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操作使用规范(标准版)

合集下载

--心电监护仪使用管理规范()

--心电监护仪使用管理规范()

--心电监护仪使用管理规范()————————————————————————————————作者:————————————————————————————————日期:心电监护仪使用管理规范一、心电监护操作程序1. 准备物品。

主要有心电监护仪、心电血压插件联接导线、电极片、生理盐水棉球、配套的血压袖带。

2. 操作程序如下:(1)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

(2)将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

(3)打开主开关。

(4)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患者胸部贴电极处皮肤。

(5)贴电极片,连接心电导联线,屏幕上心电示波出现(6)选择合适的袖带,将袖带绑在至肘窝上两横指处。

(7)设置报警限和测量时间。

3. 五个电极安放位置如下。

右上 (RA) :右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 (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 (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 (LA) :左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下 (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二、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报警值的设置规范:1、目的:提醒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及处理突发危及生命的事件2、报警范围设置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报警范围并及时调整,避免漏报及无效观察,满足病情观察及治疗的需求。

3、在备用状态时,使用监护仪自身设置的正常范围:打开电源,监护仪设置,50次/分≤H R≤120次/分,90mmhg≤SBP≤160mmhg,90%≤SPO2≤100%,8次/分≤R≤30次/分4、监护状态下,与医疗相结合,个性化设置允许的最低安全范围。

一般情况下,心率、血压的报警值设定如下:(1)心率:在病人实际心率基础上±5-20次/分实际心率值≤60次/分60-69次/分70-120次/分≥120次/分安全范围上限+20 +20 +20 +10 下限-5 -10 -20 -20(2)血压:收缩压为报警参数,在病人实际收缩压基础上±10-20mmhg 实际收缩压≤100mmhg100-160mmhg ≥160mmhg安全范围上限+20 +20 +10下限-10 -20 -20舒张压为报警参数时,在病人实际舒张压基础上±10-20mmhg实际舒张压≤70mmhg70-90mmhg ≥90mmhg安全范围上限+20 +20 +10 下限-10 -20 -20(3)呼吸:一般10-30次/分,当R﹥30次/分,上限酌情±5-10次/分。

心电监护的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的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的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操作规程》
一、检查设备
1. 打开心电监护仪,确认电源和电池状态正常。

2. 检查心电导联电缆和传感器,确保连接正确并无损坏。

3. 确认监护仪屏幕清晰,各功能键正常。

二、准备操作
1. 根据医嘱确定需要监护的导联数和位置,准备相应的心电导联。

2. 将心电导联电缆连接到监护仪,确认连接正确无误。

3. 为患者选取合适的导联位置,清洁皮肤并剪短过长的毛发。

三、安装传感器
1. 根据医嘱确定需要安装的心电传感器,确保传感器无损坏。

2. 按照说明书指引正确安装传感器,确保贴合患者皮肤并保持稳定。

四、启动监护
1. 启动心电监护仪,确认监护仪屏幕显示正常。

2. 检查各导联是否正常显示心电波形,调节增益和滤波器以确保波形清晰稳定。

五、记录监护数据
1. 在监护记录单上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监护仪的相关设定。

2. 按照医嘱要求定时记录患者的心电波形和相关数据,并及时
报告异常情况。

六、结束监护
1. 在患者不再需要心电监护时,按照规程逐步撤除心电导联和传感器。

2. 关闭心电监护仪,清洁并整理好监护仪和相关设备。

七、注意事项
1. 在操作心电监护仪时,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错误操作或漏诊。

2. 需要定期检查并维护心电监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报警。

本规程为心电监护操作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医嘱要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监护效果。

心电监护仪操作使用规范(标准版)

心电监护仪操作使用规范(标准版)

心电监护仪操作使用规范心电监护仪可对急、危重患者的心电及其他功能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与分析,并在生理参数超出正常设定值时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必要的处理,是医护人员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及抢救的重要设备。

【基本结构与功能】临床配备的心电监护系统一般由4~6台床旁监护仪和中心台、中心显示系统、彩色显示系统、热显示记录仪共同组成。

心电监护仪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包括:1.心电信号输入心电信号输入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临床上前者最常用。

有线通过导线及电极片将患者心电信号输入监护仪内。

该方式受干扰程度轻,心电信号真实可靠,但是要求患者必须卧床;无线方式一般常用于观察患者动态活动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即将患者皮肤接触电极的心电信号通过导线引入一个小型携带式无线心电信号发射装置盒,再通过无线电将心电信号传至心电监护仪的接收器,通过解码并放大,还原为心电波。

该方式接收信号的范围宽,不受病房条件的约束,适用于可以起床活动的患者,但是心电信号容易受外界电波的干扰出现一定的伪差。

2.显示器目前较多使用的是存储显示器,其特点是可以处理并且存储信息。

心电图显示呈规则的滑动,一旦发生短暂的异常心电图时可以冻结,随时直接观察实时心电信号,增强发现异常心电图信号的机会。

3.记录器目前大多数监护仪都有记录装置。

常采用热笔型记录,也有采用热阵式记录,后者记录更为清晰、完整,还可以显示文字报告以及数据记录。

4、报警装置目前先进的心电监护仪不仅只对心率低于或者高于设定的上下限值进行报警,还能对某些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归类并予报警。

5.其他附属装置先进的心电监护仪还能对呼吸频率及呼吸波、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有创血流动学、体温、血pH值以及血钾、钠、钙等电解质浓度进行持续的监测。

【工作原理】通过特定的传感系统如电极、压力传感器、探头等来接收患者各种信息,感应患者各种生理变化,经导线输入到换能系统并且放大信息,经过进一步计算和分析,最后在显示屏中的功能模块中显示出来。

心电监护仪标准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仪标准操作规程

二、心电监护仪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步骤
1.本监护仪为模块可移动的监护仪,模块设定可通过监护仪,也可
通过模块本身来设定。

2.打开电源开关,按Standby键,使机器处于待机状态,备用。

3.病人转入后先给病人连接SpO2探头。

4.贴附心电电极:3导联的电极位置为红(右锁骨下窝)、黄(左锁
骨下窝)、绿(左肋缘下);5导联的电极位置为白(右锁骨下窝)、黑(左锁骨下窝)、红(左肋缘下)、绿(右肋缘下)、棕(胸骨右缘第4肋)。

连接心电导联。

5.连接血压计袖带。

6.根据情况选择所需要的心电导联,一般选择Ⅱ导。

7.根据需要选择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一般,刚下手术病人,间隔
时间设为5分钟,病情相对平稳的病人设定为45分钟。

8.根据情况选择所需监护类型,如标准、外科等,该项目可通过“监
护仪设定”来进行选择。

9.该监护仪为四通道显示,各通道内容可在“显示器”设定中进行,
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10. 一般打开监护仪,连接好电极后,监护可自动进行。

注意事项
1.血氧饱和度探头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使用腕套,以防止前端反
复折叠造成探头损坏。

2.等待病人转入的过程中,应使用待机状态保护屏幕。

3.机器的报警设置不应关闭。

仪器维护保养
1.每天对仪器进行清洁工作,机器表面可用软布沾清水擦拭,屏幕
用柔软的干布擦拭。

2.与病人相连的导联线应用清水或肥皂水擦拭干净。

3. 血压袖带外部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后消毒备用,气囊部分擦拭。

心电监护仪操作规程(小)

心电监护仪操作规程(小)

心电监护仪操作规程
1. 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协助病人排尿。

2. 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3. 将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

解开病人上衣纽扣,暴露胸部。

4. 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者贴电极处皮肤,去除油脂和污垢。

5. 贴电极片,连接心电导联线,屏幕上心电示波出现。

心电监护仪电极安放的位置如下:
右上(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下(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6. 将血压计袖带绑在至肘窝上两横指处,测量部位应与心脏保
持水平。

7. 连接血氧传感器,探头电缆线应沿手背安放,每2h更换一次
测量部位,
8. 根据病情进行监护参数调节及报警功能设置。

9. 病情平稳后,遵医嘱结束心电监护,向病人解释,关机。


离导联线,摘除电极膜,用干纱布擦净贴电极贴膜处皮肤,协助病人穿好衣服,整理床单位。

10. 拔下电源线,查对及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编制:杨月审批:
日期:2011年8月10日日期:。

心电监护仪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仪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仪操作规程
一、目的
实时、连续、回顾地监护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

二、适用人群
全院医务人员
三、内容
1.核对患者,解释目的,安置舒适体位。

2.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主机开关。

3.无创血压监测:绑血压计袖带;按测量键(NIBP);设定测量间隔时间。

4.心电监测:暴露胸部,正确定位,清洁皮肤,连接心电导联线。

5.SPO2监测:安放在合适部位红点照指甲。

6.根据患者情况,设定各参数及报警范围。

7.调至主屏,巡视监护并记录,及时处理报警。

8.停止监护,解释,整理物品进行终末处理。

注意事项:
1.注意导联线放置平整,勿弯曲、打折,防止断裂。

2.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胸导(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3.导联线与监护仪连接准确,轻插轻拔。

4.监测时按照不同的年龄、病种设置监测的报警范围。

5.保持监护仪外表清洁,仪器上不得放置物品,避免潮湿,避免随意移动。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标准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标准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标准
演讲人
2023-08-18
安放病人前先作病人皮肤准备
目录
氧饱和度的报警高限100%,报警低限90%。将SPO
一、定义:心电监护是病人心电活动的连续波形的监测,以准确地评估病人当时的生理状态。为此应保证心电电缆的正常联接,这样才能获得正确测量值。
二、准备:
安放病人前先作病人皮肤准备
3、 呼吸报警高限30次/分,低限8次/分;
氧饱和度的报警高限100%,报警低限90%。将SPO
02
Part One
氧饱和度的报警高限100%,报警低限90%。将SPO
报警上限设为100%等于断开上限报警。高氧水平会使早产儿染上晶体状后纤维组织症,因此氧饱和度的报警上限必须根据公认的临床实践慎重地选择(吸氧情况下报警上限为95%)。
03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
(四)、无创血压监护:1、根据患者手臂周长选择合适的血压袖带;2、排除袖带中所有气体,确保袖带已处于完全放气状态;3、将袖带放在所测手臂的肘上方2~3cm,并将袖带的气囊放在肱动脉上;4、袖带与监护仪之间的软管应保持畅通无阻;5、在血压设置菜单里设置好正确的血压测量对象;6、患者手臂应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掌心朝上;7、按开始键开始手动测量或可设置自动测量时间进行自动测量。8、根据病人病情设置合适的报警范围。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
(一)、开机:1.将电源插头连接到电源插座上;2.按下仪器前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打开监护仪;系统自检(约10秒钟);3.监护屏幕显示,电源指示灯显示为绿色;4.将心电电极,指夹,探头及袖带等连接到病人身上的正确部位;5.输入病人基本信息,如床号、姓名、年龄等,选择好成人、儿童模式。
01
心电监护
1、每日检查ECG电极贴片是否刺激皮肤。若有过敏迹象,每24小时内更换电极或改变位置;如果电极粘贴正确,而ECG波形不准确,则要更换导联。

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流程

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流程

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流程()[操作常规]1.[电源开头]键,打开或关闭监护仪的电源。

关闭电源时, 需按住该按键2秒钟以上。

2.[回主屏]键,无论在系统哪级菜单中,按下此键系统回到主界面。

3.[警告指示灯]闪烁,报警指示灯以不同的颜色和闪烁频率指示报警的级别。

4.[波形冻结]键,按下该按键可以冻结或解冻波形。

5、[报警暂停]键,按一下该键可以执行报警暂停,系统静音或清除报警探作,可在各状态间进行切换,详细的请参考使用说明书6、[记录]键,按下该键可以启动或停止记录7、[无创血压]键,按下该键可以启动或停止无创血压测量8、[旋钮]键,是主要的控制键,它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也可以进行“按下”操作。

在主界面或菜单上,随旋钮旋转而移动的高亮方块或方框称为光标。

在主界面上,光标可以停留的位置称为热键。

9、心电测量安放电极时:用中性肥皂水清洁皮肤,红色电极锁骨下靠近右肩,黄色电极锁骨下靠近左肩,绿色电极左腹下,开始测量10、无创血压测量:在病人上肩和大腿上安装袖带,三种测压模式(自动间隔一定时间、手动测量、5分值内连续测量),两种模式可选(成人配置和儿童模式)。

11、血压饱和度的测量:剪掉指甲、丢掉指甲油,如用耳式的除去耳环,将血氧探头贴附到病人身上。

12、使用后,关机、切断电源。

[临床保养常规]1,用中性肥皂水擦拭仪器表面、清洁时需要使用软布,电源处于断开状态2.每日对使用后的电缆及导联线进行检查, 看有无破损情况,并对电缆使用弱消毒液清洁和消毒。

[使用注意事项]L进行测量前,必须确认选定了正确的病人类型,错误的病人类型有可能危及病人安全,较高的成人血压水平不适用于小儿和新生儿。

2.建议给仪器安装地线,否则信号可能受到干扰。

3.安装记录仪纸后,必须把控制杆拨回原位置,否则记录仪不能打印。

4,进行ECG之前,请认真清洁病人皮肤并选用完好的心电电极片。

5,仅适用指定的附件,使用其他附件可能会损坏本监护仪。

[应急措施]L当设备工作出现异常声音,火光,烟雾等情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使该设备停止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监护仪操作使用规范
心电监护仪可对急、危重患者的心电及其他功能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与分析,并在生理参数超出正常设定值时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必要的处理,是医护人员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及抢救的重要设备。

【基本结构与功能】临床配备的心电监护系统一般由4~6台床旁监护仪和中心台、中心显示系统、彩色显示系统、热显示记录仪共同组成。

心电监护仪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包括:
1. 心电信号输入心电信号输入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临床上前者最常用。

有线通过导线及电极片将患者心电信号输入监护仪内。

该方式受干扰程度轻,心电信号真实可靠,但是要求患者必须卧床;无线方式一般常用于观察患者动态活动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即将患者皮肤接触电极的心电信号通过导线引入一个小型携带式无线心电信号发射装置盒,再通过无线电将心电信号传至心电监护仪的接收器,通过解码并放大,还原为心电波。

该方式接收信号的范围宽,不受病房条件的约束,适用于可以起床活动的患者,但是心电信号容易受外界电波的干扰出现一定的伪差。

2. 显示器目前较多使用的是存储显示器,其特点是可以处理并且存储信息。

心电图显示呈规则的滑动,一旦发生短暂的异常心电图时可以冻结,随时直接观察实时心电信号,增强发现异常心电图信号的机会。

3. 记录器目前大多数监护仪都有记录装置。

常采用热笔型记录,也有采用热阵式记录,后者记录更为清晰、完整,还可以显示文字报告以及数据记录。

4、报警装置目前先进的心电监护仪不仅只对心率低于或者高于设定的上下限值进行报警,还能对某些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归类并予报警。

5. 其他附属装置先进的心电监护仪还能对呼吸频率及呼吸波、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有创血流动学、体温、血pH值以及血钾、钠、钙等电解质浓度进行持续的监测。

【工作原理】通过特定的传感系统如电极、压力传感器、探头等来接收患者各种信息,感应患者各种生理变化,经导线输入到换能系统并且放大信息,经过进一步计算和分析,最后在显示屏中的功能模块中显示出来。

当监测出的数据超出预先设定的指标时,便会激发警报系统,从而发出信号以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临床应用】
1. 心电监护仪的种类
(1)Holter心电监护仪:亦称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即随身携带的小型心电图磁带记录器。

可以通过胸部皮肤电极,记录日常活动者24小时心电图波形。

记录患者日常生活中心脏不同负荷状态下的改变,便于在动态中观察ECG。

主要用于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的诊断、监测起搏器的功能、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等。

(2)多功能床旁监护仪:目前的心电监护仪已经由最基本的心电显示器发展成多功能多参数的监测系统。

可进行连续的心电示波、无创血压、有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中心静脉压、体温及pH值、钾、钠、钙等电解质浓度的持续监测。

除有良好的显示系统外,还有报警装置和打印系统,能对监测信息进行存储、回放,对心律失常进行自动分析并打印,能及时准确地将急危重患者的生命信息提供给医护人员,极大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3)遥控式心电监护仪:此类监护仪不需用导线与电图监测仪相连,患者只需携带一发射仪器,遥控式心电监护仪遥控半径达30m,可同时监测4~6个患者。

2. 参数监测
(1)心电监护:为方便操作,通常采用简化的心电图导联来代替标准体表心电图导联,其连接方式有别于常规心电图12导联。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胸前综合监护导联,监护导联多为3个电极,即正电极、负电极和接地电极,分别用不同颜色予以区分,并标有电极放置示意图。

胸前综合监护导联记录的心电图图形清晰,受肢体活动干扰较少。

多功能的心电监护仪可以同时进行II导联、III导联的心电图显示,即胸部常安放5个电极。

在记录心电图的同时,采用阻抗法还可以获得呼吸曲线以及呼吸频率。

更新一代的心电监护仪胸部放置7个电极,通过微机系统,可以获得与临床相同的12导联心电图曲线以及ST段测量结果,为临床发现病情变化提供详细的资料。

1)3个电极的安放部位及其特点:3个电极即正极、负极及接地电极,其安放部位及其特点见表6-1。

表6-1 心电监护电极的安放部位及其特点
监护导联正负安放部位负极放部位接地电极部位相当普通特点
ECG导联
综合I 左锁骨中点下缘右锁骨中点下缘右侧胸大肌下方标准I导联不影响心电图的
描记,但是QRS波
振幅较小
综合II 左腋前线第右锁骨中点下缘右侧胸大肌下方V5导联波幅较大,但是4~6肋电极容易脱落
综合III 左锁骨中线肋左锁骨中点外右侧胸大肌下方标准III导联无特殊弓下缘下方
CM5 左腋前线第五胸骨柄右腋前线第五V5导联或QRS波形态变化肋间肋间隙处者II导联显示清楚,有利于
鉴别心律心常MCL1 胸骨右缘第四左锁骨中点下右侧胸大肌下V1导联P波清晰,有利肋间隙外侧方或者右肩于鉴别室性和室上
性心律失常,但是
电极容易脱落
2) 5个电极的安放部位:①负极,右上(RA)右锁骨中线第1肋间。

②接地电极,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③第一个正极,中间(C)胸骨左缘第4肋间。

④负极,左上(LA)在锁骨中线第1肋间。

⑤第2个正极,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2)心律失常和起搏器监测:心律失常和起搏器监测可对根据监护患者具体的情况设置的心律失常和起搏器起搏异常进行报警提示。

如有监护仪器将报警等级分为3种:威胁生命的报警(机器发出两下尖锐的高音调)、严重心律失常的报警(机器发出持续的高频音)、劝告性的报警(机器发出持续性的低频音)。

(3)阻抗法呼吸监测:利用呼吸周期的改变导致血流变化而引起阻抗改变,来计算呼吸频率。

(4)温度监测:温度监测导线分为两种,即体表温度导线(导线末端热敏电阻呈圆口形)和中心温度导线(导线末端热敏电阻呈圆柱形)。

(5)无创血压监测: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设置血压测量周期,在监护仪充气、放气期间尽量避免实施下一个指令。

(6)血氧饱和度和指脉搏监测。

(7)其他:如各种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

【操作规程】
1. 操作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有无伤口、胸毛等。

(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5)评估监护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2. 操作步骤
(1)启动电源,开机待机器自检。

按监护仪的要求依次键入患者的姓名、年龄、床号等,校正监测时间、调整合适的脉冲以及报警音量等。

(2)暴露胸部,用75%乙醇擦拭安放电极部位,待干后安放电极。

妥善固
定导联线,避免电极线和导联线扭曲、扯拉。

(3)选择导联,调整监护图形的显示比例、波幅、QRS波音量。

观察患者心律、心率等。

(4)根据病情需要,连接血压计袖带、血氧饱和度探头、有创血流动力学传感器等。

(5)调协报警范围。

【注意事项】
1. 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2. 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 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4. 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5. 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理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6. 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 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健康指导】
1. 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2. 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 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维护和保养】
1.仪器的储存环境要求大气压66.7~103.3kPa,温度10℃~40℃,相对湿度10%~75%。

监护仪独立放置固定的位置,不堆放其他物件,以免影响对流散热。

2. 避免接触易燃物品、皮肤清洁剂、抗感染制剂,避免有电池波的辐射干扰。

3. 监护仪及其各传感器表面可先用75%乙醇擦拭,再用干布清洁。

保持屏幕清洁光亮。

4. 心电导联线不能弯曲过度,防止导联线断裂。

5. 禁止随意连接非系统规定的零部件。

一旦机器出现故障,切勿私自拆机,必须与专业维修人员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