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针推医籍选》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制本科专业用)

Ⅰ前言

《针推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它收录了《内经》及《内经》后不同时期医家的著述,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针灸的多方面知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史学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经典针灸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掌握现行针灸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手段。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传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推医籍选》作为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教学的后期提高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古代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及其真实的含义,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为指导临床服务。同时,也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针推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即理论课36学时。

Ⅱ正文

上篇《黄帝内经》选

第一章《黄帝内经》概论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帝内经》中的不同经络、腧穴理论;《黄帝内经》中的不同刺法

灸法理论;《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2、在掌握《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及其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学习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体系。

二、教学要求

1、熟悉《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书名含义;《素问》、《灵枢》的命名;《素问》、《灵枢》与《内经》的关系。

2、掌握《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内容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

3、了解《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1、介绍《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书名含义

2、介绍《素问》、《灵枢》的命名

3、介绍《素问》、《灵枢》与《内经》的关系

4、介绍《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

5、介绍《黄帝内经》的内容特点

6、介绍《黄帝内经》中针灸学理论体系

7、介绍《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理论

8、介绍《黄帝内经》中的腧穴理论

9、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刺法灸法理论

10、介绍《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11、介绍《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特点

12、介绍《黄帝内经》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黄帝内经·素问》选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论先天真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先天真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素问·生气通天篇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论人之阴阳与自然界之阴阳内外相通,而为生命之根本、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人体内阴气与阳气的相互关系;阴精的作用及五味所伤。《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五藏别论》论藏象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它是《内经》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2、熟悉《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经脉别论》《素问·宝命全形论》《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太阴阳明论》;《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咳论》《素问·刺腰痛篇》《素问·痹论》《素问·痿论》《素问·奇病论》《素问·水热穴论》《素问·缪刺论》《素问·调经论》《素问·骨空论》中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论述。

3、了解《素问·刺要论》《素问·刺齐论》《素问·刺禁论》《素问·刺志论》有关针刺注意事项的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关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篇名含义;

2、熟悉《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学术思想

3、掌握《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生气通天篇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五藏别论》

4、掌握《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经脉别论》《素问·宝命全形论》《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太阴阳明论》

5、熟悉《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咳论》《素问·刺腰痛篇》《素问·痹论》《素问·痿论》《素问·奇病论》《素问·水热穴论》《素问·缪刺论》《素问·调经论》《素问·骨空论》

6、了解《素问·刺要论》《素问·刺齐论》《素问·刺禁论》《素问·刺志论》有

关针刺注意事项的认识。

7、了解《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关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

1、介绍《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生气通天篇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五藏别论》

2、介绍《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经脉别论》《素问·宝命全形论》《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太阴阳明论》

3、介绍《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咳论》《素问·刺腰痛篇》《素问·痹论》《素问·痿论》《素问·奇病论》《素问·水热穴论》《素问·缪刺论》《素问·调经论》《素问·骨空论》

4、介绍《素问·刺要论》《素问·刺齐论》《素问·刺禁论》《素问·刺志论》有关针刺注意事项的认识。

5、介绍《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关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三章《黄帝内经·灵枢》选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篇名含义。

2、熟悉《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学术思想。

3、掌握《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灵枢·根结篇》《灵枢·寿

夭刚柔篇》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4、熟悉《灵枢·本神篇》《灵枢·终始篇》《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灵

枢·四时气》《灵枢·五邪》中的重要原文及其含义。

5、掌握《灵枢·寒热病》《灵枢·热病》《灵枢·厥病》《灵枢·杂病》《灵枢·周

痹》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6、了解《灵枢·口问》《灵枢·五乱》《灵枢·逆顺肥瘦》《灵枢·血络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灵枢·天年》《灵枢·行针》《灵枢·邪客》《灵枢·官能》《灵枢· 刺节真邪》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篇名含义;

2、熟悉《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学术思想

3、掌握《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灵枢·根结篇》《灵枢·寿夭刚柔篇》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4、熟悉《灵枢·本神篇》《灵枢·终始篇》《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灵枢·四时气》《灵枢·五邪》中的重要原文及其含义。

5、掌握《灵枢·寒热病》《灵枢·热病》《灵枢·厥病》《灵枢·杂病》《灵枢·周痹》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6、了解《灵枢·口问》《灵枢·五乱》《灵枢·逆顺肥瘦》《灵枢·血络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灵枢·天年》《灵枢·行针》《灵枢·邪客》《灵枢·官能》《灵枢· 刺节真邪》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三、教学内容

1、介绍《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篇名含义

2、介绍《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学术思想

3、介绍《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灵枢·根结篇》《灵枢·寿

夭刚柔篇》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4、介绍《灵枢·本神篇》《灵枢·终始篇》《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灵枢·四时气》《灵枢·五邪》中的重要原文及其含义。

5、介绍《灵枢·寒热病》《灵枢·热病》《灵枢·厥病》《灵枢·杂病》《灵枢·周痹》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6、介绍《灵枢·口问》《灵枢·五乱》《灵枢·逆顺肥瘦》《灵枢·血络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灵枢·天年》《灵枢·行针》《灵枢·邪客》《灵枢·官能》《灵枢· 刺节真邪》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中篇

第四章历代针灸医籍选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难经》《千金方》《针灸大成》各篇的篇名含义及学术思想

2、熟悉《针灸资生经》《针灸问对》《针经指南》

3、了解《通玄旨要赋》《百证赋》《席弘赋》《行针指要歌》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难经》《千金方》《针灸大成》

2、熟悉《针灸资生经》《针灸问对》《针经指南》

3、了解《通玄旨要赋》《百证赋》《席弘赋》《行针指要歌》

三、教学内容:

1、介绍《难经》《千金方》《针灸大成》

2、介绍《针灸资生经》《针灸问对》《针经指南》

3、介绍《通玄旨要赋》《百证赋》《席弘赋》《行针指要歌》

下篇

第五章历代推拿医籍选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历代推拿医籍选中《金匮要略方论》《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各篇的篇名含义及学术思想

2、熟悉《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儒门事亲》《类经》

3、了解《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求》《医宗金鉴》《理论骈文》《推拿卫生正宗》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历代推拿医籍选中《金匮要略方论》《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各篇的篇名含义

2、熟悉《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儒门事亲》《类经》中的重要原文。

3、了解《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求》《医宗金鉴》《理论骈文》《推拿卫生正宗》中的重要原文。

三、教学内容:

1、介绍历代推拿医籍选中《金匮要略方论》《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各篇的篇名含义及学术思想。

2、介绍历代推拿医籍选中《金匮要略方论》《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重要原文。

3、介绍《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儒门事亲》《类经》中的重要原文

4、介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求》《医宗金鉴》《理论骈文》《推拿卫生正宗》中的重要原文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

1、实施机构:由针灸基础教研室执行。

2、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3、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介绍为主,一般内容自学为主。

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作业辅导等。

4、考核办法:考试采用开卷与闭卷笔试相结合,教学测量为期末考察。

Ⅳ针推医籍选教学时数分配表

上篇:第一章《内经》选

讲授 2

第一节《黄帝内经》针灸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灵枢》

讲授 2

《灵枢·九针十二原》(节选)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节选)讲授 2

《灵枢·根结篇》(节选)讲授 2

《灵枢·寿夭刚柔》(节选)讲授 2

《灵枢·终始篇》(节选)讲授 2

《灵枢·四时气》(节选)讲授 2

《灵枢·周痹》(全篇)讲授 2

第二章《难经》的针灸学术思想讲授 2

《难经》选62—67难讲授 2

《难经》选68—74难讲授 2

《难经》选75—82难讲授 2

第三章《针灸甲乙经选》讲授 2

第四章《千金要方选》讲授 2

第八章《针灸大成选》讲授 2

第八章《针灸大成选》讲授 2

第九章《标幽赋》讲授 2

第十章《百症赋》讲授 2

Ⅴ、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五年制针灸专业使用,三年制针灸大专班可参照使用。

2、本大纲要求熟悉的内容,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应通过讨论、讲授、写心得等起到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

3、大纲中规定的讲授、讨论、自学等内容可根据不同学制、不同班级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完整版)针灸医籍选读试卷

《针灸医籍选读》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时间9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功20题,计20分) 1.三焦行诸阳,估置一兪曰() A.原B.兪C.输D.合E.经 2.“上守机”是指() A.守刺法B.守补泻C.守气D守腧穴E守弩机 3.关于十二原穴的论述,下列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A十二原穴属于五脏六腑B十二原穴出于四关C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D十二原穴可治五脏病E十二原穴可治六腑病 4.“气至而去之者”是指() A.气至后邪气去 B.邪气至而去针 C.谷气至而去针 D.补泻气调而去针 E.阳气至而去针 5邪中于面则() A.下太阳 B.下少阳 C.下阳明 D.下厥阴 E.下任脉 6.“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 A.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 B.意念不正 C.持针要端正 D.病人体位端正 E.垂直进针 7.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 A.巨虚上廉 B.巨虚下廉 C.足三里 D.曲池 E.小海 8.病在阴中之阴者,当刺() A.阴之荥输 B.阳之合 C.阴之经 D.络脉 E.阴之合 9.根据实者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应泻的经是() A.胃 B.肾 C.心 D.肝 E.脾 10.胆瘅应取胆之() A.原、络穴B经、合穴 C.募、俞穴 D.经、俞穴 11.“刺骨无伤筋”是指() A.针至筋而去 B.针至骨而去 C.针刺时宜避开筋 D.针刺时应浅. E.针刺时宜深 12.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可泻() A.四肢之热 B.胃中之火 C.脏之热 D.胸中之热 E.腹中之热 13.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 A.无刺 B.无治 C.无补 D.无泻 E.无灸 14.一病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 A.风门 B.肺俞 C.风府 C.大椎 D.风池 15.据《素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需() A.针下热 B.针下凉 C.浅刺之 D.深刺之 E.脉实 16.据《标幽赋》,眼痒眼痛泻() A.申脉、金门 B.大椎。风门 C.太阳、丝竹空 D.光明、地五会 E.精明、飞扬 17.《难经》春刺井是说() A.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B.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内脏病 C. 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D. 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脏腑病 E. 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腑病 18.泻南方补北方是针对() A.肝实肺虚 B..心实肾虚 C.肝实脾虚 D.心虚肾实 E.肺实肝虚 19.据“辩证求经”原则,下列何穴可治喉中闭塞()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针推医籍选》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制本科专业用) Ⅰ前言 《针推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它收录了《内经》及《内经》后不同时期医家的著述,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针灸的多方面知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史学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经典针灸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掌握现行针灸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手段。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传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推医籍选》作为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教学的后期提高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古代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及其真实的含义,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为指导临床服务。同时,也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针推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即理论课36学时。 Ⅱ正文 上篇《黄帝内经》选 第一章《黄帝内经》概论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黄帝内经》中的不同经络、腧穴理论;《黄帝内经》中的不同刺法 灸法理论;《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2、在掌握《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及其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学习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体系。 二、教学要求 1、熟悉《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书名含义;《素问》、《灵枢》的命名;《素问》、《灵枢》与《内经》的关系。 2、掌握《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内容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

针灸医籍选试卷全

《针灸医籍选读》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三焦行诸阳,故置一俞曰(原) 2.“上守机”是指(守气) 3.关于十二原穴的论述,下列哪一项 是错误的(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 4.“气至而去之者”是指(补泻气调而去针) 5.邪中于面则(下阳明) 6.“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 7.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巨虚上廉 ) 8.病在阴之阴者,当刺(阴之荥输) 9.根据实者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应泻的经是(肾) 10.胆瘅应取胆之(募、俞穴) 11.“刺骨无伤筋”是指(针至筋而去) 12.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可泻(胃中之热)

13.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无泻) 14.一病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 15.据《索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需(针下热) 16.据《标幽赋》,眼痒眼疼泻(光明、地五会) 17.《难经》春刺井是说(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18.泻南方补北方是针对(肝实肺虚) 19.据“辨证求经”原则,下列何穴可治喉中闭塞(照海) 20.“沉涩紧而已至”是指(针下气至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灵枢?终始》篇:“所谓气至而有效”,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痛不必随针) 2.下列哪几项不属补法的操作要领(吸则内针,吸则转针,候呼引针,呼尽去针) 3.下列哪几项不属虚实之常(气实形虚,气盛身寒) 4.《千金要方》所述施灸顺序,下列哪几项是错误的( 先阴后阳,先下后上,无上下先后) 5.下列哪些情况不宜针刺(大醉,大怒,大劳,大渴,新饱) 三、填空题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针灸学 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 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一)导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 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智慧树知到 《针灸医籍选读》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针灸医籍选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2、“男陰女陽,良工所禁”中“男”理解正确的是: A:男子 B:阳性体质 C:阴性体质 D:阳性病症 E:阴性病症 正确答案:男子,阳性体质,阳性病症 3、月生之时,脏腑气血开始旺盛,可以使用泻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针刺后需要候气,使实由实转虚.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治疗环境安静可以使医患集中精神,体察针刺反应,引导针刺感应.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

1、节之交指的是: A:腧穴 B:络脉渗灌之处 C:有形的皮肉筋骨 D:人体精神气血输注之处,内外沟通之所 正确答案:腧穴,络脉渗灌之处,人体精神气血输注之处,内外沟通之所 2、《内经》中谈到腧穴所使用的名称有: A:孔 B:络 C:会 D:谷 正确答案:孔,络,会,谷 3、泻井穴的时候可以用荥穴泻之.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十二经筋病候即经筋本身的病变,表现为运动系统疾病,以疼痛和运动障碍为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六经皮部: A:太阳为开,少阳为合,阳明为枢

B:太阳为关,少阳为合,阳明为枢 C:太阳为关,少阳为枢,阳明为阖 D: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 E:太阳为枢,少阳为合,阳明为关 正确答案:太阳为关,少阳为枢,阳明为阖第三章 1、“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的脉象是:A:脉急 B:脉缓 C:脉大 D:脉小 正确答案:D 2、邪气中于阳经的一般规律有: A:始于头面 B:湿邪致病 C:风邪致病 D:经病 正确答案:ACD 3、脉缓者多热.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针灸医籍选 考试重点

1.简述“粗守形,上守神”和“粗守关,上手 机”的内涵。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粗守形:粗守,技术低劣的医生。形,指针刺一些表面的内容,如腧穴,刺法等。 上守神:上,上工,技术高明的医生。神,精神气血的内在变化,即正气。 粗守关,上守机:关,四肢关节的腧穴。机,经气至的动静时机。粗守关,即守四肢之关节也。上守机,察气至之动静也。 2.简述针灸医生临床操作的基本要求。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 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 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 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 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本段提示了针刺的正确方法,必须持针 有力,正指直刺,不要左右偏斜。同时, 强调医者在施行针刺时,精神要高度集 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血脉虚实,两目、 眉间及面部的神色变化。如此,才能治 之有效而不发生危险。 3.简述五脏受邪发病的内容。 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肋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4.简述病之六变的内容。 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出血,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5.试论述针灸治神。 针刺治神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医生治神。医生必须精神专一,“神无营于众物”,医者首先必须常持谨慎之心,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在众多复杂的证候中,抓住主要脉证,审证虚实,施以针刺治疗。诊断后,医者“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治疗前,“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治疗中要密切注意针刺后气至的时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第二部分为患者治神。针刺过程中,患者必须认真配合医者,放轻松,精神高度专一集中,做到人与针和,针与病人和。 第三部分为安静优雅的环境。 6.叙述热病及偏枯,痱等病的症状的异

针灸医籍选读试题答卷

精心整理 《针灸医籍选读》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时间9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功20题,计20分) 1.三焦行诸阳,估置一兪曰() A .原 B .兪 C .输 D .合 E .经 2.“上守机”是指() A .守刺法 B .守补泻 C .守气 D 守腧穴 E 守弩机 3.关于十二原穴的论述,下列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A 4.A.5A.下太阳6.A.7.A.巨虚上廉8.A.阴之荥输9.A.胃B.肾10.胆A.原、络穴11.A.12.A.四肢之热13.A.无刺B.14.A.风门B.1 5.A.针下热B.针下凉C.浅刺之D.深刺之E.脉实 16.据《标幽赋》,眼痒眼痛泻() A.申脉、金门 B.大椎。风门 C.太阳、丝竹空 D.光明、地五会 E.精明、飞扬 17.《难经》春刺井是说() A.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B.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内脏病 C.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D.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脏腑病 E.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腑病 18.泻南方补北方是针对() A.肝实肺虚 B..心实肾虚 C.肝实脾虚 D.心虚肾实 E.肺实肝虚 19.据“辩证求经”原则,下列何穴可治喉中闭塞() A.少商 B.照海 C.合谷 D.太冲 E.鱼际

20.“沉涩紧而已至”是指() A.病人脉象的表现 B.下针时的要求 C.出针时的要求 D.针下气至情况 E.行针时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有2-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5题,计10分) 1.关于《灵枢?终始》篇:“所谓气至而有效”,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A.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 B.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 C.痛必随针 D.痛不必随针 E.不必据脉定病去否 2.下列哪几项不属补法的操作要领() A.吸则内针 B.吸则转针 C.候呼引针 D.呼尽去针 E.候吸引针 3.下列哪几项不属虚实之常() A.气实形虚 B.气实形实 C.气虚形虚 D.谷盛气盛 E.气盛身寒 4. A.先阳后阴 5. A.大醉 B. 三、填空题 1._______ 2. 3. 4.知为针者 5. 6. 7. 8. 9.气速至而 10. 10题,计10 1. 2.《灵枢() 3. 4. 5. 6.先寒后热者宜施以阳中隐阴之法。() 7.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 8.“泻必用方”、“补必用员”的“方”与“员”指的是针形。() 9.《邪客》篇中的“持针之道,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是指针刺的徐疾补泻。() 10.荥主身热是指十二经荥穴可治疗热病。() 五、简答题 (每题3分,共5题,计15分) 1.何谓“从卫取气”? 2.如何做到“刺荥无伤卫”? 3.如何“从营置气”? 六、简答题 (每题5分,共三题,计15分)

针灸医籍选读试卷

《针灸医籍选读》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时间9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写在题后得括号内,每题1分,功20题,计20分) 1.三焦行诸阳,估置一兪曰() A.原 B.兪 C.输 D.合 E.经 2.“上守机”就是指() A.守刺法 B.守补泻 C.守气D守腧穴E守弩机 3.关于十二原穴得论述,下列哪一个选项就是错误得() A十二原穴属于五脏六腑B十二原穴出于四关C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D十二原穴可治五脏病E十二原穴可治六腑病 4、“气至而去之者”就是指() A、气至后邪气去 B、邪气至而去针 C、谷气至而去针 D、补泻气调而去针 E、阳气至而去针 5邪中于面则() A、下太阳 B、下少阳 C、下阳明 D、下厥阴 E、下任脉 6、“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就是指() A、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 B、意念不正 C、持针要端正 D、病人体位端正 E、垂直进针 7、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 A、巨虚上廉 B、巨虚下廉 C、足三里 D、曲池 E、小海 8、病在阴中之阴者,当刺() A、阴之荥输 B、阳之合 C、阴之经 D、络脉 E、阴之合 9、根据实者泻其子得原则,肺经实应泻得经就是() A、胃 B、肾 C、心 D、肝 E、脾 10、胆瘅应取胆之() A、原、络穴B经、合穴C、募、俞穴D、经、俞穴 11、“刺骨无伤筋”就是指() A、针至筋而去 B、针至骨而去 C、针刺时宜避开筋 D、针刺时应浅、 E、针刺时宜深 12、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可泻() A、四肢之热 B、胃中之火 C、脏之热 D、胸中之热 E、腹中之热 13、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 A、无刺 B、无治 C、无补 D、无泻 E、无灸 14、一病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 A、风门 B、肺俞 C、风府C、大椎 D、风池 15、据《素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需() A、针下热 B、针下凉 C、浅刺之 D、深刺之 E、脉实 16、据《标幽赋》,眼痒眼痛泻() A、申脉、金门 B、大椎。风门 C、太阳、丝竹空 D、光明、地五会 E、精明、飞扬 17、《难经》春刺井就是说() A、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B、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内脏病 C、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D、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脏腑病 E、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腑病 18、泻南方补北方就是针对() A、肝实肺虚 B、、心实肾虚 C、肝实脾虚 D、心虚肾实 E、肺实肝虚

针灸医籍选B

B》辅导资料《针灸医籍选 一、选择题型题:A “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1.,下接哪项。《素问·八正神明论》 C.是谓藏实A.是谓重实 B.血气扬溢 E.血气充实D.气血壅闭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下接哪项: E.舌本头项 B. C.颈项 D.胸胁A.巅顶 “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下接哪项:3.《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易行而气易泻血易泻,气易行 C.A.血泻,而气行 B. 血不泻而气易行气易泻,血易行 E.D. 4.《素问·太阴阳明论》“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下接哪项: A.胃 B.脾 C.太阴 D.阳明 E.脾胃 5.《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之行其”下接哪项: A.气血 B.精气 C.津液 D.谷气 E.水谷气 6.在《素问·经脉别论》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B.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C.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脾 D.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E.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7.《灵枢·九针论》论述太阳: A.多血多气 B.多血少气 C.多气少血 D.少血少气 E.无血少气 8.《灵枢·九针论》论述: 阳明 A.多血多气 B.多血少气 C.多气少血 D.少血少气 E. 无血少气 9.《灵枢·本输》论述:手阳明经商阳是: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 1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B.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C.诸禁鼓忄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D.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E.以上均非 11.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诸禁鼓忄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B.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C.诸病水液,澄流澈清冷,皆属于寒 D.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E.以上均非 12.《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下接哪项。 A.无者责之 B.无者补之 C.无者求之 D.无者守之 E.无者盛之 13.《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认为,合于小肠的是: A.三里 B.巨虚上廉 C.巨虚下廉 D.委阳 E.委中 14.《灵枢·终始》所谓“……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其中“得气”的含义是: A.神气内守 B.经气得以恢复 C.邪气去,正气得以恢复 D.针刺感应 E.循经感传 15.三棱针古代名称是: A.铍针 B.锋针 C.镵针 D.鍉针 E.圆利 针 16.《素问·宝命脉全形论》中“刺实者须其虚”后接哪一项: A.刺虚者须其实 B.慎守勿失 C.如临深渊 D.经气已至 E.虚者实之 17.下列哪项不是《素问·刺禁论》的内容: A.无刺大醉人 B.无刺新饱人 C.无刺大惊人 D.无刺大恐人 E.无 刺大渴人 18.下列哪项不是《灵枢·杂病》中足少阴的主证: A.嗌干,口中热如胶 B.腰痛,中热而喘 C.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 D.心痛引腰脊,欲呕 E.少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热,小便不利 19.《灵枢·杂病》中“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当刺下列何经: A.手太阴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阳 E.足少 阳

针灸医籍选试题

《九针十二原》 一、填空题 1.粗守,上守。神乎神,_____________. 2.刺之微,_________ ,粗守,上守。 3.凡用针者,虚则,满则,宛陈则,邪胜则。 4.方刺之时,必在,及与,神属勿去__________ . 5.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出于,四关主治,五脏有疾,当取之。 6.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 ________ ,欲以微针,_________,__________,营其逆顺 出入之会。 7.未睹其______,恶知其______。 8.机之动,_____________。空中之机,_____________。 9.往者为_________,来者为________,明知________,正行无间。 10.逆而______之,恶得无________。追而_______之,恶的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针道毕矣。 11.刺之要,__________,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12.所言节者,___________也,非_________也。 13.刺诸热者___________;刺诸寒者____________. 14.刺之而气不至,_________.刺之而气至_______,__________. 15.针陷脉则_________,针中脉则_______,针太深则_________。 二、单选题 1.“刺之微,在速迟”的“速迟”是指() A.进针快慢 B.出针快慢 C.用针有徐疾之意 D.诊断快慢 E.留针时间的长短 2.“空中之机,清静而微” 是指() A.进针要轻 B.经气变化 C.出针要轻 D.病人针感小 E.施术手法轻 3.“知机之道,不可挂以发” 是指() A.应及时补泻 B.应及时出针 C.应及时进针 D.应手法轻巧 E.应轻补轻泻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持针之道”的要求()

针灸医籍选复习

针灸医籍选复习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毒药:与甘药相对,指古代药性俊猛、祛邪力强的药物的称谓。(课本)古代对一般药物的统称。《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将药物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 2六变:指脏腑病变反映在脉象上所出现的缓急大小滑涩六种变化。 3甘药:指性味甘温的药物,脾属土而喜甘,用甘药可补益脾气,脾旺则五脏之气俱盛,故适合于阴阳形气俱不足的患者。 4形气:形,形体外貌。气,功能表现。即形体与神气。 (另一种解释)形,形体、气,脉气、血脉。指患者的形体的强弱、胖瘦及气血的衰盛。 5刺有三变:指三种不同的刺法,刺营、卫、寒痹。 6终始:比《内径》更早的古代文献篇名。“明知终始五脏为纪”指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有始有终的,要了解这一点应以五脏为纲纪。 7补阴泻阳:补其内在的正气,泻其外来的邪气。 8劂心痛:五脏气机逆乱犯心导致的心痛。 真心痛:邪气直犯于心,内有淤血积块闭塞心脉表现为手足厥冷,心痛剧烈,病势危急,后果严重,针刺效果不理想。 9泻必用方:泻法必须在气盛时使用。 10补必用员:补法必使气行,并使气至病所。 11刚柔之事:阴阳相配,刚柔相济。

12阴病行阳,阳病行阴:脏腑经络之气可以阴阳互通,维持平衡,在病理上也会互相影响,在治疗上,募穴在腹部,可以阴引阳,治疗腑病,俞穴在背部,阳引阴治脏病。 13送坚付濡:逐其坚实,补其濡弱。 14以急随缓:以使其坚急的方法治疗弛缓的病症。 15消息气血:调理气血,消减或增长气血。 16随师而将息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摄。 17隔日一报:隔一天刺一次。 18以意消息:根据患者胖瘦进行调整。 19交正而识本经:交正,指十二经的阴阳表里相配,凡正经属阴经,属里属脏者,其交经必是阳经,属表属腑。正经属阳经,属表属腑者,其交经必是阴经,属里属脏。取本经俞穴治本经之病,称本经取穴,也正经取穴,兼用与本经相合之经的俞穴则称交经配穴。 20泻络远针:浅刺络脉出血,多用于血瘀气滞。远道刺法。 21留吸母而坚长:留针取热,吸气时出针,用补母法治疗后,患者精神充沛,气血旺盛。 22针刺操作的关键是守神、守机,神乎神,客在门,前一神字为形容词,意思是神奇的,微妙的;后一个是名词,指神气(即人体精神气血)。客有客居的意思,门是神气出入的门户,即俞穴。形容神秘莫测的神气出入,客居在俞穴门户,比喻神气游行聚集于门户的状态。原文是指不明白神气迅速的变化,又怎能把握疾病的本原呢怎能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呢重点讨论神气与俞穴的关系,神气

针灸原著选读教学大纲

《针灸原著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42.6.1 课程名称:针灸原著选读 Selected Reading in Original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开课(二级)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课程性质:限选课 学分:2分 学时:28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医学各科 授课对象:针推、中医专业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80%+平时考核(作业)20%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与《针灸医经选读》相衔接,内容上起魏晋、下迄明,分年代介绍作者生平及学术特点,以分析其针灸著作为重点,注意阐述各著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后人的影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我国历代医家有关针灸的代表性著作,了解针灸学术的发展源流,以提高阅读针灸古籍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the follow-up of Selected Reading in Classic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t covers the authors in the period from Wei-Jin Dynasty to Ming Dynasty and introduces their life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hronological order. The course lays emphasis on analyzing the authors’ literatures on acumox,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 among literatures as well as their influence over later generations. It’s expected the through the study on this course, students may get familiar with the typical literatures on acumox written by doctors in past dynasties, learn the development of acumox scienc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reading ancient literatures.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本课程与《针灸医经选读》相衔接,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针灸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悉我国历代医家有关针灸的代表性著作,了解针灸学术的发展源流,以提高阅读针灸古籍的能力。 【教学要求】分时代概括介绍作者生平、学术特点,以分析其针灸著作为重点,注意阐述各著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后人的影响。 本课程总学时为28学时,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书实物、图表等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完整版)针灸医籍选读试卷

《针灸医籍选读》模拟考试试卷说明:本试卷总计100 分。时间90 分 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 1 分,功20 题,计20 分) 1.三焦行诸阳,估置一兪曰() A.原B.兪C.输 D .合E.经 2.“上守机”是指() A .守刺法B.守补泻C.守气 D 守腧穴 E 守弩机3.关于十二原穴的论述,下列哪一个选项是 错误的() A 十二原穴属于五脏六腑 B 十二原穴出于四关 C 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 D 十二原穴可治五脏 病 E 十二原穴可治六腑病 4. “气至而去之者”是指() A. 气至后邪气去 B. 邪气至而去针 C.谷气至而去针 D.补泻气调而去针 E.阳气至而去针 5 邪中于面则() A. 下太阳 B. 下少阳 C.下阳明 D. 下厥阴 E.下任脉 6. “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 。“欲端以正”是指() A. 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 B.意念不正 C.持针要端正 D.病人体位端正 E.垂直进针 7. 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 A. 巨虚上廉 B. 巨虚下廉 C.足三里 D.曲池 E.小海 8. 病在阴中之阴者,当刺() A. 阴之荥输 B. 阳之合 C.阴之经 D.络脉 E.阴之合 9. 根据实者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应泻的经是() A. 胃 B. 肾 C.心 D.肝 E.脾 10. 胆瘅应取胆之() A. 原、络穴 B 经、合穴 C.募、俞穴 D.经、俞穴 11. “刺骨无伤筋”是指() A. 针至筋而去 B.针至骨而去 C.针刺时宜避开筋 D.针刺时应浅. E.针刺时宜深 12. 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可泻() A. 四肢之热 B. 胃中之火 C.脏之热 D.胸中之热 E.腹中之热 13. 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 A. 无刺 B.无治 C.无补 D.无泻 E.无灸 14. 一病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 A.风门 B.肺俞 C.风府 C.大椎 D. 风池 15. 据《素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需() A. 针下热 B. 针下凉 C.浅刺之 D. 深刺之 E.脉实 16. 据《标幽赋》,眼痒眼痛泻() A. 申脉、金门 B.大椎。风门 C.太阳、丝竹空 D.光明、地五会 E.精明、飞扬 17. 《难经》春刺井是说() A. 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B.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内脏病 C. 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D. 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脏腑病 E. 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腑病 18. 泻南方补北方是针对() A. 肝实肺虚 B.. 心实肾虚 C.肝实脾虚 D. 心虚肾实 E.肺实肝虚 19. 据“辩证求经”原则,下列何穴可治喉中闭塞()

针灸医籍选 考试重点doc资料

针灸医籍选考试重点

1.简述“粗守形,上守神”和“粗守 关,上手机”的内涵。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粗守形:粗守,技术低劣的医生。形,指针刺一些表面的内容,如腧穴,刺法等。 上守神:上,上工,技术高明的医生。神,精神气血的内在变化,即正气。 粗守关,上守机:关,四肢关节的腧穴。机,经气至的动静时机。粗守关,即守四肢之关节也。上守机,察气至之动静也。 2.简述针灸医生临床操作的基本要求。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 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 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 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 亡。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 切之独坚。 本段提示了针刺的正确方法,必须持 针有力,正指直刺,不要左右偏斜。 同时,强调医者在施行针刺时,精神 要高度集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血脉虚 实,两目、眉间及面部的神色变化。 如此,才能治之有效而不发生危险。 3.简述五脏受邪发病的内容。 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肋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4.简述病之六变的内容。 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出血,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5.试论述针灸治神。 针刺治神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医生治神。医生必须精神专一,“神无营于众物”,医者首先必须常持谨慎之心,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在众多复杂的证候中,抓住主要脉证,审证虚实,施以针刺治疗。诊断后,医者“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治疗前,“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治疗中要密切注意针刺后气至的时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第二部分为患者治神。针刺过程中,患者必须认真配合医者,放轻松,精神高度专一集中,做到人与针和,针与病人和。 第三部分为安静优雅的环境。

针灸医籍选1

1、简述“粗守形,上守神”及“粗守关,上守机”的内涵。 p16 答:小针之要, 易陈而难入。粗守形, 上守神。神乎神, 客在门 ,未赭其疾, 恶知其原, 刺之微 在速迟 粗守关 上守机。机之动 不离其空。空中之机 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 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 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 扣之不发。知其往来 要与之期 粗之闇乎 妙哉 工独有之。往者为逆 来者为顺 明知逆顺 正行无问。迎而夺之 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 恶得无实 迎之随之 以意和之 针道毕矣。 2、简述针灸医生的临床操作要求 答: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衡。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3、简述五脏受邪发病的内容。 答: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4、简述病之六变 答: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纳而久留之。刺缓者,浅纳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纳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委,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5、如何理解针灸治神? 答1:治神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针灸“治神法”具有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医生治神法和调治病人神气法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内容贯穿针灸医疗实践的全过程,同时也影响着针刺的疗效。①医生治神法其中包括进针前调神、进针后守神和出针后养神三个方面。进针前调神就是要求医生在进针前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细心观察病人的神气。进针后守神就是要求进针得气后仍专心致志于针端,使针下神气不散,谓之守神。出针后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施术后要修身。②患者要治神:调病人神气法就是通过语言诱导和细心观察,使病人精神聚会,心情舒畅,在病人心理状态较佳的情况下接受针刺。 ③环境的影响. “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有,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 答2::针灸治神需要医患双方共同进行。 ①医生治神。医者针刺之前,需要平心静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使自身血脉调匀,气机通利,以不病之身方可诊有病之脉,以通利之身,方可察郁滞之气。进针之时,留神于针尖,需要细心体察针下感受,经气不来则已,来即当机立断,随时引导经气的运行。 ②患者治神。患者治疗前亦需要安定神志,令气机恢复常态,以突显出其虚实,令人易于查知。刺之时,患者也应当注意针下的感受,并意守于此,细细体会针感的变化,并通过自身的意念引导针感到达病所。 ③环境的影响. “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有,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

《针灸医籍选》重点

《针灸医籍选》重点 单项选择题 1.三焦行诸阳,故置一俞曰(原) 2.“上守机”就是指(守气) 3.关于十二原穴得论述,下列哪一项就是错误得(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 4.“气至而去之者”就是指(补泻气调而去针) 5.邪中于面则(下阳明) 6.“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就是指(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 7.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巨虚上廉 ) 8.病在阴之阴者,当刺(阴之荥输) 9.根据实者泻其子得原则,肺经实应泻得经就是(肾) 10.胆瘅应取胆之(募、俞穴) 11.“刺骨无伤筋”就是指(针至筋而去) 12.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可泻(胃中之热) 13.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无泻) 14.一病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 15.据《索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需(针下热) 16.据《标幽赋》,眼痒眼疼泻(光明、地五会) 17.《难经》春刺井就是说(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18.泻南方补北方就是针对(肝实肺虚) 19.据“辨证求经”原则,下列何穴可治喉中闭塞(照海) 20.“沉涩紧而已至”就是指(针下气至情况) 1.五乱证得针刺宜(徐入徐出) 2.《黄帝内经》称腧穴有“365”,就是指(与一年365天相应) 3.“刺之微,在速迟”得“速迟”就是指(用针有徐疾之意) 4.“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就是指(经气变化) 5.刺六变之脉缓,宜(浅内而不留针) 6.一病人善太息,口苦,心下淡淡,恐人将捕之,据“合治内腑”原则.宜取(阳陵泉) 7.“泻则益虚”之义就是(用泻法则渐虚衰) 8.气乱于肺得治疗取穴应就是(手太阴荥、足少阴输) 9.婴儿得针刺要求就是(浅而疾之) 10.手少阴之脉独无腧就是指(心经无治疗心脏病得腧穴) 11.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满应(无补) 12.真邪未合时得治疗宜(刺出其血) 13.“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深浅就是指(进针深浅) 14.有痛而经不病者,如何刺之(缪刺) 15.经脉属土,五行属水得腧穴就是(阴陵泉) 16.根据“虚者补其母”得原则,胃经虚应补得经就是(小肠) 17.“胁肋疼痛针飞虎”就是指(支沟) 18.“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就是取(多经相交之穴) 19.《百证赋》载:面上虫行有验,可取(迎香) 20.暴挛痫眩,足不任身,治疗取穴为(天柱)

针灸医籍选读试卷(针灸专业)

《针灸医籍选读》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三焦行诸阳,故置一俞曰(原) 2.“上守机”是指(守气) 3.关于十二原穴的论述,下列哪一项 是错误的(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 4.“气至而去之者”是指(补泻气调而去针) 5.邪中于面则(下阳明) 6.“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 7.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巨虚上廉 ) 8.病在阴之阴者,当刺(阴之荥输) 9.根据实者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应泻的经是(肾) 10.胆瘅应取胆之(募、俞穴) 11.“刺骨无伤筋”是指(针至筋而去) 12.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可泻(胃中之热) 13.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无泻) 14.一病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 15.据《索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需(针下热) 16.据《标幽赋》,眼痒眼疼泻(光明、地五会) 17.《难经》春刺井是说(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 18.泻南方补北方是针对(肝实肺虚) 19.据“辨证求经”原则,下列何穴可治喉中闭塞(照海) 20.“沉涩紧而已至”是指(针下气至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灵枢?终始》篇:“所谓气至而有效”,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痛不必随针) 2.下列哪几项不属补法的操作要领(吸则内针,吸则转针,候呼引针,呼尽去针) 3.下列哪几项不属虚实之常(气实形虚,气盛身寒) 4.《千金要方》所述施灸顺序,下列哪几项是错误的( 先阴后阳,先下后上,无上下先后) 5.下列哪些情况不宜针刺(大醉,大怒,大劳,大渴,新饱) 三、填空题 1.(肩井)乳痈而极效,(商丘)痔瘤而最良。 2.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 3.补必用员,员者(行也),刺必(中其荣)。 4.知为引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5.春夏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 6.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也。 7.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8.胁痛肋痛针(飞虎)。 9.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10.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 四、判断及改错题 1.灸寒热之法,宜先灸(项大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