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耳鼻喉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涉及耳、鼻、喉及头颈部的各种疾病。

本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诊疗流程,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诊疗方案1.1 问诊问诊是诊疗过程中的首要步骤,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既往史、家族史等相关信息。

1.1.1 病史采集- 全身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等。

- 现病史:发病情况、病程、症状的演变、伴随症状等。

- 既往史:包括全身性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 家族史:关注遗传性疾病、肿瘤等病史。

1.1.2 症状询问- 耳部: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溢液等。

- 鼻部:鼻塞、鼻出血、鼻涕、嗅觉减退等。

- 喉部:声音嘶哑、咳嗽、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 头颈部:疼痛、肿块等。

1.2 体格检查耳鼻喉科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望、触、听、嗅四诊。

1.2.1 望诊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面色等。

重点观察耳、鼻、喉及头颈部的外观,如耳廓、鼻翼、鼻涕、喉咙等。

1.2.2 触诊- 耳部:检查耳郭、外耳道、乳突等。

- 鼻部:检查鼻腔、鼻窦、鼻中隔等。

- 喉部:检查喉部、甲状腺等。

- 头颈部:检查淋巴结、血管、肌肉等。

1.2.3 听诊听诊主要包括喉部、气管、肺部等,注意呼吸音、咳嗽音、哮鸣音等。

1.2.4 嗅诊评估患者的嗅觉功能。

1.3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如听力测试、鼻内镜检查、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1.4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二、操作规范2.1 术前准备- 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

- 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 药物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相应的抗生素、止血药物等。

2.2 手术操作规范-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术步骤。

耳鼻喉科操作规章制度

耳鼻喉科操作规章制度

耳鼻喉科操作规章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耳鼻喉科门诊工作,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明确门诊操作流程,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门诊工作时间1.门诊工作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

2.门诊预约时间:提前1天电话预约或到门诊窗口现场预约,不接受当日预约。

3.门诊候诊时间:患者需于预约时间提前15分钟到达门诊,逾时视同主动放弃门诊资格。

4.发病急性者可以直接前往急诊科室等耳鼻喉科医师排查。

三、门诊服务流程1.门诊挂号:患者到门诊窗口报到,提供基本信息,领取挂号条。

2.医生诊断: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专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3.检查治疗:医生根据诊断需要进行相应检查或治疗。

4.就诊完成:医生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法,提供用药说明或手术指导。

5.门诊缴费:患者持挂号条到窗口缴费,取回发票。

6.门诊评价:患者可在门诊结束后填写评价表,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价。

四、门诊安全管理1.医生诊断:医生应认真核对患者病史,遵循诊疗规范,不得随意更改诊断方案。

2.检查治疗:医生需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或治疗,保证操作安全。

3.医护配合:医生和护士需配合默契,确保患者接受正确治疗。

4.药品用量: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药物剂量。

5.患者隐私:严格保护患者隐私,不得外泄患者信息。

六、门诊纪律要求1.遵守规章制度:医护人员需遵守门诊规章制度,不得私自决定治疗方案。

2.文明待人:医护人员与患者应文明交往,不得使用粗暴行为。

3.服从安排:医护人员应服从领导安排,不得私自调换值班时间。

4.保持卫生:医护人员需保持工作环境卫生,勤洗手,穿戴工作服。

五、门诊窗口工作制度1.窗口开放时间:窗口工作时间与门诊同步,提供挂号服务。

2.接待患者:窗口工作人员需礼貌接待患者,询问患者需求,协助挂号。

3.收费结算:窗口工作人员负责患者缴费和开具发票,保证费用清晰明细。

4.医生安排:窗口工作人员协助医生安排就诊顺序,提高门诊效率。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涵盖了以下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技术操作规范
1. 操作准备
- 确保手术室和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 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材料,并确保其数量和有效期。

- 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过敏史,并向患者解释操作流程和风险。

2. 操作步骤
- XXXXXX操作步骤1:XXXXXX
- XXXXXX操作步骤2:XXXXXX
- XXXXXX操作步骤3:XXXXXX
- XXXXXX操作步骤4:XXXXXX
3. 操作注意事项
- 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注意卫生防护。

- 根据操作步骤合理选择器械和药物,并正确操作。

-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及时调整操作步骤和速度。

4. 操作后处理
- 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操作结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 清洁和消毒操作区域及器械。

- 记录操作的详细信息,如操作时间、器械使用情况和患者反
应等。

XXXXXX技术操作规范
(按照上述格式继续列出其他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旨在帮助医
生准确、安全地进行相关操作。

医疗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
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调整。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耳鼻喉科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规范适用于耳鼻喉科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历,确保操作针对正确的患者。

2. 准备设备和材料:检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清洁消毒。

3. 提供必要的解释和信息:向患者解释诊疗技术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三、操作流程根据具体的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以下是一般操作流程的基本步骤:1. 准备患者: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并做好舒适和隐私的准备。

2. 检查和评估:仔细检查患者的耳鼻喉症状和病情,记录观察结果和相关信息。

3. 实施诊疗技术:按照医疗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诊疗技术操作,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监测和观察: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措施或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5. 完成操作:完成诊疗技术操作后,整理好操作区域,评估操作效果,并记录相关信息。

6. 提供必要的后续指导:向患者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和注意事项,并解答其可能的问题。

四、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在进行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1. 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操作前后要对操作区域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2.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根据标准操作程序,对使用过的设备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4. 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和应用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五、术后护理和随访术后护理和随访是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具体内容应根据操作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而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观察和评估术后症状:持续观察和记录术后患者的症状、疼痛程度和出血情况等。

耳鼻喉科规章制度范本

耳鼻喉科规章制度范本

耳鼻喉科规章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耳鼻喉科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耳鼻喉科全体医护人员、实习生、进修生和工作人员。

二、诊疗管理第三条耳鼻喉科诊疗活动应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严格执行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条耳鼻喉科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的诊疗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

第五条耳鼻喉科应建立健全预约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公平就诊。

第六条耳鼻喉科应加强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管理,确保急救设备、药品和技术的配备与使用。

三、护理管理第七条耳鼻喉科护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护理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第八条耳鼻喉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护理水平。

第九条耳鼻喉科应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严格执行床旁护理制度,确保患者舒适和隐私。

四、感染管理第十条耳鼻喉科应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第十一条耳鼻喉科医护人员应遵循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五、人员管理第十二条耳鼻喉科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十三条耳鼻喉科医护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严禁收受贿赂,保持廉洁从业。

第十四条耳鼻喉科应加强实习生、进修生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诊疗活动安全。

六、质量控制与评价第十五条耳鼻喉科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第十六条耳鼻喉科应关注患者满意度,积极倾听患者意见和建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七、应急预案第十七条耳鼻喉科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职责,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第十八条耳鼻喉科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八、附则第十九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章制度与本规章制度不符的,以本规章制度为准。

(完整版)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第一篇鼻科学4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4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4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6第二章鼻中隔疾病7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7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8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10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10 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0第三节下鼻甲成形术11第四章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12第一节鼻腔填塞12第二节血管结扎14第五章鼻炎、鼻窦炎手术16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16第二节鼻内镜检查术17第三节鼻窦负压置换术18第六章鼻内镜下鼻窦及鼻中隔矫正术19 第一节鼻内镜鼻窦手术19第二节儿童鼻内镜检查术28第三节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29第四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0第五节后鼻孔闭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32 第七章鼻及唇腭整复手术34第一节整复外科概述34第二节鼻部整复手术39第二篇咽科学48第八章咽部创伤及咽部异物48第一节茎突截短术48第九章咽淋巴环疾病50第一节扁桃体切除术50第十章咽部及颈深部脓肿51第一节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51 第二节咽旁脓肿切开排脓术52第三节脓性颌下炎切开引流术53第十一章咽部良、恶性肿瘤手术54 第一节颈外动脉结扎术54第二节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55第二节扁桃体肿瘤切除术56第三篇喉科学57第十二章喉创伤、喉狭窄及喉异物57 第一节急性喉外伤手术57第十三章喉麻醉及检查术60第一节喉腔表面麻醉60第二节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61第三节支撑喉镜下手术62第十四章喉感觉、发声障碍及喉肿瘤切除术63 第一节喉显微手术63第二节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64第三节喉裂开术65第四篇耳科学66第十五章耳损伤及后天性畸形66第一节耳郭部分缺损的修复术66第二节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治疗68第十六章耳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69第一节鼓膜穿刺69第二节鼓膜切开70第三节鼓膜修补术71第四节乳突根治手术72第五节改良乳突根治术74第六节单纯乳突凿开术74第十七章传导性耳聋75第一节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75第十八章耳源性眩晕77第一节甘油试验77第二节温度试验78第三节位置性眼震检查法80第四节变位性眼震检查法81第五节耳石复位法82第六节迷路瘘管试验83第七节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梅尼埃病85 第五篇气管、食管学86第19章气管切开术8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一篇鼻科学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要求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要求
- 对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 针对不同疾病,可以借助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辅助手段,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治疗要求
- 根据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特点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对于感染性疾病,应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对于慢性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要求
- 对于治疗后的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 随访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注意事项
- 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循医疗伦理规范,尊重患者的隐私和自主权。

- 诊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未授权人员。

- 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以上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的概览,希望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1.引言耳鼻喉科是专门研究和治疗耳、鼻、喉及颅面部相关疾病的医学科室。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耳鼻喉科临床诊疗工作日益重要,因此制定一份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对于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和规范操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2.目的本指南旨在为耳鼻喉科医务人员提供一份全面、规范的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3.临床诊疗指南3.1 耳科详细记录患者病史,包括疾病发生时间、症状、疼痛程度等。

进行耳腔检查,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观察、听力测试等。

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2 鼻科进行鼻腔和鼻窦的检查,包括鼻腔内视镜检查、鼻窦CT等。

根据检查结果,判断鼻腔和鼻窦是否存在异常,如鼻息肉、鼻咽癌等。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等。

3.3 喉科进行喉部检查,包括喉镜检查、声带功能评估等。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声带损伤、声音嘶哑等症状。

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声带保护、药物治疗等。

4.操作规范4.1 安全操作耳鼻喉科医务人员需穿戴干净、灭菌的手术服和手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原则,如规范使用消毒液、避免交叉感染等。

4.2 仪器设备使用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各类耳鼻喉科设备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及时维修或更换。

在使用设备时,要按照操作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误操作。

4.3 患者沟通和知情在诊疗过程中,耳鼻喉科医务人员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告知患者诊疗流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

患者知情后,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减少误解和纠纷。

5.结束语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制定对于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和规范操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步骤,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指南将根据实践情况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和临床实践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1)突发性耳聋 (1)梅尼埃病 (3)急性中耳炎 (7)咽部异物 (8)急性会厌炎 (9)会厌囊肿 (10)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 (10)声带息肉 (13)鼻骨骨折 (13)慢性肥厚性鼻炎 (14)鼻出血 (14)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 (16)鼻骨骨折复位术 (16)鼻腔填塞 (17)扁桃体切除术 (18)鼓膜穿刺 (19)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突发性耳聋【概念】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大于等于20dBHL。

【病因】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一种感音性聋。

近20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多为单侧性,双侧者少见。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目前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

【分型】1. 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失大于等于20dBHL。

2. 高频下降型:2000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 Hz处听力损失大于等于20dBHL。

3. 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至8000 Hz平均听阈小于等于80 dBHL。

4. 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平均听阈大于等于81 dBHL。

【临床表现】1.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2. 耳鸣(约90%)。

3. 耳闷胀感(约50%)。

4. 眩晕或头晕(约30%)。

5. 听觉过敏或重听。

6. 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7. 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诊断依据】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大于等于20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检查】1. 耳科检查。

2. 音叉检查。

3. 纯音测听。

4. 声导抗检查。

5. 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

6. 其他听力学检查(耳声发射、ABR、耳蜗电图、言语测听等)。

7. 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应注意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选择颞骨CT检查。

8.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等。

9. 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IV等。

10. 对伴有眩晕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

【治疗】根据听力曲线分型对突发性聋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突聋均有效,合理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要好;低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下降型次之,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

一、一般治疗建议:1. 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1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60mg),晨起顿服;甲泼尼松40mg或地塞米松10mg。

局部给药可为补救性治疗,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

3. 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

4. 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

5. 高压氧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6. 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

二、分型治疗推荐方案1. 低频下降型:由于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平均听力损失小于30dB者,可口服给药(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倍他司汀、马粟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听力损失大于等于30dB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少部分患者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药物。

2. 高频下降型:改善微循环药物(银杏叶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离子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营养神经类药物(甲钴胺等)。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3. 全频下降型(包括平坦型和全聋型):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巴曲酶);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

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疗效分级】1.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2.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

3.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

4.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

梅尼埃病【概念】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诊断依据】1.2次或2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min至12h。

2.病程中至少有一次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耳有低到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3.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药物中毒性眩晕、后循环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此外,还需要排除继发性膜迷路积水。

【临床分期】根据患者最近6个月内间歇期听力最差时0.5、1.0及2.0 kHz纯音的平均听阈进行分期。

梅尼埃病的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关。

双侧梅尼埃病,需分别确定两侧的临床分期。

一期:平均听阈≤25dBHL;二期:平均听阈为26~40dBHL;三期:平均听阈为41~70dBHL;四期:平均听阈>70dBHL。

【可疑诊断(梅尼埃病待诊)】1. 仅有1次眩晕发作,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耳鸣和耳胀满感。

2. 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每次持续20min至数小时。

听力正常,不伴耳鸣及耳胀满感。

3. 波动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可出现重振现象。

无明显眩晕发作。

符合以上任何一条为可疑诊断。

对于可疑诊断者根据条件可进一步行甘油实验、耳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蜗电图、耳声发射及前庭功能检查。

【检查】一、基本检查包括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

二、根据情况可以选择的检查项目1.听力学检查:包括脱水剂试验、耳蜗电图、耳声发射(OAE)、听陛脑干反应(ABR)等Ⅲ驯。

2.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凝视眼震、视动、平稳跟踪、扫视、位置试验、冷热试验、旋转试验、摇头试验、头脉冲试验、前庭白旋转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主观垂直视觉/主观水平视觉等|。

3.平衡功能检查:静态或动态姿势描记、平衡感觉整合能力测试以及步态评价等|。

4.耳鸣检查:耳鸣声调及强度匹配检查。

5.影像学检查:首选含内听道一桥小脑角的颅脑Mm,有条件者可行钆造影内耳膜迷路MRI成像旧。

6.病因学检查:包括免疫学检查、变应原检查、遗传学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等。

【治疗】治疗目的:减少或控制眩晕发作,保存听力,减轻耳鸣及耳闷胀感。

一、发作期的治疗治疗原则:控制眩晕、对症治疗。

(一)前庭抑制剂包括抗组胺类、苯二氮革类、抗胆碱能类以及抗多巴胺类药物,可有效控制眩晕急性发作,原则上使用不超过72h。

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异丙嗪、苯海拉明、安定、氯苯甲嗪、普鲁氯嗪、氟哌利多等。

(二)糖皮质激素如果急性期眩晕症状严重或听力下降明显,可酌情口服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

(三)支持治疗如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可加用补液支持治疗。

注:对诊断明确的患者,按上述方案治疗的同时可加用甘露醇、碳酸氢钠等脱水剂。

二、间歇期的治疗治疗原则:减少、控制或预防眩晕发作,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现存的内耳功能。

(一)患者教育向患者解释梅尼埃病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自然病程规律、可能的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

做好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二)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不良情绪、压力等诱发因素。

建议患者减少盐分摄人,避免咖啡因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制品、烟草和酒精类制品的摄入|。

(三)倍他司汀可以改善内耳血供、平衡双侧前庭神经核放电率以及通过与中枢组胺受体的结合,达到控制眩晕发作的目的。

(四)利尿剂有减轻内淋巴积水的作用,可以控制眩晕的发作。

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双氢克尿噻、氨苯蝶啶等,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钾浓度。

(五)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患者眩晕发作,治疗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内淋巴积水状态、调节免疫功能等有关。

该方法对患者耳蜗及前庭功能无损伤,初始注射效果不佳者可重复鼓室给药,以提高眩晕控制率。

(六)鼓室低压脉冲治疗可减少眩晕发作频率,对听力无明显影响。

其治疗机制不清,可能与压力促进内淋巴吸收有关。

通常先行鼓膜置通气管,治疗次数根据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而定。

(七)鼓室注射庆大霉素可有效控制大部分患者的眩晕症状(80%~90%),注射耳听力损失的发生率约为10%~30%,其机制与单侧化学迷路切除有关。

对于单侧发病、年龄小于65岁、眩晕发作频繁、剧烈,保守治疗无效的三期及以上梅尼埃病患者,可考虑鼓室注射庆大霉素(建议采用低浓度、长间隔的方式),治疗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

(八)手术治疗包括内淋巴囊手术、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前庭神经切断术、迷路切除术等。

适应证为眩晕发作频繁、剧烈,6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1.内淋巴囊手术:包括内淋巴囊减压术和内淋巴囊引流术,手术旨在减轻内淋巴压力,对听力和前庭功能多无损伤。

适应证:三期及部分眩晕症状严重、有强烈手术意愿的二期梅尼埃病患者。

鉴于晚期梅尼埃病患者常发生内淋巴囊萎缩和内淋巴管闭塞,因此四期梅尼埃病患者不建议行内淋巴囊手术。

2.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可有效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发作,机制尚未明确,部分患者的听力和前庭功能可能会受到损伤。

适应证:原则上适用于四期梅尼埃病患者;对于部分三期患者、内淋巴囊手术无效、言语识别率小于50%且强烈要求手术者也可以行该手术治疗。

3.前庭神经切断术:旨在去除前庭神经传人,手术完全破坏前庭功能,对听力可能会产生影响怛引。

适应证:前期治疗(包括非手术及手术)无效的四期梅尼埃病患者。

4.迷路切除术:旨在破坏前庭终器,手术完全破坏听力及前庭功能。

适应证:无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实用听力、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及手术)无效的四期梅尼埃病患者。

三、前庭和听力康复治疗治疗梅尼埃病,在控制眩晕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保留耳蜗及前庭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适应证为稳定、无波动性前庭功能损伤的梅尼埃病患者,可缓解头晕,改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前庭康复训 练的方法包括一般性前庭康复治疗、个体化前庭康复治疗以及基于虚拟现实的平衡康复训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