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控制点高程测量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控制点测量

如何进行控制点测量

如何进行控制点测量引言:控制点测量是现代测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可以用于测量地面的坐标、高程等数据,为工程建设、地图制作、土地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控制点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一、准备工作1.地理资料收集在进行控制点测量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地理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地形图、影像图、地籍数据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区域的地理环境、地貌特征等信息。

2.测量仪器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常用的包括全站仪、GPS定位系统等。

全站仪适用于小范围、高精度的测量任务,而GPS定位系统适用于大范围、低精度的测量任务。

3.团队组建根据测量任务的复杂程度,组建一个合适的测量团队。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进行准确、高效的测量工作。

二、控制点测量方法1.选择测量网在进行控制点测量前,需要选取合适的测量网。

测量网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控制点组成的,它们分布在整个测量区域内。

测量网的选择应考虑到地形复杂性、测量精度要求等因素。

2.测量控制点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在选定的测量网中开始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根据测量仪器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RTK测量等。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防止外界因素干扰测量结果。

3.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这包括数据的平差处理、误差检查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更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三、控制点测量的技巧与注意事项1.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控制点测量时,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帮助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比如,在测量控制点时,可以使用三角支架加固仪器的稳定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的平差和误差分析。

2.仪器校准与维护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

校准可以通过仪器厂家提供的校准软件完成,维护则包括保持仪器的清洁、防止受潮等操作。

3.现场环境选择在选择测量现场时,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控制点测量工作总结

控制点测量工作总结

控制点测量工作总结
控制点测量工作是土地测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基准点。

在进行控制点测量工作时,需要严谨的操作和精确的测量技术,以确保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对控制点测量工作的总结和经验分享。

首先,在进行控制点测量工作之前,需要对测量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情况、地质条件等,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布设。

其次,在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布设时,需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和准确性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控制点的位置应尽可能地分布均匀,并能够覆盖整个测量区域,以确保后续测量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的控制点测量工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进行严格的校准和调试。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温度、湿度等,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对于控制点的标志和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后,需要进行合适的标志和保护措施,以防止控制点被破坏或移动,从而影响后续的测量工作。

最后,在控制点测量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的比对和校正,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后续的土地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基准点。

总的来说,控制点测量工作是土地测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后续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严谨的操作和精确的测量技术,可以确保控制点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土地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程测量技术的操作流程

高程测量技术的操作流程

高程测量技术的操作流程高程测量是土地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在建筑、城市规划、道路设计等多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程测量的目的是测量地表或其他测量对象的高度差,以建立高程控制网络,并为相关工程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

下面将介绍基本的高程测量技术操作流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高程测量之前,首先要确保所有测量设备和工具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通常,需要准备的设备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杆等。

此外,还需要检查设备的状态,确保其工作正常。

同时还需要查看当天的天气情况,确保测量条件良好。

第二步:建立控制点在高程测量中,控制点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点是通过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测量建立的参考点,用来确定测量对象的高度。

在建立控制点之前,需要选择好适合的地点,并清除测量点周围的杂物。

然后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定位、观测和记录,以获取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第三步:选择测量方法高程测量有多种方法,包括普通水准法、测斜仪法、高程插值法等。

在进行高程测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同的测量方法有不同的精度和适用范围,选取合适的方法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四步:测量操作在测量操作中,需要根据选定的测量方法进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在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时,需要设置水平线,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并在测量过程中确保水准仪保持水平。

而在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时,需要设置仪器的参数,观测测点并记录数据。

在进行测量操作时,需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求,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第五步: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校正和计算等步骤。

根据测量的目的,可以进行高程插值、曲线平坦化、错误剔除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精度。

数据分析则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解释,查找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第六步:制图和报告制图和报告是高程测量工作的最后一步。

通过制图,将测量结果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

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措施

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措施

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措施GPS控制平面测量是通过测量接收GPS信号的卫星数量和位置来确定测量区域内多个控制点的坐标,从而实现对地理位置的精准测量。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强GPS测量设备的质量控制GPS控制点的测量准确度直接受到GPS测量设备的影响。

为了提高GPS测量设备的精确性,需要加强质量控制。

在设备购买前,需要选择质量好的GPS测量设备,确保其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使用中,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定位和接收卫星信号,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2. 增加GPS控制点数量GPS控制点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GPS测量的精度。

通过增加控制点数量,可以减小GPS 测量设备误差的影响,保证测量数据的有效性。

同时,在实际测量中,也需要根据测量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数量的GPS控制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测量精度。

3. 使用差分GPS技术差分GPS技术是通过对比基准站和移动站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计算误差并进行校正,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使用差分GPS技术可以大大降低GPS测量设备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众多差分GPS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差分GPS系统。

4. 加强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在GPS控制平面测量中,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十分重要。

通过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矫正和筛选,提高测量精度。

在处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例如AutoCAD等。

5. 密集观测密集观测是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精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密集观测,可以对控制点进行多次测量,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大气历元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总之,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精度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测量设备的质量、GPS控制点的数量、差分GPS技术的应用、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密集观测等措施。

只有在科学使用这些措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全面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的精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地理位置的精准测量。

如何进行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

如何进行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

如何进行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建筑工程、地理测量还是环境保护等等,控制点的准确设置和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石。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用来确定测量参考系的点。

它们通常被设置在地面上,可以是特定的地标物,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测量点。

通过对控制点的测量和标定,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准坐标系统,进而用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在设置控制点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目的和范围。

不同的测量目的和范围对控制点的密度和布局都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在大范围地理测量中,我们需要设置更多的控制点来保证测量的精度;而在小范围建筑测量中,我们可以通过少量的控制点来满足需求。

控制点的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固定的地标物作为控制点,比如建筑物的角点、路口的路灯等等。

这些地标物在位置较为固定,可以作为可靠的控制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人为设置的控制点来增加测量的可靠性。

在设置控制点时,我们需要注意它们的稳定性和易于识别性,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测量控制点时,我们通常使用全站仪等专业测量工具。

首先,我们需要在仪器上输入一些初始参数,比如仪器高度、测量模式等等。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观测控制点来测量它们的坐标值。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仪器的水平校正和目标物的纵向关系,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除了测量坐标值,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确定控制点的高程值。

比如,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水准仪来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差;在地理测量中,我们可以借助GNSS系统来获取控制点的高程信息。

通过综合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控制点的全面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

在进行控制点的设置与测量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比如,在设置控制点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遮挡物对测量的影响,同时避免设置控制点过多导致测量效率低下。

测量高程的方法

测量高程的方法

测量高程的方法
测量高程的方法
高程是指地面上某一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地形地貌研究和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下面介绍几种测量高程的方法。

1.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通过使用水准仪在不同位置上进行高度差测量,再结合基准点的高度,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具体步骤如下:
(1)选定起点和终点,并在这两个点之间设置一系列控制点。

(2)在每个控制点上使用水准仪进行读数,并记录下来。

(3)计算每个控制点之间的高度差,然后累加求和得到目标点相对于起点或基准点的高程。

2.三角测量法
三角测量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边长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目标点的高程。

具体步骤如下:
(1)选定起点和终点,并在这两个点之间设置一个参考站。

(2)从参考站出发,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边长公式计算出目标站与参考站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差。

(3)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目标站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已知高度差和距离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3.全站仪测量法
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的方法,可以同时测量出目标点的水平和垂直角度,并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具体步骤如下:
(1)选定起点和终点,并在这两个点之间设置一个参考站。

(2)在参考站上安装全站仪,并对准目标点进行测量。

(3)通过读取全站仪上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目标点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高程。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测量高程的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和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
程进行操作,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高程控制点方法

测量高程控制点方法

测量高程控制点方法
1、选择
高程控制点通常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称为水准点。

水准点的选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便于施测,坚实、稳固的地方。

(2)水准路线应尽可能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尽量避免跨越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

(3)在选择水准点时,应考虑到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

(4)应考虑到便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

(5)水准网应布设成附和路线,结点网或环形网。

(6)对于公路工程专用水准点,应选在公路路线两侧距中线50-300M的范围内,水准点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适当加密;大桥两岸、隧道两端、垭口及其他大型构造物附近亦应增设水准点。

2、埋设
高程控制点的高程是指嵌入标石中心的瓷质或不易腐烂的金属的标志顶面的高程。

国家控制点为水准点,国家水准点测量规范将标石分为: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

根据制作材料和埋设规格的不同,分为7种规格。

测量高差实习报告

测量高差实习报告

标题:测量高差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以及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习,要求同学们能够熟练使用水准仪,理解并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此外,实习还要求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提高快速、严谨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1. 学习控制点高程测量方法,掌握水准仪的基本操作。

2. 完成学校南、西校区共20个水准点进行四等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并根据其中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推算出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3. 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点之记表、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三、实习过程与方法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接受了关于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原理和方法的培训。

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操作。

1. 控制点高程测量:我们选取了学校南、西校区的20个水准点,使用水准仪进行了高程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水准测量的操作规程进行,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水准闭合路线测量:我们以南校区的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为起点,采用四等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方法,完成了南、西校区共20个水准点的高程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和记录每一个测站的数据,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与成果提交:根据测量数据,我们编制了水准测量的成果表、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并完成了导线测量的布点图、点之记表、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四、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了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提高了快速、严谨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测量数据的误差处理、测量方法的选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42 -0.543
100
BMB
1677
1554
79
7
二、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前进方向 a2 b2 A
Z1
三、水准测量的记录计算
已知A点高程为HA, 测定B点高程HB。
a2 a1 b1 Z1 A 分段测出相邻两点间的高差: hA1 = a1 - b1 Z2 Z3 B b2 a3 b3 a4 b4
望远镜对准天空(或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 使十字丝分划板清晰。
望远镜对准标尺,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标尺像清晰。
水准仪读数实例
DSZ2 自动安平水准仪
79
15
闭合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1、整理外业资料 将外业测量数据绘成草图。
HA=74.583m BMA hA1= 0.634m BM1
h3A=-2.984m
6、计算时必须校核。 7、辅助计算部分不得缺少。
8、测量结果超限时,先检查计算有无错误,若计算无误, 则必须重测。
表 头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 2008.8.8 日期 ___________ 多云 天气___________
测点 仪器型号
3 _____________
DS
张三 观测员__________
h12 = a2 - b2
h23 = a3 - b3 h3B = a4 - b4
三、水准仪的操作步骤
1. 仪器安置
2. 粗略整平 3. 瞄准目标 4. 精确整平 5. 读数记录
视差是精确瞄准后,眼睛在目镜前上下微动,若发现十字 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位置也随之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视差产生的原因是水准尺通过物镜组所成的影像与十字丝 平面不重合。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 称为“目镜调焦”;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最 清晰,称为“物镜调焦”;最后眼睛上下稍微移动,如果 没有发现目标和十字丝之间有相对位移,则视差消失。
f h 容 12 n m m 山地:
平地:f h 容 40 L m m
五、注 意 事 项
1、外业记录表格不得用圆珠笔填写。 2、记录时,首先填写表头。
3、表格内的数字高度应稍大于表格高度的一半。
4、记错时应轻轻划掉,重新记录,不得用橡皮擦,不得乱 涂乱改,不得连环涂改。
5、原始记录不得转抄,否则作废。
李四 记录员__________
高差
+ -
水准尺读数
乱涂乱改
BMA
后视读数 2.345 2.063 2.073 1.938
前视读数
连环 涂改
正确的修 改方法
Z1 Z2 BMB ∑ ∑h 往
1.278 1.764 1.526
1.067
0.299 0.309
0.412 1.778 1.778 0.000
h12=-1.473m
BM3 h23=3.768m
BM2
2、成果检核 两点之间高差的实测值(∑h测)与它们的理论值 (∑h理)之差,称为高差闭合差。用 f h 表示。
f h h测 h理
闭合水准路线
f h h测 h理 h测
高差闭合差f h不超过容许值时,认为外业观测合格,否则
应查明原因返工重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技术要求
外业观测结束,首先对测量手簿进行检查,并计算出各 段的高差。检查无误后,然后再根据各测段的高差,计 算出高差闭合差。若闭合差在规定范围内,则进行闭合 差调整,最后计算各待测点的高程。
等外水准测量 高差闭合差容许误差: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 高差闭合差容许误差: 山地:f h 容 6 n m m 平地:f h 容 20 L m m
AB
待定点B高程HB为: H H h
B A
AB
水平视线
b a A HA
(已知)
B hAB HB
(待定)
大地水准面
测站检核
为保证每一测站的高差正确,必须进行测站检核。 普通水准测量中,常用的测站检核有双仪器高法和 双面尺法 (1)双仪器高法:改变仪器高度10cm以上,测出两 次高差,进行检核。若两次测得的高差之差不超过 ±5mm,则取平均值作为该测站的观测结果,否则 重测。 (2)双面尺法: 在同一测站上,分别读后视尺、前 视尺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 。看同一把水准尺上:黑 面读数 + 常数(4.687或4.787)与红面读数之差不超 过 ±5mm,则分别计算黑面高差和红面高差,取平 均值作为最后观测结果。
6.346 1.778
4.568
计算校核
9、搬站时,必须一手托住仪器,一手抱住三脚架, 斜抱水准仪于胸前。
10、转点用尺垫,水准点不用尺垫。 11、测量过程中,必须读完前视度数,才能移动后 视点上的水准尺,观测员同时携带水准仪前进。
读完后视读数,转动照准部,瞄准前视点上的水准 尺,如果发现圆水准气泡不居中,不能转动脚螺旋使圆 水准气泡居中。
前进方向
a2
b2
h1 = a1 - b1
h2 = a2 - b2
容许高差之差:
a1
b1
h1- h2 = f ≤±5mm
79
1 高差取平均 h (h1 h2 ) 2
6
表1
水准测量记录(两次仪器高法)
测站 测站点 BMA 1
后视 前视读 读数 数 1136 1011
高差
平均高差
改正后高差
高程
-0.541
两次仪器高法操作方法步骤: 观测步骤(顺序):
后视 - 前视 - (改变仪器高) -前视 - 后视
上述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 两次高差之差应小于5mm,否则应重测;观测成果合 格,则取两次高差之平均数,
5
两次仪器高法 (安置两次仪器,高差 > 10cm)
已知 HA,求 HB, 两次测得高差:
学习情境 1 校区控制点高程控制测量
一、高程测量的方法
测量三项基本工作之一: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
按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不同,高程测量主要有下列
几种方法:
1.水准测量
2.三角高程测量
3.GPS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是现今精确测定地面点高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水准测量原理
h ab A、B两点间高差hAB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