的时候,曾经到苏州的得月楼做客,尝到江南美味后,非常高兴,赐名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

清中叶苏州虎丘三山馆饭店能供应140多种菜肴和近30种点心,其中鸭子就有火夹鸭、海参鸭、八宝鸭、风鱼鸭、汤野鸭、汁野鸭等14种做法;鱼有参糟鱼、剥皮黄鱼、斑鱼汤、黄焖着甲等16种花样;鱼翅菜有7种……材料四:苏州菜系中的特色小吃包括枣泥拉糕、小方糕、三鲜馄饨、酒酿圆子、豆腐花、船点、青团子、八宝饭等等。

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名菜有松鼠鳜鱼、清溜河虾仁、蜜汁火方、樱桃肉、母油船鸭、烂糊、黄焖栗子鸡、莼菜银鱼汤、万三蹄、响油鳝糊、金香饼、三套鸭、苏式酱肉和酱鸭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概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概览
②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 的危险。
栏目 导引
第五部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考情分析】···················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 1.考查情况。浙江卷 2018 年以前考查的是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 年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同 2017、2018 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语 文卷的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文本一样。
栏目 导引
第五部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9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
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
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向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
栏目 导引
第五部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 论依据。
(1)事实依据: (2)理论依据:
答案:(1)①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 ②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2)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 物恐惧感。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 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 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的 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 月23日)
栏目 导引
第五部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3.试题样式。 一般包括 2 道客观选择题和 1 道主观简答题。选择题一般是 “三是一非”和“三非一是”各一题。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整体阅读(高中语文)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整体阅读(高中语文)

做题验证 (约6分钟)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 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 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 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 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三年考情 文本形式:主要由三到四则非连续性文本组成。 文体材料:以新闻为主,涉及通讯、新闻报告、新闻访 谈和新闻评论。 文本内容:选取社会热点,涉及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和 日常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阅读量:1000字至1300字左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
文体知识 精准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 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它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的阅读材料 是多维度的,是相对独立的。 文本材料大多由文字、图表、漫画、数据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这些 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 地表达意义,顺序不固定。
整体阅读 精准掌握
文字型材料 ①关注材料出处,弄清文本体裁类型及话题 ②针对不同文体,把握各自不同的核心内容
③以抓关键词语的形式找出各自的侧重点(角度或方面)
整体阅读 精准掌握
图表型材料 ①抓住图表标题及图脚,了解图表内容。 ②遵循读图步骤:
柱状图:数据的变化或者图形比较。 环形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饼状图:每个值占总体价值的份额。 折线图:数据的变化趋势。 表格图:重点栏目和数据变化。

月面微型生态圈(2018浙江金华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月面微型生态圈(2018浙江金华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月面微型生态圈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动植物是玉兔和桂树,有诗歌这样形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今天,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已跃跃欲试,这次的目标是月亮那不为人知的背面,而此次,我们带上月亮的将是一份大礼——土豆。

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底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奶粉罐”里乾坤大“月面微型生态圈”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从表面看就是一个圆柱形的金属罐子,有点类似于我们家里的奶粉罐。

在罐子里,土豆和拟南芥这两种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物虫卵吸入氧气,派出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给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循环往复,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光,那么月球表面自然光线是如何引入“生态圈”的呢?原来,它是通过光导管引入的。

这就实现了月面原位资源利用,让动植物完全接受月球的光照环境。

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之前也考虑过用人工光线模拟地球上的光照环境,但利用月面自身光照对实验的意义更大。

如果动植物能够适应月球光照生长,那么以后人类就可以在月球建设基地,开展长时间的科研工作,这对人类未来在外星球生存非常重要。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真实的生态圈,假设这个生态圈运转正常,罐子里的动植物将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动物虫卵从虫卵孵化到幼虫生长发育,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从发芽、幼苗生长到开花,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就诞生了。

登月生物有讲究由于“罐子”容积有限,就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

那些能登上月球的动植物就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

其次,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在太空舱内温度控制在30-60,“罐子”内温度控制为最低-10,因此要求动植物能够耐高温、耐冻,而且能抗辐射、抗干扰。

鲁迅入门读本(2018浙江温州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鲁迅入门读本(2018浙江温州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鲁迅入门读本前 言(1)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来教育国民和后代。

那么,中国有哪些最基本的、源泉性的民族文化经典呢?比较一致的意见,至少应有五大经典:《论语》、《庄子》、唐诗、《红楼梦》、鲁迅著作。

鲁迅是和孔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并肩而立的民族文化的高峰,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经典,作为每一个中国国民精神发展的“底子”,这是一项民族精神建设的基本工程。

(2)作为集中了“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与我们又是最为贴近的,许多人读鲁迅的文章,都会感到他仿佛就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和国民,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鲁迅入门读本》鲁迅 原著 钱理群 编选导读(3)“鲁迅与青年”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

鲁迅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绝非偶然。

这首先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的人”,【A 】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

鲁迅恰恰是在人们因为缺乏勇气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时,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

这里所表现的,正是一种年轻人所向往的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气概。

鲁迅追求“真”的彻底性更表现在,【B 】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瞒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缺陷、不足与失误。

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

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

能够结识这样一位“真人”——本真、真诚、真率的智者,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

(4)鲁迅同时是一位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又融入古语、外来语、方言,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又极具个性与创造性。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卷)语文试题一、积累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坚毅刚强的性格伴随了鲁迅一生,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mèi)骨。

他一生顽强战斗,追求真理。

“横.眉冷对千夫指,(fǔ)首甘为孺子牛。

”在我心目中,他仿佛成了一块铁,一块钢,一块金刚石。

刀砍不断,石砸不破,火烧不(),水浸不透,他的身影凛然立于宇宙之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鼓舞与力量。

(节选自季羡林《访绍兴鲁迅故居》)(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èi)____骨(fǔ)____(2)给文中加点宇“横”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A.héng B.hèng(3)给文中画括号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____)A.融 B.熔【答案】(1). (1)媚(2). 俯(3). (2)A (4). (3)B【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字形,需要结合语境作答。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此题注意“媚”不要写成“嵋”,“俯”不要写成“抚”。

(2)本题考查的是字音,需要结合语境作答。

“横”是一个多音字,可以据义定音,“横眉冷对”的意思是怒目而视且冷静对待。

当“横”的意思是“斜视”时,读音应是“héng”。

(3)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辨析的是同音异形的“融”和“熔”。

“融”和“熔”都有化开的意思,但“融”的使用对象常为自然现象及生活用品,如冰雪、蜡烛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融化。

“熔”指用高温使固体物质转变为液态,使用对象常为金属,如熔断、熔炉等。

结合语境中的“火烧”,应该选“熔”。

2. 鸟影蹁跹,入诗入文,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

(1)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

2018年中考语文(浙江专版)总复习课件:第七讲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共37张PPT)

2018年中考语文(浙江专版)总复习课件:第七讲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共37张PPT)
统计】 来自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研究:在发生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中,14岁 至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逐年提升,至2013年已突破50%,未成年人犯罪呈现 低龄化趋势。 最高检公诉部门的相关调研表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犯罪年龄趋于低龄 化、文化程度较低、外来未成年人所占比重较高、所犯罪名比较集中、犯罪 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倾向、共同犯罪居多等六大特点。
进 而 改 变 的 。碌碌 无为是 庸人所 为,奋发 图强是 智者之 举。 小 学 时 ,我 有 一个梦 想。我 希望每 天都不 要有很 多的家 庭作业 要做。 玩耍的 时间一 点 点 被 剥 夺 ,而我们 一天中 的三分 之一被 禁锢在 教室,很 多时间 在学习。上初中的时 候 ,我 有 一 个 梦想,我 希望自 己能成 为一名 尖子生 ;回到 家能受 到家人 的表扬 ;在学校
A
1.下列对图表数据及相关文字的分析与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微信有声推送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听书方式。
B.超四成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不够多。
C.0~8周岁儿童家长,大部分有陪读行为。
D.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2016年多于2015年。
2.分析《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 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示例:(1)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大体呈小幅上升走势;(2)国民手机阅读率快 速增长;(3)国民的阅读形式很丰富;(4)传统的纸质阅读仍然具有生命力; (5)手机阅读成为除纸质图书阅读之外的主要阅读形式。
1.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校园暴力”的理解。 指在校园里发生的包括学生、师生之间造成生理、心理的伤害的暴行以及对 学校的破坏行为。
2.对于校园暴力,人们“揪心”哪些问题?请根据“新闻事件”“网上声 音”和“调查统计”作简要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2017·南京]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

然而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节选自《莫砺锋诗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指诗歌的数量。

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

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汉语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

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

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

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教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

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

(节选自《莎斋闲览》,吴小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材料三陶渊明朱光潜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

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

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

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

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

他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得要去乞食。

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忧生之嗟。

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

他一个穷病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忧愤。

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

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

渊明有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能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高任鸟飞”的宇宙。

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

在诗中,他把他所景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

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忘于江湖”。

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

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相增辉。

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

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

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

他做了官,特别派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

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这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又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

渊明的伟大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

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

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

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声响。

(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1.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例。

请你也写一例与大家分享。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中,陶渊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

请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溇港文化溇港文化带是指在太湖南岸、荻塘以北,大钱港以东至吴兴胡溇的这片区域中,人们在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中形成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等。

2016年11月8日19点45分,在泰国清迈举办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国际灌排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甘德度宣布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情况(48进12),浙江湖州太湖溇港水利遗产荣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溇港文化何以历久弥新古时,沿太湖南岸一线地势低洼、沼泽密布,每逢雨季洪水肆意泛滥,生活在这里的先民饱受洪涝灾害之苦,为防洪泄洪,在春秋战国时期开挖了太湖溇港。

这些太湖溇港一条条规划有序,“如梳齿般繁密”。

南北方向(纵向)的叫“浦”“溇”“港”,东西方向(横向)的叫“塘”。

古代太湖地区人民创造了“塘浦(溇港)圩田”系统,将原先的泥沼改变成一片沃土。

由此,“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塘浦圩田所催生的稻文化、鱼文化、丝绸文化等文化景观,构成了太湖南岸风华无尽的溇港文化带。

从空中俯瞰义皋,义皋溇穿村而过,古色古香的老房子点缀其间,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味道。

这些被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如今成了义皋最大的一笔财富。

2014年,义皋被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义皋村的保护性建设同时启动。

规划、设计、建设,一年多时间,蒙尘的明珠再次散发光辉,义皋古村渐渐显露旧时风貌。

范家大厅、李家老宅、尚义桥、古街在内的4处古建筑被修复。

村东,一条宽敞的双向车道连通滨湖大道和村内停车场,游客可直接从滨湖大道开车进入义皋。

滨湖大道上,还专门设有义皋公交站台,交通十分便利。

申遗后何去何从几度堰塞,又几度疏浚,过去70多条溇港,还剩下50多条。

义皋溇,是为数不多至今仍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溇港之一。

位于织里东北6公里的义皋村,依水而建,夹河聚市,整体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整,是溇港文化的典型代表。

它不仅历史悠久,更是沿太湖七十二溇港古代水利工程中的重要节点,被誉为“溇港文化带里的明珠”。

义皋村历史文化村落划定保护利用范围5.6万平方米,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6万平方米。

对于文物古迹,也逐步进行修缮,共计需修复面积5180平米,顶瓦修补4100平米,墙体加固4000平米,构件修复100个。

范家大厅、李家老宅、尚义桥、义皋古街、义皋茧站、周家老宅、丁家老宅、朱家老宅、朱姓家族民居及范家东边建筑等纳入文物古迹保护体系。

目前义皋村作为核心,已与毗邻的伍浦、庙兜组成织里溇港片区,未来将打造成蚕桑文化、鱼文化、稻文化等溇港文化的体验区,在元素的植入中,农耕体验将成为最大亮点。

申遗成功后,织里镇还专门邀请同济大学专业团队再度进行规划,预计明年将进入实施阶段。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湖州太湖溇港水利遗产是溇港文化申遗成功的关键。

B.古代太湖地区的人民创造了“溇港圩田”系统,所以说他们创造了溇港文化。

C.以义皋村为核心的溇港文化区中,农耕体验将成为最大的亮点。

D.溇港水利遗产击败了全球绝大部分的灌溉工程遗产,成功入选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读了本文你觉得溇港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上文,联系下面的知识链接,请简述我们打造溇港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4分)[知识链接] 未来规划一是片区发展规划。

2014年,委托浙江大学完成了《义皋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侧重古村落历史文化的延续留存。

今年,在此基础上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湖州太湖溇港文化(织里)概念性规划》,规划范围为义皋、伍浦、庙兜三个村,突出高标准、前瞻性。

二是旅游开发规划。

编制《溇港文化旅游区综合开发战略规划》,将规划范围调整为义皋、伍浦、庙兜三个村,挖掘原生态溇港、千年古村等要素,重点突出溇港文化体验。

打造成为湖州溇港文化体验示范地、长三角溇港文化体验标杆地、全国性的溇港文化旅游度假区。

三是旅游运营规划。

与“驴妈妈”“芒果网”等知名旅游网站合作,借其旅游资源整合能力,在目标客户锁定、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为一名吴兴小居民,你对申遗后溇港文化应如何进一步发扬光大有哪些合理性的建议?请你献上一计并简要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