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出租车需求价格弹性分析_基于2001_2011年的年度数据
北京市出租车交通需求预测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

此外,由于寻租活动的同时由于避租存在、寻租形式的多样性、寻租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寻租的过程性等方面原因使得租金产生大量的耗散。一般来说,避租的活动越活跃、寻租的形式越隐蔽、寻租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过程越长,租金耗散越大。
4.期刊论文裴娜.Pei Na北京市价格立法听证现状的调查与完善——以北京市出租车调价听证案为例-北京建筑
2.期刊论文宗刚.李艳梅出租车司机收入相对偏低的原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5)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出租车司机收入相对偏低的原因,认为:一是北京出租车市场管制模式导致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要经过多次利益分割;二是北京市出租车司机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导致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的谈判力下降;三是出租车司机为争夺有限客源而展开的囚徒困境博弈导致集体非理性.因此,提高出租车司机收入可以从调整管制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出租车司机内部竞争等三个方面入手.
在出租车经营权(牌照)的获得上,北京市出租车市场实行的是行政审批的做法,因此,政府也到不到管制创造的经济租金。
在北京市出租车市场发展的早期,政府管制的原因可能是无意创租,寻租市场竞争程度也不是很充分,此时,出租车公司可能获得管制创造的大部分经济租金。随着市场的发展,政府的管制原因变了,寻租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逐步趋于充分竞争,此时,出租车公司分得的经济租金也越来越少,市场的管制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单靠控制出租车数量的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现有的管制政策使出租车缺乏应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需要进一步改革.
9.会议论文陈金川.陈燕凌.张德欣北京市出租车系统服务水平评价2004
出租车系统是城市公共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租车流量也是道路交通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科学合理的城市客运结构,并高效发挥城市道路交通资源,维持出租车系统适当的服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区部分路段上出租车客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高峰满载等方面描述了出租车系统在这些路段的服务状况.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北京市区任意给定路段或者某给定地区的出租车服务水平,本文建立了分析出租车服务水平的理论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可以依据道路路段上或者地区内的出租系统运行条件和出租方式出行需求条件,估计出租车的服务水平,为制定相应的出租车管理和调控政策提供了定量分析的依据.本文在对运营出租车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出租车空驶运营状态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城市交通规则和管理部门制订方案和措施时的参考.
公共政策制定——从北京出租车调价看到的不足与反思

2006.9政法论坛政法论坛公共政策制定——从北京出租车调价看到的不足与反思□陈伟建汤猛(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近几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为妥善处理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及国内成品油调价的影响,国家今年3月下旬出台了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明确要求各地要建立出租汽车租价油价联动机制等配套措施,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从北京出租车调价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它的多维的角度来分析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完善所起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简单得探讨一下这一公共政策对我国当前的公共政策制定所提供的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寻租调价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09-127-02一、北京出租车调价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北京市现行出租车租价标准是1998年制定的,仅在2000年7月对基价公里进行过一次调整。
从1998年至今,燃油价格上调了24次,93号汽油价格已经从2.32元/升,上涨到现在的4.65元/升,增加了100.4%,近几年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为妥善处理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及国内成品油调价的影响,国家今年3月下旬出台了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明确要求各地要建立出租汽车租价油价联动机制等配套措施,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油价的持续上涨也使出租汽车运营成本大大提高,但租价6年一直未变。
综合考虑燃油价格持续上涨对出租汽车驾驶员收入、企业运营成本造成影响以及2000年基价调整以来乘客未分担油价上涨费用等实际,特别是为适度增加驾驶员的收入并逐步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国家有关企业、司机和乘客三分担的原则,北京市运输局提出对出租汽车租价进行调整的申请。
北京市发改委4月18日公布了北京市出租汽车租价调整申请方案,并定于4月26日召开价格听证会公开听取意见,申请方案拟将租价由1.60元/公里调整为2.00元/公里,同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油价租价联动机制。
北京市26日就对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关于调整本市出租汽车租价的申请》进行了听证。
关于出租车营运市场弹性价格管理的分析

下 浮动 到管 理部 门规 定 的最低 限l。 1 】
作用 ,忽视其他因素( 如各种汽车价格下降等因素)
对价格的缓冲作用的不正确做法 ,防止对其他城市 市场价格 的盲 目攀比。 当前 出租车存在的一种不 良倾是 :只看到油价
导价格 。
关键词: 出租车;价格管理 ;市 场机制
中图分类号:F 2. 7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38(06 0—000 620 1 20 ) 40 5 4
出租车 市场 理想 的管理 目标 ,是 管理 关系 中
不 恰 当 的上 调 。上上 次 上调过 后 ,只要 经 营者能 够 找到 可 以利用 的 “ 由 ”,就 会 再一 次要 求上调 , 理
服 务指 导价格 ,能在 一定 的 中位 价格 上 下浮动 ( 如
固定价格管理。虽然行政管理部门每隔一段时间
将 会被动地 调整 一次 价格 ,但 在一 定 的时期 内、
其价格是刚性的不可变的,不反映市场的实际需
求。
这种阶段性行政 固定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很 多:一是不能解决经营者与管理者之 间的矛盾 。 经营者在利益最大化 的驱使下 ,总是片面地抓住 种种 “ 理由”催逼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对价格进行
深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0 年第 4 06 期
J u n l fS e z e oye h i o r a h n h nP ltc nc o
No4 2 ., 0
关于 出租 车营运市场 弹性价格管理 的分析
谷清水 ,严 云鸿
需求价格弹性案例分析

需求价格弹性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下面将通过两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个案例是汽车销售。
汽车是一种高价商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购买一辆汽车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决策。
在汽车市场上,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弹性较低。
当汽车价格上涨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需求量会有所下降,但影响范围相对有限。
相反,当汽车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有所增加,但增幅也相对较小。
这意味着汽车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消费者对于汽车价格的变化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购买一辆汽车通常是经过深思熟虑和长期规划的结果。
另一个案例是公共交通出行。
公共交通服务(例如地铁、巴士等)的价格通常较低,且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个案例中,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弹性较高。
当公共交通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很可能会选择其他便宜的交通方式(例如步行或自行车),从而减少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
而当公共交通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可能会大幅增加,因为更多的人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服务。
这意味着公共交通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
消费者对于公共交通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他们会更加灵活地调整出行方式以适应价格变化。
综上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的属性、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以及替代品的供应情况等因素。
高价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因为消费者在购买前通常会做出深入的研究和计划。
而低价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因为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化更敏感,更容易做出调整。
了解需求价格弹性对企业制定价格策略和预测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出租车价格调整的经济学分析

是 申领 制 , 无 论单位 或是 个人都 可 以 申请 , 经过管 理
部 门的审核批 准就 可 以获得牌 照 。经过这 段时 间 的
发展 , 北京市 大 、 中、 小 型 出租 车公 司同时并 存 , 最 多 的时候 有 1 0 8 5家 出租车公 司 。这时 的份钱 不多 , 司
好 的管 理 。在 1 9 9 3年到 1 9 9 4年期 间停止 批 准设 立 新 的出租 车公 司 , 对 出租 车经 营权实 行严格 的管制 ,
从 上个世 纪 9 0年 代 到 2 0 1 3年 , 北 京 市 出租 车
希望 通过控 制 出租车 的数量来 管理 和规范市 场 与行 业 。与此 同时 , 加 大 出租 车 的兼 并整顿 力度 , 许多 小
2 0 1 3年 1 1月
山西师大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京 的出租 车数 量基本 保 持不 变 。按照北 京 市交通 委
的价格进 行调 控 , 夏利是 1 . 2
公里 , 富康 是 1 . 6
元/ 公里 。2 0 0 6年 , 在 经历 了油 价 屡次 上 涨之 后 , 北 京 市 出租 车 的价 格调 整为 2 公里 。 2 0 1 3年 6月 北京 市 发 改 委 在 经过 听 证 会 听 取 各 方面 意 见 后 , 决 定 调 整 现 行 的 出租 车 价 格 。 由
机和 车都 比较 自由, 出租 车公 司 和 司机 都 获得 了令
北京出租车市场现状调研分析(1)

北京出租车市场现状调研分析(1)目录一、出租车市场的现状 1 (一)行业垄断 1 (二)黑车猖獗 1 (三)驾驶人员匮乏 1(四)驾驶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2 (五)出租车经营模式不合理2(六)出车陈本比较高2二、几点建议 3 (一)完善相关法律 3 (二)增加从业者相关福利 3 (三)改革经营体制 3 (四)提高从业者水平 4 【参考文献】 5[摘要]受到油价、物价以及人工陈本的不断上升,使得出租车行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和意见,但是执行力上有所欠缺。
在某些方面一些不平等的行业规定致使人们不愿从事这个行业。
行业内部的一些”惯例”及其有待消除。
出租车行业不健康的发展大大的影响了首都的形象,不仅是在国内,北京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应该有一张最好的名片。
本文以目前存在的问题的现状为实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北京市;出租车;改革;北京市出租车市场现状分析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要想成为世界性的大城市,交通的发达与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出租车作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其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2013年出租车调价以前北京打车难问题尤为突出,出租车拒载、挑活现象十分严重。
加上近几年油价也在节节攀升,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出租车从业者成本上升,使得司机不断出现违背行业规定的行为。
同时,各种黑车、套牌车、执法人员的不作为等行为更加剧了市场的混乱。
一、出租车市场的现状(一)行业垄断北京出租车市场在1996年迎来行业兼并潮。
大公司通过兼并小公司,将后者手中的出租车运营指标也一起收入囊中。
此前只有几十辆出租车的公司,随即迅速膨胀为掌握着数千辆出租车的大公司。
实力不断壮大的各出租车公司,在占有司机劳动成果和操纵市场之外,也在破坏着行业规则,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政府决策。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生效。
本以为个人到主管部门提出个体出租车的申请的时机已到,结果无功而返。
基于供需关系北京出租车行业打车难问题

基于供需关系探究北京出租车行业打车难问题摘要:近年来北京打车难问题愈演愈烈,大多数观点都是出租车数量供给不足所致,但北京市政府多年将出租车总数控制在6.66万辆也是有其合理的考虑。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打车难问题的正解是否在于供给不足,并探讨当前“打车难”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出租车;打车难;供给;需求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北京出租车打车难问题有目共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暂不谈节假日或者雨雪天气一车难求,在平日等车时间长、拒载等问题也被屡屡诟病。
谈到打车难,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供不应求所致。
在最近一次网上调查中,95%的网友认为当前出租车数量太少。
但考虑到交通环保等问题,北京市出租车总量近十年没有增长,一直维持在6.66万辆左右。
打车难问题真的是供不应求所致吗?如果不是,那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呢?本文将从出租车供求的数量上来探求打车难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供给分析影响北京出租车供给数目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国家政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出租车运营利润等。
目前北京市场上有12个品牌企业、200多家出租车公司、10万从业人员,正规出租车总数是6.66万辆,数目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
北京常住人口1970万人口,加上暂居人口已经超过了2000万。
按出租车万人指标来看,北京出租车行业达到万人34辆的水平,而东京万人33辆、伦敦27辆、上海18辆、纽约17辆……与同等城市比较,北京是拥有出租车最多的城市。
再者,目前每辆北京的出租车日运行约400公里,主要采取路上行驶、随上随下运营模式,致使白天空驶率近40%,夜间空驶率高达60%。
一般情况下空驶率在30%~40%之间时可以认为供求关系基本平衡,高于40%即可认为供大于求。
结合上述分析,北京出租车空驶率过高,出租车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从万人拥有率、空驶率这些指标来看,北京市的出租车理应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为何还被屡屡诟病运力不足呢?二、需求分析影响出租车需求的主要是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交通环境以及出租车的服务水平等。
出租车调价不应是的哥与百姓的博弈

出租车调价不应是的哥与百姓的博弈5月7日,在北京站,一位出租车司机在车外等待乘客打车。
当日,北京市发改委网站发布《北京市出租汽车租价调整和完善燃油附加费动态调整机制的听证方案》,两套方案对于起步价的调整相同,都由现行10元涨至13元,燃油附加费由3公里以上运次调整为全部运次加收1元。
新华社记者李文摄任俊明5月7日,北京市出租汽车调价听证方案公布。
从两套调价方案来看,涨价几成必然之势。
对于此次出租车调价方案,各方反应不一。
有的的哥在赞成提价的同时,也表示收入前景不乐观;有的消费者则认为,涨价成本不应全由百姓埋单,同时呼吁进行行业改革,降低“份子钱”。
从提高的哥收入角度看,提高打车价格合理且必要。
北京市出租车租价自2006年以来一直没有调整,7年间的哥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这种由于政府定价导致的行业收入差距,确实需要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进行调整。
但调整不代表只能涨价,在提高的哥收入与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服务之间,应该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调价的方向定位为消费者埋单,公众不买账怎么办?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2.4%的网友表示“以后会考虑少打车”。
客源减少,的哥收入增加就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能提高收入,的哥在打车高峰时段出车率低的情况确实能得到缓解,但这是建立在打车人群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就目前社会反应来看,这种前提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将的哥的积极性完全捆绑在消费者身上,变数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缓解“打车难”的政策初衷如何实现?据方案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出租车载客里程收入中,出租车驾驶员净运营收入仅占22%。
想要提高的哥积极性,缓解“打车难”,是否还可以从22%之外的份额入手?笔者以为,至少有两个方面工作可做:一是从企业成本入手,减少“份子钱”。
的哥收入不高,与“份子钱”较高不无关系。
企业“拿走”大部分利润,压榨了的哥的收入涨幅空间。
“份子钱”到底包括哪些成本?有没有可降空间?相关企业及管理部门对此语焉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