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8.8泰伯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合集下载

【老牟说论语】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老牟说论语】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老牟说论语】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孔子说:“修身明志,让人生充满激情,当以诗成之;如何立身处世,如何与社会和他人相处时知所进退之道,当以礼成之;养成高尚情操与艺术品质,当以乐成之。

”【解析】本章是孔子老师讲立身成德之法。

“兴于诗”的兴当开始讲,就是最初下手处要先学诗。

为什么学诗?学《诗》是为了要立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以言志,《诗经》里头其实是表达内心中的志向。

所以修身明志,让人生充满激情,当以诗成之。

学诗的好处很多,《论语·阳货》篇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弟子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用来激发情感,可以了解社会风气民俗,可以结交更多朋友,可以用来讽刺不公和抒发情绪。

近一点儿说,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一点儿说,可以用来侍奉国君。

且能更多地了解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自然界的事物。

诗中大量记载了古人对心性的体悟,以及古圣先贤的盛德伟业,故学诗可以明人生目标和实践之归宿,可充满激情地生活,所以孔子曰“诗言志”“兴于诗”。

什么叫“立于礼”?诗和礼要同时学,人虽然学诗立志了,但如何立身处世,如何与他人相处,其进退应对之道要以礼来完成。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人的情感没有发出来时就是中,是适度的,感情发出来皆中节,中节就是要用礼做为度数,都合礼节,称作和。

这就是中和之道,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诗一般都是任情而发,没有感情很难写诗,所以“诗发乎情,而止乎礼”。

所以礼和诗要同时学,这才能够达到中和。

历史上有名的诗人都很有才,也很自信,但是自信过头没有礼的节制就是狂傲了,也就是所谓的“文人无行”,唐朝有不少诗人都很狂傲,杜审言就是其中的一位。

初唐时期杜审言和苏味道齐名。

对此,杜审言觉得很不平。

可不平又怎样呢?人家苏味道已是宰相了,他还是个白丁。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论语》之“诗、礼、乐”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论语》之“诗、礼、乐”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论语》之“诗、礼、乐”
【原文】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夫子说:“兴发于诗,立足于礼,成就于乐。


评: 温柔敦厚,诗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本性情,表达平实,感人易入,所以能兴发其情志。

礼者,理也,天理见于人间以节人事,以恭敬谦逊为本,又有节文度数之祥以调躯体之动,所以不学礼,无以立;乐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雅乐可养性怡情,荡涤污秽,故移风易俗化民成俗,莫善于乐。

乐必中正平和至于善方有此化,如《韶》乐尽善尽美,而《武》乐尽美未尽善,不能尽教化之全。

孟子以金声玉振喻夫子大成之圣,尽条理之终始,是夫子之圣臻于至善也。

夫子教弟子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乐可谓教化之最高境界。

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曰: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其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

论语《泰伯第八》原文及解读

论语《泰伯第八》原文及解读

论语《泰伯第八》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泰伯第八》原文及解读【导语】:(共二十一章) 8.1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2)也已矣。

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八(权威直接打印)

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八(权威直接打印)
让 ,民 无 得 而 称 焉。”
zǐ yuē
gōng ér wú lǐ zé
8.2 子 曰:“ 恭 而 无 礼 则
láo shèn ér wú lǐ zé xǐ yǒng ér
劳, 慎 而 无 礼 则 葸, 勇 而
wú lǐ zé luàn zhí ér wú lǐ zé
无 礼 则 乱 ,直 而 无 礼 则
xià zhì wǔ wáng yuē
yú yǒu luàn shén è yī fú ér zhì měi hū fú
下 治。武 王 曰:“予 有 乱 神 ,恶 衣 服 而 致 美 乎 黻
chén shí rén
kǒng zǐ yuē
cái nán miǎn bēi gōng shì ér jìn lì hū gōu
jiǎo jūn zǐ dǔ yú qīn zé mín xīng
绞 。君 子 笃 于 亲,则 民 兴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yú rén gù jiù bù yí zé mín bù
于 仁;故 旧 不 遗,则 民 不
tōu
偷。”
zēng zǐ yǒu jí zhào mén dì zǐ
8.3 曾 子 有 疾,召 门 弟 子
不 能 ,以 多 问 于 寡;有 若 弘 毅,任 重 而 道 远 。仁 以
wú shí ruò xū fàn ér bú jiào xī wéi jǐ rèn bú yì zhòng hū sǐ ér
无,实 若 虚,犯 而 不 校 。昔 为 己 任,不 亦 重 乎?死 而
-2-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zhě wú yǒu cháng cóng shì yú sī
死,其 鸣 也 哀;人 之 将 死, 者 吾 友 尝 从 事 于 斯

论语泰伯篇

论语泰伯篇

【原文】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 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 事于斯矣。”
【译文】曾子说:“有才能还向比自己才能低的 人求教,学问多还向比自己学问少的人求教有学 问就像没有学问一样,知识丰富却表现得很不足 ,别人侵犯他也不计较,从前我的好友就曾经这 样做的。”
【原文】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 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
【原文】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 yú )之际,于斯为盛 ,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译文】舜拥有五位贤臣就天下太平。周武王说:“我有善于 治国的大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正是如此吗?从 唐尧和虞舜的时候到周武王这时的人才最为兴盛,其中还有一 位女性,实际上不过是九个人罢了。周文王拥有了天下的三分 之二,还能服侍殷朝,周朝的美德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了啊。 ”
【原文】8.8子曰:“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孔子说:“生命的修炼开 始于学诗,因为学礼有了自己的人 生立场,最后完成于对乐的学习。 ”
【原文】8.9子曰:“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 他们按照礼法做,却无需让他们懂 得为什么这么做”。
【原文】8.10子曰:“好勇疾贫, 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
【译文】孔子说:“谦恭但不用礼加以节制就会白白辛劳; 谨慎但不用礼加以节制就会胆小懦弱;勇猛但不会用礼节制 就会犯上作乱;率直但不会用礼节制就会尖酸刻薄伤害他人 。君子如果能够真诚善待亲人,老百姓就会仁德厚道,老朋 友就不会被遗弃,民情就不会淡薄。”

08《论语》第八篇泰伯

08《论语》第八篇泰伯

《论语》泰伯篇第八共二十一章8.1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极崇高了。

屡次地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真不知如何来称赞他。

”【注释】①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

古公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

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

据传说,古公预见到昌的圣德,因此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不传长子太伯,而传给幼子季历,从而传给昌。

太伯为着实现他父亲的意愿,便偕同仲雍出走至勾吴(为吴国的始祖),终于把君位传给季历和昌。

昌后来扩张国势,竟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到他儿子姬发(周武王),便灭了殷商,统一天下。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①。

”【译文】孔子说:“注重容貌态度端庄却不知礼,未免劳倦;谨慎却不知礼,会畏葸懦弱;勇敢却不懂礼,会动乱;直率却不知礼,会尖刻刺人。

君子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不遗弃老朋友,平民百姓间的人情就不会淡薄。

【注释】①偷:淡薄,这里指人与人的感情而言。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译文】曾参病了,把他的学生召集拢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说:‘小心呀!谨慎呀!好像面临深深水坑之旁,好像行走薄薄冰层之上。

’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了!学生们!”8.4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biān)豆②之事,则有司存。

”【译文】曾参病了,孟敬子探问他。

曾子说:“鸟要死了,鸣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说出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珍贵的礼仪有三项:注重容貌,这样就避免了粗暴和懈怠;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就近乎信实可靠;注意谈吐,这样就避免了粗野和过失。

9《论语》讲习录之摘录《泰伯》第八

9《论语》讲习录之摘录《泰伯》第八

9《论语》讲习录之摘录《泰伯》第八《泰伯》此一篇,相当于《为政》的引申注解,上有圣人做榜样,下有学子为借鉴。

泰伯是谁?周文王祖父是大王,生子泰伯、虞仲、季历,季历生子文王。

泰伯为了让王位给季历,逃走到了吴地。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无得而称,没有得到(合适的)来称赞。

“至德”,孔子很是崇敬泰伯。

周朝享国八百载,史书说其“祖德”深厚,这不是迷信。

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圣在上,是为榜样。

4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劳,劳苦;葸,慎;乱,出乱子;绞,过分。

“恭、慎、勇、直”,固然是美德,但没有礼的内涵加持,就会偏颇。

“故旧”,有两种说法:旧交;传统。

(君子)不弃故旧,百姓就不会偷巧。

此一则为过渡,接下来大部分都是孔子门人弟子的记载了。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告诫弟子“慎德到死”。

“(揭开衣被)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无愧平生!有个和尚的故事:大概就是八十年前吧,有个和尚修行一辈子,要圆寂时,他弟子在旁守候。

和尚很安详,闭着眼睛说:“我断了尘缘,要去西方极乐了。

”安静了半个钟头后,和尚突然睁开眼睛大声说:“不好,我刚才想起了病死的母亲!”弟子安慰和尚说:“师傅,现在忘掉吧!”和尚叹口气:“来不及了,下辈子再修吧。

”说完就去了。

讲这个做什么?告诉你们:莫到最后一念差池,此生白费,来世重修!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做个比拟,告诉弟子自己将要死了,说的话很重要(很善):容貌就是神态,颜色指神情,辞气就是谈吐。

就这三点最重要,至于“笾豆之事”,自然有管这事儿的人。

国学宝典《论语》:泰伯第八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泰伯第八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泰伯第八原文翻译泰伯第八【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学《论语》8.8泰伯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一起学《论语》8.8
泰伯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原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白话】
孔子说:“兴起于诗,立身于礼,成德于乐。


【释词】
兴:起。

包咸:“言修身当先学《诗》。

”江熙:“览古人之志,可起发其志也。

”刘宗周:“兴也者,始而亨者也。


《集说》:“诗本人情,有美有刺。

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复,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


诗:指《诗经》。

李塨(gōng):“《诗》有六义,本于性情,陈述德义,以美治而刺乱,其用皆切于己。

”《毛诗序》:“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论语集注述要》:“其学诗而有所兴,乃诗之教孝者可以兴于孝,教贞者可以兴于贞,兴于善则恶不期远而自远。

兴之为义,因感发力之大,沁入于不自知,奋起于不自已之谓。

是惟诗歌为最宜。


立:立身。

包咸:“礼者,所以立身。


朱子:“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

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

”《集
笺》:“季氏篇‘不学礼,无以立’,尧曰篇‘不知礼,无以立’,则立必于礼也。


礼:恭敬辞让,礼之实也;动容周旋,礼之文也;冠婚丧纪、射乡相见,礼之事也。

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学之而德性以定。

身世有准,可执可行,无所摇夺,礼之所以主于立也。

(李塨)
成:成德成性。

陈祥道:“惟其礼乐皆得,谓之有德,然后为修之至矣。


乐:乐有五声十二律,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八音之节,可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渣滓(朱子)。

《正义》:“乐以治性,故能成性。

成性亦修身也。


钱穆:“乐者,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学其俯仰疾徐周旋进退起迄之节,可以劳其筋骨使不至怠惰废弛,束其血脉使不至猛厉偾起。

”朱子:“故学者之终,所以至于
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必于此而得之,是学之成也。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记人立身成德之法也。

人修身,当先起于《诗》也。

立身必须学礼,成性在于学乐。

张栻曰:此学之序也。

学诗则有以兴起其性情之正,学之所先也。

礼者,所据之实地,学礼而后有所立也。

此致知力行,学者所当兼用其力者也。

至于乐,则和顺积中而不可以已焉,学之所由成也,此非力之可及,惟久且熟而自至焉耳。

朱子曰:按《内则》,十年学幼仪,十三学乐诵诗,二十而后学礼。

则此三者,非小学传授之次,乃大学终身所得之难易、先后、浅深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明经学之有益于人也。

人止一心,兴、立、成乃学者因心之获,《诗》、礼、乐即学者治心之资。

言其序虽有先后,究其归总无内外。

《论语正义》曰:夫子时,世卿持禄,人不由学进,故学制尽失。

圣门弟子,自远至者,多是未学,夫子因略本古法教之,学《诗》之后,即学礼,继乃学乐。

盖《诗》即乐章,而乐随礼以行,礼立而后乐可用也。

身通六艺,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实效也。

程子曰: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特以道学不明,故不得有所成就。

夫古人之诗,如今之歌曲,虽闾里童稚,皆习闻之而知其说,故能兴起;今虽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

古人自洒扫应对,以至冠昏丧祭,莫不有礼;今皆废坏,是以人伦不明,治家无法,是不得立于礼也。

古人之乐,声音所以养其耳,采色所以养其目,歌咏所以养其性情,舞蹈所
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乐也。

是以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

刘宗周曰:天地之化,生于春,长于夏,敛于秋,成于冬,而化功毕矣。

六经之教,皆以阐人心之蕴,而示人以为学之方也。

《诗》以劝善惩恶,教主兴,故人得之以兴,兴以人心所自兴也。

礼以范情约性,教主立,故人得之以立,立以人心所自立也。

乐以穷神达化,教主成,故人得之以成,成以人心所自成也。

诗礼乐之教,君子无日不从事焉,而所得有浅深。

故所资于六经者,若有先后之不同如此,君子亦循序以造之而已矣。

陈祥道曰:学始于言,故兴于诗;中于行,故立于礼;终于德,故成于乐。

礼乐者,成人之事;诗者,养餋(juàn)之具。

孔子之于小子,则曰:“何莫学夫诗?”于成人,则曰:“文之以礼乐。

”此礼所谓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者也。

蕅益大师曰:读诗而不能兴,读礼而不能立,习乐而不能成,何用诗礼乐耶?
钱穆曰:本章见孔子之重诗教,又重礼乐之化。

后世诗学既不尽正,而礼乐沦丧,几于无存,徒慕于孔子教于语言文字间,于是孔学遂不免有若为干枯,少活泼滋润之功。

此亦来学者所当深体而细玩之。

云门隐者按:修身,立身,成性也。

周,乃礼乐之文明。

礼根于敬而行于外,有以劳之;乐入于耳而成其性,有以养之。

礼乐者,儒学之秘法也。

而今不传也,悲夫!
【附录】
刘宗周曰:诗只是思无邪,礼只是敬,乐只是和。

兴于诗,兴于善也;立于礼,立于敬也;成于乐,成于和也。

《论语后案》曰:以圣门之学诗言之,于邱隅黄鸟之绵蛮而惕人之知止,于妻子兄弟之和合而喜亲之能顺,于高山景行而思好仁之心,于诸姑伯姊而思尊亲之序者,夫子也。

于倩盼素绚而知礼之后,于切磋琢磨而知学之进,卜氏、端木氏也。

于鸢飞鱼跃而知化之及于物,于衣锦尚絅(jiōng)而知文之恶其箸者,子思也。

推之《坊记》言睦族让贵齿,大学言治国平天下,皆引《诗》以为证,亦夫子之教也。

陈祥道曰:兴于诗,非不学礼也,特不可谓之立。

立于礼,非不知乐也,特不可谓之成。

《礼》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

《学记》之教人,亦先之以安弦;夔(kuí)之教胄(zhòu)子,亦先之以乐。

于此言成于乐,则乐者学之所终始也。

荀子曰“学始于诵诗,终于读礼”,是可以与立也,以为学止乎此则未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意原》《论语后案》《论语学案》《论语点睛》《论语说》《论语古注集笺》《论语集注述要》《汉书》《毛诗序》《四书解义》。

20180627-0703所学内容卡片
一起学《论语》课程公告
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时习;尊重文化道统(荐读《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多措并举,解悟经典,感应圣贤气质:诵读原文、抄写原文、了解基础字意词意、领会先贤精义、品味原文并尝试自己解读、了解相关故事、旁通相关经典、与学友交流讨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课,就近参加线下活动……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