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报告书之发展与应用
企业环境发展分析报告

企业环境发展分析报告一. 介绍本报告旨在对某企业的环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以及行业竞争环境的评估,为企业提供基于环境变化的战略建议。
本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二. 外部环境分析1. 政治环境:政治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该企业所在国家政治环境稳定,政府对各领域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减税优惠,鼓励创新等。
2. 经济环境:根据最近几年的经济数据分析,该企业所在国家GDP 增速持续稳定增长,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市场规模扩大,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3. 社会环境: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这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应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满足市场需求。
4. 技术环境:快速发展的科技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企业需要及时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到产品创新和生产过程中,提高竞争力。
三. 内部环境分析1. 企业资源:企业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和生产设备,并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
企业内部管理严格,生产效率高,能够有效负责完成生产任务。
2. 企业文化:该企业重视员工培养和团队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
员工积极向上,乐于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产品品质:该企业的产品品质优秀,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
但是,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4. 财务状况:根据最近几年的财务数据,企业的盈利能力稳定增长。
然而,企业应密切关注成本控制和资金运作,确保财务状况持续改善。
四.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1. 竞争对手分析:根据市场调研,该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为A公司和B公司。
这两家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强大实力,对企业市场份额构成威胁。
2. 供应商和分销渠道:企业的供应商和分销渠道稳定可靠,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需求。
但是,供应链管理仍然需要加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 新进入者威胁:由于行业利润较高,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大。
企业环境分析报告

企业环境分析报告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调整战略,抢占先机。
本报告将对当前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供决策者参考,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支持。
一、外部环境分析1. 宏观经济环境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格局动荡不安。
虽然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需注意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2. 政治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深远,政策的频繁变化可能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3. 社会文化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不断升级,愈加追求品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同时,环保、社会责任等议题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企业需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4. 技术环境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不断颠覆传统行业。
企业需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加强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抢占市场先机。
二、内部环境分析1. 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内部工作效率和信息流通效率。
是否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对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2. 人力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的健全将有助于提升员工绩效和团队凝聚力。
3. 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财务风险管理、资金流动性、财务透明度等都是企业内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 品牌形象企业的品牌形象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和选择,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获得市场信任和忠诚度的关键。
结语企业环境分析是企业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和挑战,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报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促使企业决策者更加谨慎地制定规划和策略,迎接未来的挑战。
企业环保分析报告范文

企业环保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企业环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某企业的环保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2. 企业概况该企业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电子产品。
公司拥有多条生产线,员工数量约1000人。
企业坐落在一个工业区,周边环境较为恶劣。
3. 环保设施和措施3.1 排污处理设施该企业建有一套排污处理设施,包括废水处理系统和废气处理设备。
废水处理系统采用了生物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废气处理设备则采用了过滤和吸附等技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3.2 节能措施该企业采取了多项节能措施,包括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厂房进行隔热和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损耗;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浪费。
3.3 垃圾处理企业建有合规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垃圾处理设施采用了环保的处理技术,确保垃圾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 环境影响评估4.1 排放指标根据企业提供的数据和实地调查,我们对企业的排污指标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企业的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废气排放方面,企业的排放标准也得到了合规。
综合来看,该企业的排放指标表现优秀。
4.2 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在资源利用率方面表现较好。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尤其是对水、电等关键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
5. 建议与改进建议尽管该企业在环保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改进空间。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建议:- 加强废水和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加大对员工的环保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 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和生产流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 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环保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企业环境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企业环境分析报告范文模板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XXX公司的企业环境进行分析,帮助企业了解当前外部环境,为其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本次分析主要从宏观环境、产业环境、竞争环境和内在环境四个方面展开。
2. 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科技环境等因素。
目前,全球经济正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增长放缓,这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此外,政治稳定与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需要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角色。
同时,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
3. 产业环境分析产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行业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
当前,XXX行业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新的技术和创新不断涌现,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竞争也随之加剧,市场进入门槛降低,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
此外,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监管的加强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4. 竞争环境分析竞争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竞争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竞争格局等因素。
目前,XXX 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多家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不同的战略和创新能力,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随时可能进入市场并与现有企业竞争。
5. 内在环境分析内在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战略等因素。
XXX公司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公司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此外,公司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
6. 评估与建议基于上述环境分析,对XXX公司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充分把握宏观环境带来的机遇,克服挑战,不断适应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规避风险;2) 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市场领先地位;3) 加强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竞争;4) 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提升公司的内在竞争力和运营效率;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进行环境分析报告

企业进行环境分析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XXX 公司进行环境分析,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
本报告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二、宏观环境分析1. 政治环境分析政治环境是企业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目前,国家政策的转型、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都对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其中也存在政治风险,例如政策调整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策略产生一定影响。
2. 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影响较大。
当前,国内经济增长依然保持良好态势,GDP稳步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如通货膨胀压力、投资增长放缓等,这些都需要企业做好应对措施。
3. 社会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品销售和市场需求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
因此,企业需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推出环保产品,注重社会责任,与社会形成良好互动关系。
4. 科技环境分析科技环境的快速发展对企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效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此外,新兴科技也加速了产业升级和转型,企业需要加强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5. 环境保护分析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企业需要在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违法和不合规行为将会受到更大的处罚,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三、行业环境分析1. 行业市场规模XXX 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据统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XXX 亿元,并且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增长率。
2. 竞争环境分析XXX 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众多。
目前,大公司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而小型企业也在不断涌现。
企业环境分析报告

企业环境分析报告一、宏观环境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政治环境方面,国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同时,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环保、税收等政策的调整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影响。
二、产业环境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
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产业构成了冲击,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市场环境分析。
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定制的趋势日益明显。
消费升级、品牌升级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也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四、竞争环境分析。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产品和价格,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品牌、服务、创新等方面。
同时,国际竞争也在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
五、SWOT分析。
综合以上环境分析,企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在机遇面前,企业需要抓住时机,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挑战面前,企业需要审时度势,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六、结语。
企业环境分析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只有深入分析外部环境,了解市场动态,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企业能够根据环境分析报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实现长远发展。
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环境保护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人口的增加、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业的发展,在人类工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环保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系列的环保技术被研发出来,例如废气净化技术、环保材料、环保新技术等,这些技术为地球环境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开始制定相关的环保政策与法规,使环保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二、环境保护技术的当前应用情况在现代社会,环境保护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废气净化技术是目前环保的主流技术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废气污染也日益严重。
废气净化技术通过采用过滤、吸附、催化等方法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达到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此外,也有许多其他的环保技术,例如环保材料、循环经济等。
这些技术为环境污染的治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环境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环保技术的发展将会朝着多方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 新的净化技术目前废气净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未来发展的趋势将会向着更环保、更高效、更节能的方向发展,例如催化燃烧、膜分离等技术。
2. 智能化、信息化未来环保技术将更多地采用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包括传感器、智能监测、云计算等。
这些技术将帮助企业有效监控废气排放情况、识别污染物种类、分析污染源等,促进环保技术的发展。
3. 循环经济未来环保技术的发展将会逐步向循环经济方向转型。
未来将会逐渐淘汰一次性材料和产品,采用可再生、可循环的环保材料,实现生产过程的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
总之,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展开探讨,分别从技术创新、工业制造、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
在许多行业中,如化工、钢铁、电力等,废气、废水、废渣处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污染物的减排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在智能化、流程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支持下,环保设备的效率和精准度得到了提高。
例如,吸附剂的开发创新,有效解决了废气中污染物的去除,尤其是高浓度、高温的废气脱硫,脱硝等问题。
此外,燃煤电厂废气脱硫和脱硝技术的不断优化,不仅降低了气态污染物的排放,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二、工业制造工业制造也是环境保护技术的一大应用领域。
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例如,新型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还可以改善大气和水质环境。
此外,智能环保仪器的广泛应用,也可以实现企业环保自检、监测和管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完成实时监控和量化评估。
这样,企业只需要进行有效的环保控制和管理,就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的发生,同时确保生产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都源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
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生态平衡。
例如,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恢复湿地、河流等水资源的生态价值。
盐碱地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能源,降低地球生态环境的负担。
四、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保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全面评估污染物的来源、排放和影响程度,提高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保监测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F§d¤ju|-pz×P°Q|v~§i¤§oiP §Uz± ¤j-u{¨t1Lord Kelvin (oK) : “When you can measure what you are speaking about and express it in numbers,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it.”2¤ e3ISO 14000 z¨tCZ 14030 14001 z¨t¨t z q 14063(NWIP) ] 14010 §iPD¨ (O 14020 ) ~¤§O guide 64 14040Rg Rg-ìs{V o±ó~4Z¤§B§@[~q^ X q¤ ^ Xz¨t¤§ùòw oZAp ¤§A¨B qB`C¤§ ùòw B¤éB¤g [¤ 5Z¤}iPG ¤§ùò{ ¨B ~§iPz¨tEMSêI ISO 14001ùò§¤-ICERss§@PX§i ifd ê°T-p¤RPJEPE§Oq-±¤j¨ti} /B /fdü¨t¤§ Z¨-q//¤è× Pd ê`°EA6êIEMSBEPE¤CERsqB78WPwq§O Z§i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Reports nú Environmental Statements §i Environmental Reports ò§i Sustainability Reports ** °ê~¤§i¤ Report dòú¤qZ§iiPi± úù~qL EMS¤§i¤ó ¤@~X§i¤§q z¨°P¨G°D ~°i{°l¨Dòoi¤§P¨G¤§i ¤e[\ , XG§±N¤uwZP¨G¤JEMAS¤@~á ,g¤T,Xú,§i¤eH , -g -|¤T , GW° SHE9~§i¤§t°_P10~§i¤§B§@÷¨¨qh¤§¨ N¨núq° ú¨§iP ¤§§ihúh§i¨-q11~D°¤}êT°÷¤ Y¤v§u ¤á ¤OO é¤OF ¤O¨k W-n¨D d¨La°¤é _ü w28 24 210 7 1815 2 411 5 616 15 55 5 1724 33 240 9 5ê¨: DTTI, 199512°]Ix@e ¤X§i{p100¤j¤q¨100¤j¤qwISO 1400151% 42aikó ISO¨ú±o ISO 14001A¨¤ sy~Ct 77%¤qw]A 14001B¤q°h¤P§ íF¤èA¤}ai{~FAB ¤w 57%¤qwX§iA°l¨ ¤~ZCbe ¤Au 4a ¤qX§iC25W¤jq13~§i¤§B§@÷¨¨qh¤§¨ N¨núq° ú¨§iP ¤§§ihúh§i¨-q14~§i±§~N ±§ §Q`Y ¤q-u a¤è° ~¤áT Oì Oé F Cé °]é U ¨° /OI~ 1 2 7 5 4 3 6 8 9 NA 10 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Sustainability, 19961519931996Lord Kelvin (oK) : “When you can measure what you are speaking about and express it in numbers,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it.” - How to measure and express in the right (well accepted) way ? - How to make sure what you measure and express is appropriate and correct ?16~§i¤§°hF ¨ì @ ¤ §Q ` -n ¨D ¤§ { ×h¤@ O°T, v±a, ~ ¤§-n ú h¤G W ~, ]A F ú h¤T ~P z¨t X, §óhZP ¤r¤§±-z ¤§ h| v~ê§i ¤qU¤ qùò§i Z ¤l¤ ¤è}i{ h¤±N§i¤e @ò §ih ¤J|-±Pg -±ü, §Y,iq, §V¤O{×ê¨:UNEP EI, 199417UD-n~§iWd¤§e[\dòGRI/CERs, WBCSD/CERs ,|-± ,òD CERES/CERs ,¤u~wP¨~-±EU-EMAS/CERs, ISO 14001/CERs z¨t18~§i¤§B§@÷¨¨qh¤§¨ N¨núü¨tq° ú¨§iP ¤§§ihúh§i¨-qgWd19g~§i¤§@-n¨D-n¨D¨ ú°êT§O°¤èVBcH¤N¨cêAH§Qó± BúT¨MC§Q`N¨`A±N§Uóê§OCA. B.ia a.Ty-z b.é c.¤¤ d.§ e.fV C.iA D.i¤ E.A F.idó¤@qê§Apo¤Bo¤§±o±óBzAAía ú¨PBq°YC ¤dókW-¨A±NP~|Bg¤§Déê°Ti{X ¨C s§@L{¤A¤àBGN¤±§AGNK[¨HvT¨M§P_ úC -nD s°]-Iò¤|QB|Tw°]Gò¤-PL¤§iC|Bg¤è-±i¨B±§¤|Qù~AL-§i¤qbY¨ °ìòí{C ¤rBPíF¤O¨DyZALó±t`¤y¤X{b§i¤§C §i¤i{Züb{Bqú¤íF¤W¤@-PC §i¤úXgP§iê[\{ALuXg§¤A íC -YOiàAig¤[T¤§dGAHW[§i¨-iH×C 20 (]A±-P±-P°D )§]Ab§iê¤CU°êz÷có ~§i¤§gWd(CERES) (ISO) (GRI) 89~× CERg-n üEMS21d-pe¤§ü°êdg¤pù ~§i¤§gWdCERES§i¤§e@i¤°H¤U¤Q-nG1. 2. 3. 4. 5. 6. 7. 8. 9. 10.(CERES)¤q (company profile) FB¤z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utPw (workplace health and safety) °PPia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z (product stewardship) P¨°¤§Y (supplier relationships) Mꤧ¨ (use of nature resources) V± (emissions and wastes) uW (compliance) u§PD (priorities and challenges)22°ê¤ ~§i¤§gWd` 1 2 3 4 °ê wq 3.1 §i qh 4.1 4.2 §idòw¤§Wd 4.3 §i¤§°ò-ìh §i¤§e 5.1 §-z 5.2 §i¤§dò 5.3 zh 5.4 z¨tPZ 5.5 pê°T 5.6 §NWü 5.7 ¤T] ¤e d(ISO)(wSx)523y§i¨ó|~§i¤§gWd ¤e 1999~ (ó× )(GRI)2000I.¤qgnú (CEO Statement) II.§i¤ (profile of reporting entity) III.°K-nPü (Summary and key indicators) IV.@P¤ (Vision and strategy) V.FB¤z¨t (policy,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VI.Z (Performance)I. ¤qgnú (CEO Statement) II. ü (key indicators) III. §i¤êé~ (profile of reporting entity) IV.z¨t FB¤ (policy,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V. Y§Q` (stakeholder relationships) VI. zZ (management performance) VII.§@~Z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VIII. ~Z (product performance) IX.ò` (sustainability overview)* 2002~¤ei¤Uü24§°êg¤u~§` ¤@ ¤G ¤T | ¤- ¤q §idò zh z¨t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L -¤jq± ¤ àꨤV± 6.1 àê¨ 6.2 V± ¤C Z 7.1 7.2 7.3 7.4 zZü] §@~Zü] pZü ¤K Zü z¨t[c ¤e ¤qzhnú89~×EMSd-pe¤§CERgü-nB¤zè× ±¨|°Vm ¤~q ò¨óP kOWP¨L-n¨D¨]uW^ z¨t]PBw¨±I zhfd *]pG¤uwB~BO¤X^ ¤§z*]MPIs^ OPIs^ ECIs^P¤°§¨ 8.1 P¤°§¨ 8.2 ¨§ ¤@ §NWü ¤G p¤è25~§i¤§B§@÷¨¨qh¤§¨ N¨núq° ú¨§iP ¤§§ihúh§i¨-q26~§i¤§qhhW DTT ¨-q÷ck°ê 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DTT)÷c (°y¤j|-pP ]B|°PzU °¤q )-n ¤è 8¤j 40¤p 4¤j 20¤p 3¤j 39¤p¨C¤ 0~4¤UNEP IOW w°êUNEP IOW ÷c0~3¤ 0,1 ,3,5¤27DTT¤k§qhd¨-n A. ¤ q ¤ 3 -¤j -zq±¤§ 4 FM -±q¤j ¤qOòoi¤§nHOT ó§_ ú §_ú núP¤qFBBM¨t X ùz sH ê°¤§ 2 zh bo§i¤O§_Ma]§tA ÷ ¨°z dê°T ¨°H¤ bo§i¤O§_¨taqbU-¤PvTdò ÷ -z¤± (p ISO 14001¤¤wq )H ? D 1 -n ¤qp b§i¤O§_MaBpAú§Q- ÷ ¤qú §@{ AHZ¤q§ °D¤e28~§i¤§qh¤k¤§[cz¨t 1. F 2. z¨t 3. zd 4. uW §Q`Y 5. -¤u 6. °k÷P 7. a¤è° 8. §ê 9. ~¨ó| (23%) Input/Output M 10.¨ 11.à 12.¤q 13.°±dPw 14.N~¨GBm 15.o±óBz 16± 17.¤± 18.~z °]êT 19.O¤X 20.vP^X (9%) (37%)UNEP(31%)29~§i¤§qh¤k¤ A.-n ¤q ¤è°w z¨t ¤utê°T ~PA°¤§OS O°D¤R F O¨P§ê q 25 25 25 50 75 50 75 25 25 ¤ v-IOW75% 5% 5% 5% 10% 15% 10% 15% 5% 5%30~§i¤§qh¤k¤ BB~豨 Tê A éCB CERé§i~èIOW (ò¤ 25% 25% 25% 25% 25%)v-15%5% 5% 5%10%5% 5%¤jA ~]-p`¤500%100%31~§i¤§qhU¤èk§G¤q¤èk ~ ±o¤DTT 71.3 66.8 79.9 75.8UNEP 43.9 50.2 49.7 58.6IOW 57.4 48.8 50.9 51.0-§ 57.6 55.2 60.1 61.832¨T¨~ q¤l~ ¤~ ÷±~2000~UNEPP SustainAbility¤q°w @U¤j~§ CERs¤¤ O ÷ °T ê o M 48.5 /¤ 50.0 s ¤] I 42.3~§O¨T±o¤ -§ -39.337.240.346.4 45.9 42.933°ê¤t°ó~§i¤e Ps§@¤èA±§CERs¤±jC §{¤[ó~§iO§_A D±`¤A ¤F qA A D±`A a 7 19 7 4 0 2 ¤ 18.9% 51.4% 18.9% 10.8% 0 5.4%34°ê¤tb±o ° ò áX§i¤§N@ ~ ISO 14001áAù¤K¨HWt°LNX u§ivA¤@¨kt°-pes§@¤Xi Aó°ê~¤j~§¤wXqiAX ×u~ò§i e[ABgB|¤T-±V aAG§°êt°b §V¤OC^¨tbò±oAO-pe~§i ° á §_ X ¨S ISO 14001(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s, CSRs)v )A¤G¤§¨t¤wí EMSq-±ùò§¤u§@¤W¤íja 30 5 2 ¤(¤81.08% 13.51% 5.40%35^¨t°¨S-peX u§iv¤§-ì]{P°÷¤WqApí °-ì]¨óZüPì¤BüW¤§ §N-±§xC-ì] ópós§i±x¤ ¤ @ °hDLN±° | ísxAe-q¤¨L üZ W¤§| üZ ~PAu¤H ì¤]ü ¤ (25.6M )Bu°hD|L±°v 6Ctù(23.3%) 1/3t°í¤@±a 11 10 6 6 4 6¤ 25.6% 23.3% 14.0% 14.0% 9.3% 13.8%36^¨tp±°~§i ° X¤u-n ¤§@ FOì¤{ ì¨ó§U P~t°±gJ¨ §o^Bzé¨t ±°gO§U 줧°tX °ê~§N¤i*¤ 1-D±`¤PNB 6-PNB 2-¤¤PNB 7-D±`PN 3-I¤PNB 4-LN¨B¤* 6.04 5.95 5.95 5.91 5.78 5.76 5.625-IPNB37 y(O-± efficiency)(g-± i°AP¤èV)Aq )¤§i{(eco-ISO 14000¨tC¤§o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