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B
15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502k)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必备的现代医学知识,系统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具备能胜任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各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及教育科研单位的针灸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本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系统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针灸推拿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6)系统地掌握西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
(7)熟悉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2. 能力要求(1)具有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3)具有熟练掌握经脉循行、腧穴定位及针灸推拿常用手法的能力。
(4)具有熟练运用针灸推拿相关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5)具有运用西医学知识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研究和解决医学问题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7)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国际交流的初步能力。
3. 素质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针灸医籍选试题

《九针十二原》一、填空题1.粗守,上守。
神乎神,_____________.2.刺之微,_________ ,粗守,上守。
3.凡用针者,虚则,满则,宛陈则,邪胜则。
4.方刺之时,必在,及与,神属勿去__________ .5.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出于,四关主治,五脏有疾,当取之。
6.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 ________ ,欲以微针,_________,__________,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7.未睹其______,恶知其______。
8.机之动,_____________。
空中之机,_____________。
9.往者为_________,来者为________,明知________,正行无间。
10.逆而______之,恶得无________。
追而_______之,恶的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道毕矣。
11.刺之要,__________,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12.所言节者,___________也,非_________也。
13.刺诸热者___________;刺诸寒者____________.14.刺之而气不至,_________.刺之而气至_______,__________.15.针陷脉则_________,针中脉则_______,针太深则_________。
二、单选题1.“刺之微,在速迟”的“速迟”是指()A.进针快慢 B.出针快慢 C.用针有徐疾之意D.诊断快慢 E.留针时间的长短2.“空中之机,清静而微” 是指()A.进针要轻 B.经气变化 C.出针要轻D.病人针感小 E.施术手法轻3.“知机之道,不可挂以发” 是指()A.应及时补泻 B.应及时出针 C.应及时进针D.应手法轻巧 E.应轻补轻泻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持针之道”的要求()A.正指直刺 B.坚者为宝 C.神在秋毫D.必先诊脉 E.无针左右5.“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之” 是指()A.仅根据脉的变化针刺 B.针刺先于诊脉 C.据脉判定治内还是治外D.针前一定要诊脉 E.针前要诊脉,判定气血的虚实三、多选题1.下列哪些选项属“小针之要” ()A.粗守形 B.上守神 C.上守机D.粗守关 E.不可挂以发2.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针刺要求()A.知机之道,叩之不发 B.不必知经气往来 C.不必观察穴下气血变化D.必须了解补泻时机 E.必须了解进出针时机3.“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是说的()A.气盛不可补,气虚不可泻 B.气虚要补,气盛要泻C.针下之气变化迅速,需仔细体会 D.邪气来不容易察觉E.邪气去不容易察觉4.下列哪些选项属“补”法要求()A.必持内之 B.若行若按 C.如蚊虻止D.去如弦绝 E.令左属右5.下列哪些选项属“泻”法操作()A.若行若按 B.若妄之 C.按而引针 D.排阳得针 E.令左属右6.关于“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A.徐疾指的是经气运行的快慢 B.徐疾指的是针刺速度的快慢 C.实和虚指的是补泻D.徐进针而疾出针为补 E.疾进针而徐出针为泻7.下列哪些选项属“持针之道” () A.正指直刺 B.无针左右 C.神在秋毫 D.属意病者 E.审视血脉8.“方刺之时”的要求()A.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B.神属勿去 C.知病存亡D.正指直刺 E.无针左右四、判断题1.“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是指实证不可用补法,虚证不可用泻法。
针灸医籍选读(专升本)

第一套202201针灸医籍选读(专升本)交卷时间2023-04-28 15:46:48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七十难》应浅刺的情况为().(1.5分)A秋冬B春夏C寒冷D实证E里证纠错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灵枢•九针十二原》“知机之道,不可挂以发”是指().(1.5分)A应及时补泻B应及时出针C应及时进针D应手法轻巧E应轻微补泻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据“合治内腑”原则,宜取().(1.5分)A巨虚上廉B巨虚下廉足三里C曲池D委阳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认为“非熨焫不能以达”的病位在()(1.5分)A肠胃B血脉C皮肤D腠理E脏腑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1.5分)A补泻B无形C导气D迎随E同精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泻则益虚”之义是( )(1.5分)A泻法益于虚证B用泻法使实证转为虚证C用泻法虚之D用泻法则更虚E用泻法则渐虚衰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千金要方•灸例》中认为施灸的最佳时间是().(1.5分)A清晨B上午C中午D中午以后E春天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刺六变之脉缓,宜()(1.5分)A深内而久留针B深内而不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D浅内而不留针E疾发针而深内之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以下的井穴是()(1.5分)A行间B然谷C足三里D中封E大敦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标幽赋》中“胁疼肋痛针飞虎”飞虎指().(1.5分)A至阴B足三里C内关D公孙E支沟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1.《素问·八正神明论》: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1.5分)A无刺B无疑C无补D无泻E无治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2.《千金要方•灸例》灸之尤宜大熟的部位是().(1.5分)A四肢B脊背C腹部D头部E胸部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3.“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深浅是指()(1.5分)A进针深浅B得气的部位深浅C病位的深浅D经气的深浅E针的长短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4.“三阳之络”指()(1.5分)A阳陵泉B百会C飞扬D大椎E肩井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5.腑独有六者,指()(1.5分)A六腑B五输加原穴C六个原穴D三十个腧穴E三十六个腧穴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6.“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四关是( )(1.5分)A四肢关节B四肢末端C合谷穴D太冲穴E合谷穴和太冲穴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7.下列什么情况可以导致“脏虚”()(1.5分)A月满而补B月生而泻C月郭空而治D天温而刺E天寒而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8.出现神动而气先针行的针刺反应见于( )(1.5分)A重阳之人B重阳之人有阴者C阴阳和调D阴气多而阳气少E粗之所败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9.“刺之微,在速迟”的“速迟”是指()(1.5分)A进针的快慢B出针的快慢C用针有徐疾之意D诊断的快慢E针刺时间的长短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0.《黄帝内经》中“热病五十九刺”是依据( )对腧穴进行分类.(1.5分)A腧穴的功能B腧穴的分布特点C腧穴的定位方法D腧穴的名称E腧穴的含义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1.《灵枢•五乱》气乱于心的治疗取穴应是() .(1.5分)A手少阴、心主之输B只取手少阴之输C只取手心主之输D手少阴、太阳之输E手太阳之输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2.《素问▪缪刺论》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1.5分)A皮毛B孙脉C络脉D经脉E巨虚上下廉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3.“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此处阴阳指()(1.5分)A刚柔之别B弱强之别C短长之别D身形结构的内外E形气偏盛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4.下列哪项适合真邪已合与未合时的要求()(1.5分)A三部九候诊法B适当补泻C攻邪D刺出血E推阖其门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5.《针灸大成∙穴有奇正策》灸之疗疾也,有数有法.“奇者”是().(1.5分)A针灸所立之规B针灸所定之方C针灸的经穴D针灸的奇穴E针刺的手法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6.“迎夺右而泻凉”包括几种补泻手法( )(1.5分)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E五种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7.“胁肋疼痛而针飞虎”是指( )(1.5分)A阳陵泉B阴陵泉C外关D合谷E支沟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8.《灵枢•逆顺肥瘦》:刺肥人的针刺要求是().(1.5分)A深而留之B浅而疾之C浅而留之D深而疾之E不宜针刺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9.“午前卯后”是指( )(1.5分)A上午7~10点B上午8~10点C9~10点D上午7~11点E上午8~11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0.《素问•八正神明论》: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满应().(1.5分)A无刺B无疑C无补D无泻E无治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1.《灵枢•行针》出现气与针相逢的针刺反应见于().(1.5分)A重阳之人B重阳之人有阴者C阴阳和调D阴气多而阳气少E粗之所败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2.根据《素问▪针解篇》“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1.5分)A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B意念不正C持针要端正D病人体位端正E垂直进针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3.《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刺六变之脉急者,宜().(1.5分)A深内而久留针B深内而不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D浅内而不留针E疾发针而浅内之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4.下列各选项中哪一项不是针对真邪未合时的论述()(1.5分)A行无常处B其来不可逢C其往不可追D呼尽内针E刺出其血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5.《灵枢•行针》出现神动而气先针行的针刺反应见于() . (1.5分)A重阳之人B重阳之人有阴者C阴阳和调D阴气多而阳气少E粗之所败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6.《千金要方•灸例》吴蜀地多灸是为了().(1.5分)A强身健体B治疗温病C预防蛇伤D预防瘴疬温疟毒气E治疗湿病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7.关于“知素药为真”,下列何者是正确的()(1.5分)A知道药物的真假B了解药物的性能和作用C针对不同医生习惯D针对病人要求E医者不明针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8.针入而气逆现象见于()(1.5分)A重阳之人B重阳之人有阴者C阴阳和调D多阴而少阳E粗之所败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9.“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1.5分)A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B意念不正C持针要端正D病人体位端正E垂直进针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0.关于“知养身”,下列何者是不正确的()(1.5分)A懂得养生的道理B针刺取效的因素之一C与针刺作用相辅相成D养生而不必针刺E养生与针刺配合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素问▪刺志论》中以下哪些情况属于“反”?()(2分)A气虚身热B气盛身寒C谷入多气少D谷不入气多E脉大血少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 根据《灵枢•终始》“气至而有效”在脉象上的表现是()(2分)A针刺后脉象有变化B用针刺补法后脉象转为坚实C针刺后脉象无变化D用针刺泻法后脉象转为和软E针刺后脉象为“徐而和”正确答案 A,B,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下列哪些属于“持针之道”()(2分)A正指直刺B无针左右C神在秋毫D属意病者E审视血脉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下列腧穴中,以输为原的穴是()(2分)A太冲B后溪C关冲D太渊E太溪正确答案 A,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取其原,能治疗的疾病是()(2分)A五脏之病B六腑之病C三焦之病D五脏六腑之病E奇恒之腑之病正确答案 A,B,C,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以下指“飞扬”穴的是()(2分)A阴股之络B三阳于下C三阳之络D足太阳膀胱经络穴E足少阳胆经络穴正确答案 B,C,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针灸大成》认为“头不可多灸”的机理是( )(2分)A肌肉单薄B气血易于滞絶C头目旋眩D还视不明E百脉皆归于头正确答案 A,B,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根据《素问•离合真邪论》下列哪些操作属于泻的操作()(2分)A吸则内针B吸则转针C静以久留D候呼引针E呼尽乃去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根据《灵枢•寒热病》:下列属于天牖五部的穴位是()(2分)A人迎B扶突C大迎D天府E天枢正确答案 A,B,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四根三结”的含义为( )(2分)A经络根于四肢B结于头C结于胸D结于腹E结于颡大正确答案 A,B,C,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三、判断(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标幽赋》中“治喉中之闭塞”指照海穴.(2分)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是指九针的名称不同.(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宝命全形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指针刺过程而言.(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的“中筋”指无伤筋.(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 《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中,“非熨焫不能以达”是指不用艾灸就不能通达经络.(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要交正而识本经”,是指原络配穴法.(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缪刺之.(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正穴之外,又益之以奇穴的原因是人的体质所决定的.(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奇病,指病只在一侧之经脉,或在左,或在右.(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根据《灵枢∙邪客》持针纵舍即迎随.(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第二套202201针灸医籍选读(专升本)交卷时间2023-04-28 15:49:57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关于“知养身”,下列何者是不正确的()(1.5分)A懂得养生的道理B针刺取效的因素之一C与针刺作用相辅相成D养生而不必针刺E养生与针刺配合纠错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刺之微,在速迟”的“速迟”是指()(1.5分)A进针的快慢B出针的快慢C用针有徐疾之意D诊断的快慢E针刺时间的长短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筋挛骨痛而补魂门”的原理是( )(1.5分)A魂门是背部穴B魂门平肾俞C魂门平肝俞穴D魂门是筋会E魂门是背俞穴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刺六变之脉缓,宜()(1.5分)A深内而久留针B深内而不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D浅内而不留针E疾发针而深内之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迎夺右而泻凉”包括几种补泻手法( )(1.5分)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E五种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阴交阳别而定血晕是指( )(1.5分)B子宫出血C便血D胃出血E吐血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灵枢•五乱》气乱于心的治疗取穴应是() .(1.5分)A手少阴、心主之输B只取手少阴之输C只取手心主之输D手少阴、太阳之输E手太阳之输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下列各选项中哪一项不是针对真邪未合时的论述()(1.5分)A行无常处B其来不可逢C其往不可追D呼尽内针E刺出其血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刺六变之脉急者,宜().(1.5分)A深内而久留针B深内而不留针C浅内而久留针D浅内而不留针E疾发针而浅内之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午前卯后”是指( )(1.5分)A上午7~10点B上午8~10点C9~10点D上午7~11点E上午8~11点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1.《灵枢•九针十二原》“知机之道,不可挂以发”是指().(1.5分)A应及时补泻B应及时出针C应及时进针D应手法轻巧E应轻微补泻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2.《千金要方•灸例》灸之尤宜大熟的部位是().(1.5分)A四肢B脊背D头部E胸部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3.《素问·八正神明论》: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1.5分)A无刺B无疑C无补D无泻E无治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4.“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主要是指( )(1.5分)A急性咽喉肿痛B实火的咽喉肿痛C虚火上炎的咽喉肿痛D治疗梅核气E治疗急性声哑.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5.关于“知素药为真”,下列何者是正确的()(1.5分)A知道药物的真假B了解药物的性能和作用C针对不同医生习惯D针对病人要求E医者不明针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6.“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此处阴阳指()(1.5分)A刚柔之别B弱强之别C短长之别D身形结构的内外E形气偏盛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7.《针灸大成∙穴有奇正策》灸之疗疾也,有数有法.“奇者”是().(1.5分)A针灸所立之规B针灸所定之方C针灸的经穴D针灸的奇穴E针刺的手法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8.出现神动而气先针行的针刺反应见于( )(1.5分)A重阳之人B重阳之人有阴者C阴阳和调D阴气多而阳气少E粗之所败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9.“泻则益虚”之义是( )(1.5分)A泻法益于虚证B用泻法使实证转为虚证C用泻法虚之D用泻法则更虚E用泻法则渐虚衰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0.《灵枢•逆顺肥瘦》:刺肥人的针刺要求是().(1.5分)A深而留之B浅而疾之C浅而留之D深而疾之E不宜针刺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1.《标幽赋》中“胁疼肋痛针飞虎”飞虎指().(1.5分)A至阴B足三里C内关D公孙E支沟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2.夫邪之客于形者,必先舍于()(1.5分)A皮毛B孙脉C络脉D经脉E巨虚上下廉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3.“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四关是( )(1.5分)A四肢关节B四肢末端C合谷穴D太冲穴E合谷穴和太冲穴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4.以下的荥穴是()(1.5分)A太冲B合谷C二间D三间E阳辅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5.《千金要方•灸例》吴蜀地多灸是为了().(1.5分)A强身健体B治疗温病C预防蛇伤D预防瘴疬温疟毒气E治疗湿病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6.腑独有六者,指()(1.5分)A六腑B五输加原穴C六个原穴D三十个腧穴E三十六个腧穴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7.《七十难》应浅刺的情况为().(1.5分)A秋冬B春夏C寒冷D实证E里证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8.以下的井穴是()(1.5分)A行间B然谷C足三里D中封E大敦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9.《素问•八正神明论》: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满应().(1.5分)A无刺B无疑C无补D无泻E无治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0.《灵枢·逆顺肥瘦》:刺瘦人的针刺要求是().(1.5分)A深而留之B浅而疾之C浅而留之D深而疾之E不宜针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1.《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认为“非熨焫不能以达”的病位在()(1.5分)A肠胃B血脉C皮肤D腠理E脏腑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2.《素问▪缪刺论》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1.5分)A皮毛B孙脉C络脉D经脉E巨虚上下廉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3.《黄帝内经》中“热病五十九刺”是依据( )对腧穴进行分类.(1.5分)A腧穴的功能B腧穴的分布特点C腧穴的定位方法D腧穴的名称E腧穴的含义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4.下列哪项适合真邪已合与未合时的要求()(1.5分)A三部九候诊法B适当补泻C攻邪D刺出血E推阖其门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5.《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1.5分)A补泻B无形C导气D迎随E同精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6.《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中的“信”的含义是()(1.5分)A信息B确信C诚实D表明E善用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7.《灵枢•行针》出现神动而气先针行的针刺反应见于() . (1.5分)A重阳之人B重阳之人有阴者C阴阳和调D阴气多而阳气少E粗之所败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8.“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1.5分)A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B意念不正C持针要端正D病人体位端正E垂直进针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9.《灵枢•终始》“补则益实”之义是() .(1.5分)A补法益于实证B用补法使虚证转为实证C用补法实之D用补法则更实E用补法则渐盛实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0.《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邪中于阴则溜于().(1.5分)A皮部B络脉C经脉D腑E脏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该句文意是说()(2分)A已得气B慎守候C使经气易行D不要轻易改变手法E不要被周围事物分散注意力正确答案 A,B,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关于候气,正确的论述是()(2分)A针对真邪未合时B针对真邪已合时C为的是适时补泻D为的是适时泻邪E其往不可追正确答案 A,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以下是组合穴的有( )(2分)A骨空B四关C八风D八邪E四缝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 根据《灵枢•终始》“气至而有效”在脉象上的表现是()(2分)A针刺后脉象有变化B用针刺补法后脉象转为坚实C针刺后脉象无变化D用针刺泻法后脉象转为和软E针刺后脉象为“徐而和”正确答案 A,B,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以下指“飞扬”穴的是()(2分)A阴股之络B三阳于下C三阳之络D足太阳膀胱经络穴E足少阳胆经络穴正确答案 B,C,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周痹中的诊断以什么方法为主( )(2分)A切B循C视D问E闻正确答案 A,B,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下列哪些属于“持针之道”()(2分)A正指直刺B无针左右C神在秋毫D属意病者E审视血脉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素问▪刺志论》中以下哪些情况属于“反”?()(2分)A气虚身热B气盛身寒C谷入多气少D谷不入气多E脉大血少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据《灵枢•邪客》“持针纵舍”要求了解().(2分)A十二经脉之本末B皮肤之寒温C脉之盛衰滑涩D疾病之虚实E脉行之疾徐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灵枢•九针十二原》“方刺之时”的要求有哪些().(2分)A必在悬阳,及与两卫B神属勿去C知病存亡D正指直刺E无针左右正确答案 A,B,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三、判断(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 《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中,“非熨焫不能以达”是指不用艾灸就不能通达经络.(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如临深渊,手如握虎”强调的是针刺补泻时要用力.(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卒然逢之,早遏其路”指的是及时补泻.(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是论述十四经流注.(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要交正而识本经”,是指原络配穴法.(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灵枢•寿夭刚柔》中“刺有三变”即针刺手法有三种.(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标幽赋》中“治喉中之闭塞”指照海穴.(2分)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灸法的壮数多少,应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肤厚薄深浅而定.(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根据《灵枢∙邪客》持针纵舍即迎随.(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正穴之外,又益之以奇穴的原因是人的体质所决定的.(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第三套202201针灸医籍选读(专升本)交卷时间2023-04-28 16:06:33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四关是( )(1.5分)A四肢关节B四肢末端C合谷穴D太冲穴E合谷穴和太冲穴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据“合治内腑”原则,宜取().(1.5分)A巨虚上廉B巨虚下廉足三里C曲池D委阳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中的“信”的含义是()(1.5分)A信息B确信C诚实D表明E善用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迎夺右而泻凉”包括几种补泻手法( )(1.5分)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E五种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关于“知素药为真”,下列何者是正确的()(1.5分)A知道药物的真假B了解药物的性能和作用C针对不同医生习惯D针对病人要求E医者不明针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根据《素问▪针解篇》“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1.5分)A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B意念不正C持针要端正D病人体位端正E垂直进针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灵枢•终始》“补则益实”之义是() .(1.5分)A补法益于实证B用补法使虚证转为实证C用补法实之D用补法则更实E用补法则渐盛实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刺之微,在速迟”的“速迟”是指()(1.5分)A进针的快慢B出针的快慢C用针有徐疾之意D诊断的快慢E针刺时间的长短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泻则益虚”之义是( )(1.5分)A泻法益于虚证B用泻法使实证转为虚证C用泻法虚之D用泻法则更虚E用泻法则渐虚衰正确答案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针灸大成∙穴有奇正策》灸之疗疾也,有数有法.“奇者”是().(1.5分)A针灸所立之规B针灸所定之方C针灸的经穴D针灸的奇穴E针刺的手法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1.下列什么情况可以导致“脏虚”()(1.5分)A月满而补B月生而泻C月郭空而治D天温而刺E天寒而刺。
智慧树知到 《针灸医籍选读》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针灸医籍选读》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2、“男陰女陽,良工所禁”中“男”理解正确的是:A:男子B:阳性体质C:阴性体质D:阳性病症E:阴性病症正确答案:男子,阳性体质,阳性病症3、月生之时,脏腑气血开始旺盛,可以使用泻法.A:对B:错正确答案:错4、针刺后需要候气,使实由实转虚.A:对B:错正确答案:对5、治疗环境安静可以使医患集中精神,体察针刺反应,引导针刺感应.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二章1、节之交指的是:A:腧穴B:络脉渗灌之处C:有形的皮肉筋骨D:人体精神气血输注之处,内外沟通之所正确答案:腧穴,络脉渗灌之处,人体精神气血输注之处,内外沟通之所2、《内经》中谈到腧穴所使用的名称有:A:孔B:络C:会D:谷正确答案:孔,络,会,谷3、泻井穴的时候可以用荥穴泻之.A:对B:错正确答案:对4、十二经筋病候即经筋本身的病变,表现为运动系统疾病,以疼痛和运动障碍为主. A:对B:错正确答案:错5、六经皮部:A:太阳为开,少阳为合,阳明为枢B:太阳为关,少阳为合,阳明为枢C:太阳为关,少阳为枢,阳明为阖D: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合E:太阳为枢,少阳为合,阳明为关正确答案:太阳为关,少阳为枢,阳明为阖第三章1、“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的脉象是:A:脉急B:脉缓C:脉大D:脉小正确答案:D2、邪气中于阳经的一般规律有:A:始于头面B:湿邪致病C:风邪致病D:经病正确答案:ACD3、脉缓者多热.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 A:对B:错正确答案:A4、治咳取穴原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分经论治B:五输穴C:背俞穴D:下合穴正确答案:ABC5、愁忧恐惧则伤:A:肾B:肺C:脾D:心。
《针灸治疗学B》答案

《针灸治疗学B》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1.《灵枢·经脉》所说“灸之”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E )A.虚证B.实证C. 不盛不虚之证D.寒证E.陷下证2. 在针灸治则中,对于脱肛、子宫脱垂等证,最好选用( C )A.补法B.泻法C.灸法D.针法E.留针法3. 远部取穴是指( D )A.离开阳性反应点取穴B.离开压痛点取穴C.不在病变的经脉取穴D.远离病痛的部位取穴E.以上都不是4.证见头痛肢酸,鼻塞流涕,喉痒咳嗽,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宜选( D )A.大椎风池十宣曲池鱼际B.大椎曲池外关曲池鱼际C.大椎迎香丰隆风池支正D.大椎风门列缺合谷风池支正E.大椎合谷十宣曲池鱼际5.次鼻取嚏法可以治疗( B )A.呕吐 B.呃逆 C.胃痛 D.心痛E.感冒6.实证胁痛取穴以何经穴位为主( A )A. 足厥阴经和足少阳经B. 足厥阴经C. 足少阳经D. 足厥阴经和背俞穴E.阳维脉7.能治疗五般痫证的是( )A.长强 B.鸠尾 C.后溪 D.间使E.以上都不是8. 面痛的治疗以何经穴位为主( B )A.手足少阳经B. 手足阳明经C.手太阳经D.任脉E.足阳明经9.阳经五输穴所属五行顺序是( B )A.木火土金水B.金水木火土C.金木水火土D.木水金火土E.以上都不是10. 用五输穴治疗“心下满”,应该选用( D )A.输穴B.经穴C.荥穴D.井穴E.合穴11.“合主逆气而泄”一语,出自( C )A.《灵枢》B.《素问》《脉经》 E.《甲乙经》12.根据异经子母补泻法,肝经的实热症,当泻( E )A.大敦B.行间C.曲泉D.神门13.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高热的主要病因?( D )A. 暑热蒙心B. 疫毒熏蒸C. 外感风热D. 湿热蕴蒸E. 温邪内陷14.下列哪项不是痉证的主要病因( C )A. 热入营血,引动肝风B. 肝肾阴虚,津血衰少C. 嗜食肥甘,痰浊蒙心D. 汗下太过,失血过多E. 高热伤津,水不涵木15. 外感咳嗽兼有咽喉肿痛时,除取主穴外,宜加( B )A. 鱼际、孔最 C. 廉泉、太渊 D. 天突、列缺 E. 以上均不是16.治疗惊悸的主要处方是( B )A. 膈俞、脾俞、足三里、心俞C. 厥阴俞、肾俞、太溪、三阴交D. 脾俞、三焦俞、气海俞、心俞E. 肺俞、尺泽、丰隆、心俞17.凡年高形盛气虚之人,常针灸风市、足三里二穴,其作用是( A )B. 防治感冒C. 调养脾胃D. 预防中风E. 以上都不是18.治疗中风脱证,宜取 B.任脉经穴为主 C. 足三阴经穴为主D. 手三阴经穴为主E. 手三阳经穴为主19.治疗口渴引饮,口唇干燥,下列诸穴中宜选( B )A.内关廉泉 D. 禾髎 E. 以上均不是20.患者两膝关节酸痛,局部热肿,痛不可近,关节活动障碍并兼有发热口渴,苔黄燥,脉滑数。
绪论

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 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 ➢ 天牖五部
三、腧穴理论
腧穴含义 腧穴定位方法 腧穴主治
腧穴数目 腧穴分类
腧穴主治
逐一介绍:《灵枢·寒热病》“阳迎头痛,胸 满不得息,取之人迎。”
赠送结构内容
章
知识网络构建
末
优
化
总
结
章末综合检测
知识网络构建
赠送结构内容
章
知识网络构建
末
优
化
总
结
章末综合检测
知识网络构建
《灵枢·本输》
•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心合小肠, 小肠者,受盛之府。肝合胆,胆者,中精 之府。脾合胃,胃者,五谷之府。肾合膀 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阴属肾,肾 上连肺,故将两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 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 之所与合者。
经络功能
联系功能 运行气血 传变病邪,反映病候 防御疾病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 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二、经络体系的形成
经络概念
经别循行
十二经脉循行
经筋循行及病候
经脉病候
皮部分布
奇经八脉的循行及病候 经络功能
络脉循行及病候
标本、根结、气街及四海
经络系统结构图如下:
二、经络体系的形成
❖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 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发展史上所出 现的许多著名医学家和不少医学流派,从 其学术思想和继承性上,基本上都是从 《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它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课程。
针灸医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六章 《针灸 资生经》选
5
第七章 《针灸 问对》选
第八章 《针灸 大成》选
第九章 《肘后 备急方》选
第三章 《针灸甲乙经》选
第一节皇甫谧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针灸甲乙经》文选
第四章 《千金要方》选
第一节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千金要方》文选
第五章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选
第一节王惟一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文选
第十章 《针经指南》 歌赋
第十一章 《百证赋》
第十二章 《席弘赋》
第十三章 《行针指 要歌》
第十章 《针经指南》歌赋
第一节窦汉卿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标幽赋》 第三节 《通玄指要赋》
第十一章 《百证赋》
第一节 《百证赋》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百证赋》
第十二章 《席弘赋》
第一节席弘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席弘赋》
内容摘要
《针灸医籍选读》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理论课程。本书以提升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提高针灸基础理论水平 为主要目的,可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针灸理论含义、挖掘针灸临床技术、了解古代针灸学术成就、探讨针灸 学术渊源、发展针灸学术的能力。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
目录分析
针灸医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 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
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能力
专业
行业
学生
类专业
学术
资生
中医药
针灸
理论 针灸
歌
针灸医籍选读试卷

《针灸医籍选读》模拟考试试卷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
时间9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功20题,计20分)1.三焦行诸阳,估置一兪曰()A.原B.兪C.输D.合E.经2.“上守机”是指()A.守刺法B.守补泻C.守气D守腧穴E守弩机3.关于十二原穴的论述,下列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A十二原穴属于五脏六腑B十二原穴出于四关C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D十二原穴可治五脏病E十二原穴可治六腑病4。
“气至而去之者”是指()A.气至后邪气去B.邪气至而去针C。
谷气至而去针 D.补泻气调而去针E。
阳气至而去针5邪中于面则()A。
下太阳B。
下少阳 C.下阳明 D.下厥阴 E.下任脉6。
“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A。
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 B.意念不正C。
持针要端正 D.病人体位端正E。
垂直进针7。
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A.巨虚上廉B。
巨虚下廉C。
足三里D。
曲池E。
小海8.病在阴中之阴者,当刺()A.阴之荥输B.阳之合C。
阴之经D。
络脉E。
阴之合9。
根据实者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应泻的经是()A.胃B。
肾 C.心D。
肝E。
脾10。
胆瘅应取胆之()A.原、络穴B经、合穴C。
募、俞穴D。
经、俞穴11。
“刺骨无伤筋”是指()A。
针至筋而去 B.针至骨而去C。
针刺时宜避开筋D。
针刺时应浅。
E.针刺时宜深12。
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可泻()A.四肢之热B。
胃中之火C。
脏之热 D.胸中之热 E.腹中之热13.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A。
无刺B。
无治C。
无补D。
无泻E。
无灸14。
一病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A.风门B。
肺俞 C.风府C。
大椎 D.风池15.据《素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需()A。
针下热 B.针下凉 C.浅刺之 D.深刺之E。
脉实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辅导资料《针灸医籍选一、选择题型题:A “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1.,下接哪项。
《素问·八正神明论》 C.是谓藏实A.是谓重实 B.血气扬溢 E.血气充实D.气血壅闭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下接哪项: E.舌本头项 B. C.颈项 D.胸胁A.巅顶“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下接哪项:3.《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易行而气易泻血易泻,气易行 C.A.血泻,而气行 B. 血不泻而气易行气易泻,血易行 E.D.4.《素问·太阴阳明论》“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下接哪项:A.胃B.脾C.太阴D.阳明E.脾胃5.《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之行其”下接哪项:A.气血B.精气C.津液D.谷气E.水谷气6.在《素问·经脉别论》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B.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C.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脾D.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E.毛脉合精,行气于府7.《灵枢·九针论》论述太阳:A.多血多气B.多血少气C.多气少血D.少血少气E.无血少气8.《灵枢·九针论》论述: 阳明A.多血多气B.多血少气C.多气少血D.少血少气E. 无血少气9.《灵枢·本输》论述:手阳明经商阳是:A.井B.荥C.输D.经E.合1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诸痿喘呕,皆属于上B.诸暴强直,皆属于风C.诸禁鼓忄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D.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E.以上均非11.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诸禁鼓忄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B.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C.诸病水液,澄流澈清冷,皆属于寒D.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E.以上均非12.《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下接哪项。
A.无者责之B.无者补之C.无者求之D.无者守之E.无者盛之13.《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认为,合于小肠的是:A.三里B.巨虚上廉C.巨虚下廉D.委阳E.委中14.《灵枢·终始》所谓“……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其中“得气”的含义是:A.神气内守B.经气得以恢复C.邪气去,正气得以恢复D.针刺感应E.循经感传15.三棱针古代名称是:A.铍针B.锋针C.镵针D.鍉针E.圆利针16.《素问·宝命脉全形论》中“刺实者须其虚”后接哪一项:A.刺虚者须其实B.慎守勿失C.如临深渊D.经气已至E.虚者实之17.下列哪项不是《素问·刺禁论》的内容:A.无刺大醉人B.无刺新饱人C.无刺大惊人D.无刺大恐人E.无刺大渴人18.下列哪项不是《灵枢·杂病》中足少阴的主证:A.嗌干,口中热如胶B.腰痛,中热而喘C.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D.心痛引腰脊,欲呕E.少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热,小便不利19.《灵枢·杂病》中“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当刺下列何经:A.手太阴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阳E.足少阳20. 《灵枢·杂病》中“但短气不足以息”治疗当取:A.足少阴B.手太阴C.足太阴D.手厥阴E.足少阳221.根据子母补泻法,肾经虚证当取:A 涌泉 B.然谷 C.太溪 D.复溜 E.阴谷22.根据子母补泻法,大肠实热当泻:A.商阳B.二间C.三间D.阳溪 E曲池23. 根据子母补泻法,胃经虚证当取:A.厉兑 B内庭 C.陷谷 D.解溪 E.足三里24.“取阴养阳”指的是:A.针刺深至筋骨阴分,得气引至皮脉阳分B.针刺浅至皮肤阳气所在之处。
而后推进至筋骨阴分C.取阴经穴补阳气D.取阳经穴泻阴寒E.泻阴补阳25.“东方实,西方虚”指的是:A.胆实大肠虚B.肝实肺虚C.胆实肺虚D.肝实大肠虚E.以上均非26.《素问·至真要大论》讲:客者:A.除之B.温之C.散之D.攻之E.濡之27.《素问·至真要大论》讲:寒因:A寒用 B.热用 C. 塞用 D.通用 E.正治28.《灵枢·五色》直下者A.脾也B.肾也C.肺也D.心也E.肝也29.《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应中A.规B.矩C.衡D.权E.平30.《灵枢·厥病》中“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应当是指:A.肝心痛B.肾心痛C.胃心痛D.肺心痛E.脾心痛31.《灵枢·厥病》中哪种心痛可见“手足清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A.肝心痛B.脾心痛C.胃心痛D.真心痛E.肾心痛32.下列哪个症状不是《灵枢·厥病》中肺心痛的表现:A.心痛与背相控B.卧若徒居C.心痛间D.动作痛益甚E.色不变333.《灵枢·杂病》所述“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难”,当取:A.足少阴B.足太阳C.足太阴D.足阳明E.足厥阴34.《灵枢·杂病》所述“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当取:A.足太阳B.足少阴C.足太阴D.足厥阴E.足阳明35.《灵枢·杂病》所述,刺足太阴经,可治疗:A.齿痛,不恶清饮B.聋而不痛C.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D.嗌干,口中热如胶E.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彀彀,便溲难》36.“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出自:A.《四气调神大论》B.《阴阳应象大论》C.《上古天真论》D.《脉要精微论》E.《标本病传论》37.“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出自A.《上古天真论》B.《脉要精微论》C.《阴阳应象大论》D.《四气调神大论》E.《标本病传论》38.《上古天真论》中女子“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的年龄是:A.二七B.三七C.四七D.五七E.六七3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下接哪项:A.巅顶B.头项C.颈项D.胸胁E.舌本40.《素问·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下接哪项:A.血泻,而气行B.血易泻,气易行C.血易行而气易泻D.气易泻,血易行E.血不泻而气易行41.《素问·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下接哪项:A.血泻,而气行 B.血易泻,气易行 C.血易行而气易泻D.气易泻,血易行E.血不泻而气易行42.《素问·八正神明论》“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下接哪项:A.经络虚,卫气盛B.经络虚,卫气去C.经络实,卫气满D.经络实,卫气存E.经络虚,卫气虚43.《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背为阳,阳中之阴,”指的是:4A.肺B.心C.肝D.脾E.以上均非44.《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背为阳,阳中之阳,”指的是:A.肺B.心C.肝D.脾E.以上均非4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气:A.伤肿B.伤形C.伤气D.伤痛E.以上均非4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A.春必温病B.夏生飧泄C.冬生咳嗽D.伤痛E.以上均非4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春伤于风:A.春必温病B.夏生飧泄C.冬生咳嗽D.伤痛E.以上均非48.“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其华在唇四白B.其充在肌C.其味甘D.其声为呼E.其色黄49.下列哪项是正确的《素问·太阴阳明论》:A.故犯贼风虚邪者,上受之B.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下受之C.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D.故犯贼风虚邪者,气受之E.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阳受之5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素问·太阴阳明论》:A.阳者,天气也,主外B.阴者,地气也,主内C.阳受风气D.阴受湿气E.伤于湿者,阳先受之51.《素问·太阴阳明论》“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下接哪项:A.胃B.脾C.太阴D.阳明E.脾胃52.《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之行其”下接哪项:A.气血B.精气C.津液D.谷气E.水谷气53.在《素问·经脉别论》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B.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C.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脾D.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E.毛脉合精,行气于府54.《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下接哪项:A.上在胸胁,下至三里B.上在气街,下至巨虚C.上在气街,下至三5里D.上在胸脘,下至巨虚E.上在气街,下至巨虚之上下廉55.《灵枢·脉度》“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A.气街B.大杼C.中脘D.柱骨之上下E.人迎56.下列哪项不是《灵枢·邪客》对“八虚”的论述:A.皆机关之室B.真气之所过C.邪气之所留D.血络之所游E.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57.指出下列哪项不是《灵枢·本神》关于精、神、魂、魄的论述:A.生之来谓之精B.德流气薄者谓之神C.两精相搏谓之神D.随神往来者谓之魂E.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58.指出下列哪项不是《灵枢·本神》关于心、意、智、思的论述:A.所以任物者谓之心B.因虑而处物谓之智C.因志而存变谓之思D.因思而远慕谓之智E.心有所忆谓之意59.《灵枢·本神》指出“凡刺之法,必先本于”:A.精B.气C.神D.脉E.输60.《素问·玉机真脏》“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痹,腹中热”下接哪一项:A.烦心出白 B.烦心出黄 C.烦心而痛 D.烦心上气 E.烦心目黄61.“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出自A.《上古天真论》B.《脉要精微论》C.《阴阳应象大论》D.《四气调神大论》E.《标本病传论》6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出自:A.《四气调神大论》B.《阴阳应象大论》C.上古天真论》D.《脉要精微论》E.《标本病传论》63.“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出自A.《上古天真论》B.《脉要精微论》C.《阴阳应象大论》D.《四气调神大论》E.《标本病传论》64.《上古天真论》中女子“肾气盛”的年龄是:A.七B.三七C.四七D.五七E.六七65.下列除哪项之外都是《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的特征:A.天癸至B.任脉通C.发长极D.太冲脉盛E.月事以时下666.五输穴分属五行始于:A.《内经》B.《难经》 C《针灸甲乙经》D.《脉经》E.《子午流注针经》67.在特定穴中,能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的穴位是:A.俞穴B.募穴C.下合穴D.原穴E.郄穴68.“阳病引阴”的含义是:A.腑病取募穴B.腑病取俞穴C.腑病取原穴D.腑病取阴经穴E.腑病取下合穴69.下列属性为“合土”的穴位是:A.尺泽B.太渊C.阴陵泉 D阴谷 E.委中70.下列属性为“合水”的穴位是:A.阳陵泉B.委中C.足三里D.曲池E.阴谷71.泻南补北始于:A.《内经》B.《难经》C.《针灸甲乙经》D.《脉经》E.《子午流注针经》72.《难经·六十八难》指出经穴的主治症是:A.气逆而泄B.心下满C.身热D.喘咳寒热E.体重节痛73.《难经·六十六难》指出:大陵是:A.心包之原B.少阴之原C.厥阴之原D.心之原E.以上均非74. 《灵枢·终始》篇所论:“补须一方实”指的是:A.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痏B.深刺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C.深刺之,疾按其痏,以泄其气D.浅刺之,稀按其痏E.以上均非75.《灵枢·终始》篇所言:“邪气来”时针下感觉是:A.徐而和B.徐而缓C.紧而急D.劲而强E.涩而紧76.《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讲,合于胆者是:A.阳陵泉B.委中C.委阳D.上巨虚E.足7三里77.《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上守机”所指的是:A.守病人的气血虚实,而行补泻时机B.守经气之动静,而掌握补泻的时机C.守病人阴阳盛衰,而行补泻的时机D.守病人经脉之虚实,而行补泻的时机E.以上均非78.《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论“合”之含义是:A.合穴B.下合穴C.诸经相会之处D.脏腑与经脉相合之处E.以上均非79.《灵枢·官针》篇认为: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应:A.取以镵针于病所B.取以员针于病所C.取以锋针D.取以鍉针于井荥分输E.取以铍针80.《灵枢·官针》讲: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应:A.取以锋针B.取以大针C.取以长针E.取以铍针D.取以鍉针于井荥分输81.阴经五输穴所属五行顺序是:木火土金水 B.水木火土金C.金水木火土A.土金水木火D.火土金水木E..阳经五输穴所属五行顺序是:82 木水金火土金木水火土 C.A.木火土金水 B. 水火木金土金水木火土 E.D.下列属性为“合土”的穴位是:83. E. D.阴谷 B.太渊 C.阴陵泉A.尺泽委中84.下列属性为“合水”的穴位是: E.曲池 C.足三里D.A.阳陵泉 B.委中阴谷85.《素问·至真要大论》讲:甚者: E.从之逆之热之 C.D.寒之A. B. 削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讲:坚者:86. E. D.逆之从之C. B.A.寒之热之削之887.《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西汉B.东汉C.春秋战国时期D.黄帝时代E.以上均非88.下列哪项不是《难经》的贡献:A.提出奇经八脉完整的起止循行路线B.完整化了十二经脉井荥输原经合各穴C.提出八会穴D.形成了经络体系E.系统化提出针刺治疗中“补母泻子”法89.《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下接哪项:A.后乃刺之B.候盛衰以刺之C.气定乃刺之D.别阴阳乃刺之E.辨经脉乃刺之90.《素问·八正神明论》“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下接哪项:A.阳气沉B.阳气浮C.卫气沉D.卫气浮E.阳气盛91.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B.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C.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D.膻中者,臣使之官,伎巧出焉E.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9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B.肺者,气之本,魄之变也C.肾者,主蛰封藏之本,魂之处也D.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E.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93.“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其华在唇四白B.其充在肌C.其味甘D.其声为呼E.其色黄94.下列哪项是正确的《素问·太阴阳明论》:A.故犯贼风虚邪者,上受之B.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下受之C.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D.故犯贼风虚邪者,气受之E.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阳受之9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素问·太阴阳明论》:A.阳者,天气也,主外B.阴者,地气也,主内C.阳受风气9D.阴受湿气E.伤于湿者,阳先受之96.《素问·太阴阳明论》“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下接哪项: E.脾胃太阴 D.阳明A.胃 B.脾 C.“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之行其”下接哪项:97.《素问·太阴阳明论》水谷气 D.谷气 E.A.气血 B.精气 C.津液98.在《素问·经脉别论》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B.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A.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脾D.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C.E.毛脉合精,行气于府《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下接哪项:99. C.上在气街,下至三里A.上在胸胁,下至三里 B.上在气街,下至巨虚上在气街,下至巨虚之上下廉上在胸脘,下至巨虚D. E.:100.《灵枢·脉度》“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 D. B.大杼 C.中脘柱骨之上下 E.人迎A.气街《灵枢·杂病》中“心痛引小腹痛,上下无常处,便溲难”治疗当取:101.足厥足少阳 B.足少阴 C. D.足阳明 E.A.足太阴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出自:102. C.A.《四气调神大论》 B.《阴阳应象大论》《上古天真论》 D.《脉要精微论》E.《标本病传论》“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出自103. 《脉要精微论》《上古天真论》 B.C.《阴阳应象大论》A.D.《四气调神大论》E.《标本病传论》《上古天真论》中女子“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的年龄是:104. E.六七 B.三七 C.四七 D.五七二七A.《上古天真论》中女子“肾气盛”的年龄是:105.六七 E.四七 D.五七 C.A.七 B.三七106. 根据子母补泻法,肾经虚证当取:A.涌泉B.然谷C.太溪D.复溜E.阴谷107.根据子母补泻法,大肠实热当泻:10A.商阳B.二间C.三间D.阳溪E.曲池根据子母补泻法,胃经虚证当取:108. A.厉兑 B.内庭 C.陷谷 D.解溪 E.足三里109.“取阴养阳”指的是: A.针刺深至筋骨阴分,得气引至皮脉阳分 B.针刺浅至皮肤阳气所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