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实验报告二2015年秋季学期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建筑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内容1、比较建筑物不同朝向对其表面温度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了解并掌握测温技术,对温度的概念有更好的感知。
3、锻炼收集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及误差分析的能力。
4、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验步骤1、小组成员分工,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建筑物表面温度以及后期数据处理。
3、从早晨8:10~晚上19:40,每隔半小时测量一下各点温度并记录数据。
4、分析整理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得出实验结论。
5、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及原理实验仪器:红外测温仪实验原理: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再经换算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一一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四、实验记录与成果处理测点分布见后面附图。
实验数据记录见后面详细附表。
成果处理及数据分析见折线图附表。
五、实验总结经过12个小时的实验测量得知,建筑物不同朝向表面的温度是不同的,相同朝向不同时间建筑物表面温度也不同,相同朝向相同时间建筑物表面不同位置的温度也不相同,但温差很小。
建筑物表面作为建筑的围护结构,由于不同时间点,建筑物东、南、西、北表面受到的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的不同,故其表面温度也不相同。
经过综合比较四面的综合温度,东西向外墙的外表面温度相比南北向的温度高。
南面相比北面的温度高,东面相比西面温度较高。
附图:篇二:建筑物理热工实验报告(带数据及心得)班级:姓名:学号:指导:实验日期:小组成员:学生成绩:实验题目:建筑热工参数测定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热工参数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温度、湿度、风速的测试方法,达到独立操作水平;3、利用仪器测量建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场分布,检验保温效果;4、测定建筑室内外地面温度场分布;实验内容:1.测定建筑室内外热工参数2.测定建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检验保温效果。
建筑物理模型与实验分析

建筑物理模型与实验分析建筑物理模型是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工具,通过建立建筑物理模型并进行实验分析,可以预测建筑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运行性能,为建筑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物理模型与实验分析可以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热、光、声、风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主题展开论述。
一、热性能实验分析热性能是建筑物理模型与实验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测量建筑物模型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热传导、传热、传能性能,可以评估建筑外墙、屋顶、窗户等部件的隔热性能。
实验分析可以采用热流计、红外相机等工具,根据温度差异定量分析热传导过程。
二、光学性能实验分析光学性能是建筑物理模型与实验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建筑物的采光设计对于室内舒适度和能源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光传输的实验分析,可以评估建筑外墙和窗户的透光性能。
利用光谱仪等工具,可以测量建筑内部光照强度、光线分布、视觉舒适度等参数,为建筑的采光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三、声学性能实验分析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噪声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建筑物理模型与实验分析在评估建筑声学性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噪声源模拟器、声学测量设备等工具,可以研究建筑外墙、窗户等部件对噪声的隔离和吸收效果。
实验分析可以提供关于建筑内部噪声水平、声学舒适度等信息,为建筑声学设计和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四、风力工程实验分析风是建筑物理模型与实验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物在风的作用下会受到风压和空气流动的影响,而风力工程实验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的抗风性能。
通过风洞实验等方法可以模拟建筑在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受力情况,为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建筑物理模型与实验分析是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通过热性能、光学性能、声学性能和风力工程等方面的实验分析,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为建筑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方法的改进,建筑物理模型与实验分析将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封面及格式

告报实验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号:学专业班级:日月年2015 11 4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号: 6001113038 专业班级:建筑132班学生姓名:周钰雯学实验成绩:□创新实验日期: 11.4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一、实验项目名称保护热箱法测定围护结构热阻及传热系数二、实验目的1. 了解保护热箱法使用的仪器设备,对建筑结构做建筑节能研究分析。
三、实验基本原理实验基于一维稳态传热原理,在试件两侧的箱体(冷箱和热箱)内分别建立所需的温度、风速和辐射条件,达到稳定状态后,测量试件两侧的空气温度、表面温度及输入到巡回检测仪,巡回检测仪输出冷、热箱表面的温度值和热流计的Q值,就可计算出试件的热阻和总热阻。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试件架,冷箱、热箱和巡回检测仪五、实验步骤A.试件的制备与安装:1、试件架:试件架用来安放被测试件,四周用聚苯乙烯填实,并确保密封。
在被测材料干燥后,在两表面上布置测温点或热流计,然后合上冷热箱。
2.固定热电偶:先将铜--康铜热电偶丝用电焊的方法做成接点,并且焊在铜片上,再将焊有热电偶的铜片用双面胶贴在试件的正反两面,每个面大约有8---10个点,并将热电偶的另外一头铜丝和康铜丝分别接在巡回检测仪的后盖板上,做好标记。
再在热面用黄油将热流计贴紧,热流计的传导线连接到巡回检测仪。
2、冷箱:先接上电源线,开启边上的电源开关,开关钮子向上为开。
接着按下温度控制仪的电源开关。
此时显示器显示箱内的此时温度。
压缩机单、双机切换开关,开机时选单压缩机工作,开关钮子向上,压缩机工作指示灯亮,因单压缩机工作是单机交替工作的,它能自动进行切换,切按时间约两小时十五分钟。
接着调节温度控制仪,把拨动开关拨至“预置”端,用小锣丝刀调节“预置”电位器,使设定温度调至研需温度,然后把开关投回“测控”位置。
冷箱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箱体内温度逐新下降到设定温度点后即进入控温状态。
如设定温度低于一7.0℃左右,单机工作已不能再使冷箱温度下降,(指环境温度高于25℃)应把切换钮子开关置于双机工作状态。
建筑物理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一、实训目的为了提高我们对建筑物理学科的理解,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建筑物理现象、建筑节能技术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等方面的认识。
二、实训内容1. 实训环境及设备本次实训在学校的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照度计等测量仪器,以及节能材料展示区。
2. 实训项目(1)建筑物理基本测量通过对温度、湿度、风速、照度等参数的测量,了解建筑环境的基本情况。
(2)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参观节能材料展示区,了解各类节能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如外墙保温材料、门窗密封材料、屋面隔热材料等。
(3)建筑环境控制学习建筑环境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热舒适性、声学性能等方面。
(4)建筑物理实验进行建筑物理实验,如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实验、室内空气质量实验、建筑声学实验等。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建筑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分组讨论,明确实训任务和分工。
2. 实训中期(1)按照实训要求,进行各项测量和实验。
(2)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3. 实训后期(1)整理实验报告,总结实训成果。
(2)撰写实训总结,分享实训心得。
四、实训成果1. 提高了我们对建筑物理学科的认识,掌握了建筑物理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
2. 加深了对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环境控制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通过实训,我们认识到建筑物理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的重要性。
3.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4. 实训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之,本次建筑物理实训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步骤及测量数据)-推荐下载

建筑热工部分实验一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室内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定应达到的目的。
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温度的测定;(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三)气流速度的测定。
二、测定的方法与步骤(一)温度的测定本试验与试验(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共同完成,通风干湿球温度计中干球温度计的指示值即为室内的温度。
记录在试验报告表1中。
(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1、仪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2人一组。
2、将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挂于支架上,感温包部距地面高 1.5m,在每次测定前5分钟(夏季)至10分钟(冬季)用蒸馏水均匀浸润湿求感温包纱布。
用钥匙上紧发条后,戴3~4分钟等温度计读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
读值时要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记录在实验报告表2中,并查出相对湿度。
(三)气流速度的测定1、设备:QDF热球式电风速仪,2人一组。
2、步骤:⑴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如有偏差可轻轻调整电表上的机械零螺丝,使指针指向零点。
⑵“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电源选择”开关置于所选用电源处。
用仪器内部电源,将四节一号电池装在仪器底部电池盒内,“电源选择”开关拨至“通”的位置。
⑶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塞压紧,使探头密闭,“校正开关”置于“满度”的位置,慢慢调整“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在满刻度的位置。
⑷“校正开关”置于“低速”的位置,慢慢调整“零位粗调”和“零位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在零点的位置。
⑸轻轻拉动螺塞,使测杆探头露出,即可进行0.05~5米/秒风速的测定,测量时探头上的红点面对风向,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根据电表上的读数,查阅所供应的校正曲线,查出被测风速。
(6) 如果5~30米/秒的风速,在完成3、4 步骤后只要将“校正开关”置于“高速”位置,即可对风速进行测定,根据电表读数查阅所供应得高速校正曲线。
物理声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混响时间的测量一、基本情况1、实验时间:2015年11月16日9:00-9:302、实验地点:3、实验仪器:设备:精密噪声分析仪4、实验人员:执笔:测量:数据整理:分析:二、实验目的混响时间测量是建筑声学中最经常的测量。
一方面,混响时间是目前用于评价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各种用途不同的房间对应有不同的混响时间,因此在厅堂音质设计中混响时间设计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音乐厅、影剧院、播音室、多功能厅、会议厅等鉴定其音质质量,混响时间测量则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吸声材料和结构的扩散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围护结构的隔声测量、声源声功率测量等项目都需要进行混响时间的测量。
混响时间测量国内外一般都采用专用的直读式混响计,测量0.3~10秒的混响时间。
这里我们采用一般常用的测试方法,即声级计多次测量计算取平均值。
通过实验操作,要求同学们了解测试仪器的组成,测试方法和结果的整理。
三、实验原理1、混响时间T60的定义室内声场达到稳态,生源停止发声后,房间内声能密度衰减60dB(即为百万分之一)时所经历的时间(秒)。
房间混响时间的测量就是根据这一定义,通过测量声场中声压级的衰减曲线求出混响时间的。
由于实测中难以得到高于室内本底噪声60dB的声压级,且从实测中发现,衰减曲线的初始阶段的声场是扩散的,故常取衰减曲线以其声压级5~35dB一段为准,因此测量时稳态声压级必须高于本底噪声40dB以上,最后根据曲线斜率,由电平记录仪的纸速即可算出混响时间。
要求每个中心频率测量三次。
2、实验方框图厅堂混响时间测量的常用仪器分为声源装置和接收装置两大部分,仪器组成及布置方框图见下图。
混响时间测量方框图3、混响时间测量实验装置(1)声源装置:由讯号源、功率放大器和输出声源讯号的扬声器组成。
常用的声源有白噪声、转音和脉冲声。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讯号声源作功率放大,使扬声器能输出一定功率的辐射声能,以便在测试室内产生稳定声场,要求有足够大的放大功率。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物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建筑物理学中的几个关键参数,包括热传导、声传播和光传播。
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建筑物理学的重要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引言:建筑物理学是研究建筑物中各种物理现象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准确理解和掌握建筑物理学的知识对于提高建筑的舒适性、节能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深入了解建筑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一系列仪器和设备,包括热传导测量仪、声传播测量仪和光传播测量仪。
在每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以模拟真实建筑环境。
实验结果与讨论:1. 热传导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金属材料的热传导系数较高,而绝缘材料的热传导系数较低。
这些结果对于建筑保温和节能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声传播实验:我们测量了不同材料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密度较大的材料对声音的传播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而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较快。
这些结论对于建筑噪音控制和声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3. 光传播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对光的透射和反射能力,我们研究了建筑中的光传播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透明材料对光的透射效果较好,而金属材料对光的反射效果较强。
这些结果对于建筑采光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建筑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舒适性、节能性和可持续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建筑物理学中其他关键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方法,以推动建筑科学的发展。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二)2015年秋季学期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学号: 2013102222姓名:胡金鸿组别: 8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目录一、说明二、实验项目实验[一] 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实验实验[二] 地面反射系数测定实验实验[三] 房间模型采光系数的测定实验实验[四] 室内照明效果实测实验说明一、按照《建筑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建筑物理》教材内容,安排六项实验: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地面反射系数测定;房间模型采光系数的测定;室内照明效果实测;教室亮度分布情况测定;混响时间的测定。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以上全部实验项目,以此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成绩以10分制,计入建筑物理理论课成绩,未完成实验项目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建筑物理理论课考试。
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物理声、光学相关实验的原理、目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加深对相关建筑物理学参数的理解。
三、实验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及作业指导书的相关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完成实验报告。
四、在实验室内,学生须遵守相关实验室规则。
爱护仪器,使用后须由组长归还到教师处,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实验室,若有损坏、丢失应酌情赔偿。
实验一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15 年 11月2日1、实验原理当光线从玻璃的一侧入射,经玻璃透射后,入射光线与透射光线的光通量必然有所改变,这个改变值的大小表征了该玻璃的透射能力的大小。
我们把透射光线的光通值与入射光线的光通值的比值称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通常用入射光线在玻璃一侧形成的照度值与该玻璃的另一侧透射光线形成的照度值的比值作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
2、实验目的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对透射系数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同时能够明白透射系数和玻璃本身之间的关系,理清照度和光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了解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3、实验设备照度计1台,直尺4、实验方法及步骤(1)、选择测量点:选择一块被测玻璃,标明待测点的具体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学号: 2013102222姓名:胡金鸿组别: 8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目录一、说明二、实验项目实验[一] 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实验实验[二] 地面反射系数测定实验实验[三] 房间模型采光系数的测定实验实验[四] 室内照明效果实测实验说明一、按照《建筑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建筑物理》教材内容,安排六项实验: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地面反射系数测定;房间模型采光系数的测定;室内照明效果实测;教室亮度分布情况测定;混响时间的测定。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以上全部实验项目,以此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成绩以10分制,计入建筑物理理论课成绩,未完成实验项目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建筑物理理论课考试。
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物理声、光学相关实验的原理、目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加深对相关建筑物理学参数的理解。
三、实验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及作业指导书的相关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完成实验报告。
四、在实验室内,学生须遵守相关实验室规则。
爱护仪器,使用后须由组长归还到教师处,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实验室,若有损坏、丢失应酌情赔偿。
实验一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15 年 11月2日1、实验原理当光线从玻璃的一侧入射,经玻璃透射后,入射光线与透射光线的光通量必然有所改变,这个改变值的大小表征了该玻璃的透射能力的大小。
我们把透射光线的光通值与入射光线的光通值的比值称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通常用入射光线在玻璃一侧形成的照度值与该玻璃的另一侧透射光线形成的照度值的比值作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
2、实验目的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对透射系数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同时能够明白透射系数和玻璃本身之间的关系,理清照度和光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了解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3、实验设备照度计1台,直尺4、实验方法及步骤(1)、选择测量点:选择一块被测玻璃,标明待测点的具体位置。
每片玻璃测点数量不得少于3个。
(2)、测量点编号:将所选的测点进行编号,以便以后处理。
(3)、将待测玻璃放置于有直射光线的地方,为了保持测量过程中的入射光线的稳定性,最好选择扩散光线作为光源。
亦可以选择在全云天进行,如果以上条件不能满足,也可以在人工照明的环境下进行,要求房间里要有较好的开窗条件,以满足光线的方向性。
(4)、将照度计的采光传感器置于所选择的某一测点的入射光线的一侧,待读数稳定后读出入射光线所形成的照度值。
(5)、将照度计的观光传感器紧贴该测点的另一侧,如图所示,待读数稳定后读出照度计所显示的读数。
(6)、按如下公式计算出该测点的透射系数值。
其中:——该玻璃透射系数;——该玻璃透射侧的照度值;E0——该玻璃入射侧的照度值;(7)、选择下一个待测点,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完成本次实验所选测点,最后求出各透射系数的平均值。
5、原始数据点数照度 1 2 3 4 5 6 7 8 9 E入E透R6、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误差分析:7、思考题为什么可以用玻璃表面的照度值来代替该玻璃表面得到的光通量?试验中按如下公式计算出该测点的透射系数,所以R=(Φ/S)/(Φ0/S),因为面积S相等,所以可以用玻璃表面的照度值来代替该玻璃表面得到的光通量。
对同一个测点而言,为什么在入射侧和在反射侧测量时要求必须在同一位置?因为不同点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一样,会增大实验误差,所以要选择同一个点,从而满足控制变量的原则实验二地面反射系数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15年11 月2日1、实验原理当光线入射到物体表面时,除了透射和吸收两种情况外,还有部分光线被反射回来,某一物体或表面反射光的能力的大小叫做该物体或盖表面的反射性能。
我们通常用该物体或该表面的反射系数来表征该能力的大小,反射系数是指在存在反射的条件下,被反射回来的光通量和入射光线的光通量的比值。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用入射光线的反射线的照度值与该光线在该物体表面形成的照度的比值来计算该表面的反射系数。
2、实验目的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对反射系数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掌握测定地板的反射系数的方法,理清照度和光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了解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3、实验设备照度计1台,直尺4、实验方法及步骤(1)、选择测量点:选择一块被测地板,标明待测点的具体位置。
(2)、测量点编号:将所选的测点进行编号,以便以后处理。
(3)、将待测玻璃放置于无直射光线的地方,为了保持测量过程中的入射光线的稳定性,最好选择扩散光线作为光源或者选择在全云天进行,如果以上条件不能满足,也可以在人工照明的环境下进行,在人工照明的情况下,要求光源的光通量稳定,对于日光灯而言,一般要求在开灯15分钟后进行。
(4)、将照度计的采光传感器置于所选择的某一测点的入射光线的一侧(即地面),待读数稳定后读出入射光线所形成的照度值。
(5)、将照度计的观光传感器反向朝向地面,均匀缓慢的提起,在此过程中保持传感器位于测点的正上方,如图所示,在上升过程中注意照度计的读数的变化,当读数值出现拐点时(即读数的变化从大逐渐减小再到增大时),记下照度计的示值,同时注意测量照度计离地面的高度(6)、按如下公式计算出该测点的透射系数值。
其中:E f——反射光线形成的照度值;E0——入射光线形成的照度值;(7)、选择下一个待测点,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完成本次实验所选测点,最后求出各透射系数的平均值。
5、原始数据(或粘贴)点数照度 1 2 3 4 5 6 7 8 9 E入E反6、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误差分析:7、思考题为什么在此次测量中会有拐点出现?传感器存在阴影,影响照度计的读数变化产生拐点。
为什么最好要在全云天进行,不能有直射光线?因为在直射光线的影响下测量过程中会影响入射光线的稳定性,采光传感器在采集数据时的读数误差较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
实验三房间模型采光系数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15年11月2日1、实验原理在人工天穹内,用完全漫反射光源模拟室外全云天的天空的照度(在此人工天穹模型中,人工照明光源位于人工天穹半球体底部,光源发出的光全部打向人工天穹,此人工天穹的内表面由石膏制成,具有对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光线在经过天穹顶部的漫反射之后,照射在放置于试验台上的建筑模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建筑模型的开窗位置和大小,测的室内的照度值。
2、实验目的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掌握照度计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照度值的理性概念,启发学生掌握在全云天的条件下,建筑物内表面对照度的影响以及建筑的窗地比和开窗位置对建筑照明效果的影响,从而能够达到对实际的建筑设计的优化设计目的。
3、实验设备本试验用到的实验设备有:人工天穹半球;照度计2台;房间模型(尺度约为人工天穹直径的1/5)4、实验方法及步骤1、连接人工天穹的照明电源,试验开始前打开。
2、打开试验照明光源的电源,此时的照明灯具全打开。
3、试验模型布点:在试验模型的底部确定不同的测量点(最好用网格的方式标出),在实验记录划出实验模型的测点分布,上分别标出测点位置的编号。
4、放置试验模型:试验台放置在人工天穹的中心线上,试验模型放置于试验台的中央。
5、放置照度计:将室外照度计放在模型的顶上,以测定室外天空的照度。
室内照度计依次放在模型内事先确定的各测点上。
6、待光源开启时间足够长(白炽灯5分钟,荧光灯15分钟以上)后,开始测量测点照度。
测量者应避开光的入射方向,以防止对光接受器的遮挡,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每一个测点可反复进行2~3次读数,然后取读书平均值。
7、将所得数据填入下表中:5、原始数据(或粘贴)①房间模型简图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Ⅸ组Ⅹ组6、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采光系数曲线图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Ⅸ组Ⅹ组误差分析:7、思考题建筑内表面的不同颜色和光洁度对照明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白色的采光系数高于其他颜色的采光系数,这说明同种材质白色的反光系数高于其他颜色的反光系数。
光洁度越高,照片效果越好。
建筑开窗位置的不同对室内照明效果有什么影响?由靠近外窗处逐渐向内墙移动的过程中其采光系数逐渐降低,采光均匀性逐渐变差。
靠近外窗处的水平线上越靠近窗的部分,其采光系数越高,变化越快。
中轴处与内墙处的测点越靠近窗的测点,其采光系数相对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其它点更高。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如何尽可能的利用自然光形成比较合理优良的照明?合理布置开窗位置,有效控制开窗面积。
实验四室内照明效果实测实验实验日期2015年11月2日1、实验原理在人工光源的条件下,工作面上所获得的照度值取决于光源的光通量的大小和工作面离光源的远近,室内表面的反射系数等诸多因数的影响,同时房子的室形指数和灯具的布置位置也直接影响到照明的实际效果。
2、实验目的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对照度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同时能够明白照度和光源之间的关系,了解影响室内照度的因素有哪些,熟悉掌握照度计的使用。
3、实验设备照度计1台,卷尺4、实验方法及步骤(1)、在房间的选择不同地点测量点,测点位置最好能反映该房间的实际照明效果和变化;同一房间的测点数,则视该表面积的大小、亮度变化而定,即面积越大选择点个数越多,亮度变化越大选择点个数越多。
(2)、测量点编号:将所选择的测量点标在观测点处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所绘制的透视图上(如下图)。
(3)、选择测量时间:测量宜在晚上进行,按照自己的测试方案打开光源,为了节约时间,推荐先打开全部光源,15分钟后开始测试,记录测量值。
(4)、用卷尺量出房间的室形指数,方便后面进行的理论计算。
(5)、将所测得的示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5、原始数据灯具型号:功率:挂高:污染情况:课桌高度:灯具与测点布置图6、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实验结果:①工作面等照曲线图(并在等照曲线上标明最大照度和最小照度)②平均照度误差分析:7、思考题室内照度与房间的体型有什么关系?房间的体型在尺度上影响着室内的照度,根据E=I/r²可知,在光源体积和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房间的尺度越大(r),室内的照度就越低。
同样的光源条件下,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比较大的照度值?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为了获得较大的照度值,可以通过改变房间内光源的布置、提高光源的清洁程度、改变灯罩的透光能力等方法来提高室内照度值。
为什么测试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进行?因为在白天室外的光源变化较大,对室内的照度测定有较大的影响,在晚上进行可以利用人工光源,保持光源的稳定性,测得准确的照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