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的估测方法
中考必考实验—粗略测算大气压值实验(实验精讲+典型例题)

实验十一、粗略测算大气压强的实验【实验目的】:粗略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
【实验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帽;刻度尺。
【实验原理】:P=F/S知识依据:二力平衡(利用注射器的活塞受到弹簧测力计和大气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即二力平衡。
)【实验步骤】: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③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实验记录】:【数据处理】:①注射器近似圆柱体,由体积公式可以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S=V/L②根据公式p=求出大气压强;【考点方向】1、该实验求出的大气压是估测数值,和真实的大气压数值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两方面:答:一、活塞与注射器之间存在摩擦;二、空气难以排尽。
2、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3、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4、空气无法排尽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端口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
5、实验前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主要好处有:一、减小摩擦;二、增加气密性。
6、实验过程中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目的:可以减小活塞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
7、当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时或者为了拉动时更省力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可换用小量程注射器。
(减小活塞的横截面积)8、该实验的原理依据是:P=F/S知识依据:二力平衡(利用注射器的活塞受到弹簧测力计和大气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即二力平衡。
)9、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尽筒内空气,密封注射器。
(从而使得作用在活塞上的力只有大气压力和弹簧测力计拉力)10、实验过程中应该水平方向、缓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拉力等于大气压力。
大气层的压强与气压的测量

大气层的压强与气压的测量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它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理解大气层的压强以及如何测量气压对我们了解天气、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气层的压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一、大气层的压强概述大气层的压强是指大气层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由于地球对大气层的引力,使得靠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气体重力受到压缩,导致压强逐渐增大。
大气层的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高空处的大气层气体较为稀薄,受到的压缩作用较小。
二、气压的测量方法1. 气压计的原理与使用气压计是测量气压的传统仪器之一,原理基于大气压强对液体压力的影响。
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水柱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通过一根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的高度来测量气压。
水柱气压计则利用了液体和气体间的压强平衡来测量气压。
使用气压计测量气压需要注意环境的影响,例如海拔高度、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对气压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测量气压时,需要进行修正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2. 气象站和卫星观测气象站是进行气压测量的关键设备之一。
气象站包括气压计、温度计和湿度计等仪器,可以实时监测气压的变化。
通过建立气象站网络,可以获得广泛区域的气压数据,帮助科学家和气象学家进行天气预测和气候研究。
另外,卫星观测也成为测量大气层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卫星搭载的仪器可以在大气层的不同高度获取气压等气象数据。
通过卫星观测,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压分布,并帮助分析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等现象。
三、大气压强的应用1. 天气预报与气候研究测量大气压强是进行天气预报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观测气压的变化,结合气象学知识和模型,可以进行天气预测,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此外,测量大气压强还有助于气候研究。
通过长期观测大气层压力的变化,可以研究气候变化、长期天气趋势和自然灾害等重要问题,提供决策者和科学家们的重要参考。
2. 航空与航海安全在航空和航海中,了解大气压强是确保安全飞行和航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测量大气压的几种

能不能用压强计来比较两种不同液体密度旳大小呢?同学小李端来两只
相同旳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旳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明和小李采用
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旳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觉U形管
两边液柱旳高度差变化
(选填“大”或“小”)。小明把调整好旳压
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旳液面应该
D 2
存在旳问题(评价)
• 吸盘中旳气体挤不洁净(不是真空) • 测力时偏差大 • 吸盘旳直径测量时有误差
(2023·江西)洋洋同学家旳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 利用吸盘不久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16所示,为此他忽然 联想到所学过旳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 用吸盘设计了一种估测大气压强旳试验方案 【方案设计】 (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旳直径D; (2)将吸盘四面沾上水,挤出里面旳空气压在光滑旳水平 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
吸盘向外旳压力与小桶和沙子对吸盘拉力旳合力与外部旳大气 压力彼此平衡,所以得出旳大气压强比实际旳要小。 答案:32 8×104 小
1.有些公共汽车配置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能够用逃生 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轻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如图 所示中旳( )
• (2023年烟台)4 .在给病人输液时,为了使输液过程中, 药液保持匀速下滴,下列装置中最为合适旳是 答案:
图20-3
·人教版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觉伴随金 属盒没入水中旳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旳高度差逐渐变大 ,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旳压强与_深__度_____有关 。
(3)接着小强深要度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旳关系,则应 保持________ 不变。
注重探究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为例

2021年1月Vol.39 No.02 中学物理注重採堯卖验设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为例黄洋(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江苏无锡2 M000)摘要:本文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对初中阶段探究实验的重要性作了阐述,并且以“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为例,寻找破解实验重难点的方法.笔者以变异对照图示和问题链作为桥梁来设计探究实验,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 生深度学习的目的.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探究实验;变异对照图示;问题链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1)02 - 0042 - 04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以如何让学 生获得更高的分数为目标,着重讲授物理知识,而弱 化了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尤其在一些重难点知识 的教学上,教师往往通过刷题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解 题方法,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这种教学方 式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并不匹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 品格、价值观念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 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征的品质[1].物理学科是一门 来源于生活并且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于学科特点 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只注重刷题的教学模式,会让学 生所掌握的知识脱离生活、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思 维品质的发展.探究实验是物理知识和规律的来源,物理观念和 方法的掌握也渗透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学 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将探究实验的设计放在首要地 位,通过设计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 的思考.本文以“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为例,旨在通 过设计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优化学生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1基于课标,分析实验难点物理课程标准,对于大气压的要求是:知道大气 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进一步解读课标的相 关要求,我们要结合教材进行深度剖析.教材是教师 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准备实验的过程 中,第一步应深人分析教材.“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 位于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章第3节.从形式上看,课本中对实验的处理是以活动形式开展的,也就 是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或讨论等模式进 行教学.从内容上看,课本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以及 实验数据记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教师或学生只需按 部就班地重演实验便可以完成.但是,在现实的教学 中,当教师仅仅按照书本上的要求进行讲授时,学生 反馈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每当试题中出现本实验 的相关内容,错误率总是居高不下,归根到底,是由于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其问题主要在于:(1)无法 理解大气压的存在;(2)无法判断气体压强的方向;(3)无法进行误差分析.大气压的存在及其方向是本节的重难点,也是测 大气压值实验所需要的前概念.因此,在进行本实验 前,应该重点先解决前两个问题.大气压之所以成为 难点,是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和知识本身的抽 象性,大气压是存在的,但却是看不见摸不着,力的作 用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因此让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 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呢?这里便 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让学生去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并 且归纳总结出大气压的方向.2注重体验,促进教学生成大气压属于抽象概念,如果只靠讲述的话,便会 显得空洞无趣,学生也会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精心 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验体验,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借助学生的前概念搭建知 识阶梯,进一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 是固体和液体压强,从现象上来看都能使受力物体发 生明显形变,因此可以从直观的实验现象去引导学生 理解.作者简介:黄洋(1991 -),女,江苏无锡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和探究实验教学.42 •中学物理V〇1.39 No.022021年1月探究实验设计如下.体验实验1 :把一个塑料瓶捏扁,让学生不用手让 瓶子变得鼓起来.学生大多会使用嘴吹气的方式.通 过这个实验,提问学生是什么使瓶子发生了形变?方 向如何呢?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体验认识到气体能对 容器壁产生压强,瓶内的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向外,为后续学习大气压强埋下伏笔.体验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再利用课本实验: 用酒精灯对装有少量水的易拉罐进行加热,堵住罐口 并且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实验现象:易拉罐向 内瘪了.提问学生又是什么力使罐子发生了形变呢? 方向如何呢?在实验1的基础上,学生会联想到罐外 也有气体,罐外的气体压着罐壁向内凹,方向是向内 的.根据两次实验体会可以让学生构建气体压强的概 念,教师再介绍大气压的概念.关于大气压的概念,学生容易将“大气压”与“气 体的压强”这两个概念混淆,以至于在后续分析注射 器内部由于存在气体导致测量大气压产生误差时,辨 别不清内部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强•教材上给出的 定义是:“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称 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教师应该紧抓关键字 “大气”,解释“大气”的定义,所谓大气是指包围地球 的厚厚的空气,大气与外界环境相联通,而某一封闭 空间内的气体不能称之为大气.通过概念剖析,可以 帮助学生掌握区分内部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概念的抽象性,只用一个对照实验是 不够的,此时应该趁热打铁,在认识了大气压强基本 概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瓶子吞鸡 蛋和吸盘挂重物等实验.通过丰富的实验体验,不仅 让学生对大气压的应用产生兴趣,而且更加肯定大气 压的存在.这样一来学生对大气压便不再陌生,可以 顺利进入大气压方向的教学.3利用变易,完成科学探究变易理论认为:“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 住事物关键方面的关键特征,对事物对结构和学习意 义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使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转化 为学生体验到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 果.”W在利用注射器测大气压时,学生对于活塞受到 的大气压方向的判断存在困难.根据变异理论,教师 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抓住大气压方向的关键特 征,从而总结出判断大气压方向的方法.在研究大气压方向时,可以设计对照实验来提高 学生抓住问题本质特征的能力.实验设计如下.对照实验1:教师演示如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的 覆杯实验,提问学生为什么纸片不掉下并且能够托住水呢? 一部分学生由于初学大气压,给出的猜想是“由于水把纸片粘住了”.为了引导学生深人分析,此 处教师可以继续演示如图2所示的抽气实验进行对 照,通过抽气,学生观察到抽气后纸片无法托住水而 下落.两个实验的对比,相同点是水都接触着纸片,显 著变化是由于纸片下方没有大气了,因此学生自己可 以很自然地联想到纸片之所以能托水不是由于水粘 着纸片,而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此时,教师进一步提 问,大气压的方向如何?学生根据本次实验的现象会 回答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显然这个结论具有片面性.改变对照实验2:覆杯实验,将杯子如图3所示向不同 方向放置,观察纸片是否依旧能托住水.基于对照实 验1,如果学生认为大气压的方向只是竖直向上的话,那么,图3中的各个方向纸片都能托水的现象会让学 生形成思维冲突,重新审视大气压的方向,激发学生 的深度学习.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 以纸片为研究对象画出纸片所受的大气压力,通过受 力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大气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物体表面并且指向受力物体.通过两组对照实验,我们可以破解关于大气压的 方向这个难点.此外,也可以从微观上大气压的形成 进行补充解释.微观上,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 杂乱无章地撞击物体的表面而产生的,当气体分子撞 击物体时会产生压力,由于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朝向受 力物体的,所以大气压的方向也可以认为是垂直于受 力物体表面并且指向受力物体.4设问题链,引导实验设计在学生初步形成大气压的概念以及会判断大气 压方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估测大气 压强值”的实验.由于学生对于大气压强值是完全陌 生的,因此,应先设计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大气压 的大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处建议设置两个演示 实验:实验一,教师可以演示水平方向的马德堡半球 实验(如图4所示),让班里两个力气最大的同学尝试 拉开;实验二,竖直方向上吸盘挂钩码实验(如图5所 示),让学生尝试最多可以挂多少个钩码吸盘才能被 拉开•通过这两个实验,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去 设计探究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教材上估测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利用注射器,从• 43•2021年1月Vol.39 No.02 中学物理图4 图5表面上看,这似乎与前两个演示实验毫无关联,并未 搭建一个可供攀登的台阶,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有逻辑地从两个演示实验过渡到注射器实验显得尤 为重要,这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问题 链”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处发展的途径,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的认识上时,教师的拔 高追问会使学生的思维上升一个台阶,攀向思维的新 高.因此,教师应该以“问题链”为台阶,引导学生设计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进 问题的纵深.在吸盘挂钩码的实验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 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计出注射器实验.问题链 如下:(1)吸盘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多钩码的重量?请画 出吸盘受力的示意图.(2)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原理是 什么?你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3)何时能测出大 气压强值?理论依据是什么?(4)实验中用“钩码”作为实验器材准确吗?如何改良?(5)考虑到吸盘的 自重,你认为如何改进实验使测量值更准确?(6)利 用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能否完成这个实验?为什么?问题1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力的示意图,认识到大气压的方向,以及大气压力是“对抗”钩码对 吸盘的拉力以及吸盘重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之后 的误差分析做铺垫.问题2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固体压强的前概念 下迁移得出测量气体压强的原理,并且顺理成章地直 接得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对应的测量工具.问题3是一个难点,因为在挂到最多钩码前,吸 盘每次都是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到底以哪次为准呢? 这里需要向学生介绍说明,应该以最多的那一刻(再 挂最小钩码就会掉下去以前)的钩码重力的大小作为 拉力大小,利用平衡力的知识求出对应的大气压力,由于塑料吸盘相对于钩码而言非常轻,在忽略吸盘自 重情况下,大气压力可以近似于钩码重力.问题4是实验的改良,由于钩码变化是不连续 的,因此实验结果是不准确的,从而引导学生改进实 验.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得到将钩码改为烧杯和水或者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拉吸盘等让拉力连续变化的 实验方案.问题5则是误差分析和改良,当考虑到吸盘自重 时,通过受力分析可知测量的大气压力会比实际值 小,那么如何减小误差,甚至是可以真正地不计吸盘 重力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学生会给出答案,将 整个装置旋转90度,也就是沿水平方向拉就可以了,此时该实验装置与注射器实验就相同了.问题6则是更进一步地将此实验引向注射器实 验,由于吸盘面积较大,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拉 力的大小需要几十牛甚至几百牛,这远远超过了实验 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因此,为了测出大气压力应该 选用面积更小的实验器材,由老师介绍教材中的实验 器材即细的注射器.通过6个问题构成的问题链,可以从吸盘挂钩码 实验有梯度且有逻辑地过渡到注射器实验,让学生明 白教材上实验设计的初衷.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充分 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误差以及改良 实验的能力.5后测评价,形成物理观念学生已经掌握了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原理,设计出 了利用吸盘测大气压强值的实验,并且通过分析,了解了实验的优缺点.也通过实验改进过渡到教材中利 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在此基础上,我们 可以对学生进行后测,通过后测,判断学生是否形成 物理观念,进一步让学生巩固测量大气压强值的方法•注射器估测大气压值实验(如图6所示)存在三 个难点:(1)研究对象的确定;(2)大气压力和内部压 力方向的判断;(3)实验的误差分析.为解决这三个难 点,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只有研究对象明晰,才可以 设计问题链,并且利用前文中的大气压方向判断以及 受力分析的方法解决后面的两个难点.由于注射器由活塞和针筒两部分构成,且在实验 过程中细绳拉着活塞的颈部,而手拉着针桶的外壁. 学生往往在受力分析时会画出两个拉力,这个错误是 由于研究对象混淆而导致的.因此,要让学生明确这 个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活塞,拉力也只需要考虑作用在 活塞上的拉力即可.为了进一步破解实验的难点,问题链设计如下:(1)活塞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拉力?请画出活 塞受力的示意图.(2)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原理是什么?你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3)何时能测出大气压强 值?理论依据是什么?(4)如果考虑到活塞受到摩擦 力,测量值准确吗?如果不准确,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 44•中学物理Vol.39 No.022021年1月新课堂与实践從迷物理观念养成的教学设计軒范式—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为例王雄(嘉兴市经开区教研中心浙江嘉兴3M005)摘要:物理观念的养成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与核心,结合形成物理观念养成的常见架构,创生新范式.以“功是 能量转化的量度”为例,通过“三向迁移”,对具体案例进行条分缕析,体现新范式的真正价值.关键词:物理观念;教学设计;新范式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134(2021 )02 - 0045 - 03“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是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但由于缺乏对物理观念的深人思考,使得物理观念教育常常处于较“虚”的状态.那么,如何通过范式这座“桥梁”,让 观念教育之“虚”与课堂知识教育之“实”有机结合在 一起呢?1促进物理观念养成的新范式浙江师范大学蔡铁权教授及其团队通过研究,建 构了物理观念养成的一般架构[2](如图1所示).这一架构可为教学设计提供基本参考,但在复杂 的教学中,学生的特点、教师的风格以及教学的内容 都不同,需要寻求更具有统一性的范式.为此,通过对 以上架构进行梳理与整合,形成促进物理观念养成的 教学设计新范式(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图2中三个 阶段.作者简介:王雄(1977 -),男,浙江嘉兴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学科理性思维培养.小?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5)如果考虑大针筒内无法彻底排尽空气,测量值准确吗?如果不准确,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如何消除空气无法彻底排尽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方法是通过受力分析,按照前文中“气体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且指向受力物体”这个结论去判断大气和内部气体压力的方向(如图7所示),以及用摩擦力的定义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从而进行误差分析(如图8所示).(«>苯注射器内还有部分空气网:1s n f■外丨还有部分空气00若考*到f f i塞与注射器項旮摩擦力图86结束语探究实验是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和提升物理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注重课前对探究实验的设计,从而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探究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当遇到容易混淆的概念时,可以设计变异对照图示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关键特征;最后,当遇到难点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链作为台阶,引导学生攀向思维的新高.参考文献:[1] 张民军.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 养[J].中学物理,2020,38(02) :20 -23.[2] 刘炳升,李容.义务教育教学书物理(八年级下册) [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2.[3] 植佩敏,马飞龙,郭建鹏.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变易 理论与中国式教学[J]•人民教育,2009(08) :33 -37.(收稿日期:2020-10-14) ,---概念规律.---S核心概念物理观念1—N应用实践1—L~~v>1----^事实经验迁移创新• 45•。
测量大气压的3种方法

测量大气压强的三种方法由于我们生活在大气中,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小感知不深,其实我们利用身边的器材,有多种方法能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一、利用托里拆利装置测量(原理: )例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是76cm,真空部分长度为24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改用一根2m长的管子做实验,则真空部分长度为48cmB.若用一根粗细不均匀的管子做实验,则水银柱高度不再是76cm C.若将管子倾斜放置,那么液柱的高度将大于76cmD.若用别的液体代替水银,那么液柱的高度将不再是76cm二、利用注射器测量(原理: )例2.某学习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值。
(1)图甲是按1:1的比例拍摄的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__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全部刻度的总长为_____cm,可算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cm2。
(2)实验时,小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排尽筒内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28.0N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则测得大气压值p=______ Pa。
(3)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_______;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较大,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_______。
(均选填“偏大”、偏小)三、利用玻璃吸盘测量(原理: )例3.市场上有一种圆形软塑料吸盘,把它摆在玻璃上,挤出它和玻璃之间的空气,它就可以“吸”在玻璃上。
请你用这样的吸盘、弹簧秤和刻度尺,在家里穿衣橱玻璃上做实验,来估测大气压的数值。
(1)写出实验步骤;(2)写出大气压的计算式。
例1:解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为76cm,则当地的大气压强就是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A中玻璃管长度变了,但大气压强托起的水银高度是不变的,故水银柱的高仍是76cm,那么真空柱的长度就是200cm-76cm=124cm;B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而与底面积无关,所以粗细是否均匀,不会影响到水银柱的高度;C中将管子倾斜,由于大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是指其竖直高度,要保证竖直高度仍是76cm,则水银柱在管中会上升,如图1所示;D中若用别的液体取代水银,由于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所以液柱的高度也将发生变化。
测量大气压的种方法

由于我们生活在大气中,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小感知不深,其实我们利用身边的器材, 有多种方法能测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利用托里拆利装置测量(原理:、利用注射器测量(原理:2.某学习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 粗测大气压值。
(2) 实验时,小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排尽筒内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增大到F=28.0N 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则测得大气压值 p= __________________ Pa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 的摩擦较大,将导致测得大气压值 _________ 。
(均选填“偏大”、偏小) 三、利用玻璃吸盘测量(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 )例3.市场上有一种圆形软塑料吸盘,把它摆在玻璃上,挤出它和玻璃之间的空气,它就 可以“吸”在玻璃上。
请你用这样的吸盘、弹簧秤和刻度尺,在家里穿衣橱玻璃上做实 验,来估测大气压的数值。
(1)写出实验步骤; (2)写出大气压的计算式。
例1:解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为 76cm 则当地的大气压强 就是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A 中玻璃管长度变了,但大气压强托起的水银高度是不变 的,故水银柱的高仍是76cm 那么真空柱的长度就是200cm- 76cm=124cm B 中液体产生 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而与底面积无关,所以粗细是否均匀,不会影响到水 银柱的高度;C 中将管子倾斜,由于大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是指其竖直高度,要保证竖测 量 大 气 压 强的 三 种 方 法例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是 76cm 真空分长度为24c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若改用一根2m 长的管子做实验,则真空部分长度为 48cm 若用一根粗细不均匀的管子做实验,则水银柱高度不再是 76cm若将管子倾斜放置,那么液柱的高度将大于 76cm若用别的液体代替水银,那么液柱的高度将不再是 76cmA. B. C. D.1:的注 部刻 器的 积为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全部刻度的总长为_________ cm 可算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II]⑴图甲是按 的比例拍摄 射器上的全 度线,注射 最大可读容2cm直高度仍是76cm则水银柱在管中会上升,如图1所示;D中若用别的液体取代水银,由于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所以液柱的高度也将发生变化。
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原理

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怎么估测大气压的值,这可好玩啦!你想想看,大气压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大力士,一直紧紧地抱住我们呢。
那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大力士有多厉害呢?这就需要我们动手做个小实验啦。
就好比你要知道一个苹果有多重,你得用秤去称一称呀。
咱们要估测大气压,也得找个巧妙的办法。
先准备一个注射器,就那种打针用的,不过咱这可不是用来打针哦,可别害怕。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这就像是给它一个任务,让它准备好去感受大气压的力量。
然后呢,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前端小孔,嘿,这就好比给大气压设了个小关卡。
接下来,慢慢往外拉活塞,你会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和你对抗呢,那就是大气压在使劲啦!拉到拉不动的时候,记一下活塞的位置。
然后松开手指,“噗”的一声,活塞就被大气压给推回去啦。
这时候,你就可以根据一些数据来估算大气压的值啦。
就好像你知道了苹果的大小和重量,就能大概算出它的密度一样。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大气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实验,我们就能和它来个“亲密接触”。
再打个比方,这就像你要了解一个人的力气有多大,你让他去推一个东西,根据他能推动多重的东西,不就大概知道他的力气了嘛。
而且这个实验做起来也不难呀,家里都能找到这些材料。
小朋友也可以一起玩,让他们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说不定以后就是个大科学家呢!咱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大气压的存在呢,只是我们平时没太注意罢了。
就像空气一样,你时刻都在呼吸它,但有时候你都忘了它的存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力量,也能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有更多的好奇和探索。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所以啊,大家都动起手来,试试这个估测大气压的实验吧,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乐趣!相信我,没错的!。
(完整版)大气压测量实验

大气压测量实验1、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V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为L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____.2.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0cm 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13-47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为18N 。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为10cm 。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3.某物理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去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B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如图14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C .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 ;D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 .(1)完成实验步骤A 的目的是 .(2)活塞的横截面积S = .(3)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N注射器的容积V /m 3 活塞的横截面积S /m 2(4)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 .(5)由于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 .(选填“偏小”或“偏大”)3、已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的估测方法
大气压的估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气压计:气压计是一种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
常见的气压计包括水银气压计和音波气压计等。
水银气压计通过测量在气体压力作用下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来估测大气压力。
2. 高度计:大气压力与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力的关系是一个指数函数关系。
通过测量某一高度处的气压值,可以通过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计算出该地点的海拔高度,从而估测大气压力。
3.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中常常会给出当天或未来几天的大气压力变化趋势。
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中的大气压力变化情况,可以对大气压力进行估测。
4. 气象卫星和雷达:气象卫星和雷达可以通过观测大气层中的云的形态和云的运动情况来间接估测大气压力的变化。
5. 模型计算:通过建立物理或数学模型来模拟大气的物理过程和气压变化规律,可以对大气压力进行估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都是对大气压力进行估测的方法,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大气压力值,一般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
估测。