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复式分段统计表教案青岛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段统计》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段统计》

分段统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学会复式分段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2.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3.结合现实统计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学会复式分段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教学难点: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师:谁来说说,你们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师:看来大家都热爱运动,百闻不如一见。

咱们一起去体育课上看一看好不好?师:瞧,同学们跳得多带劲。

下课前,体育老师将同学们分成两小队进行立定跳远,老师把大家的跳远成绩记录下来。

请看大频幕。

【出示情境图】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刚才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都很有价值。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第一小队谁跳的最远,谁跳得最近?”(生直接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以“说喜欢的体育活动”为话题,让学生轻松、自然进入创设的情境,通过观看体育课上跳远的视频,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点。

】二、合作探索1.感受分段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观察得既快又准确!那如果想知道第一小队的跳远成绩怎么样,你还能快速地作出判断吗?为什么?师:那我们能不能将第一小队的成绩整理一下呢?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整理数据后,全班交流。

师:现在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用画“正”字统计数据的过程】师:他们的结果正确吗?和他们结果一样的请举手,你的哪里出错了?师:对于出错的同学你们有什么方法帮他检查一下吗?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意思是将统计的总人数合起来与参加统计的人数进行对比。

也就是说,如果统计时在前面加上合计一项,就能很好的帮助我们检查统计的是否是准确的。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合计的?【课件演示统计表中的合计部分】师:对于刚才这种统计方法,大家有什么意见?谁来说说看。

分段统计表教学设计

分段统计表教学设计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信心,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 交流能力及善于利用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 析与判断。
教学难点: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种不同的表格(单式、复式分段统计表)
提问:你能从这些数据中看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数据比较多、乱、杂,看不出哪个队的成绩好。
提问:用什么办法才能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呢
预设:(1)因为人数相等,所以可以算一算两个队的总成绩,
然后进行比较。
(2)也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算出两个队的平均成绩,
然后进行比较。
(3)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3、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总成绩和平均成绩都能比较出两个队的总体成绩,
如果想要知道
两个队队员成绩的具体差异,我们可以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关于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引导:下面我们就来整理数据。
提问:我们借助什么来整理数据呢想一想,怎么统计才能避免重复或遗漏
复式统计表与复式分段统计表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自主练习及“我 学会了吗” 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 认识复式分段统计表,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 复式统计表与复式分段统计表, 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 分析与判断。
2.在认识、填写、分析分段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 计观念。
提问:你觉得哪个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段统计》说课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段统计》说课

《分段统计》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们执教的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分段统计表》一课。

本节课是基于学校“质疑——探究——拓展”模式下的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一、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在课的开始。

我们创设了两个小队进行跳远测试的情境,并出示两队队员的跳远成绩,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数据又多又乱,不便于进行观察,于是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用表格整理数据,这就让学生感受感受到了统计的必要性;在小组汇报时,我们又通过几组统计表的对比及现实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分段统计的必要性;拓展环节我们又出示了大量的分段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分段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

在课中,我们引导学生在看一看,分一分,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因为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另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三.数学方法化,既收获知识,又获取方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有法可究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看重知识的落实情况,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总结,本节课我们力求不仅将知识落到实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及时梳理学习过程中运用到的学习方法,如:做标记,数一数及统计的一般方法等。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欢迎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四年级数学下册八我锻炼我降__平均数信息窗2复式统计表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四年级数学下册八我锻炼我降__平均数信息窗2复式统计表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信息窗2:复式统计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析与判断。

2.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3.结合现实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灌篮高手》吗?要想打好篮球,对人的身体素质有哪些要求?(出示情境图)教练员为了对红蓝两个篮球队队员的各项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进行了哪个项目的测试?老师把两个队队员的纵跳成绩带来了,(出示红蓝队员纵跳高度成绩)请看大屏幕.看了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2.提出问题谈话:你觉得他们的成绩怎么样?想不想知道哪个队的弹跳力好呢?用什么办法才能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呢?(生各抒己见,会用两个队的总成绩或平均成绩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师予以肯定.)【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合理选取素材,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现实的活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进一步体现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总成绩和平均成绩都能比较出两个队的总体弹跳水平,如果想要知道两个队队员弹跳力的具体差异,又怎么办呢?2.尝试整理,小组交流师:为了便于大家的整理,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表格(单式复式复式分段)请同学们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种统计表将各队的成绩整理一下。

(生整理,师巡视)3.班内交流,体会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小组交流的意见,优化方法,逐步统一到复式分段统计表上来.【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新旧知识的冲突揭示矛盾,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矛盾。

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我,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趋于完美,直至绝大多数孩子认同复式分段统计表来比较两个队的弹跳力才能发现两个队的具体差异。

4.解决问题,解释结果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从这个统计表中能比较容易地看出两个队的弹跳水平,那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表是怎样进行统计的?从复式分段统计表中,你认为哪个队的弹跳力好?为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小结:我们通常把这种统计的方法称为复式分段统计,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四年级数学下册青岛(六三)版_《分段统计表(信息窗2)》教学建议

四年级数学下册青岛(六三)版_《分段统计表(信息窗2)》教学建议

《分段统计表(信息窗2)》教学建议信息窗2——立定跳远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同学们正在进行立定跳远测试的情境,主要信息是1小队和第2小队立定跳远成绩。

借助问题“你能将第1小队立定跳远的成绩整理一下吗”、“你能将第2小队立定跳远的成绩整理一下吗”、“哪个队的成绩好些”,引入对单式分段统计、复式分段统计知识的学习。

通过该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学会运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境图提示的活动项目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与体育课结合组织比赛活动。

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成绩记录。

课堂上根据本班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统计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有两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探索认识单式分段统计表。

绿点问题是巩固单式分段统计的方法。

第二个红点问题是通过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些,认识复式分段统计表。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你能将第1小队立定跳远的成绩整理一下吗?”教材呈现了学生的对话,产生分段统计的必要,然后出示单式分段统计表,并对所填写的分段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分段统计的好处。

教学时,可以采用教材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利用课前学生搜集到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哪个队立定跳远成绩好些”、“第1小队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先解决“第1小队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

解决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据很凌乱,如不加以整理很难进行统计。

怎样整理呢?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先探讨立定跳远的成绩可以分成哪几段,再数一数每个成绩段的人数,最后填写统计表。

对于如何分段,这里虽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应让其知道,段的区间应等值,数据不遗漏,做到分段科学合理。

最后,引导学生对分段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你能将第2小队的成绩整理一下吗?”教材呈现的是分段统计表。

信息窗二(分段统计表)-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分段统计表)-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分段统计表)-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分段统计表的概念•能够根据分段统计表回答问题•通过实际操作统计数据,掌握基本的分析数据方法教学重点•分段统计表的应用•实际数据的操作和统计教学难点•利用分段统计表回答问题教学准备•PPT讲解•分段统计表模板•实际数据教学步骤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PPT讲解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讲解分段统计表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PPT表格的形式,讲解分段统计表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表格中每个元素的含义,如表头、左侧标签以及数据项。

3. 利用模板练习老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分段统计表模板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模板中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填写表格。

4. 实际数据统计在练习了模板后,老师提供实际数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统计,以测试他们对分段统计表的掌握程度。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数据录入,引导学生一起填写表格,并逐步分析数据,让学生体验实际操作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5. 回答问题根据讲解和练习,学生已经对分段统计表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了检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老师可以提问一些关于分段统计表的问题并让学生回答。

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段统计表的概念、应用以及实际操作方法。

通过练习模板和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数据方法,并真正理解了分段统计表的含义和作用。

注意事项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基本数据统计法的理解•在数据操作和分析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课程结束时,需要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反思和巩固知识。

复式统计表与复式分段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与复式分段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与复式分段统计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3~10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2.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3.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结合现实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教学难点: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喜欢)要想打好篮球,对人的身体素质有哪些要求?(出示情境图)师:教练员为了对红蓝两个篮球队队员的各项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进行了纵跳高度的测试?老师把两个队队员的纵跳成绩带来了,(出示红蓝队员纵跳高度成绩)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情境图)师:通过情境图提供的数据,你有什么问题?(哪个队的弹跳力好?)师:在我们研究之前,你们不妨猜一猜。

(生:…..)师:要想知道哪个队的弹跳力好?我们可以怎样考虑?(生:求平均数、总数……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肯定)刚才同学们的方法能比较出两个队的整体弹跳水平,如果想知道两个队队员弹跳力的具体差异,又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统计。

板书部分课题:统计【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合理选取素材,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现实的活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进一步体现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出示目标谈话:请同学们带着从信息窗上得到的信息看一看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1.结合具体实例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2.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3.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指名学生读)(三)自学指导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老师为大家提供的指导意见。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复式分段统计表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复式分段统计表

复式分段统计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析与判断。

2.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3.结合现实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一课时复式分段统计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灌篮高手》吗?要想打好篮球,对人的身体素质有哪些要求?(出示情境图)教练员为了对红蓝两个篮球队队员的各项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进行了哪个项目的测试?老师把两个队队员的纵跳成绩带来了,(出示红蓝队员纵跳高度成绩)请看大屏幕。

看了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2.提出问题谈话:你觉得他们的成绩怎么样?想不想知道哪个队的弹跳力好呢?用什么办法才能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呢?(生各抒己见,会用两个队的总成绩或平均成绩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师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合理选取素材,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现实的活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进一步体现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总成绩和平均成绩都能比较出两个队的总体弹跳水平,如果想要知道两个队队员弹跳力的具体差异,又怎么办呢?2.尝试整理,小组交流师:为了便于大家的整理,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表格(单式复式复式分段)请同学们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种统计表将各队的成绩整理一下。

(生整理,师巡视)3.班内交流,体会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小组交流的意见,优化方法,逐步统一到复式分段统计表上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新旧知识的冲突揭示矛盾,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矛盾。

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我,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趋于完美,直至绝大多数孩子认同复式分段统计表来比较两个队的弹跳力才能发现两个队的具体差异。

4.解决问题,解释结果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从这个统计表中能比较容易地看出两个队的弹跳水平,那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表是怎样进行统计的?从复式分段统计表中,你认为哪个队的弹跳力好?为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小结:我们通常把这种统计的方法称为复式分段统计,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灌篮高手》吗?要想打好篮球,对人的身体素质有哪些
要求?(出示情境图)教练员为了对红蓝两个篮球队队员的各项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进行了哪个项
目的测试?老师把两个队队员的纵跳成绩带来了, (出示红蓝队员纵跳高度成绩)请看大屏幕。看了
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
2.提出问题
谈话:你觉得他们的成绩怎么样?想不想知道哪个队的弹跳力好呢?用什么办法才能比较出哪个队
身 高(厘 米)
合计
120~ 129
130~ 139
人数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 哪个身高段的人最多?
2. 鼓号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三、自主练习,综合应用
1.自主练习第 3 题
( 1)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 2)班内交流统计结果
140~ 149
用心 爱心 专心
3
( 3)从统计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信息窗 2:复式分段统计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103~104页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创设了篮球队员正在测试纵跳高度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哪个队的弹跳力
好”的问题,学习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具体差异。
2.统计
四( 1)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

90 ~
80 ~
70 ~
60 ~
50 ~
50 以

100
89
79
69
59


21
12
3
2
1
1

四( 2)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

90 ~
80 ~
70 ~
60 ~
50 ~
50 以

100
89
79
69
59


18
15
5
1
1
0

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


90 ~
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小组交流的意见,优化方法,逐步统一到复式分段统计表上来。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新旧知识的冲突揭示矛盾,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矛盾。学
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我,使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趋于完美,直至绝大多数孩子认
同复式分段统计表来比较两个队的弹跳力才能发现两个队的具体差异。
【设计意图】 回顾知识点,给学生再次在脑海中打下烙印。
二、基本训练
实验小学准备为鼓号队购买服装,下面是他们的身高记录。
(单位厘米)
136 134 124 132 127 130 127 128 130 144
126 133 126 135 141 147 141 134 138 137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析与判断。 2.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3.结合现实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式分段统计表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话引入
80 ~
70 ~
60 ~
50 ~
50
数 数 100
89
79
69
59
以下


1班
2班
( 1) 独立完成
( 2) 谈话:你能分析一下这两个班的成绩吗?
3.四年级 1 班同学古诗考试成绩如下: (单位 首)
男同学背诵情况
女同学背诵情况
51 23 72 100 96
35 62 78 58 71
12 33 42 58 56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的?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使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讨论起来了。学生亲身经历了收集信息,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处理信息的过程。其间,课堂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地观察思考。他们能够根据自 己统计的数据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提问,互相解答。使他们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了成功的体 验,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 而且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61 59 45 68 100
48 21 48 53 64
90 82 75 63 84
五 级: 100 ~ 119 首
四 级: 80 ~ 99 首
三 级: 60 ~ 79 首
二 级: 40 ~ 59 首
一 级: 20 ~ 39 首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的成绩好呢?
(生各抒己见,会用两个队的总成绩或平均成绩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师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合理选取素材,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现实的活情境中
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进一步体现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Hale Waihona Puke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用心 爱心 专心
1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有的结论都由学生提出,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方法。
三.巩固应用
自主完成自主练习第 2题
1.学生两人合作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统计结果
3.进一步体会分段统计的作用
师:从统计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 给每位学生都创造了感受统计过程的机会。
四.课堂总结:
4.解决问题,解释结果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从这个统计表中能比较容易地看出两个队的弹跳水平,那么请你仔细观
察一下,这个统计表是怎样进行统计的?从复式分段统计表中,
你认为哪个队的弹跳力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
小结:我们通常把这种统计的方法称为复式分段统计,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设计意图】 统计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整理数据和处理信息过程中,通过组织小
师:总成绩和平均成绩都能比较出两个队的总体弹跳水平,如果想要知道两个队队员弹跳力的
具体差异,又怎么办呢?
2.尝试整理,小组交流
师:为了便于大家的整理,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表格(单式
复式 复式分段)请
同学们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种统计表将各队的成绩整理一下。
(生整理,师巡视)
3.班内交流,体会方法
第二课时 复式分段统计表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
1.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复式分段统计表的哪些知识?
2. 如何制作一个复式分段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