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1.令狐文艳2.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
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
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
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
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
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3.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
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
“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
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
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
说明文练习题含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令狐文艳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
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
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浇花阅读及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浇花张丽钧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
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装的杂草。
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
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
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
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⑾“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
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占了光!“⑿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令狐文艳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下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I卷令狐文艳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课后答案汇总之令狐文艳创作

2-1 根据硬软酸碱原则,季铵正离子Q+属于哪种类型的离子?将以下负离子按照他们被Q+从水相提取到有机相时,从易到难的次序排列:令狐文艳3-6对硝基苯胺二氯化制2,6-二氯-4-硝基苯胺时,为何可制得高质量的产品?3-10写出制备2,6-二氯苯胺的其他合成路线的反应式3-12对叔丁基甲苯在四氯化碳中,在光照下进行一氯化,生成什么产物3-15写出由丙烯制1-氯-3-溴丙烷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名称,主要反应条件,进行评论3-16由正十二醇制正十二烷基溴时,加入四丁基溴化铵起何作用反应,缩短时间。
3-17写出四种丁醇中的羟基被氯置换的活性次序3-18简述由甲苯制备以下卤化产物的合成路线,各步的反应的名称和主要反应条件3-19写出以邻二氯苯,对二氯苯或苯胺未原料制备2,4-二氯氟苯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的名称,各卤化反应的主要反应条件3-22写出以下卤化反应的主要反应和反应类型3-27用氯气进行以下氯化反应,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说明(1)苯的氯化制一氯苯 (2)苯的氯化制六氯环己烷 (3)甲苯的氯化制一氯苯 (4)乙酸的氯化制一氯乙酸 (5) 甲烷的氯化制四氯化碳4-10简述由对硝基甲苯制备以下芳磺酸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名称,磺化的主要反应条件4-11写出以下磺化反应的方法和主要反应条件4-13写出由苯制备4-氯-3-硝基苯磺酰氯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名称,主要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分离方法4-15写出由苯制苯胺-2,4-二磺酸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名称,磺化反应的主要反应条件4-27写出以下连续磺化过程各用何种反应器为宜?(1)硝基苯用液体三氧化硫磺化制间硝基苯磺酸: (2) 2-萘酚在邻硝基乙苯中用氯磺酸磺化制2-羟基萘-1-磺酸:; (3)十二烷基苯用so3-空气混合物磺化制十二烷基苯磺酸; (4)萘用98%硫酸磺化制萘-2-磺酸钠; (5)甲苯用so3-空气混合物磺化制对甲苯磺酸5-5苯的一氯化制氯苯、苯的一磺化制苯磺酸和苯的一硝化制硝基苯,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列表说明5-9简述由萘制备以下氨基苯磺酸的合成路线5-10简述由甲苯制备以下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
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
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
爱莲说习题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习题令狐文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北宋家,本文文体是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蕃,濯,清涟,妖,香,益,涟,亵玩,亵,染,淤泥,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植,隐逸,谓,鲜,予,宜,众。
三、原文分析:1、最能概括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2、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3、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4、表明莲肯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
5、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
6、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8、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
10、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1、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是:,。
12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
13、文章的主旨句是:,。
14、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15、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四、思考题:1、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对此手法的应用做简明阐述3、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哪些美好品德?4、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
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5、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7、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拟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9、、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
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
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全国卷3理综之令狐文艳创作

绝密★启用前12令狐文艳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4理科综合能力测试5注意事项:6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7题卡上。
8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9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10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1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12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31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N14O16 Na 23 Mg 15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17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18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19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20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1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2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1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2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3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4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5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6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7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8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9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10错误的是11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12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13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14制次数相同15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16道板上17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18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19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20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21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22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23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2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3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4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5数目6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狐文艳材料研究方法令狐文艳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一、判断题√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
×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外光谱中出现振动偶合谱带。
()×20.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21.对称分子结构,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22.分子中必须具有红外活性振动是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必备条件之一。
()√23.红外光谱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频率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中的特征频率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24.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羰基化合物的大小顺序为:酰卤>酰胺>酸>醛>酯。
()√25.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差别在于它有干涉仪和计算机部件。
()√26.当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27.游离有机酸C=O伸缩振动v C=O频率一般出现在1760cm-1,但形成多聚体时,吸收频率会向高波数移动。
()二、选择题1.在一定波长处,用2.0 cm吸收池测得某试液的百分透光度为71%,若改用3.0 cm吸收池时,该试液的吸光度A为(B)(A)0.10 (B)0.22 (C)0.452.某化合物浓度为c1,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1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在浓度为3 c时,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 3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2。
则它们的关系是(A)(A)ε1=ε2(B)ε2=3ε1(C)ε2>ε13.溶解在己烷中的某一化合物,具有λmax=305nm。
当溶解在乙醇中,λmax=307。
可以判断该吸收是由(A)(A)π→π*跃迁引起的(B)n→π*跃迁引起的(C)n→σ*跃迁引起的4.在紫外吸收光谱法中,极性溶剂有助于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向(B)(A)长波移动(B)短波移动(C)无影响5.在紫外吸收光谱法中,极性溶剂有助于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向(A)(A)长波移动(B)短波移动(C)无影响6.某溶液的透射率T为30%,则其吸光度A为(A)(A)-lg0.3 (B)-lg70 (C)3-lg30 (D)-lg0.77.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位于200~400nm之间,因此应用的光源为(C)(A)钨灯(B)能斯特灯(C)氢灯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B)(A)400~800nm (B)200~800nm (C)200~400nm (D)10~1000nm9.异亚丙基丙酮CH3COCH=C(CH3)2中n→π*跃迁谱带,在下述溶剂中测定时,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小。
(D)(A)正己烷(B)氯仿(C)甲醇(D)水10.有人用一个样品,分别配制成四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测得的吸光度如下。
测量误差较小的是( C )(A)0.022 (B)0.097 (C)0.434 (D)0.80911.不需要选择的吸光度测量条件为(D)(A)入射波波长(B)参比溶液(C)吸光度读数范围(D)测定温度12.在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中,标准曲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是(D)(A)浓度太小(B)入射光太强(C)入射光太弱(D)使用了复合光13.化学键的力常数越大,原子的折合质量越小,则化学键的振动频率(B)(A)越低(B)越高(C)不变14.在红外吸收光谱中,乙烯分子的C-H对称伸缩振动具有(B)(A)红外活性(B)非红外活性(C)视实验条件15.在红外吸收光谱中,乙烯分子的C-H非对称伸缩振动具有(A)(A)红外活性(B)非红外活性(C)视实验条件16.分子的C-H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带频率比弯曲振动的(A)(A)高(B)低(C)相当17.在红外吸收光谱中,C=O和C=C基,两者的吸收强度的大小关系是(B)(A)前者<后者(B)前者>后者(C)两者相等18.在下述三个化合物中,红外吸收最强的是(C)(A)R1—CH=CH—R2反式(B)R1—CH=CH—R2顺式(C)R1—CH=CH219.在化合物CF3—COOCH3和CH2BrCOOCH3的红外吸收光谱中,νC=O的大小关系是(C)(A)前者=后者(B)前者<后者(C)前者>后者20.红外吸收光谱是(D)A.原子光谱;B.发射光谱;C.电子光谱;D.分子光谱。
21.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向低波数移动,原因是(B)A.溶液极性变大;B.分子间氢键增强;C.诱导效应变大;D.易产生振动偶合。
22.下列化学键的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吸收峰波数最大的是(D)A.C=O;B.C—H;C.C=C;D.O—H。
23.应用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B)A.质荷比;B.波数;C.偶合常数;D.保留值。
三、填空题1.紫外吸收光谱研究的是分子的价电子能级跃迁,它还包括了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2.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平行单色光对均匀非散射性溶液的测定。
3.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溶液的吸光度范围应调节在0.2~0.7。
为此,可通过调节溶液的浓度和选用适当的吸收池来实现。
4.有色物质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有色物质的性质有关,而与溶液的浓度大小无关。
四、问答题1.了解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对原子(基团)作用及其相应的光谱分析手段。
2.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答案: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溶解待测物质,扫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根据λmax红移还是兰移的方法可以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
溶剂极性越大,n→π*跃迁向短波方向移动,π→π*跃迁向长波方向移动。
3.分光光度法中参比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适宜的参比溶液?答案:参比溶液的作用是扣除由于吸收池、溶剂及试剂对入射光的吸收和反射带来的影响。
惨比溶液的选择:①尽量选用低极性溶剂。
②能很好地溶解样品,并且形成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③溶剂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无明显吸收。
溶剂的透明范围的下限应小于测定波长范围。
五、计算题1.一个化合物的λmax为225nm。
当试样浓度为 1.0×10-4mol·L-1时,用1cm吸收池测试,A为0.70。
计算εmax为多少?70002.将0.5mg含有苦味酸胺的试样溶解在100mL乙醇中,用2.0cm的吸收池在38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256。
已知苦味酸胺的ε为13400,计算苦味酸胺的相对分子质量。
523.4六、谱图分析1.某化合物分子式C7H8O,试根据其红外光谱图,推测其结构。
答案:2.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7H8O,测得其红外光谱图如下,试推测其化学结构式。
答案:OCH 33.某液体化合物分子式C8H8O2,试根据其红外光谱图,推测其结构。
答案:不饱和度5 可能含有苯环和一个双键谱峰归属3068、3044cm-1苯环上=C-H伸缩振动1765cm-1C=O伸缩振动吸收峰,波数较高,可能为苯酯1594、1493cm-1苯环C=C伸缩振动。
没有裂分,说明没有共轭基团与苯环直接相连1371cm-1CH3的C-H对称变形振动,波数低移,可能与羰基相连1194、1027cm-1C-O-C伸缩振动750、692cm-1苯环单取代的特征推测结构4.某液体化合物分子式C8H8,试根据其红外光谱图,推测其结构。
答案:5.某化合物分子式C8H7N,熔点为29℃;试根据其红外光谱图,推测其结构。
答案:不饱和度 6 可能含有苯环、叁键或两个双键谱峰归属3030cm-1苯环上=C-H伸缩振动2217cm-1CN的特征吸收峰1607、1508cm-1苯环C=C伸缩振动1450cm-1苯环C=C伸缩振动和CH3的C-H不对称变形振动的叠合1384cm-1CH3的C-H对称变形振动,甲基特征817cm-1苯环对位取代的特征推测结构6.推测化合物C8H7N的结构,其红外光谱图如下:答案:不饱和度u=1+8+(1-7)/2=6说明未知物中可能含有一个苯环两个双键或一个苯环一个三键。
3063cm -1处的吸收峰为不饱和C —H 伸缩振动吸收峰; 2229cm -1处的吸收峰为三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589 cm -1、1481 cm -1、1458 cm -1处的吸收峰为芳环的骨架振动;1381 cm -1处的吸收峰为甲基的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表明化合物中存在—CH 3;787 cm -1、687 cm -1处的吸收峰为芳环的间二取代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
综合上述可推测,未知物的结构可能为间甲基苯腈CN H 3C。
7.某液体化合物分子式C 7H 9NO ,试根据其红外光谱图,推测其结构。
答案:不饱和度 4可能含有苯环 谱峰归属 3423cm -1、3348 m -1N-H 伸缩振动,可能含有-NH 2 3008cm -1 苯环上=C-H 伸缩振动 1631cm -1 NH 2的N-H 变形振动 1618、1511、1443cm -1 苯环C=C 伸缩振动 1466cm -1CH 3的C-H 不对称变形振动 1333cm -1CH 3的C-H 对称变形振动,甲基特征 1236、1033cm -1C-O-C 伸缩振动 827cm -1 苯环对位取代的特征推测结构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一、判断题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