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蕴

合集下载

禅文化的当代意义

禅文化的当代意义

禅文化的当代意义引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源于佛教禅宗的传入和发展,融合了儒家、道家等多种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价值观。

虽然禅文化起源于古代,但其内核和智慧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禅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1. 禅文化对心灵的疗愈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

禅文化以其独特的教导和实践方式,能够帮助人们修身养性,缓解内心的不安和负面情绪。

禅宗注重内省和静思,通过冥想和禅修的方式,人们可以舒缓压力、平衡心灵,提升自我意识和全面性的发展。

禅文化中的“觉悟”概念,指的是通过观照自己的内心和外在世界,达到超脱和自我反省的境地。

这种觉悟的状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相处,从而减少烦恼和痛苦。

当代社会中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竞争环境,使得禅文化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通过禅修来实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2. 禅文化对提高专注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专注力和创造力。

而禅文化通过其独特的冥想和禅修技巧,能够帮助人们提高专注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禅修的过程要求人们静坐闭目,集中注意力在呼吸和身体感受上,屏蔽外界的干扰和杂念。

通过持续的禅修实践,人们可以逐渐培养出专注力和思维深度的习惯,提升工作和学习中的效率与质量。

禅文化中的“无我”和“即时”观念,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当人们能够抛开自我意识和评判,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体验,就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当代社会对创意和创新的需求越来越高,禅文化中的这种“无我”和“即时”的思维方式,对提升创造力具有积极意义。

3. 禅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非常重要。

禅文化中的“慈悲”和“无私”观念,对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禅宗倡导的“众生平等”和“悲悯众生”的思想,使得人们在面对他人时更加宽容和善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

禅悟生活感悟心得体会(3篇)

禅悟生活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禅宗”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禅宗讲究“禅悟”,即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禅宗文化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追求心灵宁静、感悟生活的途径。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禅悟生活的感悟心得。

一、禅悟生活的内涵禅悟生活,即以禅宗的思想为指导,将禅宗的修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实现心灵的升华。

禅悟生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崇尚自然:禅宗强调“自然”二字,认为万物皆有禅意,人应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2. 顿悟人生:禅宗讲究“顿悟”,即瞬间领悟人生的真谛。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在平凡中发现美好,领悟人生的真谛。

3. 修心养性:禅宗认为,修行不仅仅是修身体,更是修心灵。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修心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4. 知足常乐:禅宗讲究“知足”,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度,人应学会知足,珍惜眼前人、事、物。

5. 勇于担当:禅宗强调“担当”,认为人生在世,应勇于承担责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二、禅悟生活的实践1. 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下内心的烦恼,顺应自然。

比如,面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们可以放下手机,静心欣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练习禅坐、冥想等方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达到内心的宁静。

2. 顿悟人生,领悟人生的真谛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在平凡中发现美好,领悟人生的真谛。

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倾听、理解他人,从中领悟人生的智慧。

同时,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让生活充满阳光。

3. 修心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在禅悟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修心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饮食有节等。

(2)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宽容待人,理解他人的不足。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4. 知足常乐,珍惜眼前人、事、物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知足,珍惜眼前人、事、物。

生活即是禅,禅即是生活

生活即是禅,禅即是生活

⽣活即是禅,禅即是⽣活⽣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代⽣活条件下的具体应⽤,它以佛所说教义为理论依据,默契⼈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活。

禅宗是汉传佛教最精要、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其源头直指灵⼭⼀会,但其实融⼊了很多中国传统⽂化内容和⼈⽂精神,是完全“汉化”了的佛法。

禅宗强调“不⽴⽂字,直下承当”,“直下承当”是要在⽇常⽣活中完成的。

所以禅不离于我们的⽇常⽣活,禅就在⽣活应⽤之中,或者说,禅就是⽣活本⾝。

我们要求得解脱,要证悟到禅的境地,就要在⽣活中体味,在⽣活中落实。

在⽣活中觉悟⼈⽣,奉献⼈⽣,这是⽣活禅所追求的⽬标。

我国茶⽂化诞⽣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衰落于明清之后,其兴衰期恰好与佛教发展不谋⽽合,所以佛门与茶结缘,实在是诸缘合和的必然结果。

禅门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因此饮茶便成为当时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

茶道是茶⽂化的核⼼,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我完善、⾃我认识的过程。

茶⼈通过品饮⽽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

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

由此可见,茶道在很⼤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上。

茶⼈对于茶道的修证,称作茶道修持。

茶道修持和⽣活禅是相通的,两者都强调“道”是不不可思议的,需要在⽇常⽣活中实修实证,最终得以顿悟。

⽣活禅是佛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种修⾏理念,不但适⽤于佛教僧众,也适⽤于在家居⼠,是⼀种应时应机的⽣活禅法,值得⼤⼒提倡。

⽣活禅将⾼深的禅法落实到具体的⽇常⽣活中来,⽣活即是禅,禅即是⽣活,禅和⽣活打成⼀⽚,如茶和⽔⼀般,茶味即是⽔味,⽔味即是茶味,茶⽔交融,密不可分。

这种修⾏理念不仅默契佛陀的本怀和佛法真意,⽽且特别契合现代⼈的根基,是⼀个很好的修⾏法门。

⽣活禅的要旨就是要将禅法落实到⽇常⽣活中去,落实到饭⾷茶饮、⾏住坐卧中去,落实到举⼿投⾜、扬眉瞬⽬中去,在⽣活中时刻关照⾃⼼,在⽣活中觉悟,在⽣活中解脱,在⽣活中落实禅修。

禅味心灵,素简人生

禅味心灵,素简人生

禅味心灵,素简人生禅宗,是中国古老的佛教流派之一,强调的是“禅味心灵,素简人生”的精神境界。

这一理念强调的是通过冥想和内心的平静来追求心灵的宁静,以及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来追求内心的平和。

禅宗的这一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繁忙紧张的现代生活中,更需要我们去追求内心的平和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心灵的平静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境界,它指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非常大,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

正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和焦虑,我们更需要追求心灵的平静。

禅宗倡导冥想和静心来达到心灵的平静,通过专注和冥想来抛却杂念,让内心得到真正的平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追求心灵的平静。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闭目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或者是通过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自己的心灵。

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禅修活动,学习禅宗的冥想方法,来帮助自己达到心灵的平静。

只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了,我们才能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才能更好的体验生活的美好。

素简人生,是禅宗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

它强调的是过简朴、自律的生活,摆脱对物质的过度依赖,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往往是无休止的,总是追求更多的财富和物质享受,这样反而让内心变得空虚和焦虑。

素简人生提倡的是过简朴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平和和满足,不被物质所束缚,这样才能真正的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购物消费,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式来追求素简人生。

可以选择少买一些奢侈品,多花一些时间和家人朋友相处,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饮食方面也可以选择简朴的食物,避免过度的肥腻,保持身体的健康。

只有在物质的追求上放慢脚步,我们才能真正的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心灵的满足。

浅析禅宗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浅析禅宗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浅析禅宗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摘要: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佛教。

禅宗主张“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只要守住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烦恼就不会出现。

表面上看我们平日的生活似乎与禅宗没多大关系,但其实禅宗中包含的思想、精神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益处,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找到生活中的满足感、幸福感。

关键字:禅宗、自性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意思是“觉者”。

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禅宗又名佛心宗。

教外别传。

禅宗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是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汉族佛教(即禅宗)。

中国的佛教传承是从释迦摩尼到迦叶尊者到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在传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六祖坛经》是禅宗的佛经,堪称经典,是由六组慧能所写。

本人原想要读读六祖的《坛经》,想经此了解佛法的要义包括在禅学里,“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艺术。

透过“禅”,我们可以看清生命的意义,活出幸福美满的人生。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太多的烦恼填补人们的时间空虚,住房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

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惫,精神焦虑,苦痛倍增,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

而“禅”,在这时候的被极大关注和研究并不是偶然,它的本身便能使它傲然于今。

禅,受戒、静心、守定、思悟、谦恭、恒志、随缘。

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物质生活奢靡浮华,而内心世界却感到空虚呢?没日没夜的忙着自己的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事业有成、生活丰富,可静下心来却发现自己是那么的空虚寂寞。

你可否想过要性定修禅,淡泊做人?禅它能给你给那颗好胜的心一个休憩的港湾,让它空明通透,真实无妄,也能让你看到平时你所看不到的大千世界。

禅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

禅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

禅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人因为容易陷入执著,所以经常生活在成见、偏见和刻板观念之中。

相对的,我们却生活在不断变动的现实,生活是不确定的、变动的。

尤其是现代人,生活在变迁快速的社会里,如果执著于过去的情绪、态度和观念,就会发生适应上的困难。

人注定要用智慧面对现实,用创意解决问题,用清醒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禅正是一种心的训练课程,让每一个人更清醒、更有效能地面对人生。

禅的功用就在训练自己的心。

它让人从贪婪、敌意、野心、享乐和放纵中解脱;使自己的智慧自然地运作,去过清醒、有效能的生活。

同时,在禅的修持中,也能看出生命的丰富意义和希望。

现代人生活在严重的情感污染之中,心中的蓝图是扭曲的,因为大家把生活当手段,把工作和占有当目的。

结果,生活变得乏味,情绪开始低落,身心健康受到摧残。

最普遍的心理症状是紧张、焦虑、忧郁和充满敌意。

禅是现代人寻求精神悦乐、充实生活和发挥潜能的处方。

透过禅的训练,可提升心的效能,既可生活得好,工作得以顺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

我年少学禅,及长,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很能了解现代人心灵生活的困扰,也相信禅是开启现代人过悦乐生活的钥匙。

这几年来,抑郁症已成为新的流行病,家庭功能低落,离婚率提高,虚拟人格特质的青少年增加。

我们的社会性格似乎也有了问题。

虽然我们的科技进步,物质文明仍然向前推进,但心灵的生活却变得紊乱、不安和茫然。

我认为禅应是现代人最好的方剂。

禅的训练课程中有几个重点,是现代人不可不学的素养。

它们是:学习不放纵自己的情欲:你想当生活的主人,就得使它臣服于你,为你服务,而不是你成为它的奴隶。

调伏自己的心,让它不再执著于敌意、不安、成见、偏见和情欲之中。

这能使心力变得清醒、有效能。

面对真实,看清生活、工作和生命的真相,不致迷失人生的方向。

解开执著或情感污染的系缚,发现心灵深处的真我;从中找到真正皈依处,看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禅的训练,使人更清醒,领受到更多生活的安定、自在和悦乐。

现代社会中禅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现代社会中禅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现代社会中禅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佛陀拈花,迦叶微笑。

虽不可言说,而完整地传达了佛陀祥和、宁静、安闲、美好的心境,却为我们所感受,这就是禅的魅力。

作为东方文明结晶的禅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中起着令人瞩目的作用。

禅契合现代人的心灵,给人生以智慧,给艺术以灵感,给文化以张力,它在现代社会中也越来越彰显其独特的价值。

禅对生活的影响:行也禅,坐也禅禅,这个貌似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到处充满着生命力。

禅并不是弃置生活上的情趣,确切地说,它超越了这些五欲六尘,而企图获得更实在的和谐与寂静。

禅,不是供我们谈论研究的,禅是改善我们生活的,人们一旦拥有了禅,就等于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修行不仅仅只是寺院的僧人们所做的功课,如今国内外禅修活动风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禅修活动,禅修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网上礼佛、微博共修等新颖的方式也吸引着年轻人,来进入这个奥妙的世界。

通过禅修、参悟,重新认识世界,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这也是自己心灵的一次重生,以及复活的机会。

禅对世界的影响:被禅影响的何止苹果手机和日式庭院大家应该有很多人都在用苹果的产品,而“禅”便是苹果CEO乔布斯的思想核心。

苹果的一系列产品共同的也是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简约。

最直观的外观、最简单的操控方式、最直指人心的功能设计。

禅宗“明心悟性”的哲学帮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

禅文化有力促进了韩国和日本的现代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之前流行的韩国《商道》一书就是禅文化的一种再现。

描写日本文化两本重要著作《武士道》和《菊花与刀》都提到禅文化对日本产生巨大影响,围棋、足球、茶道、剑道中都有独到的领悟和精彩的运用。

在禅宗精神影响下的日本传统建筑,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与朴素,讲究美学的精神含义。

茶庭是日本居住建筑中一类最具传统风格特征的住宅类型。

茶室最初与禅宗有关,禅师们常用饮茶来保持清醒。

茶室大量使用自然材料,不加修饰,追求空寂、枯寒的气氛,空间简朴、实用、洁净、安详,从而启发茶人的清静情趣,排除私欲,探寻本源,达到觉悟的目的。

对禅的解读与理解

对禅的解读与理解

对禅的解读与理解
禅是一种宗教和哲学信仰,在中国和日本都有深远的影响。

禅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内部平静和超越自我的境界。

禅的主张是要放下物质欲望和世俗追求,通过默观和禅修来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启示。

禅的解读和理解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内观:禅的最基本的修行手段是内观,通过观察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和生理反应来了解自己并与自己更好的沟通。

内观还可帮助人们解决许多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由自在地应对的能力。

2. 现在:禅重视当前的瞬间,认为只有当我们真正活在当下的瞬间里,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和体验生命的美好。

禅师善于通过提问或启示,让学生能够清醒地感受到现在的瞬间,从而获得启示和体验。

3. 空性:禅认为观念的本质是虚妄与空性,真正的自由就是能够超越自我和观念的束缚。

通过无下限和超越极限,使我们在生活中获得自由与超越。

4. 自然:禅师常常告诉学生们身体和自然的关系,教导他们在自然生态中找到内心的平和,并把这种状态带入到现实世界中去。

总之,禅的思想精神是多面而丰富的,禅的实践方法也很奇妙,无论是被视为宗
教信仰还是一种心灵修行,总体来说禅的信念都代表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方向,值得更多的人践行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宗思想,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蕴对于“禅”这个概念,无论是宗教界还是学术界都非常的熟习,禅从释迦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传迦叶尊者,代代相传二十八代以心传心、心心相传,至达摩祖师来传法于二祖慧可,东土师资相传六代到六祖慧能大师,一花开五叶使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导地位。

自唐宋以来在禅宗祖师大德的精心发扬之下,使禅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到今天禅宗的很多典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对人们现实生活起到了无可非议的影响,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增添不少色彩,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前极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文明病”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社会事实。

由于精神文明的滞后,在我们当前生活的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伦理道德和社会风气日下的严重倾向,由此导致的“精神危机”和“价值观念颠倒”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良好发展。

在西方国家已经比我们极早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对佛教的“禅文化”得到了重视,有铃木大拙等日本的禅学专家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宣讲禅法,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许多知识分子的喜爱和认可,对西方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气息。

这不仅使“禅”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发展,同时也给西方国家的社会和人们生活环境起到了净化。

在今天西方国家有很多人在闲暇之时去到佛教的寺院进行禅修,也有很多人专门从事于禅修和禅学的事业。

在我们中国文化领域“禅”更加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起到了其它文化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禅”这种宗教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国际社会的交往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禅”文化对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在今天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精神文化遗产的保护,“禅”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今天的学术界和文化界海内外学者,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时无不是“禅”文化。

在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心灵和精神上却受到了严重的缺陷,使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畸形,严重影响了我们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惊觉和重视。

由于物质生活的诱惑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利益”、“名誉”、“健康”、“事业”等,而在佛法中认为这些都是建立在“贪瞋痴”的根本上,人们要达到自己这些目标,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就必须离不开贪瞋痴这三个条件。

而正由于这三种对他人不利的因素,使每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却造成了对他人无法估量的伤害。

所以这种以损害他利益,而实现个人利益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认为是“才能”。

但站在“禅”的人生角度而言,那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所以把这种心态称为“三毒”,如同毒蛇不仅能伤害他人性命,同时也会伤害自身性命。

我们今天的人们如果能对“禅”的真实含义有所正解认识和了解,并且运用“禅修”的方法去对治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就会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给社会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形成有利保证。

本文就是想通过这种“禅修”的方法来启示人们对“禅”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禅法”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一个祥和温暖、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使得“禅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也能够使将这次“禅”在今天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的现实社会中,成为拯救人们心灵的良药,创造一个安定祥和、互爱互助的社会环境。

一、“禅”的意义禅是佛教的一种重要修持法,在中国禅宗体现的最为完满、最为直接、也最为究竟。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意译为静虑、思惟修、禅定、弃恶。

能令心寂静,并思虑诸法善恶之本性,名为静虑;运用思惟的方法驱除人们的妄念和分别心,名为思惟修;运用定的方法来修行,使自己人生境界能够升华,名为禅定;能弃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名为弃恶。

禅是一种体现自然的生活,是人的精神世界,是宇宙与人生的总体。

禅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它是一种直接认识事物本体,超越物我的精神世界。

从而把握人类的生命价值和人生真谛,是一种大彻大悟、物我平等的至高境界。

禅是以心传心,通过心灵的顿悟方法获得,而并仅限于文字意义上的禅法,禅主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使人们通过生活来体验禅的超越性。

禅是智慧的体现,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生哲学观,不是建立在逻辑和分折为基础的哲学上,而是超越思惟、语言、形相的表达。

禅也并不是神秘主义,禅也不是虚无主义,禅也不仅仅是宗教意义上的理论,是一种超越宗教性否定人们对事物现象上的认识,通过事物的现象对物质世界本质上的真实认识。

通过禅的功能启迪人类封存已久的潜意识智慧,而这种智慧是一种本能的智力,而不是通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

所以说禅能正确认人们日常生活的事实,显现在最平凡、最普通、最平定的人的生活里,人们以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对身边的事物和日常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就会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一种自性平等物我一体,说有实不可得、说无又有名字相,这就是“禅”的境界。

所以说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语言、文字、形相所能表达。

禅是一种实际的、平凡的、活生生的生活现象,其表达方式和方法也各具风格无一类同,这种境界和感觉唯有禅修者本身能以心有所悟,而他人是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

正如克勤圆悟禅师所言:“不登泰山,不知天之高;不涉沧海,不知水之阔。

”所以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认为“禅”不需要文字、语言、经教的描述,只要直接地把握生命事实的核心,求得“心”的安住即是“禅”。

由此可见,语言、文字在“禅”的面前显得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唯有心的体悟进入“禅”的境界。

关于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世间禅和出世间禅两种。

世间禅是指色界根本四禅,也叫色界定,为凡夫所行之禅。

出世间禅又分为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两种:出世间禅为二乘所行之共禅,出世间上上禅为菩萨所行之不共禅。

《注维摩经》卷九谓,禅有大乘禅、小乘禅、凡夫禅三种。

宗密在《禅源诸诠集序》内,分示禅有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如来清净禅)五种。

唐代有牛头禅、北宗禅、南宗禅等,后来有念佛禅、默照禅、茶禅等,今天更有人生禅、生活禅、一行禅、耕耘禅等等,所以说禅的种类非常繁多,但其修行的方法和作用基本相同,都是为了令心寂静,断除烦恼为目的。

所以说“日常生活就是禅,禅就是日常生活;用禅体验日常生活的嗞味,以日常生活体现禅的境界”。

这就是“禅”的最基本的意义。

二、“禅法”对现代人们身心的调协作用1、安心自在我们现代人生活的可以说是“身心疲惫”,为什么?四个字:衣、食、住、行。

“衣”者,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繁荣,可以说在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无论男女老少,就连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在穿衣方面,无论是东西南北、国内国外、城市乡村,花样其多、质量高低有所尽有、无所不有。

有时你出门走在大街上会让你眼花缭乱,看的望记东南西北、晕头转向,真让人很难想象到如果没有这些花样其繁的衣服,我们的这个世界会成为什么样子!不要说能穿过来这些衣服,就是看上一遍这些衣服也能让你身心疲惫不堪,你说人活着能不累吗?“食”者,更加重要了,古人都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对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可少。

还不要说真的那个人不吃饭能活着,再说不吃饭人活着干什么!好向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

更有盛着,有人尽然说我这么累死累活的挣钱就是为了吃着好一点。

可见得人们为了吃活的多累!“住”者,本来一个人睡觉也就只有两米长一米宽的一张床,可在今天人们的生活富欲了,对于“住”也有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住好而且还要住的宽敞、住的舒服、住的心情舒畅,由过去的平房变为楼房,由楼房变为公寓,由公寓变为别墅。

人们为了能够住上最好的住房而费心劳神、废寝忘食。

“行”者,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在出行时也越来越先进,由过去的骑马、马车变为现在的汽车、火车、飞机,由原来的出门自行车变为今天的高级轿车。

如今走在街上整个街道快要成了停车场。

虽然说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也在不同程度上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人们正是由于这四个字而不惜余力的劳碌,也正由于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原理使人们失去本质上的生存价值观。

而我们如果能以“禅法”及时与以相应的调协,将会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正因为人们对衣食住行如此执著追求不舍,所以人们虽然衣食无缺但却在心灵上无比的空虚和不安,如果要得到真正的富有,就必须要物质和精神得到平等。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严重失衡,使人们在今天物质生活富有的情况下,却使人们在心灵上变成了残疾。

能够医治人们心灵上的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禅修”,人们在一整天的忙碌工作之后,如果能够忙里抽取一点时间,利用禅修来清除人们内心的不安和烦躁,使心能够保持平静的状态,消除人们无为对物质生活的无止境追求,在心灵上就能得到一定的安静和依附。

智者大师在《童六止观》中说:“提婆那问佛:何扔杀安乐?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

佛言:杀嗔则安乐,杀嗔则无忧,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

”“禅”能够使人们对事物进行正确真实的认识,不会因事物的变化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使“心”无论在对物质的得与失都不会有喜乐爱憎取舍之变化。

使这颗被名利所诱惑的“心”得到一时的平静,当我们在心安时就会于事处境皆能自由自在,不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或诱惑所左右,所以说如果人们能够进行一些禅修,通过“禅法”使人们真正得到“安心自在”。

2、放下知足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无论是已经得到的,或者是没有得到的都能顺其自然,即学会“放下”。

然而由于物质的诱惑和名利的追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为此舍身忘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种种手段,甚至有人不惜代价触犯法律。

因为人们物质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也无法达到最满足之时,当你得到达到百万时还想亿万,当你有汽车时还想有别墅,当你是省长时还想做总统,如此无穷无尽永远不会满足。

作为人类作社会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应当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克服障碍创造未来,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但是,如果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和愿望,执著于物质和名利上的追求,勿必会损坏他人利益,给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带来危害。

但是,如何才能使人们克制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将人们精进向上的精神完全运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这就需要通过“禅法”的修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的追求和名利的诱惑,皆是有限不能永久常存,并且往往事与愿违,你所要追求的往往会得不到,而你不想要的也许常常伴随你时刻不离,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八苦”之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使人们知道物质的富有是短暂的和有限的,无论你有多少金钱和财产,当生命结束时你只能带走一只小小的木盒,其它的一切对你都无能为力。

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学习“禅法”,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物质的无常,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和名利的诱惑,你会感悟到现实生活满足,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