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指导课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教案所有的景物语言都是情感语言-学习写景物描写1,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景物描写在叙述中的作用;2.指导学生如何使景物描写生动、吸引人;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写景能力2,教学时数:3,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4,教学过程:(1)引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叙事中穿插场景描述,并展示主题:所有的场景和语言都是情感语言“一切风景和语言都是情感”是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创作经验的总结。
请找出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关键词(“场景”和“情感”)我们评价一篇作文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真情流露,感人肺腑“情感”是作文的最高评价标准,那么情感与风景的关系是什么呢?情感是写作的目的,风景是写作的方法,我们通过写风景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所以风景为情感服务。
(2)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1。
展示三个语言片段:(1)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无风,干燥,寒冷,干燥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但是可以看到整个村庄——白色的屋顶,烟囱冒出的烟柱,覆盖着厚厚的霜和银白色积雪的树木。
天空布满了欢快闪烁的星星,天河看起来非常清澈,就像有人为了过节用雪擦亮了它??-Fanka(2)房子外面,寒风呼啸,汹涌的海浪拍打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有一场风暴。
外面又黑又冷,但这个渔人小屋温暖又舒适。
-穷人(3)一轮金色的满月挂在深蓝色的天空。
下面是海边的沙滩,种满了无尽的绿色西瓜。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三段,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三段都是景物描写2.风景描述的定义:风景描述,也称自然环境描述,是指对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人和事物的风景的描述,如太阳、月亮、山川、花草树木、雨、晴、雨雪等。
(3)叙述中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考:为什么叙述中穿插自然环境描写?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1“风和雨”大雨天空很暗。
地面是黑暗的。
199老人、年轻人和儿童涌向青青山坡,1941年10月21日,300名儿童在那里被纳粹屠杀。
”“忧郁的风大雨天空很暗。
地面是黑暗的。
“一个不仅写天气,而且试图渲染无限悲伤的气氛它在渲染气氛方面起着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说课及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说课及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说课及教案一、说教材: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
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
一篇文学作品,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
弄清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环境描写历来是中考的要点,也是难点,综观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无论是上海,还是全国其它地方的中考试卷,都经常涉及到环境描写的考查。
如上海01年中考试卷语段之《山村传圣火》中,直接考察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04年中考题《最完美的礼物》第24题,就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此外,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环境描写,也势必会增加的文采,使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而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有不少的名家名篇都有这个知识点。
因此,这节课,我将环境描写作为一个知识点,针对环境描写做一些规律性的总结,进行专题学习,以期教给学生此类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从而能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初三复习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并合理运用。
能具体分析环境描写作用,较好地提高阅读赏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已学文学作品的复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吸取优秀的文化营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描写的规律性知识难点:环境描写的知识迁移和运用(三)教学设想:(1)、环境描写涉及的已学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应课前做好归纳整理,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2)、要结合学生熟悉的文本,指导教学,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一切景语皆情语”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2)

“一切景语皆情语”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是以写景为主,尤其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课文比较短,内容比较浅显,但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它优美的语言给人清新、深刻的印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还借助四季的雨抒发情感,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还借助四季的雨抒发情感,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不妨让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另外还可以通过品析他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从炼字、修辞角度品析语言的方法。
所以我以此篇文章为主,引用了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确立了阅读的主题。
围绕主题另选了两篇写景抒情的美文。
阅读《梦里开满泡桐花》、《绚烂冰窗花儿》。
让孩子们能够多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达到主题阅读的目的。
这三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情感外露,在阅读上并无大碍。
在学习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
美文就应是美读,通过读学会写作手法,通过读学会语言品析,通过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读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释放。
学习目标:1、赏析写景散文的语言特色。
2、学习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悟文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导学案、阅读材料、自制教学课件【课前搜集】1、请课下搜集有关作者资料,把搜集到的内容写在下面。
课前要在组内交流,看谁搜集的全面。
刘湛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
一切景语皆情语教案

教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景物描写为作文锦上添花。
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首诗,预备起(齐读)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指生读哪位同学能带着感情为大家朗读一下?生点评1、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万物萧条的秋天,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凄凉和哀愁和对家乡的思念)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运用大量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等)3、这些景物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渲染凄凉的氛围)板书:作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许多景物和我们一样是有感情的,在诗中是这样,在文章中也是一样的。
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大屏幕上的片段。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1、哪位同学能带着感情给大家朗读一下?指生一读指生二读点评老师范读,学生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展开想象补充多生回答(来源于生活中用心的感受和细心的观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2、春天这么美,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一下,然后找出作者运用哪些景物来描绘春天的?“杨柳风”,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微微润湿的空气。
鸟儿、巢、繁花嫩叶,牛、牧童的短笛,3、所以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写什么?板书:包括四季变换、雨雪风云、草木虫鱼、自然万物4、同样是写自然风景,为什么我们没有作者写的这么朝气蓬勃这么美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的感情写得这么生动形象的?板书:方法运用修辞调动感官展开想象5、让我们用学会的方法练习一下(1)运用景物描写,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教案

《一草一木总关情——探讨诗歌中的情与景》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2、学习并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分析中归纳总结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吟咏分析,提升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诗歌鉴赏中对情景关系的考察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但学生对情景关系的掌握还不够深入系统,特别是在分析方面很薄弱。
【教学重点】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2、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书》云:“诗言志,歌咏言。
”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诗,最后都是用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的。
从表达的途径看,一是不借助外物,直接表达,即直抒胸臆;二是借助外物,间接地表达,即间接抒情。
诗人常常借物(景物)来传情达志的,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
于是,这就有了诗歌中的景与情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这是让我们知道情景关系是什么)2、学习并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这一点则侧重怎样分析)三、梳理分析诗歌的情景关系说到情与景,清代的王夫子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是简洁地概括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见诗歌中的情与景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那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情景关系有哪些。
看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总结积累了不少,不过还稍显零乱,不够准确。
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梳理下诗歌的情景关系吧。
从情与景的组合方式上看,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一下几种:(一)先景后情,触景生情。
诗歌先有景后有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
“景乃诗之媒。
”人物一开始心情是比较平静的,由于收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
如王昌龄《闺怨》中:“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就是因为目光所及处见到杨柳,才生发出悔恨思念之情。
(二)先情后景,缘情写景。
就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由情及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件(共36张PPT)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教案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教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教案一切景语皆情语——学写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一、教学目标1、了解把握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2、指导学生如何把景物描写写得生动引人;3、通过习作提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出示课题: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对写作经验的总结。
在这句话中请同学们找出两个关键字。
我们评价一篇作文的优劣最重要的标准是: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情”是作文的最高评价标准,那么情和景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情是写作的目的,景是写作的方法手段,我们通过写景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所以景是为情服务的。
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1、出示三个语言片段: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
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凡卡》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穷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少年闰土》这三个语段都出自小学语文课本,相信我们都很熟悉了,这三段就是景物描写。
2、定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又称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考:在记叙文中为什么要穿插自然环境描写?先来看看这段文字:1“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
”“凄风。
苦雨。
天昏。
作文指导: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文指导: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一篇:作文指导: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咏物言志写作技法一、小课时,大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写法。
3、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达到灵活运用两种方法写作的目的。
二、小方法,大用处----写作中借景抒情、咏(托)物言志”【方法展示】1、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含义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咏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咏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
2、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异同:相同点:它们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首先,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点: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只要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运用写景三注意(1)写景要有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景语皆情语(二稿)
——记叙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教学目标:
1.明确自然环境描写在写人记事类文章中的作用;
2.通过情景创设、现场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自然环境描写,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前置性学习:
让学生提前搜集学过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段,体会其作用,增加积累。
课前三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段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刚才大家展示了课文中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现在老师也要给大家展示一些精彩的环境描写,是咱们同学习作中的。
大屏幕出示:
车窗外面,雪停了,天更蓝了,阳光更灿烂了。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中午。
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刚巧太阳也露出了笑脸。
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洒在屋顶上,汽车上……金光闪闪。
最让老师高兴的是这几个同学能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法自觉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真令人佩服。
但是,大部分同学还不会在作文中运用环境描写,或者运用得不够恰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样恰如其分地运用环境描写,来给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
二、视频导学,方法指导
播放微视频《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做好记录,记要点,
记关键词。
学生上黑板板书写好环境描写的四个小妙招:
1.明确目的,选取典型景物,抓住特征。
2.融入人物的真实情感。
3.运用修辞,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生动形象。
4.不宜过多、过滥,切忌喧宾夺主。
三、学以致用,牛刀小试
看来大家都听得很认真,智慧姐姐的这些小妙招好用吗?我们现在就来试试。
1.出示图片,“秋天的早晨,我在田野中散步……”观察所给的图片,根据智慧姐姐的小妙招,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1)引导学生分析:
为了烘托愉快欢乐的心情,选择的典型景物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表现该怎么写呢?
如果用拟人句来写呢?
草叶上的露珠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呢?
(2)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融入自己的感情把它写下来。
(3)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写的,下面同学点评,教师适时引导,给予学生鼓励。
2、看来大家已经写环境的感觉了,想不想再来挑战一个高难度的呢?这是张之路《羚羊木雕》中的一段话,出示课件,请你用一个环境描写来烘托我伤心难过的心情,说不定咱们同学比张之路写得还好呢。
(1)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之前的文章情节。
(2)学生结合小妙招练习写作。
(3)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写的,下面同学点评。
(4)教师适时点评,给予学生鼓励。
四、布置作业,大显身手
在习作《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中添加适当的环境描写,让自己的文章更加丰满。
五、总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学会运用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会给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呢?
生交流,巩固记忆,
这节课,最让老师高兴的是同学们已经开始尝试运用环境描写,并且有些同学写得很好。
其实,要写好环境描写,光凭这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勤观察,多积累,多练习。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设计了教学目标,加强方法的指导,开头的导入设计巧妙,让学生一下就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有了切身的体会。
中间有对学生习作中描写的深入挖掘,有对课外名著、名篇的适当拓展。
课堂练兵环节写的又是学生最有感而发的事,很自然就会联想到当时的环境。
结尾对环境描写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避免走入误区,使整个教学设计更显严谨、周密。
最后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本中任选一篇,在合适的地方补上环境描写,既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认识,又让他们明白地看到,恰当的环境描写确实会令文章增色不少,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学生就会更有意识地活学活用。
我越来越确信:作文教学是可以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系统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