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优美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初夏》原文及翻译赏析

《初夏》原文及翻译赏析《初夏》原文及翻译赏析1初夏睡起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1)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
(2)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3)思:意,情绪。
翻译这是一首关于夏天的。
大意是: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赏析是对农家生活的热爱的表达。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
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
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
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
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
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
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
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
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
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 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
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
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描写初夏的惊艳诗句

描写初夏的惊艳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一、衍生注释:1.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这里形容泉眼像是爱惜泉水,让它缓缓流出。
2.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3.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初夏小池的美妙景色。
前两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把泉眼和树阴拟人化了,好像它们都有着情感。
泉眼舍不得泉水快速流走,树阴喜爱晴天柔和的风光映照在水面。
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特别生动形象,刚露出尖尖角的小荷叶,就已经有蜻蜓停立在上,一个“才”和一个“早”字,将小荷的清新稚嫩与蜻蜓的灵动敏捷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生活情趣。
三、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风格清新自然、通俗浅近,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诚斋体”。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公园的小湖边散步,那是初夏的时候。
湖水清澈见底,旁边有个小泉眼在汩汩地冒水,就像杨万里诗里说的“泉眼无声惜细流”一样。
湖面上有刚刚冒出来的小荷叶,还只是露出一点点尖尖的角呢,突然一只蜻蜓飞过来,就停在那小荷叶上,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哎呀,这画面简直和诗里一模一样,朋友也感叹这景色就像从诗里走出来的似的。
我觉得这诗写得可真妙,把初夏的小池景色写得这么活灵活现。
我想啊,杨万里当时看到这样的景色,肯定也是满心欢喜才写得出来这么美的诗吧。
这诗啊,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发现初夏之美的大门。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三衢道中》一、衍生注释:1.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正是初夏。
《初夏即事》原文翻译与赏析

《初夏即事》原文翻译与赏析《初夏即事》原文翻译与赏析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夏即事》原文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夏即事宋代: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度两陂一作: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
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
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注释」石梁:石桥弯碕:曲岸溅溅:流水声。
唐人李端《山下泉》:“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
”陂:池塘。
晴日暖风:语本唐人薛能《折杨柳》:“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
”花时:花开的季节,指春天。
白居易《寄元九》:“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
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初夏最经典的十首诗

1、《阮郎归·初夏》【宋】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作品赏析: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
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全词以描写为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写人写景细腻精致,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2、《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三【宋】苏轼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作品赏析:这组词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求雨后到石潭谢雨的路途中所作,主要写作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
本词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
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
把缫丝女比喻成声音动听的络丝娘,更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
垂白、杖藜、醉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麨可见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
“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关切地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对老翁的一种安慰。
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3、《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描写初夏美丽景色 诗句

描写初夏的景色诗句
阮郎归·初夏
苏轼〔宋代〕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译文
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
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
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
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
”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
四平韵。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 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
水沉:即“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古诗初夏绝句翻译赏析

古诗初夏绝句翻译赏析
《初夏绝句》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鉴赏】
初夏是令我激动的。
我扛着那巨型三脚架,在阳台上固定好了寻星镜,便开始了我的星际旅行。
在这城垣之中,再没有比夏夜星空中更明亮的星了。
我在天空中搜寻着维纳斯,调焦,忙地不亦乐乎。
我靠着榕树坐下,放着ENYA悠扬的乐曲,品着一杯淡淡的香茗,寻找我的初夏绝句。
风促然吹过,引得花儿飘零,那如绯红的轻云般灿烂的花瓣就这样在初夏时节,芬飞。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原文及译文【篇一】宋·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清·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译文: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
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
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
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译文: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篇二】宋·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文: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
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宋·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译文: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元·白朴《天净沙·夏》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译文: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
初夏的译文和注释

初夏的译文和注释
一、原文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二、译文
1. 逐句翻译
- “竹摇清影罩幽窗”
- 译文:竹子在微风中摇曳,那清瘦的影子笼罩着幽静的窗户。
- “两两时禽噪夕阳”
- 译文:成双作对的应时的禽鸟在夕阳下啼叫喧闹。
这里的“时禽”指应季的鸟儿。
- “谢却海棠飞尽絮”
- 译文:海棠花已经凋谢了,(之前海棠花飘落的)柳絮也已经飞尽。
“谢却”就是凋谢的意思。
- “困人天气日初长”
- 译文:这种使人困倦的天气,白昼开始变长了。
2. 整体译文
- 竹子摇曳着清瘦的影子笼罩着幽静的窗户,成双作对的应时鸟儿在夕阳下喧闹啼叫。
海棠花已经凋谢,柳絮也飞尽了,这使人困倦的天气里白昼开始变长。
三、注释
1. 竹摇清影罩幽窗
- “清影”:清瘦的影子。
这里形容竹子影子的清逸之态。
“幽窗”:幽静的窗户。
2. 两两时禽噪夕阳
- “两两”:成双作对的样子。
“时禽”:应时的禽鸟,也就是按照季节出现的鸟类。
“噪”:喧闹、啼叫。
3. 谢却海棠飞尽絮
- “谢却”:凋谢。
“絮”:这里指柳絮,是柳树的种子上附着的白色绒毛,暮春时节常随风飘落。
4. 困人天气日初长
- “困人”:使人困倦。
“日初长”:白昼开始变长。
在初夏时节,白天的时间逐渐变长,气温升高,人容易感到困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夏的优美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初夏的优美诗句
1、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2、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李世民《度秋》
3、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贺新郎·夏景》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5、窣窣珠帘淡淡风,香里开尊俎。
——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6、晚来妆面胜荷花。
——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8、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陆游《幽居初夏》
9、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10、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1、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杜甫《夏夜叹》
12、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13、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李爽《芳树》
14、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5、误他双燕未归梁。
——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16、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李商隐《赠荷花》
1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8、微雨过,小荷翻。
——苏轼《阮郎归·初夏》
19、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白朴《得胜乐·夏》
20、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
——苏轼《浣溪沙》
21、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杜甫《夏夜叹》
22、荷花芳草垂杨渡。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23、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24、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25、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26、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27、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28、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
——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29、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30、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孟浩然《田家元日》
31、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32、见荷花、被风吹。
——蒋捷《燕归梁·凤莲》
33、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34、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35、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6、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陆游《幽居初夏》
37、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
38、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
——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39、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4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41、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杜甫《夏夜叹》
4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43、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关汉卿《大德歌·夏》
44、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白居易《采莲曲》
45、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46、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杜甫《夏夜叹》
47、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4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49、绿荷相倚满池塘。
——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50、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