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行业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历程与成就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历程与成就

■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Gansu Finance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历程与成就支付系统是支付体系的核心和重要支撑。

中国支付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历经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年至1989年5月的手工联行阶段,支付业务完全依赖于纯手工操作和信件、电报传递支付指令,效率低下,制约了新兴支付工具的使用。

第二阶段为1989年5月到2003年12月的电子联行阶段,应用了当时先进的卫星通讯传输支付指令,资金清算的效率大大提高,但“天上三秒,地上三天”,支付效率较为低下,仍然不能适应支付的需要。

第三阶段是2003年12月至今正在运行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安全、高效、快捷”的系统和公益化的特征,为支持经济金融发展、服务社会民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的运行,标志着支付系统发展迈入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的历史阶段。

一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支付体系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监管者,积极推动中国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的现代化。

截至目前,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已建成运行6个子系统,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2003年12月1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甘肃上线运行;2006年2月20日,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在甘肃上线运行;2007年6月25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甘肃上线运行;2008年4月28日,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在甘肃上线运行;2009年10月28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在甘肃上线运行;2011年1月24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在甘肃上线运行。

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一代支付系统运行10年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系统性能,丰富系统功能,开发建设了第二代支付系统,于2013年10月8日在人民银行城市处理中心(CCPC)上线运行;2014年,第二代支付系统开始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上线推广;9月22日,甘肃农信社、甘肃银行、兰州银行接入第二代支付系统。

移动支付的前世今生与应用场景

移动支付的前世今生与应用场景

移动支付的前世今生与应用场景移动支付是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的方式,它是互联网和金融两大行业的结合产物。

从前身闪付到今天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经历了一个不断升级完善的过程。

下面将从移动支付的前世今生和应用场景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前世今生1.0版本:闪付在手机尚未流行的2004年,手机闪付出现了。

它是一种银联联合开发的手机支付方式,需要银行卡和一部支持闪付的手机,用户只需要将手机靠近 POS机即可完成支付。

但由于闪付需要银行卡的支持,使得它的使用受到限制,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2.0版本:手机支付2007 年,手机支付一词在中国开始流行。

中国移动联合银行推出手机支付业务,通过手机短信和 USSD 通道,让用户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实现转账、余额查询、账单管理等功能,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门槛。

3.0版本:移动支付App2013 年支付宝正式成为一款独立的移动支付App,用户可以通过它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支付和转账。

同年,微信支付也上线,成为又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移动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App的出现,将移动支付带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4.0版本:无现金社会近年来,移动支付不断升级完善,迎来了移动支付4.0时代。

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推出了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支付方式,如人脸支付、指纹支付等技术的应用。

移动支付也逐渐成为推动无现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应用场景1.线上购物移动支付最常见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在线购物。

在电商平台上,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是绝对的主流方式,方便快捷的支付过程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2.线下消费移动支付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便是线下消费。

通过扫描二维码、NFC触碰或手机靠近POS机等方式,消费者可以在实体店铺中快捷地完成支付。

因为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使用移动支付进行线下交易。

3.公共交通公共交通领域也成为了移动支付的重要应用场景。

如上海、深圳等城市,通过移动支付可以完成公交、地铁等方式的支付。

各国电子支付发展历程

各国电子支付发展历程

各国电子支付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支付发展历程:
中国的电子支付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发行电子货币。

之后,1990年代初,中国大陆开始推动电子支付的发展,银联成立并推出了银行卡支付系统。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第一家全国性第三方支付机构——中国网联支付有限公司,这标志着中国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

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兴起,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也逐渐普及。

2004年,支付宝成立。

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电子支付平台之一,通过手机应用和电子钱包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服务,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现金支付。

2015年,支付宝更名为蚂蚁金服,并成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

同时,微信支付也于2013年推出,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子支付平台。

微信支付借助微信社交平台的庞大用户群体,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为电子支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电子支付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总之,中国电子支付经历了从银行卡支付到第三方支付的转变,再到移动支付的兴起和普及。

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之一。

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在1978年之前,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基本上是由国家垄断的。

然而,随
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第一阶段:80年代初期的改革
在80年代初期,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国
家政策的引导下,商业银行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

同时,国家也
开始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大量的外资流入,这些都为我国的支付清算
体系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第二阶段:90年代的加速发展
到了90年代,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银行卡开始普及,支付结算机构不断涌现。

同时,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始应运而生。

一些大型国际银
行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推动我国支付清算
体系的国际化发展。

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的新成果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取得了新的成果。

首先,普及银行卡的进展非常迅速,中国的银行卡数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其次,中国央行推出了移动支付标准,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支付清算体系的创新和升级。

未来,我国支付清算体系仍将继续完善和发展。

例如,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国际支付清算也将会更加便捷和安全。

此外,跨境支付和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也将为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移动支付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走向

移动支付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走向

移动支付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走向移动支付,是一种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支付方式。

其方便、快捷、安全的特点使得它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它是如何从最初的概念到发展至今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移动支付的历史。

移动支付的历史起源于1997年,当时芬兰Merita Bank公司率先推出了通过短信进行的银行服务。

而在2003年,中国移动与建设银行合作,实现了手机话费的充值服务。

成为了中国移动支付的开端,从此,移动支付开始快速向前发展。

2007年苹果手机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iPhone,这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当时,一种名为Starbucks Card Mobile的应用,可以使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购买星巴克的咖啡。

这可谓是移动支付的第一场试水,成功平稳推广,为移动支付开拓更加丰富多彩的应用领域。

2011年,支付宝推出了NFC支付功能,它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模拟卡的技术,实现了刷卡支付的便捷。

由于时机和技术的确切结合,支付宝的NFC支付很轻松地占领了市场,成为移动支付领域的明星产品。

移动支付的发展不断推进,2015年,微信支付在用户友好性、应用场景、与其它功能平台的无缝衔接等方面,优越于之前出现的支付平台。

微信支付的出现对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移动支付的未来走向由于移动支付的日益流行,人们对移动支付的未来充满期待。

移动支付的未来趋势将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不断提升。

除了手机支付,近年来,穿戴设备支付、虚拟现实支付、语音支付等一系列新兴支付方式已经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

未来,通过完善的技术、安全的保证和更便利的应用场景,移动支付不断将更多的领域纳入其支付范围,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看重移动支付在各方面的便捷性。

当然,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移动支付安全的保护。

安全对于移动支付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移动支付的未来在技术和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进一步加强对用户隐私和资金的保护力度,使得消费者可以拥有更安全、高效、快捷的移动支付体验,才可以用软件的特点缓解神经紧张,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质量生活。

中国数字支付发展历程

中国数字支付发展历程

中国数字支付发展历程
中国的数字支付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银行电子支付: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开始推出银行电子支付服务,如ATM、POS机等。

这些服务主要用于银行卡交易和跨行转账,但受限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限制,使用较为有限。

2. 第三方支付崛起:2004年,中国央行正式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开启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时代。

支付宝和财付通(现在的微信支付)成为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与银行合作提供在线支付、转账和结算等服务,极大地推动了数字支付的普及。

3. 移动支付爆发:2013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推出了扫码支付功能,通过二维码快速完成支付。

这一功能的推出引发了移动支付的爆发,促使更多的商户和个人接受移动支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

4. 互联网巨头竞争: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支付等开始扩展自己的支付业务,不仅支持线上线下的支付,还涉及到理财、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

这些互联网公司通过整合生态系统和提供便捷的支付体验,竞相争夺市场份额。

5. 跨境支付和数字货币:中国正在积极推动跨境支付领域的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也在研究和推进数字货币的发展,推出了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以进一步推动数字支付的发展。

中国的数字支付发展经历了快速而持续的演进,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支付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政府的支持和监管。

这种发展带来了便利、高效和安全的支付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和社会的普惠性。

我国建国以来支付方式的变迁和变化

我国建国以来支付方式的变迁和变化

我国建国以来支付方式的变迁和变化1. 引言说到支付方式的变迁,那可真是一个大话题啊!从咱们国家建国以来,钱的花法就像是坐上了过山车,变化得飞快。

这其中,有欢笑,有泪水,也有不少精彩的故事。

今天,就让咱们轻轻松松聊聊这段不平凡的“买买买”之路!2. 早期的支付方式2.1 现金为王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咱们的支付方式可简单得很,基本上就是“现金为王”!那时候,大家都用的是人民币,听说过“毛票”吗?哈哈,那个时候的票子可是分得很细,五毛、两毛都有!去菜市场买点儿菜,掏出几张毛票就搞定了。

不过,这也有个问题,身上揣着一堆零钱,真是太不方便了,像是随身携带了一座小山一样。

2.2 交换与物物交换在这个时期,除了现金,物物交换也在特定的场合中出现。

大家拿着自家的土特产去换点儿别的好东西,像是交换个大米换点儿肉,这种方式其实挺有意思的,感觉像是回到了古代。

不过,想要找到愿意和你交换的人,有时候还得费一番脑筋呢!3. 经济改革后的变迁3.1 银行卡的崛起到了八十年代,经济改革拉开帷幕,银行卡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

那时候,银行的ATM机开始冒头,大家纷纷去办卡。

说实话,刚开始用卡时,心里总有点忐忑,生怕一不小心刷爆了。

不过,用卡消费的感觉真不错,轻轻一刷,钱就飞走了,省得还要数那些小票子。

3.2 POS机的普及再后来,POS机开始普及,商场、超市到处可见。

你去买个包子,老板直接拿出POS机,扫一扫,钱就转过去了,真是科技改变生活啊!那时候,听到“刷卡”这两个字,心里总是特别有面子,感觉自己跟国际接轨了,哈哈。

4. 移动支付的新时代4.1 微信和支付宝的崛起说到移动支付,那绝对是近几年最火的趋势!首先登场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啊!你想想,只要用手机一扫,钱就能瞬间到帐,这简直像是魔法!从前出门必须带钱包,现在连个零钱都不带,直接用手机支付,简直太方便了。

4.2 生活的“无现金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甚至开始提倡“无现金化”生活,像是超市、地铁、餐馆,全都能用手机支付。

中国数字支付发展史

中国数字支付发展史

中国数字支付发展史
中国数字支付发展始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普及之后。

最初,人们
主要使用银行卡和现金进行交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数字支付
逐渐成为了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

2000年代初,中国开始出现第一代数字支付工具,如支付宝和财付通。

这些工具基于互联网,通过电子钱包的形式,用户可以在线进
行支付。

这些平台使用了安全的加密技术,以保护支付信息的安全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3G、4G网络的到来,中国数字支付迎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移动支付应用如微信支付
和支付宝支付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

中国数字支付平台不仅仅用于在线购物,也普及到了各行各业。

无论是餐馆、超市、公交车,还是个人之间的互相转账,都可以方便
地通过数字支付完成。

此外,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数字支付的发展。

例如,推出了二维
码支付,使得支付更加便利和安全。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数字支付
行业的监管,确保用户的资金安全。

中国数字支付正朝着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人脸识别
支付、声控支付等新技术正在逐步应用,并成为支付领域的新热点。

未来,数字支付将继续为中国的商务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行大中城市分行独立发展银行

卡业务阶段,金卡工程启动

1985年-90年代初
中国银行卡起步阶段
银行卡类型
银行卡
借记卡 贷记卡 准贷记卡 预付卡
现存款后消费,没有透支功能
银行发行,给予持卡人信用额度,持 卡人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
银行发行的,持卡人按要求交存一定 金额的备用金,当账户金额不足以支 付时,可在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
国有商业银 行
民营商业银 行
中行、工行、 交行、建行、 农业银行
浦发、中信 招商、光大 华夏、民生 ........
国家开发银 行、中国进 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 展银行
农村信用合作 社、 农村合作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渣打银行 花旗银行 汇丰银行 恒生银行 .........
2.2 银行卡的诞生
古代
1905
1915
1948
2002
2004
2008
2012
2015
钱庄:存贷业务 介质:金银、交子、 银票
1915年银行卡起 源于美国
2002年3月中国 银联成立
2008年10月通联 支付在上海成立, 标志着第三方支付 的兴起
更智能的支付方式正 在发展中,刷脸、 NFC
二、支付行业产业链发展
➢银行的发展 ➢银行卡的诞生 ➢银行卡组织介绍 ➢第三方支付介绍 ➢银行卡收单介绍
万建华,中国银联之父
个人简介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货币银行学硕士,1997年在美国南 加州职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从2002年3月银联正式挂牌成立至今,万建华曾担任董事长兼总裁,并担任中国金融学会 理事、深圳金融学会副会长。
个人履历
1985年—1992年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1993年03月—2001年05月 招商银行总行 常务副行长
中国支付行业的前世今生
目录
一、中国支付行业发展简介 二、支付行业产业链的发展
三、移动支付行业未来
一、发展历程
1905年8月清政府第 一个国家银行-户部 银行成立
1948年12月中国 人民银行成立
2004年12月支付宝成 立,是中国线上支付行 业标准制定者
2012年支付行业爆 发期,移动支付快速 增长
2.1 银行的发展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中央银行
监管机构
自律机构
银行金融机 构
中国人民银 行
银监会
中国银行业 协会
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
农村金融机 构
中国邮政储蓄
负责制定和 执行货币政 策,防范和 化解金融风 险,维护金 融稳定
负责对全 国银行业 金融机构 及其业务 实施监管
在民政部注 册登记的全 国性非营利 社会团体, 是中国银行 业的自律组 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5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情况 报告显示,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52.52亿张,同比增长 10.66%。其中,信用卡4.49亿张。
我国目前信用卡发行量不断增长,但是人均保有量与国 际市场相比仍有差距。

最新动态:银行卡换芯
2014年10月31日前各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将关闭境内POS渠道使用芯片磁条复合卡中磁条刷卡的功能,改为只能使用芯
动 最新动态: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态
焦点: 当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根据支付指令验证方式的安全级 别,对个人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进行限额 管理:如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 (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 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5000元,未来网络支付账户在网 上消费是将受到金额限制,而银行卡支付不受限。 2015年12月28日正式发布,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存在问题
本行卡无法在他行机具上使用,同行 的卡无法跨地区使用。
仅部分实现了当地城市的同城跨行通 用和部分城市之间的异地跨行通用。
2001年-2002年 银联筹备期
2002年3月成立了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开启了我国银行卡产业联合发展的新篇章。 标志事件: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变化,由原来会计司剥离出支付结算司。

片进行交易;从2015年起,各家银行将陆续停发磁条卡,只发行芯片卡。 目前正值磁条卡芯片卡交替阶段。
换芯原因: 银行卡换芯是由于传统的磁条卡磁道信息易被复制而存在安 全隐患。相比之下,芯片卡具备密钥加密技术,加密信息随 机生成。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未发生过芯片银行卡被复制导致伪卡欺 诈的实际案例,安全系数更高。
时间
成 20世纪80年代

背 景
1993年-2000年
发展阶段 起步
联网通用
发展概况
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的各发卡银行以省市分行为单 位进行行内系统建设,尝试发卡并布放受理终端, 初步形成以各自行业资源为依托的银行卡系统和网 络布局。
启动了“金卡工程”,到2000年,陆续建立了 18个城市银行卡交换中心和一个总中心。
定义:银行卡是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邮政储汇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 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中 国
2002年至今
中国银行卡联网通用深入发展阶段,全国各银行 机构的银行卡发卡量迅猛增长

1997-2001年
中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314目标”


90年代初-1996年
信用卡
指发卡机构以特定载体和形式发行, 可在发卡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与 附价值。
7
类型
按发卡机构不同,可分为银行卡和非银行卡
银行卡
非银行卡
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 持卡人可在发卡银行特 约商户购物消费,也可 在发卡行所有分支机构 或自动柜员机的地方随 时取现。
商业信用卡 旅游服务行业发行
信用卡
发行数量
门的信用卡公司
2002年3月26日成立,总部设 在上海。 中国最大的信用卡组织。

银联简介
中国银联:中国银联是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 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银联网络遍布中国城乡,并已延伸至亚洲、欧洲、 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境外150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5年1月20日)
2.3 卡组织
定义:信用卡组织简称卡组织,由成员组成的国际性或界上最大的信用 卡组织
世界上第二大信用卡国际组织
运通公司世界上第三大信用卡

组织




1950年创办,是第一张塑料付款卡,最终发 JCB于1961年作为日本第一个专
展成为一个国际通用的信用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