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医籍选2
针灸名家

针灸名家名家:李学武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临床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武,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近40年,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学生遍布世界多个国家,现仍有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多名(包括韩、日、德、美、英等国家的学生)。
李学武曾应邀到欧洲、美国、韩国、日本、巴西等地讲学,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针灸专家。
李学武教授具有近4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胃肠病,以针灸为主治疗头痛、失眠、耳鸣、面瘫、腰腿痛、肩周炎、颈椎病、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均有独到之处。
名家:黄龙祥黄龙祥,1959年5月12日生,安徽桐城人。
1983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获中医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获中医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职务:针灸文献研究室主任,兼任科研处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社会兼职: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针灸文献分会第一副主委、中国针灸学会中医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
1997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现主要从事中医针灸学术史、中医经典及中医文献及方法学研究。
代表著作:《黄帝明堂经辑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7年)、《针灸甲乙经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年)、《中国针灸证治通鉴》(青岛出版社,1994年)、《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青岛出版社,1996年)、《针灸名著集成》(华夏出版社,1997年)等。
现主持的课题:心包经、心经与心相关研究(九五攀登项目“经络的研究”第二专题组长)、经络问题的史学研究及经穴主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分课题组长)、十二经穴主治形成、演变及规律性研究(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课题组长)【专题论文】1.“经络学说”究竟说什么2.经络学说演变3.经脉病候考源4.十二“经脉穴”源流考5.腧穴归经源流初探6.中医古籍版本鉴定常见问题例说7.建国以来古医籍整理若干问题的初步考察8.经络学说的由来9.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名家:赵京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获针灸学专业硕士学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指导性培养计划

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尊重患者及家属隐私和人格;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
合作开展工作的观念;树立依法工作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他人和自身的权益。
22.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具有较宽厚的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较良好的文
8 熟悉医学伦理学、循证医学的有 关知识与方法。
医学伦理学、循证医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及内容; 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毕业实习、阶段见 习等实践。
9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 传染病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及内容;专题讲座、
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
社区宣传等第二课堂;毕业实习、阶段见习等实践。
理论与专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 2.实践环节: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后,在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入医院跟师见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
4 掌握中医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 中医伤科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及内容;学术报告
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等、跟师门诊第二课堂;毕业实习、阶段见习等实践;
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5 熟悉中医“治未病”等预防医学 知识及中医康复知识。
中医养生学概论、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课程;相关 网络课程及内容;学术报告等第二课堂;毕业实习、 阶段见习等实践;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践;运用网络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19 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和运用一门外语初步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
19.1 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19.2 运用一门外语初步阅读医学文 献的能力 20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 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专科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简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针灸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手法量学及刺络疗法等一系列成果的临床应用为主要特色,使针灸部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针灸部共有针灸病床数600张,病床使用率超过100%,年住院量4400余人次,26个门诊诊室,年门诊量25万余人次;年业务收入近7000万元。
针灸临床还设立了15个专科专病。
针灸学科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针灸医疗和临床教学基地,成为我国针灸推拿医疗基地发展状况和规模的标志,为全国针灸推拿医疗行业起到了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学科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针灸专科医疗中心所在地,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29个针灸临床研究分中心,使全国针灸医疗网络逐渐形成,带动了针灸医疗的发展。
此外,根据针灸学科建设的需要,于2007年成立了DME中心,主要负责临床科研的设计、实施、衡量以及评价等工作,为临床科研提供了技术平台。
创立了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特色的“石氏中风单元”,开辟了中风病治疗的新模式,此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大推广新技术之首。
1.学术地位:针灸部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和“国家教委针灸重点学科”所在地,是医院的龙头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专科齐全,医疗特色突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她代表着我国当今针灸临床医疗和科研的最高水平。
2.学术水平:针灸部全面继承了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形成了中风病的诊断、急救、针灸治疗、中西药治疗、康复医疗等系列的规范疗法。
“醒脑开窍”针法也已被收入新世纪七版教材中,并普及推广到国内20余个省区和国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99年度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医药推广项目,2000年被授予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
该法的研究从细胞、亚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DNA、RNA基因水平,使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针灸学练习题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针灸学练习题1. 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单选题]A.《黄帝内经》B.《阴阳十一脉灸经》C.《针灸甲乙经》(正确答案)D.《针灸资生经》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2. 《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单选题]A.唐代—孙思邈B.晋代—葛洪C.宋代—王执中D.晋代—皇甫谧(正确答案)E.宋代—王惟一3. 《针灸甲乙经》考证了腧穴 [单选题]A.354个B.359个C.361个D.349个(正确答案)E.152个4.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是 [单选题]A.王执中B.杨继洲C.王惟一(正确答案)D.李时珍E.滑寿5. 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 [单选题]A.唐代B.晋代C.战国D.元代E.宋代(正确答案)6. 《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单选题]A.王焘B.李学川C.杨继州(正确答案)D.高武E.李时珍7. 继《内经》、《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 [单选题]A.《针灸大成》(正确答案)B.《针灸大全》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D.《十四经发挥》E.《奇经八脉考》8. 《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单选题]A.滑伯仁(正确答案)B.李学川C.杨继洲D.皇甫谧E.王惟一9. 考证了361个经穴的医家是 [单选题]A.李时珍B.李学川(正确答案)C.杨继洲D.王惟一E.滑寿10. 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单选题]A.阳明、少阳、太阳(正确答案)B.少阳、太阳、阳明C.太阳、阳明、少阳D.少阳、阳明、太阳E.太阳、少阳、阳明11. 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单选题]A.厥阴、少阴、太阴B.少阴、太阴、厥阴C.太阴、厥阴、少阴(正确答案)D.厥阴、太阴、少阴E.太阴、少阴、厥阴12.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部位排列是 [单选题]A.太阴、少阴、厥阴B.厥阴、太阴、少阴(正确答案)C.少阴、太阴、厥阴D.厥阴、少阴、太阴E.少阴、厥阴、太阴13.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误的是 [单选题]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C.手三阳经从胸走手(正确答案)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14. 阴经与阳经(指表里经)交接的部位在 [单选题]A.头部B.胸腹部C.面部D.手足末端(正确答案)E.上肢部15. 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交接部位在 [单选题]A.头面部(正确答案)B.颈项部C.胸腹部D.四肢末端E.胸部16. 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经)交接部位 [单选题]A.胸腹部B.胸中(正确答案)C.腹部D.四肢部E.头面部17. 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是 [单选题]A.手少阴—手太阳B.足厥阴—足少阳C.手阳明—手太阴D.手少阳—手少阴(正确答案)E.足太阳—足少阴18. 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特点是 [单选题]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C.纵横交错地循行D.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律(正确答案)19. 十二经别是指 [单选题]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正确答案)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的别行部分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的别行部分E.十二正经离、入、合、出的别行部分20. 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向 [单选题]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B.行于体表C.不入内脏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E.入走体腔(正确答案)21. 不是经络的作用 [单选题]A.运行气血B.濡养周身C.抗御外邪D.保卫机体E.活血祛瘀(正确答案)22. 十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的交接部位在 [单选题]A.心中(正确答案)B.肺中C.肝中D.胃中E.胸中23. 十二经脉中,肾经与心包经的交接部位在 [单选题]A.肺中B.胸中(正确答案)C.心中D.胸部E.腹部24. 十二经脉中,肝经与肺经的交接部位在 [单选题]A.肺中(正确答案)B.心中C.肝中D.胸中E.胸部25. 足三阳经在躯干部的排列是 [单选题]A.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正确答案)B.少阳在前、太阳在侧、阳明在后C.太阳在前、少阳在侧、阳明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后、太阳在侧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26. 手三阳经在上肢外侧面的排列顺序是 [单选题]A.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B.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正确答案)C.小肠经、大肠经、三焦经D.三焦经、大肠经、小肠经E.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27. 足三阴经在上肢内侧面的排列顺序是 [单选题]A.肺经、心包经、心经(正确答案)B.心包经、心经、肺经C.心经、肺经、心包经D.肺经、心经、心包经E.心包经、肺经、心经28. 腧穴分为 [单选题]A.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正确答案)B.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C.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D.十二经穴,奇穴,特定穴E.十四经穴,特定穴,阿是穴29. 十四经穴总数为 [单选题]A.354个B.349个C.361个(正确答案)D.363个E.364个30. 五输穴中以所出为 [单选题]A.井(正确答案)B.荥C.输D.经E.合31. 五输穴中以所溜为 [单选题]A.井B.荥(正确答案)C.输D.经E.合32. 五输穴中以所行为 [单选题]A.井B.荥C.输D.经(正确答案)E.合33. 五输穴中以所注为 [单选题]A.井B.荥C.输(正确答案)D.经E.合34. 五输穴中以所入为 [单选题]A.井B.荥C.输D.经E.合(正确答案)35. 十二经的输穴多分布在 [单选题]A.肘膝关节以下B.肘膝关节以上C.腕踝关节以上D.肘膝关节附近E.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正确答案)36. 不是络穴的穴位是 [单选题]A.脾经—大包B.肝经—蠡沟C.胃经—丰隆D.大肠经—合谷(正确答案)E.心经—通里37. 下面的骨度分寸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B.岐骨至脐中8寸C.两乳头之间8寸D.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寸E.膝中至外踝高点13寸(正确答案)38. 不属本经的募穴是 [单选题]A.肺—中府B.大肠—天枢C.膀胱—中极D.肝—期门E.心—鸠尾(正确答案)39. 正确的骨度分寸是 [单选题]A.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正确答案)B.脐中至横有上廉6寸C.髀枢至膝中16寸D.臀横纹至膝中19寸E.膝中至外踝高点13寸40. 根据骨度分寸法,神阙到中脘穴是 [单选题]B.4寸(正确答案)C.5寸D.3寸E.1.5寸41. 根据骨度分寸,内辅骨下廉至内踝高点为 [单选题]A.18寸B.13寸(正确答案)C.14寸D.16寸E.12寸42. 根据骨度分寸法,肘横纹至腋前横纹为 [单选题]A.9寸(正确答案)B.14寸C.12寸D.13寸E.8寸43. 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穴组 [单选题]A.中府、太渊、列缺、曲泽B.中府、鱼际、列缺、尺泽(正确答案)C.中府、太渊、尺泽、曲池D.太渊、少商、孔最、合谷E.少商、鱼际、商阳、孔最44. 心经的募穴是 [单选题]B.中极C.天枢D.巨阙(正确答案)E.期门45.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桡侧是 [单选题]A.曲泽B.曲池C.少海D.尺泽(正确答案)E.太冲46. 下列穴中、即是输穴又是原穴,还是八会穴的穴位是 [单选题]A.太溪B.太渊(正确答案)C.大陵D.神门E.太冲47. 在桡动脉桡侧凹陷处是 [单选题]A.大陵B.神门C.阳溪D.太渊(正确答案)E.阳谷48. 手阳明大肠经的起止穴是 [单选题]A.少商、迎香B.商阳、迎香(正确答案)C.商阳、少冲D.商阳、承泣E.迎香、睛明49. 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 [单选题]A.鱼际B.二间C.三间D.合谷(正确答案)E.曲池50. 属大肠经的穴组是 [单选题]A.商阳、二间、合谷、尺泽B.迎香、三间、曲泽、少商C.曲池、手三里、合谷、迎香(正确答案)D.二间、三间、阳溪、阳池E.商阳、手三里、阳溪、列缺51. 阳溪穴上3寸是 [单选题]A.合谷B.手三里C.支沟D.支正E.偏历(正确答案)52. 曲池穴属 [单选题]A.肺经B.大肠经(正确答案)C.小肠经D.心经E.三焦经53. 属胃经的穴组是 [单选题]A.足三里、迎香、解溪、承泣B.上巨虚、丰隆、阳陵泉、下巨虚C.犊鼻、梁丘、天枢、大横D.丰隆、足三里、梁门、昆仑E.承泣、厉兑、解溪、足三里(正确答案)54.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脊外开1横指是 [单选题]A.上巨虚B.下巨虚C.光明D.足三里(正确答案)E.地机55. 胸正中线旁开4寸是 [单选题]A.肝经B.脾经C.胃经(正确答案)D.肾经E.肺经56. 腹正中线旁开4寸是 [单选题]A.脾经(正确答案)B.胃经C.肝经D.肾经E.胆经57. 足阳明胃经的起止穴是 [单选题]A.承泣、内庭B.承泣、厉兑(正确答案)C.厉兑、迎香D.迎香、承泣E.承泣、头维58. 下列穴位中相距3寸的是 [单选题]A.大陵—内关B.曲池—手三里C.阳溪—列缺D.上巨虚—下巨虚(正确答案)E.神阙—水分59. 足三里穴归属 [单选题]A.脾经B.胃经(正确答案)C.肝经D.胆经E.膀胱经60. 足太阴脾经的起止穴是 [单选题]A.隐白、大敦B.隐白、大包(正确答案)C.隐白、鸠尾D.大包、陷谷E.隐白、厉兑61. 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是 [单选题]A.光明B.绝骨C.复溜D.三阴交(正确答案)E.输穴62. 阴陵泉是五输穴中的 [单选题]A.合穴(正确答案)B.井穴C.荥穴D.经穴E.输穴63. 阴陵泉与地机穴相距 [单选题]A.3寸(正确答案)B.2寸C.1.5寸D.4寸E.5寸64. 足太阴睥经的络穴是 [单选题]B.公孙(正确答案)C.太白D.大都E.商丘65. 脾经在腹正中线旁开 [单选题]A.0.5寸B.2寸C.4寸(正确答案)D.6寸E.1.5寸66. 手少阴心经起于 [单选题]A.心中(正确答案)B.肺中C.胸部D.胸中E.胃中67. 阴郄穴位于 [单选题]A.神门穴上1寸B.神门穴上1.5寸C.神门穴上2寸D.神门穴上0.5寸(正确答案)E.神门穴下0.5寸68. 心经的合穴是 [单选题]B.阴郄C.神门D.少府E.少海(正确答案)69. 归属心经的穴组是 [单选题]A.神门、大陵B.通里、少冲(正确答案)C.少冲、少泽D.天池、关冲E.极泉、中冲70. 心经的起止穴是 [单选题]A.极泉、关冲B.极泉、少冲(正确答案)C.少冲、天池D.天池、关冲E.极泉、中冲71. 与目内眦和目外眦均发生联系的经脉是 [单选题]A.小肠经(正确答案)B.胆经C.膀胱经D.三焦经E.胃经72. 腕骨穴是小肠经的 [单选题]B.荥穴C.经穴D.合穴E.原穴(正确答案)73. 治疗腰痛的穴组是 [单选题]A.后溪、太渊B.委中、后溪(正确答案)C.人中、鱼际D.委中、合谷E.后溪、三间74. 治疗乳少的穴位是 [单选题]A.养老B.少泽(正确答案)C.天井D.少海E.少冲75. 听宫穴归属 [单选题]A.膀胱经B.胃经C.小肠经(正确答案)D.大肠经E.胆经76. 属于膀胱经的穴组是 [单选题]A.天柱、攒竹、睛明、光明B.昆仑、京骨、丘墟、至阴C.承扶、肺俞、心俞、大肠俞(正确答案)D.承扶、委中、大杼、风市E.睛明、肾俞、承山、光明77. 肝俞穴位于 [单选题]A.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正确答案)D.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E.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78. 两肩胛下角平 [单选题]A.第5胸椎棘突B.第6胸椎棘突C.第7胸椎棘突(正确答案)D.第8胸椎棘突E.第9胸椎棘突79. 昆仑穴归 [单选题]A.胆经B.肾经C.脾经D.膀胱经(正确答案)E.胃经80. 称为“四总穴”之一的穴位是 [单选题]B.委中(正确答案)C.委阳D.飞扬E.合阳81. 太溪穴归 [单选题]A.肝经B.心经C.脾经D.肾经(正确答案)E.胆经82. 属足少阴,肾经的穴组是 [单选题]A.至阴、太溪B.涌泉、极泉C.涌泉、至阴D.涌泉、肓俞(正确答案)E.俞府、公孙83. 照海穴在特定穴中属 [单选题]A.八会穴B.俞穴C.络穴D.八脉交会穴(正确答案)E.原穴84. 八会穴中的气会穴是 [单选题]B.膻中(正确答案)C.乳根D.俞府E.以上都不是85. 下列穴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单选题]A.间使B.大陵C.劳宫D.内关(正确答案)E.曲泽86. 治疗心、胸、胃之疾的八脉交会穴穴组是 [单选题]A.公孙—内关(正确答案)B.内关—外关C.列缺—内关D.照海—公孙E.申脉—内关87. 心包经的五输穴中的合穴是 [单选题]A.内关B.间使C.曲泽(正确答案)D.曲池E.少海88. 大陵穴归 [单选题]B.肺经C.三焦经D.大肠经E.心包经(正确答案)89. 心包经的起止穴是 [单选题]A.极泉、中冲B.中冲、关冲C.关冲、少冲D.天池、中冲(正确答案)E.天池、少冲90. 手少阳三焦经的穴组是 [单选题]A.中渚、阳池、关冲、少泽B.外关、阳池、支沟、耳门(正确答案)C.中渚、后溪、天井、支正D.天井、关冲、阳谷、阳溪E.支沟、偏历、腕骨、天井91. 三焦经的下合穴是 [单选题]A.委中B.上巨虚C.委阳(正确答案)D.下巨虚E.合阳92. 阳池穴与支沟穴相距为 [单选题]B.1寸C.3寸(正确答案)D.4寸E.1.5寸93. 有通便作用的穴位是 [单选题]A.飞扬B.承山C.支沟(正确答案)D.阳谷E.小海94. 耳门穴归 [单选题]A.小肠经B.大肠经C.胆经D.三焦经(正确答案)E.胃经95. 肾俞穴旁开1.5寸是 [单选题]A.命门B.带脉C.天枢D.大横E.志室(正确答案)96. 腹正中线旁开0.5寸是 [单选题] *B.肝经C.胃经D.脾经E.肾经脐旁0.5寸的穴位是A.肓俞B.中柱C.大赫D.气穴E.四满97. 肾俞穴旁开1.5寸是() [单选题]A.命门B.带脉C.天枢D.大横E.志室(正确答案)98. 腹正中线旁开0.5寸是 [单选题]A.肺经B.肝经c.胃经D.脾经E.肾经(正确答案)99. 脐旁0.5寸的穴位是() [单选题]B.中柱C.大赫D.气穴E.四满100. 足少阳胆经的募穴是 [单选题]A.期门B.京门C.中极D.关元E.日月(正确答案)101. 足少阳胆经的合穴是 [单选题]A.足临泣B.侠溪C.丘墟D.阳陵泉(正确答案)E.绝骨102.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的前缘是 [单选题]A.光明B.绝骨(正确答案)C.丘墟D.交信E.阳辅103. 大腿外侧正中,膝中上7寸是 [单选题]A.伏兔B.风市(正确答案)C.梁丘D.髀关E.承扶104. 足少阳胆经的起止穴位是 [单选题]A.瞳子髎、侠溪B.瞳子髎、足临泣C.瞳子髎、丝竹空D.丝竹空、足窍阴E.瞳子髎、足窍阴(正确答案)105. 既是合穴,又是八会穴的穴位是 [单选题]A.阳陵泉(正确答案)B.委中C.足三里D.曲池E.中脘106. 足厥阴肝经的募穴是 [单选题]A.太冲B.行间C.期门(正确答案)D.中封E.曲泉107. 有“四关”穴之称的穴组是 [单选题]A.合谷、阳陵泉B.太冲、二间C.合谷、太冲(正确答案)D.合谷、行间E.太冲、中渚108. 足厥阴肝经的起止穴是 [单选题]A.太冲、期门B.期门、行间C.大敦、日月D.期门、侠溪E.大敦、期门(正确答案)109. 在下列经脉中,起于中焦的经脉是 [单选题]A.任脉B.督脉C.冲脉D.肺经(正确答案)E.心经110. 在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功用的穴位是 [单选题]A.中冲B.关冲C.少冲D.少泽(正确答案)E.隐白111. 不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单选题]A.列缺B.内关C.公孙D.外关E.中脘(正确答案)112.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是 [单选题]A.曲泽(正确答案)B.曲池C.尺泽D.少海E.天井113.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操作的是 [单选题]A.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正确答案)B.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C.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轻D.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E.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114. 捻转补泻法的泻法操作是 [单选题]A.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轻B.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C.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正确答案)D.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E.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轻115. 提插补泻法的泻法操作是 [单选题]A.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正确答案)B.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C.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快D.先深后浅,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快E.先深后浅,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116. 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操作是 [单选题]A.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慢B.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正确答案)C.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快D.先深后浅,重提轻插,提插幅度大,频率快E.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117. 治疗目内眦,颈项之疾的穴组是 [单选题]A.外关、公孙B.申脉、后溪(正确答案)C.公孙、照海D.公孙、内关E.内关、列缺118. 治疗肺系、喉咙、胸膈之疾的穴组是 [单选题]A.列缺、照海(正确答案)B.照海、太溪C.列缺、临泣D.照海、公孙E.列缺、公孙119. 肺实证,采用“补母泻子法”,应泻 [单选题]B.太渊C.列缺D.孔最E.经渠120. 肺虚证,采用“补母泻子法”,应补 [单选题]A.列缺B.太渊(正确答案)C.孔最D.尺泽E.少商121. 肝经实证,采用“补母泻子法”,应泻 [单选题]A.太冲B.曲泉C.行间(正确答案)D.大敦E.中封122. 肝经虚证,采用“补母泻子法”,应补 [单选题]A.曲泉(正确答案)B.期门C.行间D.中封E.太冲123. 治疗下牙痛,用远部配穴法取 [单选题]B.内庭C.陷谷D.颊车E.下关124. 治疗上牙痛,用远部配穴法取 [单选题]A.内庭(正确答案)B.三间C.阳溪D.二间E.偏历。
天津中医药大学准备参考书

一、初试参考书目601《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 张三夕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80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医古文》(第二版)段逸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602 药学综合《有机化学》(第二版)吉卯祉、彭松主编科学出版社《药物化学》(六版)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析化学》(上、下册)黄世德、梁生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603 中药综合《中医学基础》(新二版) 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机化学》(新二版)吉卯祉、彭松主编科学出版社《中药学》(新二版) 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二、复试参考书目《国学概论》曹聚仁整理章太炎讲演,汤志钧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病理学》(第七版)杨光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第七版)金惠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第七版)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第七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七版)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七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基础》(新二版)戴万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新二版)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医学史》(新二版)常存库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各家学说》(七版)严世芸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医古文》(七版)段逸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编护理学基础》殷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影像学》(第六版)吴恩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肿瘤学》第二版曾益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五版)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伤寒学》(新二版)熊曼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金匮要略》(新二版)范永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温病学》(七版)林培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方剂学》(七版) 邓中甲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诊断学》(新二版) 朱文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新二版) 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外科学》(新二版) 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伤科学》(新二版) 王和鸣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针灸学》(七版)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妇科学》(新二版) 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儿科学》(七版)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眼科学》(七版)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新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药用植物学》(七版)姚振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鉴定学》(新二版)康廷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天然药物化学》(第4版)姚新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分析》(第6版)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剂学》(第6版)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理学》(新二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药药理学》(七版)侯家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药剂学》(新二版)张兆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化学》(七版)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药物化学》(第6版)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阿是穴的狭义与广义之分

[] 董保强, 1 李春 日, 云, 从经筋治痛 谈经络起源( ]中 黄风 等. J.
国针灸, 0 1 1 () 7卜7 2 1 , 8 : 1 1 . 3 3
输 ” 外 , 者 穴位 分布 同 《 金要 方》 之 余 千 。取 穴之 时
J 乃 b 啪 。
如 ,2 5o 2 眦2 . Ⅳ J
历 史 即 为实 证 : 《 帝 内经》 晋 代 的 《 灸 甲 乙 从 黄 , 针 经》 北 宋 的 《 人腧 穴 针灸 图经》 明代 的 《 灸大 , 铜 , 针 成》 一直 到清 代 的 《 灸 逢 源》 部 分 阿 是 穴逐 渐 , 针 , 被定名、 位、 定 归经 而 成 为经 穴 或 奇 穴 , 因此 经 穴
的数 量逐渐 增加 。现今 的经 穴就 是之前 的阿 是穴 ,
而现 在 的阿是穴 也会 成为 将来 的经穴 。因此 , 笔者 认 为完 全 可 以将 经 穴和 奇 穴视 为广 义 范 围上 的阿
是穴 。
并不 循经 , 要符 合 阿 是之法 按 诊 阳性 , 是经 穴 只 虽 或奇 穴亦 可视 为 阿是 穴 。如 《 问・ 空 论 篇》 : 素 骨 云
能移输, 以病居痛处为输 。故日, 遂 筋者无阴无 阳 无 左 无右 以候 痛也 。 ” 由此 可 见 , 以痛 为输 ” “ 的本 意 已经 明 了, 的 指 是“ 邪 入 腠 袭 筋 为病 , 能 移 输 , 以病 居 痛 处 外 不 遂
己 广义阿是穴 早 在 《 帝 内经》时代 阿 是 之 法 已 有 临 床 运 黄 用 , 阿 是 穴 之 名 却 首 见 于 唐 代 孙 思 邀 《 金 要 然 千
“ 腰痛 不 可 以转摇 , 引阴卵 , 八 谬与 痛 上 ”“ 急 刺 , 痛
不只招理科生!想学医的文科生,这五个医科专业不要错过

不只招理科生!想学医的文科生,这五个医科专业不要错过虽然说现在学医让很多学生都避之不及,但是其实学医也不仅仅就是临床医学,大部分容易产生医患矛盾的几乎都是临床医学的学生。
其实和医学相关的行业,待遇和发展都还是挺好的。
也因此不管是不是因为社会原因,想要学这方面专业的学生也不少。
不过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以为学医是理科生的事情,也因此大部分的文科生几乎都没有想过可以报考这方面的专业。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一部分医学专业对文科考生青睐有加,在招收理科生的同时也招收少量文科生。
招收文科生的医学专业有:1.中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
这个专业是录取文科生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不过想要学中医的话,一定要考虑清楚,因为这个专业的课程很多,需要学的时间也很长,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出师的。
这个专业其实还是不错,年纪越大就越吃香。
但是关键是学任何的医学专业,都必须要有兴趣,要认真才可以,毕竟这关系这身体健康的问题。
毕业生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可报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
2.针灸推拿学专业主要课程: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中医古典医籍、经络学、刺灸学、手法学、功法学、中医内科学、神经病学、针灸临床治疗学、推拿临床治疗学等。
随着中医理论逐渐深入生活,针灸推拿学专业也广为大众所接受。
毕业生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不得不说,这个专业学出来之后,就业还是挺不错的,学这方面的还可以进入一些按摩理疗的地方上班,有的美容院也可以就业,并且薪资待遇也挺高的。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指导性培养计划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指导性培养计划中医学院2014年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指导性培养计划一、专业简介学校自建校之初1958年即开设本专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该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
按照国家要求开办专业同时,学校突出重基础,厚临床,强化临床思维的办学特色,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该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到各类各级中、西医医疗机构或相关科研院所从事医疗和科研、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世界对中医药要求,适应我国中医学事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专业实践技能,掌握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
具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具备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素养,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卓越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及实现途径(一)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强化中医学生医德素养、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受到中医传承思维能力基本训练、中医辨证论治能力基本训练,掌握中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及诊疗能力,职业道德、人文素质、身心素质都得到提高。
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始】
1.针刺补泻操作方法和运用、针刺反应
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无使邪气得入。
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
刺诸痛者,其脉皆实。
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针下感应。
《灵枢注证发微》注:“盖邪气之来,其针下必紧而疾;谷气之来,其针下必徐而和,可得而验者也。
”针刺反应分两类:一类出现于由浅入深的针刺过程中,认为不属针刺治疗效应,故称为“邪气”;一类出现于刺至一定深度或当刺的深度时,认为是针刺产生治疗效应的表现,故称为“谷气”。
2.针穴主治范围、选穴原则与方法
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
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
3.病分阴阳,治有不同
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
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
痒者阳也,浅刺之。
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
【四时气】
1.灸刺之法,必合四时
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得气穴为定:得,彼此契合之意;气穴,指腧穴;定,宝。
2. 着痹、骨为干、肠中不便、疠风治法
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
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
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疠风:麻风病
方食:孙鼎宜曰此为“食以所宜之食”,适宜病情的普通食物(不吃油腻助湿生痰的食物)
3.腹中常鸣治法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寒热病】
1.论述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治疗和预后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
取三阳之络(飞扬),以补手太阴。
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
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荥大都、
原太白)以出其汗。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
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
已槁,死不治。
槁腊:槁,枯干;腊,干肉,引申为干燥。
2. 天牖五部穴证治
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
暴瘖气鞭,取扶突与舌本出血。
暴袭气蒙,耳目
不明,取天牖。
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
【杂病】杂病治疗特点:审证求经、辨经取穴
1.厥气逆于经的几种证型及治疗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目巟)(目巟)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縠縠,便溲难,取足太阴。
【标幽赋】窦汉卿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钓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可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木,或邪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拟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追八邪而去矣;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
先审目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郗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
必准处,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
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
心胀咽痛,针大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
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泻光明
于地五。
泻阴郗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
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